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自然課教學機智的運用(二)
借事解惑
借事解惑就是當學生對某一問題似是而非、分辨不清時,教師借助一定的事實,解開學生的疑惑,使學生明白道理,懂得概念。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借助事實解決疑難,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恰當運用此法,更是教師教學機智的又一種表現(xiàn)。
例如,有一位教師教學《從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一課時,發(fā)現(xiàn)學生能講出很多材料的名稱,卻難以給這些材料分類,特別是對“合成材料”的歸類更是模糊。教師針對這種情況,靈機一動,借事解惑,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生:人們能用煤、石油、天然氣做原料人工合成橡膠,橡膠是合成材料(教材原文)。那么,做房子用的預制板是由鋼筋、砂子、水泥為原料做成的.,預制板也應該是合成材料。
師:我們把已損壞的預制板用鐵錘砸碎,你們能看到里面的鋼筋、砂子和水泥嗎?(教師讓學生看預制板碎片)
生:能看到。
師:我們把合成橡膠用刀切開,你們能看到里面有煤、石油、天然氣嗎?(教師切開合成橡膠讓學生看)
生:看不到。
師:合成橡膠是合成材料,預制板是不是合成材料呢?
生:預制板不是合成材料。
師:加工材料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討論)
生:加工材料是把天然材料進行加工形成的,沒有變成新材料。
師:對,那么合成材料又有什么特點呢?
生:合成材料是用幾種不同的材料變成一種新材料。
師:總結得很好,你們以后就根據這些特點去給材料分類。
再如,一位教師教學《船怎樣行駛》中,師生共同總結出“甲物體給乙物體一個作用力,乙物體就給甲物體一個反作用力”后,繼續(xù)探討:
師:這就是科學家總結出來的一個結論。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先一后地產生的呢?還是同時產生的?生:一先一后(大多數(shù)學生齊答)。
生:同時產生的(有些同學分辯說)。
師:有人認為是一先一后地產生,有人認為是同時產生的,到底誰正確呢?我們還是來看一看事實吧!我這里有兩張椅子,底下都裝有輪子,我找你(指一個同學)坐在這兒,你是甲物體。再請你(又指另外一個同學)坐在這兒,你是乙物體。甲物體給乙物體一個作用力,乙物體就會給甲物體一個什么?
生:反作用力。
師:他給乙物體一個反作用力,乙物體就會怎樣?
生:向前。
師:乙物體給他一個反作用力,他就會怎樣?
生:向后。
師:現(xiàn)在我們看看他們是一先一后地分開呢,還是同時分開?(坐在滑椅上的甲同學蹬了乙同學坐的滑椅一下,兩人同時分開。)
生:同時分開。
師:也就是
[1] [2] [3]
【談自然課教學機智的運用二】相關文章: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自然課堂教學04-30
淺談語言機智在課堂組織中的運用04-30
談多媒體課件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05-02
談語料庫在語法教學中的運用04-29
談句型的靈活運用05-04
談化學課堂教學中媒體的運用04-30
談化學課堂教學中媒體的運用04-30
談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04-30
談運用“賞析法”教古詩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