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矯正認知偏差平等對待學生的論文
在全面實施新課程標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如何全面正確評價學生,應該引起廣大班主任的深刻思考和高度重視。這是因為,我們的不少班主任在如何對待學生的問題上自覺不自覺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偏差:有的班主任僅憑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學生;有的班主任憑學生某方面的特長評價學生;有的班主任憑過去的經驗評價學生;有的班主任憑自己的主觀心態(tài)如情感、感覺、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評價學生;有的班主任根據學生一時一地的表現來評價學生;還有的班主任僅以師生關系是否密切作為標準來評價學生。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指出,社會知覺是個人行為的重要基礎,個人的社會行為是在社會知覺過程中做出各種判斷與評價的結果,但是這種判斷與評價并不是完全合理的。由于信息加工往往依靠簡單化的直觀判斷,一旦遇到復雜的社會信息時,就容易導致重大偏差,影響對學生全面、正確的評價。認知偏差就是指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認識誤差,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首因效應的影響
首因效應是指與他人接觸時,最初得到的信息對印象的形成所具有的作用,這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影響作用。新學年開始,班主任對新接的班級的學生都有一種根據剛接觸后得到的信息而產生的印象,這種印象往往被稱為“第一印象”。首因效因對人的社會知覺有很大的影響,它往往以先入為主的觀念控制著人的記憶以及對外在事物的解釋,影響著人對新事物的接受。事實上首因效應作為第一印象并非是正確的,而它卻往往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并且決定著今后雙方交流的過程與互相評價。有些班主任就是根據與學生初次接觸時所獲得的點滴信息和初步的感性材料來做出推斷的。例如,班主任初次和學生見面,看到某個學生留著長頭發(fā),便認為這個學生思想品德有問題;相反,看到某個學生熱情活潑,便認為這一定是一個品質優(yōu)秀的學生。
實踐證明,如果班主任受到首因效應的影響,就會在班級工作中出現先入為主、自以為是、公式化、簡單化的傾向,對學生不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科學分析,而憑印象下“結論”,做出片面、偏頗甚至錯誤的評價。這種認知偏差在價值取向上是以肯定和否定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體現的,所以這種偏差的不良后果是非常嚴重的,它不僅會造成班級工作的失誤,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有時還會助長學生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的心理。由此可見,首因效應對班主任工作影響很大,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暈輪效應的影響
暈輪,原指日光和月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環(huán)。這種光環(huán)往往會使人們感到太陽、月亮不那么明亮了。暈輪效應是指班主任對學生的某些特征過分關注和重視,從而影響了對其他特征的正確評價。也就是班主任從學生的某一突出特征或已有印象出發(fā),形成了一個整體印象,這個整體印象影響了班主任對學生具體特征的正確判斷。這是一種“放大”效應,把對事物某些特征的認識擴大到對其他特征的認識上。在教育教學中,原先的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就容易被認為是有發(fā)展前途的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有問題的所謂“問題學生”就被認為是沒有發(fā)展前途的學生。暈輪效應這種“以點蓋面”的直覺偏差是常有的,會對班級工作帶來不良后果。 暈輪效應的負面影響還直接表現在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學習成績上。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很可能受其外表、舉止、家庭背景以及一些無關緊要因素的影響,這種認知偏差不僅會影響班主任對學生評價的客觀性,而且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變化。
三、刻板印象的影響
刻板印象是指人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有限的信息,對某一類事物得出一種比較固定的、概括籠統(tǒng)的看法。也就是人們在交往中由對象的群體特征推斷出構成群體的成員也具備與群體相同的特征。其實質是把群體籠統(tǒng)地等同于個體,把一般簡單地看作個別,強調對象同一性的同時,忽略了對象的差異性和多樣性?贪逵∠笃毡榈卮嬖谟谌藗兊囊庾R之中,也存在于班主任的意識之中。例如,一些班主任總是認為在學習上女生一定不如男生,來自農村中學的學生一定不如來自城市中學的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思想品德也一定優(yōu)秀,行為習慣差的學生思想品德也一定差等。刻板印象是對社會群體及成員的一種簡單化的認識,雖然它有助于知覺者對某一群體的概括了解,但很容易產生直覺偏差。從認識論上看,它屬于經驗主義;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它屬于一種“成見”,嚴重影響著班主任對學生公正、客觀的評價。如果班主任不注意克服這種知覺偏差的影響,不立足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而滿足于道聽途說或者主觀經驗,就會導致他與學生之間產生誤解和隔閡,進而影響教育效果。
四、近因效應的影響
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在時間上相反,是指認識對象留下的最后印象影響人們對他的認識的心理效應。如果說首因效應更多地產生于對陌生人的認識,那么近因效應則更多地存在于對熟悉者的認識之中,其主要原因是近期因素在時間上的優(yōu)勢,它的危害與首因效應是相似的。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不能因為突然發(fā)現某個成員有缺點或者犯了錯誤,就抓住“小辮子”不放,“不計其余”地否定其一貫的表現;同樣,班主任也不能因為某個人做了一件好事,或者發(fā)現他有某方面的長處,就肯定其以外的不良表現。因此,近因效應也極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
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既要熟悉人情世故,還要研究教育規(guī)律,加深對學生人際關系的認識,矯正認知偏差,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好班級工作,使班集體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
【矯正認知偏差平等對待學生的論文】相關文章:
群體歸因偏差及矯正策略04-29
股利分配的動因:認知偏差與被迫就范04-30
大學生語言習慣認知與矯正心理對策實踐與創(chuàng)新論文05-01
用真誠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論文05-01
對待社區(qū)矯正:冷靜但不必杞人憂天05-01
淺析化學教師的認知偏差及其成因04-30
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論文05-01
“給學生以平等”05-01
偏差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