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再論易氏源流和易水
前幾年,我在“易氏源流考辨”(臺灣[古今藝文]季刊1998年25卷1期)文中己討論過,史籍和易氏家譜關(guān)于易氏起源,多是牽附為春秋戰(zhàn)國時,齊國大夫雍巫易牙,或姜太公之后人,或戰(zhàn)國時魏國易愷,因受封食采久居于易水,其后人系以易為姓.只要稍加思索,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說法是荒謬的.試翻開歷史地圖看,齊國在今山東省,魏國在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而易水在今河北易縣境,在秦統(tǒng)一以前屬燕國,據(jù)《史記.燕昭公世家》,只有燕易王(公元前332-321年)和燕王噲(前320-312年)時,,燕國受齊侵?jǐn)n。公元前313年,齊大勝,占領(lǐng)過一些燕地,至昭王廿八年(前284),燕打敗齊國,收復(fù)失地.僅短短30多年,易水可能曾為齊國占領(lǐng),動蕩未穩(wěn).齊人及其后裔不可能在易水食采或久居.而在此前300多年的齊桓公當(dāng)政(前685-643年)時,燕國更不可能讓齊國的易牙,在其易水食采了。推測是因齊大夫雍巫,善知味,以“易牙”( 改易牙齒)贊其烹調(diào)技藝,類似今人稱加餐為“打牙祭”,后竟成為其字號易牙,引起后人將燕屬易姓,牽附成齊易牙后裔的荒謬說法。而魏國和燕國之間,隔著韓國和趙國,魏人更不可能在燕屬易水食采久居的。很顯然是受一些姓氏受封說的影響,而牽強附會的。但是它們都承認(rèn)久居于易水的某氏族,始以易為姓。因此我提出,易氏的起源,是春秋以前,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很可能是有易氏或有狄氏)始以易為姓,是自然演變,不一定因受封食采,故無確切的始祖,這才合乎常理和邏輯,F(xiàn)就新發(fā)現(xiàn)的史料再補充討論。我們知道,許多史籍甚至正史的資料來源,有一些是采自家譜,漢代以前的皇族家譜—屬籍,諸王世譜,和功臣家譜,以及隨后官修官管的家譜,后來發(fā)展到士庶也私修家譜,編撰者固然不乏學(xué)識淵博之士,由進(jìn)士翰林為官的退休者,如歐陽修蘇洵等,而越到后來,修家譜擴展到平民各姓氏后,執(zhí)筆者則多是秀才舉人,在學(xué)識和歷史知識上的參差,圖書資料的不足,因而牽附成各種荒謬的說法,是不難理解的。再者自魏朝實行九品中正制以后,"立中正不考人才行業(yè),空辨姓氏高下"(《魏書》崔亮傳),吏部選官,也主要根據(jù)家譜。由于家譜成為選舉官員的依據(jù),于是士族賴以保持和維護(hù)其地位,庶族則群起偽造或攀附望族,以提高地位。東漢以來形成的士族或世族官僚集團(tuán),至魏由九品制,從法律上按門第分配官位,相互排擠,以上欺下.“一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士庶之際,實自天隔"(《宋書》王弘傳).士庶的等級不同,享受的政治經(jīng)濟特權(quán)也不同,士族不服徭役,于是便出現(xiàn)入士族家當(dāng)私戶,或偽稱士族.且婚姻也依門第,各層次的士庶族,自成婚姻集團(tuán),重門當(dāng)戶對,《通志.氏族略》稱六朝時"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在這種政治歷史條件影響下,有意無意攀附名人世族,乃勢所必然。
固然皇帝賜姓封地,因地為姓氏,歷史上事例不少,但也有牽附的,我在考辨文中談過,易氏家譜將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前后的將軍兼雍州剌史易愷,牽附成戰(zhàn)國魏人,受封于易水而為姓的始祖,甚至更追遠(yuǎn)魏之先祖畢萬為始,可算有代表性。百家姓中有盧,高,丁,年等姓,都說是姜太公之后裔,受封于某地,因而得姓,我未研究這些姓源,是否合乎事實,只質(zhì)疑姜太公后裔,為何不隨國君兼能人的祖先姜太公,姓姜或姓呂為榮,而要以封地另立小姓。在一種姓源說形成后,封建保守思想下的士子秀才,人云亦云,不加深究,以訛傳訛地延傳下來,甚至直到現(xiàn)在,出版的不少姓氏辭典之類書中,各姓氏起源等資料,多只是照錄舊書,未加考究其矛盾和客觀可能性,也有偶爾疏忽誤傳的,例如[辭海]這樣經(jīng)多少專家學(xué)者審校,多次出版的書,也難免疏忽;在其“雍”字辭條中,分明是雍巫字易牙,卻又在“易”字,姓氏辭條中,寫著齊有易牙,把名字當(dāng)成易姓,經(jīng)我提出意見后,最近新版縮印本才刪去齊有易牙,改為唐有易重,所謂錯話假話重復(fù)多次,也能使人信而不疑,可見傳統(tǒng)說法影響之深。由此推想,則清朝以前,學(xué)問不高的舉人秀才以下的撰譜者,盲目照輯舊譜,姓源于受封,以訛傳訛,更越傳越? 肫媯?筒蛔鬮?媼恕?BR> 史籍和易氏家譜關(guān)于易氏起源說,也像其它一些姓氏,總是往受封上扯。較早在唐朝林寶著[元和姓纂]中,只說是齊大夫易牙之后,可能覺得以名字作為姓說不過去,后來的書增改為雍巫受封于易水稱易牙,竟不顧常理,一個齊國大夫易牙,怎么可能在燕屬易水受封。最近,發(fā)現(xiàn)江西萍鄉(xiāng)東部易氏家譜,在一篇譜序中提到,易氏在“殷商時為易氏部落”,這可說佐證了我前面提出的說法:易氏在春秋以前,由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始以易為姓。但該譜卻不舍受封說,仍牽附姜太公之太子名灶
[1] [2] [3] [4] [5]
【再論易氏源流和易水】相關(guān)文章:
閩臺方氏源流04-28
論普特南內(nèi)部主義實在論的源流05-03
再論綠洲04-28
再論綠洲04-28
和氏(龢氏)04-29
論美國英語的源流及其普及趨勢04-28
再論李約瑟難題04-30
再論擬合推估05-03
漆雕氏之儒論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