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改革芻議
《中語參》發(fā)起語文教學突破性改革的討論以來,吳心田、陳鐘梁、顧黃初諸先生先后發(fā)表了全面而精辟 的見解,讀后很受啟發(fā)。我僅就作文教學改革談兩點看法,與同仁們切磋。
語文教學效率不高最顯眼的例證,也是我們經(jīng)常受到的指責是:中學生不會寫文章。個中原因很多,我認 為從作文教學自身看,一是寫作訓練重點不對,重文體訓練輕基本能力訓練;二是寫作訓練思路不順,忽視打 牢基礎(chǔ)而熱衷于臨陣磨槍,陷在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之中。
訓練重點:寫作基本能力
從1902年清政府頒布《欽定中學堂章程》,即語文單獨設(shè)科算起,90多年來,中學寫作訓練的安排 大致是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直到1990年國家教委制訂、目前初三年級和高中還在執(zhí)行的《中學語文 教學大綱》(修訂本),基本如此。有人戲稱為“三級跳”、“兩循環(huán)”。這種本末倒置的安排可以說是寫作 訓練的誤區(qū),因為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中學寫作訓練的重點,都應該是寫作基本能力。
一、社會應用:看重寫作基本能力
現(xiàn)代社會需要中學生具備的,是寫作各類文體都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呂叔湘先生曾把“文藝文”(文學 作品)以外的文章統(tǒng)稱為“應用文”,并指出文學作品作者想寫就寫,沒有人逼你寫;而應用文“叫你寫就得 寫”。確實,一個中學生走向社會后,不會寫詩歌、小說、散文、劇本,無人指責;也沒有誰要求他寫什么“ 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因為這三個概念并不實指某種具體的文章樣式,不過是為了教學方便對 一類文章的統(tǒng)稱,應該叫做“教學文體”。社會要求的,是寫書信、消息、計劃、總結(jié)、產(chǎn)品說明書、廣告詞 等等針對性很強的應用文章。可以說社會最歡迎的是:需要寫什么就能寫什么,該怎么寫就能怎么寫,不管寫 什么都能寫得像樣的全方位的“筆桿子”。社會最需要、最看重的,是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