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鈉的化合物教學分析教育論文
“鈉的化合物”是人教社高中化學第一冊(必修)內容。在處理本節(jié)課時,我采用引導式對比法,邊講邊做實驗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演示實驗進行觀察、分析,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講授中獲取新知。教材在設計中針對鈉的化合物的相關性質,配設了操作方便、現象明顯的演示實驗。如果經過進一步設計,把這些實驗以學生探究性學習素材的形式呈現,將進一步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體驗認知的過程,進而提高課堂質效。本文將從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提問與評價等側面,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過氧化鈉的物理性質,過氧化鈉的氧化還原反應,掌握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和水、酸等的反應。并了解過氧化鈉的漂白性,掌握過氧化鈉與氧化鈉的區(qū)別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驗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導入新課過氧化鈉為什么可以作為呼吸面具上和潛水艇里氧氣的來源?過氧化鈉可作為羽毛等的漂白劑,而氧化鈉卻不可以。這又是為什么呢?這些聯系生活的話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師就可以輕易地把好奇的學生帶到新課的教學內容中。
。2)新課講解①通過現場演示,可讓學生了解過氧化鈉的一些物理性質。②寫出過氧化鈉和氧化鈉分別跟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過這兩個化學方程式的對比,讓學生掌握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特點,以及氧化鈉和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區(qū)別與聯系。③過氧化鈉跟二氧化碳的反應與過氧化鈉跟水反應類似,可用相同方法分析。④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過氧化鈉的漂白性,并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用實驗方法驗證過氧化鈉的漂白性。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主動思考的精神,讓學生討論:過氧化鈉是否是堿性氧化物。⑥用列表法比較過氧化鈉和氧化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的探索精神,使學生會主動地學習化學。
二、課堂教學
本節(jié)課把Na2O2性質的驗證性實驗設計成學生的探究性實驗,以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作為知識呈現的邏輯順序,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但由于探究過程中問題呈現的多樣性、學生實驗能力的不足及探究過程中興趣的分散,在有限的時間內重點問題沒有得到充分解決和強化。下面將從課堂教學的知識、動機、教師關注三方面來分析本節(jié)課。
1.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課程的知識體系大體包括三類:(1)教材及教參提供的知識;(2)教師個人的知識;(3)師生互動產生的知識。
在本節(jié)課中,經過探究性實驗設計,傳統(tǒng)授受式教學中知識以提出問題方式呈現,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包有Na2O2的脫脂棉團被滴水引燃、CO2與Na2O2反應的改進實驗引燃的事實,與常識中用水和CO2滅火的舊知形成反差,激發(fā)了學生深入了解這一淡黃色粉末的興趣,并以這兩個反應為主線展開了本節(jié)教學內容,即Na2O2與H2O、Na2O2與CO2的反應。
與Na2O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是教學中的另一主線,在小結中通過橫向對比的方式呈現,學生通過試管實驗探究了兩個反應中的生成物。在Na2O2與水的反應中,觀察到有氣泡生成和放熱的現象,結合鈉的化合價變化推測出溶液中的陰離子可能為氫氧根離子,并滴加指示劑進行證明。針對氣體的成分學生進行了推測,討論對氣體收集、檢驗的實驗設計并分組操作。
相關的實驗內容得到復習和應用,但擴充課堂知識容量的同時,也沖擊了對Na2O2與水反應中電子轉移情況的分析。由于在短時間內學生不能從實驗的興奮中沉寂下來,接下來對Na2O2自身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目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學生對酚酞先變紅后褪色及中間物質H2O2的生成掌握得較好。顏色的變化是學生未曾預料的,和形象思維相關聯,激發(fā)了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興趣,與此相關的Na2O2的強氧化性和漂白性等難點能夠在過程中順利解決。課后我體會到把學生由具體的形象思維引導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需要一個暫短的停頓以調整他們的興奮點。 從氧化還原反應的既有知識角度進行電子轉移情況的提問,比直接采用解釋性的語言深入剖析效果要好得多,可以在反應本質的學習之前引發(fā)每個學生從實驗數據的收集和討論中回歸到對物質結構的分析中,為深入講授、突出重點鋪設臺階。在此反應中,探究酚酞先變紅后褪色的原因時會引發(fā)多角度、不同層面的討論和實驗展開,也有一些教師在此問題上進行了拓展。本節(jié)課授課時,并沒有向這個角度做有意引導,只是在評價觀察的細致程度中強化了這一反常現象,以講授的方式過渡到H2O2的生成和Na2O2的氧化性特征,學生接受得很自然。
對于指示劑在酸、堿性條件以外的變色情況,高一的學生還沒有過多的想法,主要的質疑源自教師的啟發(fā)?刂疲2)類知識,壓縮,甚至回避探究活動中的分枝問題,為主體部分的展開贏得了時間。探究式學習不是要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把所涉及的問題一一弄清楚,它是一種結合講授的學習方式,要為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服務。
2.教師關注
分組實驗、探究式學習、提問結合組內匯報的組織形式,使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更充分。教學中酚酞試液顏色變化的細節(jié)、Na2O2與水反應產生氣體的收集及檢驗方式、Na2O2與CO2反應時氣球的變化都使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引發(fā)的討論和爭執(zhí)豐富了教師關注的角度。分組實驗使組內匯報和個人提問相結合,便于照顧學生整體的積極性和個體的優(yōu)勢。
在教學中實驗討論和數據的收集占據了大部分時間,這也是教學設計在實施中失衡的主要原因。以后的教學中在分組時應當細化到能力強弱的個體搭配、提高教師自身的進程調控能力,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是教師關注的基礎。
3.課堂管理方式
課堂管理方式大致可以分為控制型、放任性和民主型三種。在本節(jié)課中,我在化學組教師指導下,創(chuàng)造了游戲式復習法,師生互動非;钴S,效果非常好,受到了專家的好評。研究結果表明,把課堂管理作為建立和維持有效學習氣氛手段的教師,比把重點放在強調自身權威性或嚴格執(zhí)行紀律的教師更可能成功。在以往教學中,Na2O2和水反應的驗證性實驗用于豐富和驗證教師的講授,雖然教學進程的掌控比較容易,但突出了教師的主體地位,把驗證性實驗轉化為探究性實驗,師生的主體地位得以轉化。下放演示實驗,把驗證性操作變?yōu)樘骄啃圆僮鳎梢暂^為容易地轉變課堂管理方式,這是化學學科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
4.學生活動的控制
本節(jié)課的活動重點在于Na2O2和水及二氧化碳的兩個反應。在實驗設計討論中,學生的踴躍發(fā)言為組間進行操作的優(yōu)劣性評價提供了素材。分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在學生內部分化出平行的團隊,競爭和交流、分歧和爭執(zhí)帶動了問題的深入和探究的展開。但以實驗進程作為授課進程的主要依托,也給教師帶來了控制課堂學習內容整體進度的新問題。學生采集信息的效率差異,實驗中的偶發(fā)事件(如試講中Na2O2意外引燃)都要求教師隨時對學生活動進行調整。教學進程不能安排得過于緊湊,應當為實際活動過程中的調整留有余地。授課時,我在2/3以上小組收集到數據后宣布全部停止實驗,還是給后續(xù)內容的展開造成了很大壓力,課堂小結和習題鞏固倉促進行且超時。
三、提問與評價
教學中由表及里地安排了四個層次的問題,分別從實驗現象的描述、實驗設計、電子轉移情況分析,到反應特征的總結,全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愿回答。過氧化鈉與氧化鈉的比較及形成性練習被安排作為全體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實驗設計時發(fā)生的組間分歧還帶動了組間提問,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師在其間扮演了促進交流的組織者角色。在組間實驗數據交流中,提問了兩組沒有完成實驗內容的同學,由于預設了“實驗中成功和失敗的數據同樣有意義”的觀點,這兩組的學生帶著意猶未盡的感受做了反思性回答,更為精彩。在教學中實驗設計的討論、優(yōu)劣性評價及操作現象和原因發(fā)揮過多,沒有做到合理分配,課堂操控能力不足。
【鈉的化合物教學分析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鈉的化合物教學分析教育論文10-14
《鈉的化合物》教學反思10-11
鈉的化合物05-02
第二節(jié) 鈉的化合物05-02
《鈉》教學設計05-02
肝素鈉市場分析報告01-15
《鈉的性質》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0-30
教育教學論文04-29
教育教學論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