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不要讓教育成為近視眼
摘要:教育的目的應(yīng)該放在培養(yǎng)一個和諧的人上,通過實現(xiàn)“人的回歸”來實現(xiàn)教育的革新。關(guān)鍵詞:教育目的;人性;能力
教育到底為什么?是為了像《哈佛女孩劉亦婷》的主角那樣進入一所名校?還是像《我平庸我快樂》中的父親所標榜的那樣,寧要一個快樂的傻子,也不要一個憂郁的天才?在注重智商的精英教育觀與天才培養(yǎng)類書籍盛行多年以后,《我平庸我快樂》、《快樂家教方案》、《何必上哈佛》等一批反“天才”教育的書籍和反精英教育觀的出現(xiàn)讓我們對教育的目的的思考更加多元化。
教育應(yīng)該給人什么?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大學教育,而是教育可以貫之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說,教育的責任是培養(yǎng)人,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所追求的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有多少人,經(jīng)過了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取得了更高的學位以后,在人生的旅途上仍茫然不知自己應(yīng)走向何方。這些終極問題不是時隱時現(xiàn)地叩響著我們的心靈嗎?
在我看來,教育就是啟發(fā)每一個人對“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問題做出自己的回答,教育的目的就是啟發(fā)人不斷地去“認識你自己”。于是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叩間天宇,意識到每一個人都是茫茫天地間、浩淼人類長河里一個有限的、獨立的、孤獨的個體,了解到每一個生靈都經(jīng)歷著生命千回百轉(zhuǎn)的幸福與悲哀。于是有陳子昂登幽州臺的慨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人多么像莎士比亞筆下那個憂郁的因理性而徘徊的王子哈姆雷特,在生命的紛壇歧路上一次一次做著艱難的選擇:t0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死亡?在時間織就的經(jīng)線上,我們用存在的勇氣,以自己的所思所為為緯,勾畫著人生的坐標。一個一個坐標連接起來,便成為自己生命歷程的起點,在這種過程中,人永遠不會成為一件已經(jīng)完成的定型作品,只是在不斷成為他(她)自己,而使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以及基于選擇的責任。
從這種意義而言,我想,教師應(yīng)該成為學生的一面鏡子,在啟發(fā)學生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反思不斷認識自我,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獨立行動的能力,由此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并擔負起對自身與社會的責任。我以為,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培養(yǎng)自我認識、自我塑造、自我負責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和諧發(fā)展的人。如果將學生們比作衛(wèi)星,那么,成功的教育就如同運載火箭,讓學生們在星箭分離后自主地在求知的軌道上運行。
在我讀小學與初中的時代,家庭和學校對我的要求往往是“做一個好孩子”。父母的好孩子,老師的乖學生。那時,在我眼里,老師說的話、書本上印刷的字句,都是亙古不移的真理,我將之銘記在心,仿佛真理在握,從來沒有對它們產(chǎn)生過任何懷疑。直到我高中時遇到一位啟迪我用自己頭腦去思考的老師。高中,正是對人生、對社會充滿了疑問、尋索答案的時候。我和我的同齡人正處于開始自覺關(guān)注社會問題并希望由自己決定生活方式、試圖拒絕家長和“大人”干預的時期。老師啟迪我獨立思考,鼓勵我堅持自己信仰的真理。我為自己所堅持的理想辯護,只服從于讓我認同的思考,從不因為她的老師身份而自甘“屈服”,我們一起度過了許多心靈充實而快樂的日子。當我在紛繁的世事中,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心靈體驗,用自己的理想支持人格與尊嚴時、我欣喜而又欣慰地發(fā)現(xiàn),思考使我感到有力了。就在這種獨立思考中,我一步一步尋找著自己人生的道路。
我曾問她:“你是在塑造我嗎?”她回答:“即使是塑造,也只能體現(xiàn)自由的涵義。”三年過去了,這句話我一直忘不了。對教育中自由精神的思索也自此
[1] [2] [3]
【不要讓教育成為近視眼】相關(guān)文章:
不要讓濕地成為失地04-26
不要讓愛成為枷鎖作文07-18
不要讓盡孝成為一種遺憾作文07-30
不要讓企業(yè)家都成為“公知”05-01
不要讓禁牧成為新一輪的苦難05-02
別讓“子不教”成為“父之過”05-01
不要讓淚成為我們最后一滴水05-01
不要讓淚成為我們最后一滴水作文04-30
教育:讓閱讀成為沖擊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