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中的美感教育論文
美感教育,內容廣泛,它包括主體審美感受能力、審美認識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也包括主體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文學藝術是美的聚合物,語文教學本身也包含了美感教育,兩者相輔相成,增強學生對語文美感教育特性的認識,有利于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水平,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文章不是無情物”,語文教學的情感因素十分突出,如何以情動人,增強感染力,使學生產生一種愉悅、一種共鳴,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揭示語文的審美性質。但是,客體(課文)在審美鑒賞中,是依賴主體(學生)才成為審美對象的,沒有主體能動的審美,沒有主體良好的審美態(tài)度和審美心境,客體就失去了審美價值。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一、把握新課標的核心
新課標明確要求,語文素養(yǎng)可分為三層:一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法習慣等;二是感悟,是思想道德的熏陶感染;三是創(chuàng)新精神、審美情趣,以及個性和人格的完美?梢姡抡n標所要求的不但是知識的掌握,更是學生們人格的塑造、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塑造。而我們常見的教學方法只注重了笫一層,忽略了笫二層、笫三層意思,既然這樣,全面提高素質從何而來?所以全面領會、認真貫徹新課標是學語文的前提,是我們解讀語文學科的一把金鑰匙。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審美觀形成的時期,因此,對他們進行社會美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審美觀,顯得十分重要。
二、語文美感教育的感性
美感是潛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是一種感化,沒有任何形式、規(guī)則的制約和束縛,不像知識灌輸一樣、不像道德說教一樣、不像法律制度一樣從外面強加于人,它就像空氣一樣包圍著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自愿地感化、體會,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像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時,去戶外走走,眼睛看看,耳朵聽聽,自然地感到渾身舒服、精神煥發(fā)。那么相應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應加強朗讀、默讀、領讀、個人讀、齊讀、分小組讀……
讀給我們以感性的形象,從讀中自然受到了語言美、形象美的熏陶,還要調動眼、耳、鼻、手等感覺器官,感知作品審美對象的外形、顏色、性狀、情態(tài)等外在特征,用聯想和想象在大腦中重現作品中的人物、場景、故事等,最終體驗作品的形象美、主題美、情感美等。切忌以“講”代“讀”、以“講”代“授”、長篇累牘地分析、不厭其煩地歸納,要讓學生去讀、去感受。
例如,教讀《春》時,就不要按老程序:導入、生字詞、分段、概括段意、講解、歸納中心、分析特色等。這樣把一篇極優(yōu)美的散文“零刀刮”之后,就毫無美感可言了。如果采用朗讀、感知的教學,效果則會好得多。
三、展開審美想象,使美感深刻而豐富
審美想象是審美主體在直接觀照審美對象的基礎上,調動審美經驗,豐富、完善創(chuàng)造對象的心理過程。自覺的美育實施者,在審美教學操作中,在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審美情趣后,則要把握適當時機,引導學生展開審美想象,以實現自己設置的審美目標。 要使學生獲得審美愉悅,就必須讓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復活”,調動學生美感心理因素中關鍵性的因素——想象。如在講授孟郊的《游子吟》時,在屏幕上展示青燈孤月下慈母縫衣、殷殷囑咐母子離別、異鄉(xiāng)望鄉(xiāng)思母、殘月念子歸鄉(xiāng)等配樂畫面,極其生動地創(chuàng)設了該詩的意境。同時讓學生參與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既對詩境有了深刻的印象,又感受到也創(chuàng)造了快樂。
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的想象能力,進行科學的合理的深刻的想象,向高層次邁進,使學生不僅獲得藝術美的享受,而且加深對文章主題和任務形象的認識。
四、引導學生去發(fā)掘語文的美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著名的設計師被邀請在一塊綠地上設計一條小路,可設計師卻遲遲沒有動手,過了不久,草地上出見了一條很不規(guī)則的彎彎曲曲的小路,那是行人走出來的,于是設計師才指揮工人沿著這個痕跡加以整理、美化。凡是看到這條小路的人無不交口稱贊,人們稱贊的不是設計師的高超技藝,而是他獨到的匠心——自然的,才是最美的。設計師之所以會收到如此的效果,是因為他跳出了既有的框架,擺脫了格式化、印象化。要充分地讓學生欣賞課文之美,要讓學生對課文有自己獨到的感受,我們不妨也學學設計師高明之處吧——任其自然,別給他們太多的解釋。
學語文,學做人。如果我們只對學生要求卷面上的那點可憐的知識,那么語文教學豈不成了舍本逐末了嗎。我們也許很早就發(fā)現了一個問題,現在的學生一談起明星,就會如數家珍、滔滔不絕,但是如果讓他們說話,會覺得太沒水準,如果讓他們作文,會覺得太缺乏靈氣,這都是為什么呢?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們沒學會對課文內容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欣賞。生活是源泉,而語文素養(yǎng)則是盛起這泉水的杯。學會欣賞課文之美,才能學會欣賞文學之美。唯其如此,我們的學生才會充滿靈氣,我們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會得以繼承。
實踐證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美的教育,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既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又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語文教學中的美感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中美感教育的運用論文04-30
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美感論文04-28
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育論文04-29
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科學教育的探究論文05-02
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論文04-29
中學語文美感教學的思考論文04-27
語文教學中的三生教育研究論文04-30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05-02
試論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教育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