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課堂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觀的駕馭的論文
人文素質是指內化在人身上的人文精神所表現(xiàn)出的氣質、修養(yǎng),主要指一個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準、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人際交往等個性品質。人文素質教育的要旨在于培養(yǎng)人文精神,引導受教育者求真、從善、愛美,能夠洞察人生的目的和意義,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人文教育過程中,學校是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主陣地,而學校人文教育更多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這一主要渠道上,因此,如何立足于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是每個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人文素質教育的建構
陶行知曾說:“在教師的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苯處熓菍嵤┤宋乃刭|教育的關鍵,也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較高人文素質人才的關鍵。要使課堂教學充滿人性、人情、人道,最為主要的是教師首先要有人性、人情、人道,教師的人文素質不高,就不可能培養(yǎng)出人文素質較高的學生。另一方面,如果教師缺乏人文意識,學生就不會在他的教學中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教師除師德高尚、業(yè)務能力過強之外,更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建構全面的人文教育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尊重每個學生受教育的基本權利,確保其主體地位和個性發(fā)揮,重視學生主觀情感,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讓每一堂課成為人文教育的輻射源,使學生真正地體味學習的快樂,做人的快樂,向往教育,憧憬未來。
二人文素質教育的整合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又是教師展示自己才華的場所。教師展示才華的同時,施以人文意識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共同整合,才能一幅描繪出充滿人文色彩的畫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應是學生基本權利的享受,而不應側重義務,輕視權利
受教育,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教育特點是公正、公平、民主的,是不斷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需要的。在課堂上,學生學習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權利,而不是來盡更多義務的。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的權利的享受而設計課堂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形成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維系體系,不能因為學生的故意調皮,而剝奪其聽課的權利(如罰站、趕出教室等);設計問題體系,要有層次感,難易比例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效果評價體系,應以更多的鼓勵為主,尊重學生學習的成績,不能過多的宣揚分數(sh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才去主動地學習,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課堂教學,應是個性內化活動的過程,而不應抹殺差別,貶抑個性
人文教育應把學生個人心靈的全部豐富多彩的東西挖掘出來,而不是把它們壓縮成一個公式化的單一的“心靈”。教育不僅注重個體智力因素的發(fā)展,還須關注非智力因素,重視個性的自由,給學生一個個性施展的空間,只有在這個空間,學生的思維才得以發(fā)散,情感才得以展示,理念才得以升華。學生積極地探索比默默地接受更能提升其發(fā)展的空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承認個性差異,而且要懂得欣賞差異,在欣賞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這就是激發(fā)生命內涵的過程。
我們必須盡力去營造一種學生主動學、輕松學、有自主選擇權地學的課堂教學的氛圍,讓學生有申訴自己觀點的自由,有在形成自己思想和設計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里張揚自己的個性、發(fā)揮自己的潛質、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自由。廣大的教師應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個性差異。多考慮和設計一些針對不同個性學生的因材施教的策略,從而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通過不同的施教途徑都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與施展。
3.課堂教學,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而不應醉心給予,禁錮天性
主體意識,是指學生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作用的認識及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內在要求,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講,主體意識是要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愉悅,從對具體學習活動的興趣轉化為對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及其規(guī)律的探求,逐步地把自己的學習與遠大的理想聯(lián)系起來。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逐步地養(yǎng)成堅強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強、勇于創(chuàng)新的性格。所以,良好的主體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對學生而言是受益終生的。針對這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的教法要盡可能做到生動形象、靈活多樣。通過新異刺激,引起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愉悅的氛圍,想方設法讓學生通過眼、手、口、腦的各種感官活動,獲得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喚起求知的欲望,從被動變主動。
4.課堂教學,應是學生情感的放飛,而不應是束縛精神,限制自由
我們教學的主旨不是使學生變成知識的奴隸,教師的信徒,而是知識的主人,教師合作的伙伴。在課堂中允許學生情感放飛,暢所欲言,知則必言,言而必盡。為了改變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現(xiàn)象,教師應放下“架子”從講臺上走下去,深入學生當中,與學生共同暢談本課的有關學習內容。只有尊重情感的自由,才能有真摯的情感抒發(fā),而只有真情才能打動人而獲得廣泛的社會化的情感共鳴。教師要用不同的語言和方式讓學生感受關注;要讓學生覺得你的脈搏與他們一起歡跳;要讓學生的爭論擦出思維的火花;要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合作,感受和諧的歡愉、發(fā)現(xiàn)的驚喜。這就是教育對人性之覺悟!這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可見,不可言說的情感交流和“身教”是至關重要的。融情感、激情、意志、關愛于教育過程,這是人文教育的一個重要層面。
三人文素質教育的加載
做好人文教育這一課題,要有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形式作為載體。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新課程方案選修課和活動課的設置,開出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的課程。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在課堂教學上力求形式多樣,要重視課堂教學拓展性,本著學生求真、從善、愛美的原則,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基本訓練。如:書法、作文、誦讀、文學鑒賞、人物評傳、科學知識常識講座等,或側重于情感熏陶,或側重于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或側重于審美情趣的引導。要利用活動課程實踐性原則,可組織讀書會、誦讀會、演講會、辯論會,通過講座、讀書、討論、參觀、訪問、考察等方式積極開展活動,以此為根基,開辟課堂教學的新形式。引導學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學習世界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科學知識,創(chuàng)造學習的人文氛圍,使我們的人文教育既符合學生實際,又能起到實效。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項基礎工程,它應該貫穿各類課堂教學始終。每位教師應該明白,教學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完美人生的過程,是幫助學生成長的過程。當務之急,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注意挖掘各學科教學中的人文因素,樹立人文素質教育觀,培養(yǎng)學生形成思辨的、全面的理性思維,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淺談課堂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觀的駕馭的論文】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觀的駕馭論文05-02
淺談語文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的論文05-03
淺談外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論文04-30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28
淺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4-30
淺談素質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