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論述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導向,預示著我們的教學理念要發(fā)生轉變,我們的課堂教學將改變過去以“滿堂灌”為主要模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教學現(xiàn)狀,取而代之的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動起來”,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
著名教育(www.35d1.com-上網(wǎng)第一站35d1教育網(wǎng))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如在教學《采蓮》一文時,課一開始,我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蓮》,并投影了課文的插圖。動聽的音樂,色彩美麗的畫面,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說:“小朋友,你們欣賞過美麗的荷花開滿池塘時的情景嗎?你有過乘著小船穿梭于荷花中的想法嗎?那感覺一定美滋滋、樂陶陶。這節(jié)課讓我們好好的讀一讀詩歌《采蓮》,一起去感受湖中采蓮的快樂吧!”然后,我讓學生聆聽詩歌的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接著,我放手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為讓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讀出詩歌的韻味,我借助多媒體演示“微風吹來,荷花、蓮子充盈搖擺的情景”。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感受荷花和蓮子“香”的氣息,并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人,自由暢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蓮人采蓮時的神情、動作、語言,由此體會人們采蓮時歡快、喜悅的心情。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chǎn)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二、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嘴,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是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探究、感悟,多給學生留有思考、個性發(fā)揮的余地,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任,讓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更為強烈。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多讀多思多聽多說,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索創(chuàng)造者。如我在教《冰花》這篇課文時,對于冰花的形態(tài)沒作一一講解,而是引導學生自己通過讀課文,看畫面說特點,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幻化為具體生動的形象,然后又問學生:“窗玻璃上的冰花僅僅就這么些嗎?”“那可能還有些什么形狀的冰花呢?”然后放手讓學生通過畫,剪,貼在窗上,最后再讓學生以“啊,冰花真美啊,像——、像——、像——……”的句式進行口語訓練。這樣做,強化了語文實踐活動,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自由爭論中學習
如何學好語文?《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因此作為譯名語文老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善于把握學生的疑難點,及時捕捉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進行討論,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給課堂注入生機。如我在教《這條小魚在乎》一課,課文中的小男孩棉隊沙灘上被沖上來的許多小魚,他在一條條的撿起來扔回大海,小魚那么多,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那他為什么還要那么做?“這條小魚在乎,還有這條,這條……”,小魚們在乎的是什么?如果你此刻也走在這片沙灘上,看到有那么多的小魚,你會怎么做?課堂上學生個個參與,人人有話可說,討論非成激烈。這樣做,不僅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而且讓全班小朋友都深刻地感受到要珍惜生命。
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