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以“研讀”理念談《草船借箭》的教學
中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已引起了全社會的關(guān)注,有關(guān)語文教學改革的大討論一浪高過一浪。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語文教學的主體——閱讀教學,不可能再沿襲傳統(tǒng)的以情節(jié)分析為中心的講問模式而回避變革。
應該說,上世紀末國內(nèi)對研究性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探索,為研究性閱讀的嘗試實踐帶來了契機。浙江省特級教師周一貫先生將這種全新的閱讀教學理念及相應的模式稱之為“研讀”。具體而言,“研讀”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閱讀和探究,以獲取知識、激發(fā)興趣、陶冶情操,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優(yōu)化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教學模式!把凶x”主體部分的構(gòu)成,一般是在識字學詞、初讀課文基礎(chǔ)之上的深究階段。本文現(xiàn)試以浙教版10冊《草船借箭》為例,剖析并構(gòu)建其研讀教程。
一、“主線”統(tǒng)領(lǐng)下鎖定專題。
深究階段的研讀無疑應當突出重點,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集中問題情境(即研讀專題)。課文情節(jié)總是有線索可循,《草船借箭》雖曲折繁復,但卻也始終貫穿著一條“造箭——問箭——借箭——交箭”的主線。教師在學生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初步到位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首先梳理出這條主線,隨后趁勢設(shè)疑:諸葛亮為何能這樣神機妙算?他在簽軍令狀前想到過哪些情況?請學生細讀課文,小組合作切磋感受并且說出具體理由來。至此,研讀專題已脫穎而出。
顯然,這個專題(問題情境)既抓準了課文的重難點,又蘊涵著集中性及開放性。學生由此而展開自主研讀、自主感悟,必能有效地抓準課文內(nèi)核,精準地體察人物特征。這種化繁為簡的設(shè)計能將廣闊的探索空間留給學生,而從根本上擺脫語文課多年來“面面俱到但卻又面面不到”的偏頗。
二、課堂交流時深化訓練。
學生圍繞相對集中的問題情境自學自研、合作探究后,下一步應當是教師引導下的交流展示、評價深化及整合匯總。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fā)言,同一組內(nèi)學生匯報和補充,不同組內(nèi)學生可論辯和強化,教師在此時則相機誘導,宜用精辟的“片言只語”點撥指引,左串右聯(lián),整合研究的成果。這樣,學生不難通過共同努力而梳理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處。如:
。1)、知天時。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
。ㄟ@時候在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2)、識人心。
。ā棒斆C私自撥了20只快船!保
(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3)、懂地利。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ā翱墒沁@邊的船只順風順水,已經(jīng)飛一樣地放回20多里,追也來不及了。”)
“課堂交流”是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學生主體的自學自研自悟及小組合作探索等活動相對于全班而言都處于“暗箱”狀態(tài)?梢哉f,沒有“課堂交流”就無法進行展示評議和矯正提升,也就無法讓學生有相互激勵、共享成果的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課堂交流發(fā)言與我們熟知的“提問應答”有明顯區(qū)別。課堂交流要求意思明確而集中,感受真實而獨特,個體間交互多向,集體中合攏融匯。
三、揣摩詞句中感悟提升。
“研讀”這一新理念、新模式的最大特點或言優(yōu)勢是深究課文時沉著準確,不拖泥帶水。但是在突出“集中目標、詳其重點”的前提下,對于課文的亮點或精妙處則應再充分展示其細節(jié),以便學生在把握課文“骨骼”后能再充分感受其血肉。
課文第6自然段寫魯肅借船時的“私自”一詞頗能顯示其本色,也能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出諸葛亮的識人之準。而第7自然段中寫諸葛亮的“笑”則更加值得玩味。教師設(shè)問如下:諸葛亮這一“笑”,到底是在笑誰?學生搜索文本,細加品賞,不難體會到這一“笑”的神秘。他可能
[1] [2]
【以“研讀”理念談《草船借箭》的教學】相關(guān)文章:
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學04-30
談科技創(chuàng)新的綠色理念04-26
談山區(qū)公路勘察設(shè)計理念04-29
試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04-29
例談新教師如何研讀語文教材04-30
從歷史命題的不同談中日教育理念的差異09-06
教學理念08-15
談真教育理念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04-29
談中職學校專業(yè)學科部的管理理念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