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使用西師版教材的幾點體會論文
新課標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內(nèi)涵;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而我區(qū)正在使用的西師版教材更是充分體現(xiàn)了“突出審美教育觀、主體教育觀、創(chuàng)造教育觀和弘揚民族文化,注重開放性”這幾點。那么,怎樣使用好有著濃郁地方特色的教材,讓學生體會到西部地區(qū)的音樂文化特色,重視音樂實踐,把全體學生的參與和發(fā)展不同個性的教學理念進行有機地結(jié)合,使音樂教學的過程成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能力的過程呢,下面,我以“快樂的三峽娃”為例談談自己粗淺的體會。
一、重視學生的生活實踐,對學生沒有過的生活實踐教師應努力借助其它手段幫助學生建立。
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zhì)的教育。它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聽覺藝術,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愛好,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初步的鑒賞、創(chuàng)造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上創(chuàng)造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的發(fā)展,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快樂的三峽娃”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領略三峽的美麗風光,了解三峽工程,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地方音樂的特色,激發(fā)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學內(nèi)容是欣賞歌曲《大山里的學!泛汀度告仫w》、歌表演《上學啦》、歌曲《吹吹打打搬新家》等。在備課時,我感到城市里的`孩子對三峽移民比較陌生,讓學生了解浩大的三峽移民工程,感受移民孩子歡歡喜喜搬進新修的移民小學和搬進新家時的心情是本課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習本課的基礎。我把讓學生了解三峽移民作為切入口進行教學。首先,介紹三峽工程并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三峽工程嗎?(請學生說說他們了解的三峽工程),然后我再請學生看介紹三峽工程的課件后小結(jié):三峽工程全稱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fā)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三峽工程有幾大作用;一是防止洪水,二是可以大量發(fā)電,三是能夠較為充分地改善重慶至武漢間通航條件,滿足長江上中游航運事業(yè)遠景發(fā)展的需要。三峽工程也是一項浩大的移民工程,為了修建三峽大壩,無數(shù)的三峽人離開了自己的家園,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來到了陌生的地方重新建立新家。為了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移民,我畫了簡筆畫,學生通過生動的簡筆畫明白了因水位的上漲導致移民的家園被淹沒,所以只有搬到位置較高的地方建立新家?傊,讓學生在通過各種方式擁有的生活實踐的基礎上再來學習,學生理解起來容易,情感上更能引發(fā)共鳴,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生平等交流。
音樂教育的本質(zhì)是美育,音樂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點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diào)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而把教師自身的思想情感強加給學生,結(jié)果呢?學生們在那種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演練下,漸漸喪失了人類與生俱來的那種源于心靈深處的音樂感受本能,不論你在課堂上給他欣賞歡快的,還是深沉的音樂,都會有不少同學無動于衷,毫無感覺。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對于學生來講,最好的教師是在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自己的學生視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種教師”。的確,真摯的情感是不應有什么貴賤之分的,學生與老師一樣有著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鑒于這種平等,鑒于音樂藝術情感表達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對音樂藝術的感受與理解就不應該是絕對的,不應該只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學中,我樂于走下講臺,和學生平等交流,共同感悟。在歌表演《上學啦》的分小組創(chuàng)編過程中以及在學習歌曲《吹吹打打搬新家》的時候,我總是關注學生的每一分情感,傾聽他們的心靈,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討,少一些灌輸;多一些體驗,少一些講解;這種師生之間心靈相通、情感交流后的學習成果學生更易接受,讓音樂課堂成為了個充滿情趣的、平等和諧的課堂。
三、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凸顯教材的地方特色。
審美是完美人性的閃光,審美活動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愛人類、愛自然、愛自己、愛生活的過程。人在審美中,往往把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尤其是愛的情感賦予給了審美對象。審美意義上的“愛”不同于其他的道德意義上的愛,它更豐富,更具有廣泛性和深刻性。一個具有豐富愛心的人必然是審美感受最豐富的人,反過來,一個審美感受越是豐富的人,他越是具有豐富的愛心;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個充滿愛的社會必然是美的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培養(yǎng)學生具有豐富的愛心,比培養(yǎng)學生技術上的才能更重要。“技術”教學是短暫的,是容易生疏甚而遺忘的;而“藝術”教學給予學生的則是永恒的,是能讓學生終生受益的。音樂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為了培養(yǎng)人。在欣賞《雀尕飛》的教學中,我先通過方言兒歌讓學生感受移民兒童搬到新家后的喜悅,并感受到地方方言的特有魅力,體驗到西師版教材濃郁的地方特色,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欣賞歌曲時,學生通過體會三峽工程的宏偉、壯觀,進而更深一步感受三峽人民為跨世紀的三峽工程讓出家園的可歌可泣的犧牲精神和樸實無華的高尚品質(zhì)以及對三峽遠景的向往。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三峽移民為修大壩讓出家園背景離鄉(xiāng)的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的崇敬,從而使美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fā)芽、成長、壯大。
【談使用教材的幾點體會論文】相關文章:
使用新教材的幾點體會01-20
使用新編初中英語教材的幾點體會01-20
使用新編初中英語教材的幾點體會01-20
語文教材使用策略例談07-19
談英語學案使用論文04-16
新教材的使用體會01-20
就鹽的性質(zhì)教學談幾點體會01-20
談對辦好獨立學院的幾點思考論文01-01
上數(shù)學新教材的幾點體會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