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法律“強制力”觀念的弱化-當代西方法理學的本體論
000年11月24日 15:35 劉星“強制力”是指壓制或強迫的力量。尤其在近現代,這種觀念已經成為闡釋法律基本特征的主導意識。但是,自本世紀50年代末開始,西方法理學各種理論在推進各自觀點的同時卻不約而同地對“強制力”觀念予以弱化(有時甚至是消解),其主要表現形式是:承認在某些境遇中法律的實施有賴于“強制力”作為后盾,但取消“強制力”在法律概念理論中的基本特征的地位。換言之,它們主張,“強制力”的運用不是法律存在和法律實施的本質特征。這種弱化,明示著西方法律概念乃至法律制度的概念變化更新的機制,標志著西方法理學諸多觀念的本體論層面上的變革。筆者以為,為探究西方法理學的演變并為深化我國法理學的研究,對這種弱化予以關注具有重要意義。
一
“強制力”一詞與“制裁”的概念密切相關,可以認為,“制裁”就是“強制力”的具體實現。在法理學思想發(fā)展的早期,人們習慣于從被粗糙理解的法律義務和控制權力的視角觀察、分析法律現象,這樣,對法律義務和控制權力的實現的期待,使人們寄希望于“制裁”,也因此,人們深信沒有“強制力”的法律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在本世紀50年代末以前的西方法理學思想的歷史發(fā)展中,無論是推崇應然價值的法學觀念還是充滿實證精神的法學觀念,都曾大致地重復過類似的思維方式!叭藗兤毡檎J為,制裁、強制和武力在法律中起著重要甚至必要的作用,理解這些現象是恰當地理解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前提。”[1]中世紀神學自然法倡導者阿奎那(St.T.Aquinas)主張:“法律有兩個基本的特點:第一個是指導人類行動的規(guī)則的特點;第二個是強制力量的特點!盵2]近代英國分析法學鼓吹者奧斯丁(J.Austin)斷言:法律是一種命令,而“命令、義務和制裁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聯系的術語,換言之,每個術語都像其他術語一樣具有同樣的含義!盵3]他還以為:并非任何一種命令都是法律,只有普遍的命令,即強制某個人或某些人必須為某種行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命令,才具有法律的性質。[4]較為重要的是,隨著近代分析法學的法律命令說的影響日漸擴大,在后來的各種法理學理論中,“強制力”的觀念大致成為分析法律本質特征的基本出發(fā)點。現代意大利新康德主義法學家韋基奧(G.Vecchio)指出:強制力與法律是兩個在邏輯上具有必然聯系的概念,“哪里沒有強制,哪里就沒有法律”。[5]美國社會法學派法學家龐德(R.Pound)認為:“法律包含強力。調整和安排必須最終地依靠強力,縱使它們之所以有可能,除了對一種反社會的殘余必須加以強制,主要是由于所有的人都有服從的習慣。其實,服從的習慣在不小的程度上是依靠聰明人意識到如果他們堅持作為反社會的殘余,那么強力就會適用于他們!盵6]美國法學家帕特森(E.Patterson)同樣認為:“任何法律在一定意義上都具有某種法律制裁形式”,而且“制裁是任何法體、任何法律規(guī)定的必要特征!盵7]
當然,正像法理學的其他觀念一樣,“強制力”的觀念就在本世紀50年代末以前也曾遇到過人們的質疑。人們發(fā)現,在所有法律制度中都存在著某些不具有直接制裁規(guī)定的非強制性規(guī)范,如規(guī)定個人及法人享有權利、授予國家機構的管理權力的規(guī)范。對于這些規(guī)范顯然無需附設制裁條款。但是,這種質疑的意識并未占據主導地位,因為,在那些影響廣泛的主流法理學理論看來,用稍加調整的“強制力”觀念便可化解這種質疑。美籍純粹法學法學家凱爾森(H.Kelsen)強調指出:“那些本身并未規(guī)定強制行為(從而并不命令但卻允許創(chuàng)設規(guī)范或者明確允許一定行為)的規(guī)范是從屬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性只有同那些的確規(guī)定強制行為的規(guī)范相聯系才會具有效力。”[8]丹麥現實主義法學家羅斯(A·Ross)也強調指出:“事實上,如果認為所有法律規(guī)則都必須以強制為制裁,那么強制就不可能是法律概念的必要部分。但在另一方面,法和強制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因為在任何意義上說,不以制裁為基礎的制度就不會是法律制度!本驼w而言,強制是法律制度的“
[1] [2] [3]
【法律“強制力”觀念的弱化-當代西方法理學的本體論】相關文章:
當代西方環(huán)境運動述評04-28
當代新儒學的西方因素05-02
西方哲學命題簡介(本體論)04-27
當代審美實踐與文學本體論的構建04-29
生存實踐本體論及其當代意義05-02
西方近代哲學中的自由觀念04-30
當代道德觀念的沖突05-01
論當代西方哲學范式05-01
試論西方本體論哲學終極思維的嬗變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