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魯迅視覺化看文學與影視之關系 畢業(yè)論文
從魯迅視覺化看文學與影視之關系
孫琳
【摘要】從當代文化的發(fā)展趨勢來看,盡管不能否定語言文字的重要地位,但是明顯的跡象表明,當代人對于視覺媒介的依賴性大大增強了,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已經(jīng)超過了由于歷史的久遠和時代的變化,魯迅的時代精神及其作品在讀者群中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隔膜,而影視藝術對文學著作的普及和介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將通過對魯迅影視改編的研究,探討魯迅視覺化對魯迅研究的意義,并從中審視文學影視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魯迅;視覺化;文學;影視;視覺語言
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在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無人可比。在老師的教化下,我們這一代人的頭腦中所留下的關于魯迅的描述大概都是:“匕首、投槍”以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W鳛橐粋立體的人,除了在文學方面做出的貢獻,我們也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關于魯迅生平的介紹。雖然有很多傳記類的讀物,但是這些傳記的水平良莠不齊,大多數(shù)是學術著作,作為非專業(yè)的普通人,能對著這傳記類讀物產(chǎn)生興趣的人少之又少。因此,魯迅在大眾心中是一位頗有距離感的偉人。
隨著影像技術的發(fā)展,電視的普及,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過去遙不可及的偉人開始慢慢的走近大眾,這當中也包括我們敬仰的魯迅先生。關于魯迅的影像可以概括為三種:魯迅本人創(chuàng)造的圖像;同時代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與魯迅有關的影像;后來時代創(chuàng)造的與魯迅有關的影像。這后兩類中的影像資料就包括了大量的影視藝術作品,也是本文將要討論的對象。具體說來,與魯迅相關的影像作品可以分為以塑造魯迅生平為主的紀錄片、傳記類影視作品和魯迅著作改編的電影。
從魯迅生平到文學作品改編,從影視劇本到地方戲曲,魯迅視覺化幾乎成為一個潮流,那么這種視覺化浪潮對于魯迅文本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一、魯迅的文學及精神大眾化、普及化1.大眾與魯迅的疏離有人說,魯迅正在離我們遠去,周作人正在向我們走來。
這個描述也許不準確,卻也反映了一個事實:魯迅研究雖然一直熱門,但是魯迅與大眾的距離越來越遠。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首先,新時期以來,中國社會發(fā)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
對于文學而言,這個過程所產(chǎn)生的最大問題是,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系統(tǒng)包括這個價值系統(tǒng)的運轉、傳播機制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一些文學家將這種改變對文學產(chǎn)生的影響稱之為文學的邊緣化。各種各樣新媒體的出現(xiàn),電視的普及、歐美大片的喧囂以及網(wǎng)絡的興起讓人應接不暇,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中,能夠靜心面對文字的人越來越少,人們對于文學家、文學家的作品日漸生疏是必然的。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魯迅的文學作品更加顯得高處不勝寒,而其作品傳播的程度則應該更多的依靠新媒體的傳播。缺乏媒體的支持,這是魯迅接受嚴重隔絕、滯后于魯迅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進入二十世紀,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下,魯迅剛剛擺脫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走下圣壇,又成為文化消費的熱點對象?梢哉f,當下,魯迅所帶來的無形資產(chǎn)是不計其數(shù)的。從江浙一帶常常能看到“咸亨酒店”的招牌和紹興護城河上的烏篷船,實際上都是在利用“魯迅”這塊金字招牌。因此,各種各樣的人都試圖挖掘魯迅身上的商業(yè)價值,人們在關注魯迅所能帶來的經(jīng)濟利益時,是不會去關注魯迅的精神價值的。在這種商業(yè)化的背景下,魯迅精神也無法對社會發(fā)揮應有的影響力。
最后,作為魯迅文化,精神普及教育先鋒的中學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老師反映不好教,學生反映不想學成為了最普遍的問題。周令飛曾對記者說“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孩子們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陀^的說,就目前來看,學生厭學魯迅的現(xiàn)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歸結起來,大致有如下的幾個方面:時代差異造成學生的心理隔膜;陳舊的參考用書不能準確反映作品意蘊;一些作家、學者對魯迅的隨意貶損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授課視野狹窄、對政治思想的解說成分太大,也使學生難以獲得感情的陶冶和美育的啟迪。
綜合以上幾點,我認為在現(xiàn)代社會,魯迅與大眾的疏離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然而魯迅無論是作為文學巨匠還是“民族之魂”,都是有必要繼續(xù)傳承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讓大眾對于這位名人近距離接觸。
2.影像拉近魯迅與大眾的距離
由于歷史的久遠和時代的變遷,魯迅的作品在我國青少年一代中,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隔膜。在當今世界,除了口傳和文本之外,還借助于視覺來傳播。越來越多的與魯迅相關的內容開始以圖像、影像的形式出現(xiàn)。
在所謂的視覺文化時代,影視作品的產(chǎn)生和消費是一個應運而生的文化顯現(xiàn),我們必須正視它能夠帶給我們的影響。電影誕生以來,隨著其接受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普及,文學也順勢而上地搭上了這趟通向感官愉悅的直通車。海巖曾經(jīng)說過:“我們現(xiàn)在處于視覺的時代,而不是閱讀的時代,看影視的人遠遠多于閱讀的人,看影視的人再去閱讀,其要求的閱讀方式、閱讀心理會被改造,對結構、對人物、對畫面感會有要求,在影像時代,從事文本創(chuàng)作時應該考慮到讀者的需求、欣賞、接受的習慣變化,所以,作家在描寫方式上很自然會改變,這是由人物和事件結合在一起的時代生活節(jié)奏和心理節(jié)奏決定的!彪娪耙蚱渑c小說相近的表述方式、審美方法、人物塑造、場景構成等,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親緣關系。而小說與電影的相互促進也有著成功的范例,也出現(xiàn)了成功的范例。如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就出版了,但影響僅僅在學術圈,八十年代黃蜀芹把它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引起了轟動,大家這才去看小說,造就了一個膾炙人口的“名著”。盡管也許正如讓·保羅·薩特所說的,對這些讀者而言,小說不過是影片的“一篇大體上還算忠實的評注”,但如果不是因為電影,他們也許永遠不會閱讀這些小說,因為文學尤其是經(jīng)典名著離當代人很遙遠,也很難理解。后現(xiàn)代式改編畢竟是在跟原著對話,先吸引觀眾讓他們覺得有點意思,進而能促使他們去閱讀原著,所以,這種趨勢確實有助于擴大文學的影響力,而且并不妨礙名著的相傳。由此可見,靠影像這種傳播方式拉近魯迅與大眾之間的距離也是可行的。
二、影像是對文本的升華和再創(chuàng)造1.影像是對文本的升華從直接的角度看,視覺是最主要的感受、擁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從間接的角度看,視覺則是唯一的感受、擁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在間接感受、擁有、享受生活中,視覺經(jīng)驗可以涵蓋、替代其它一切感覺經(jīng)驗,而其它一切感覺經(jīng)驗都無法涵蓋、替代視覺經(jīng)驗。人類對視覺文化需求的最深層的動因,主要是由視覺經(jīng)驗在人類生活中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所決定的。
因此,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書籍的插圖,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蔽淖趾蛨D像的最大區(qū)別本來就表現(xiàn)在:文字對于意義的描述更為清晰,而圖像作為形象性的展示在視覺沖擊力上比文字更為有效,文本與電影的差別也正在于此。由于文字的局限性,文學作品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一旦轉化為可見的鏡頭就必須經(jīng)得起推敲,且不可能人人滿意。
電影以活動的畫面形象作為基本的表現(xiàn)手段,主要訴諸于觀眾視覺的性質。具體表現(xiàn)在:電影以畫面來塑造形象、敘述故事、抒發(fā)感情、敘述哲理,鏡頭、光影、色彩直接構成形象的感性形式,成為直觀因素的組成部分,從視覺上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因而,鏡頭的畫面美直接構成整部影片審美價值的重要條件。電影表現(xiàn)的對象必須是可見的物質現(xiàn)實,它的素材必須是可以搬上銀幕的人、景和物,即使是人物內在的心理活動和抽象思緒,也是用可見的空間畫面和人物的外部造型表現(xiàn)出來的。電影的編劇、導演
[InstallDir_ChannelDir] 中國大學網(wǎng)論文頻道
【從魯迅視覺化看文學與影視之關系 畢業(yè)論文】相關文章:
都市背景下的魯迅與魯迅文學03-02
天文學畢業(yè)論文08-05
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03-13
讀魯迅文學作品心得體會12-29
畢業(yè)論文:論《圍城》中的知識女性形象 - 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11-23
視覺盛宴作文12-10
世界視覺日03-07
會議視覺設計12-04
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實用(15篇)03-13
(熱門)世界視覺日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