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我們可以希望什么?-讀康德的《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康德(I. Kant)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理性的三個問題:"我能知道什么?""我應當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在《邏輯學講義》中又加了第四個問題:"人是什么?"在
這四個問題中,歷史哲學似乎是找不到位置的。歷史并不是康德的強項;他自己也承認,
他并不能勝任撰寫一部普遍的世界歷史的重任。但是,正如柯林武德(R. G.
Collingwood)所說,雖然"歷史研究并不是康德的一個主要興趣,但是他有挑揀出哲學探
討的線索的超人本領(lǐng)。即使在他所知甚少的一個題目上,也能使他發(fā)揮出來像在伏爾泰、
盧梭和赫德爾這樣的作家身上所發(fā)現(xiàn)的哪些思想路線,并寫出一些新的有價值的東西"。
康德的《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集中體現(xiàn)了他在歷史研究方面的"新的有價值的東西"。
一
康德系統(tǒng)闡述其歷史哲學的核心思想的,是該書首篇論文,即寫于1784年的 "世界公民觀
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此文"命題八"說:"人類的歷史大體上可以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項
隱蔽計劃的實現(xiàn),為的是要奠定一種對內(nèi)的、并且為此目的同時也就是對外完美的國家憲
法,作為大自然得以在人類的身上充分發(fā)展其全部稟賦的唯一狀態(tài)。"
這個句子中"可以被看作"這幾個字尤其重要。康德并沒有說"只能被看作"。這說明在他看
來,對人類歷史的這樣一種理解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客觀的自然規(guī)律。康德在說明這個命題
時問道:"經(jīng)驗是不是能解釋有關(guān)大自然目標的這樣一種進程的任何東西",并且回答說:
"很少能有什么東西"。 他接下去對此的論證是"因為這個公轉(zhuǎn)歷程看來需要如此之漫長的
時間,才能最后做出結(jié)論說:我們根據(jù)人類在這方面所曾經(jīng)歷的那小小的一部分還是那樣
地步可靠,還無法推斷它那途徑的形式以及部分對于全體的關(guān)系;就正如根據(jù)迄今為止的
全部天象觀測還無法推斷我們的太陽及其整個的衛(wèi)星群在廣闊的恒星系里所采取的路徑一
樣" ?档逻@里沒有對人類歷史與自然歷史作區(qū)別;在康德看來人類行為和自然事件一樣
受自然律支配,而要認識自然律,僅僅依靠局部的經(jīng)驗是不夠的。在寫于十三年之后的另
外一篇文章中,康德卻用人類歷史的特殊性來論證為什么無法用經(jīng)驗事實來說明歷史進程
。一方面,人類的行動不僅屬于自然領(lǐng)域,而且屬于自由領(lǐng)域:"人類的預見需要根據(jù)自
然法則的聯(lián)系,但在有關(guān)未來的自由的行為方面人類卻必須放棄這種引導或指示。" 另一
方面,人性之中不僅有善的因素,而且有惡的因素:"如果我們能夠賦予人類以一種天生
的、不變的、盡管是有限的善意,那么他們就有可能準確地預告他們這個物種是朝著改善
在前進,因為這里所遇到的事件乃是他們自己所能造就的。但是由于稟賦中的善混合了惡
,而其總量又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所以他們就不明了自己可能從其中期待著什么樣的效果
了。"
既然歷史朝著"完美的國家憲法"的進步并沒有客觀的可靠性,為什么我們還"可以"把它看
作是"大自然的一項隱蔽計劃的實現(xiàn)"呢?對此康德-根據(jù)筆者的理解-作了如下幾方面的解
釋。
首先,這里的"可以",是指這樣的設(shè)想不違背矛盾,或者說,這樣的設(shè)想并沒有什么不可
能之處。關(guān)于人類進步的信念的理論的實踐依據(jù)在于它不是不可能的,而不在于它無論如
何是會實現(xiàn)的:"既然人類在文化方面,作為其本身的自然目的而言,是在不斷前進
[1] [2] [3] [4]
【我們可以希望什么?-讀康德的《歷史理性批判文集》】相關(guān)文章:
絕對理性批判04-27
理性語言批判-對美是什么的反思04-27
論孟子的批判理性04-28
論康德對盧梭自由觀的批判04-29
論康德理性自由的本質(zhì)04-29
交往理性思想:批判與烏托邦04-28
簡析康德的批判哲學體系04-29
試論科學理性的批判功能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