- 相關推薦
粵語方言的保護研究
廣州方言的保護研究
廣州方言的定義:
廣州方言,又稱廣府話、白話,屬粵方言廣府片,是粵語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及粵北部分地區(qū),以及廣西東南部,是漢藏語系中的一種聲調語言。
從屬粵語方言的廣州話,根源于古代的中原雅言。雅言的地位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普通話,與方言對稱。廣州話同雅言相似,具有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征,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語言。
粵語以珠江三角洲為分布中心,在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北美洲、英國、歐洲和澳洲、新西蘭、圣誕島等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華人社區(qū)中廣泛使用。在粵語核心地區(qū)廣東省近8000萬本地人口中,粵語使用者近4000萬;也有媒體認為,在廣東省的1億人口中,使用人數(shù)超過6700萬。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包括廣東人在內,經常誤以為潮汕話與客家話是粵語,其實不然。潮汕話屬閩南語系的方言;而客家話則由于其語言的特殊性,也不屬于粵語的范疇之內。
鑒于粵語的分支較多,研究難度大,短時間內無法得出應有的成果。因此,本論文只選取廣府方言作代表來研究。
歷史:
南宋時期,廣州成為了該地區(qū)的文化中心。廣州地處珠三角,并是珠三角地區(qū)擁有最大港口的城市。在那一時期,廣州已與多個國家建立貿易關系,貿易網一直延伸到阿拉伯國家。在這一經濟條件下,廣州話毫無疑問成為了粵語地區(qū)的有威望的方言。同時,在南宋時期,以木魚、粵謳、南音為粵調的民間音樂興起,為廣州話的廣泛使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基礎。另外,粵語發(fā)展起了一種區(qū)別于其他方言的古典文學,其書寫及發(fā)音都與中古漢語十分相似,而中國的其他方言都沒有這種特征,包括普通話。毫不夸張地說,粵語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個十分接近中古漢語的語言。
自18世紀以來,廣州逐漸成為中國對外交易往來的重要商業(yè)中心,因此,廣州人成為了中國與西方世界往來最頻繁的人群。19世紀末,香港和澳門分別割讓給了大不列顛和葡萄牙,大部分來自廣府的先祖?zhèn)円凭又吝@兩地及周邊地區(qū)。
在中國大陸,普通話http://www.oriental01.com作為標準交流語言和官方語言在全國推行,這一舉措自1949年共產黨建立新中國以來推廣尤其迅速。同時,廣州話則作為港澳地區(qū)的官方語言繼續(xù)廣泛在該地區(qū)使用。
現(xiàn)狀:
然而,如今我們的有一些做法在試圖遏制廣州話的使用。其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在2010年有關部門出臺了一項政策,要求廣州的電視節(jié)目全部用普通話來代替廣州話播出,此舉遭到了大批廣州市民的反對。迫于輿論的壓力,該政策最后無果而終。不過,細心的人依然能發(fā)現(xiàn),雖然這種不合理的政策取消了,但是“推普廢粵”的陰影依然沒有散去。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黃金檔的節(jié)目和新聞
被普通話播音取替;還有另一則新聞也反映了社會遏制廣州話使用的傾向。據(jù)稱,廣州執(zhí)信小學的學生會因為講方言而受到懲罰,學生不得不使用普通話與同學交流,包括與同鄉(xiāng)的小伙伴一起也不能夠使用方言。這一系列不利于廣州話發(fā)展的舉措使得有一定覺悟和感知的人認識到廣州話是廣州人文化認同的根基,這種根基是區(qū)別于從外省移居來廣東的外鄉(xiāng)人而存在的。
所幸,相比較中國各地的其他方言,廣州話依然充滿著生機與活力。與普通話和福建話一樣,廣州話擁有屬于自己的流行音樂,俗稱粵語歌。在香港,粵語歌占領著整個流行樂市場的大半壁江山,許多來自北京和臺灣的藝人都紛紛學習講廣州話,為的就是能更好地為粵語歌作詞作曲。國內有許多母語是普通話的歌手,例如王菲、巫啟賢,都受過廣州話的訓練,為的就是更好地使用粵語登臺演唱。另外,粵語電影不僅在廣東省內非常熱門,就連其他省份的觀眾都非常喜愛。
總的來說,廣州話仍然是中國最具有生命力的方言,毫不夸張地說,廣東人能說粵語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其未來的發(fā)展還是較為可觀的。但是,在高速發(fā)展和講究效率的時代里,缺少足夠保護的廣州話難免會因為官方語言的施壓而折損。短期內粵語肯定不會消失,但是長此以往不容樂觀。若我們不能將粵語很好地代代相傳,語言地位越來越模糊的話,廣州話為代表的粵語的消失只是時間問題。
保護意義:
保護廣州話的意義,大致可以概括為一下兩點:為研究中古漢語提供語料;為其他方言區(qū)方言保護起模范帶頭作用。
1.為研究中古漢語提供語料。漢語是象形文字,形和聲是漢字的組成成分。首先,該點先從中古漢語和廣州話的發(fā)音說起。以下是“人文經典閱讀”課堂中拍攝到的老師給我們展示的有關中古漢語發(fā)音的圖片:
中古漢語聲母表
中古漢語韻母表
以下是廣州音的發(fā)音表: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從中觀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中古漢語(雅言)與現(xiàn)代廣州話的發(fā)音驚人地相似,除了中古漢語有一些發(fā)音現(xiàn)代廣州話不存在,以及廣州話發(fā)展出了個別幾個韻母之外,發(fā)音幾乎完全相同。在聲調方面,廣州話分九聲六調,分別是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陽入,這也與雅言十分相似。由于廣東地區(qū)歷史上沒有發(fā)生過太多次大遷徙的現(xiàn)象,使得粵語的發(fā)展不像其他方言那樣有著滄桑巨變甚至消失,相反還保留了相當古雅的唐宋韻律。
同時,粵語廣州話中保留有許多古老發(fā)音,粵語保留有較多古詞古義,措辭古雅,且粵語的許多詞語,包括語氣助詞,都可以直接在古漢語的典籍中找到來源。在漢語北方話中,這些古詞已被廢棄不用或很少用。粵語中保留有修飾成分后置及倒裝等語法項目。而且現(xiàn)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在上古漢語中占主導地位的單音詞的傾向。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
第一及第二人稱用“我”、“你”,與官話相同。第三人稱不用“他”,而是“渠”(俗寫“佢”;東漢《孔雀東南飛》:“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跟吳語一樣。復數(shù)人稱不用“們”,而是端系的或(現(xiàn)代粵語寫作“哋”,本字為“等”,見圣公會的公禱書)。粵語用“系”而不用“是”來代表正面答復,“系”是明清兩代常用字。這些字眼在主流官話中逐漸淘汰,但偶仍現(xiàn)于書面語,例如李儼《中算史論叢》第一冊 (1955年版本,第210頁) 提及18世紀數(shù)學家 Issac Wolfram 時,就寫為“渠系荷蘭炮隊副隊長”。
在文言文和現(xiàn)代粵語中,“卒之、畀”都等同“終于、給予”的意義。古代常用的“文錢”,粵語也保存了“文”的用法(但常用通假字“蚊”)!皩と铡保ㄗ蛉眨┑摹皩ぁ笨勺匪葜翓|晉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中的“尋”,解作“不久前”!皫锥唷保ǘ嗌伲、“幾時”(何時)則可追溯至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及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等。
2.為其他方言區(qū)方言保護起模范帶頭作用。和粵語相比,中國其他古老的語言則沒那么走運了。僅憑電視節(jié)目是否能用方言播報這一點,廣州話就足夠讓其他方言羨慕不已了。日常生活中,像地鐵、公交,都有粵語報站,這種文化滲透至日常生活的做法也是許多方言區(qū)尚未做到的。繼續(xù)發(fā)揚粵語的使用,有助于鼓舞其他方言區(qū)的人民意識到家鄉(xiāng)話的重要性,讓全國各地的人民用實際行動保護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讓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代代傳承下去。
結論與建議:
2006年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副司長張世平在一次會議上曾經提到過保護方言:
“我們在
“涉及到方言,現(xiàn)在從國家語委這個角度講,簡單地用
言沿著它自己的規(guī)律和軌道發(fā)展,我覺得可能是國家在普通話和方言這個方面在下一個階段的基本政策!
但值得關注的是,近些年由于呼聲高漲,于2010年通過并實施的《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其中有關方言的條款解讀開始顯現(xiàn)了保護方言的意識,盡管仍然沒有脫離科教領域:
因此,就廣州話而言,我們應從法上要求在文化和研究領域對廣州話給予特別關注。
在文化上,加強以廣州話為載體的粵劇建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開展關于廣州話劇種的群眾文化活動,建設相關基地,扶持相關群眾性社團。
在教育上,一方面開展地方鄉(xiāng)土文化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可以開設相關的拓展型課程,向學生講授廣州地方人文習俗和方言知識。另一方面,重視加強廣州話研究,加大對各高校和有關科研機構方言專業(yè)建設的支持和投入,鼓勵高校和有關科研機構開展有關廣州話課題的研究。
【粵語方言的保護研究】相關文章:
方言研究的方法04-30
臨川方言研究綜述05-02
晉方言研究綜述04-29
反思地方方言粵語的現(xiàn)狀(關于語言文化的作文)04-25
臨沂方言尖團音研究04-27
南京方言態(tài)度差異研究04-26
常德方言變異現(xiàn)象研究05-02
漢語方言漢字統(tǒng)計比較研究04-28
靈石方言人稱代詞研究05-03
勾漏片粵語語音研究述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