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閱讀呼喚個性
閱 讀 教 學 呼 喚 個 性無錫外國語學校 吳剛
讀了錢鐘書先生的名著《寫在人生邊上》,尤其是讀了其中的一篇——《讀〈伊索寓言〉》,我驚嘆不已:作者不是引述故事情節(jié),揭示寓意,去單純地欣賞,而是借《伊索寓言》中的九個故事聯(lián)類引申,洞燭世相,開生面而破余地,化腐朽為神奇,把古老的《伊索寓言》演繹成了關于現(xiàn)代人生的深刻體驗——一部嶄新的《鐘書寓言》。驚嘆之余,我不禁聯(lián)想到我們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以理解作者旨意、解讀文本內(nèi)涵為目標的接受性閱讀,太單調(diào),太乏味;比較起來似乎覺得仿佛缺了點什么,現(xiàn)在由鐘書先生的閱讀想來,原來缺乏的就是個性。閱讀教學呼喚個性!
“新課標”的實施,為閱讀個性的培養(yǎng)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如何培養(yǎng)閱讀個性呢?《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了“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這一閱讀教學新課題,設想的方略是“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建議采取的實施步驟是“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三個環(huán)節(jié),以求達到“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的教學目標。我以為關鍵在于在教學過程中提倡“閱讀反思”。
所謂“閱讀反思”,是以對文本的評價、探究為核心,對自己的閱讀行為進行省察思考,總結(jié)經(jīng)驗,吸取教訓,發(fā)揚成績,克服缺點,從而改進閱讀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閱讀效率。子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保ā抖Y記·中庸》)“慎思”正居于整個閱讀過程的中心位置?梢,“閱讀反思”是“閱讀期待”與“閱讀批判”的中介,是聯(lián)系“接受性閱讀”與“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橋梁,是從“入書”到“出書”的必由之路。
“閱讀期待”要求達到解文、知人、論世、察己,那么,與之相應的“閱讀反思”也應對文本、作者、社會意義、自我修養(yǎng)進行反思。下面筆者就從這四個方面談談自己閱讀教學中的做法和體會。
一、反思文本解讀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泵献铀U明的就是文本解讀之思,這是閱讀的第一視界,它要求讀者跨越與文本的距離,全面理解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和表達形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使我們對文本的解讀往往局限于陳式化,落入了俗套中,所以我以為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對文本解讀進行反思。
譬如:在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我就對初中學過的《扁鵲見蔡桓公》進行反思性閱讀,設計了一個“話說扁鵲”的話題,讓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同學們討論熱烈,尤其一位女生提出的觀點很有見地。她說:“反思兩篇文章,感到一件事成敗的關鍵在于處理事情的過程中語言是否得當,行動是否得力。桓侯之死不能一味的指責其諱疾忌醫(yī),扁鵲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以為神醫(yī)之‘神’不僅僅表現(xiàn)在其醫(yī)術,更應該體現(xiàn)在其醫(yī)德上。明知桓侯有病且對醫(yī)生有偏見,又是一國之君,扁鵲竟不思勸解之法,只是告知其病之所在,言明不治的危害。這種‘依然故我’的做法仿佛是‘死馬當作活馬醫(yī)’一般,結(jié)果把‘活馬’醫(yī)成‘死馬’了,這是他缺乏醫(yī)德之一。更有甚者,在確診桓侯‘病在骨髓’時逃之夭夭,更有失大丈夫之行為,這是他缺乏醫(yī)德之二。一個言不得體、行不得力的醫(yī)生不配稱神醫(yī)。若扁鵲能像鄒忌那樣在‘諷’上動動腦筋,桓侯之病就不會深入‘骨髓’,更不會變成‘死馬’了!睉撜f這種文本解讀之思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無疑是很有幫助的。當然,在閱讀反思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的觀點不免有些偏激,甚至是錯誤的;但是,我以為較之“鸚鵡學舌,人云亦云”者要高明多了。
二、反思作者旨意
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二集·題韋定草》中指出:“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這才較為確鑿!毕壬嬖V我們閱讀必須要知人、論世。先談談“知人”。孟子嘗云:“頌其詩
[1] [2] [3]
【閱讀呼喚個性】相關文章:
《野性的呼喚》閱讀心得03-14
野性的呼喚閱讀心得05-17
野性的呼喚閱讀感想與心得04-27
呼喚人性的閱讀-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反思04-29
最新《野性的呼喚》閱讀心得(通用20篇)09-19
個性化專業(yè)教學是時代的呼喚04-30
呼喚11-08
呼喚04-30
呼喚05-02
大海的呼喚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