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1
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教學是外語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本文試圖綜合文化教學領域的一些內(nèi)容,并涉及最近的有關語言和文化教學的一些方法實踐.最后將闡明:為獲得有效的學習,在第二語言課堂中進行文化教學是必要的.
作 者: 柴暢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杭州,310000 刊 名: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0xx ""(1) 分類號: H319 關鍵詞: 外語教學 文化 文化教學方法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2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深受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反映著文化,文化因素始終存在于語言學習的背后,因此在外語教學及語言學習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外語教學和外語學習中,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文化意識并沒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本文試圖通過對實際教學中一些文化意識培養(yǎng)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性的應對策略,探討如何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從不同的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從而更好地學習并應用外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受文化影響,同時也反映著文化,二者的關系密不可分,因此,在外語教學及語言學習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識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實際的外語教學和外語學習中,進行一定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與文化背景知識教育,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文化,加深對語言本身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更好地學習并應用外語,并進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1、文化意識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語言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并反映出使用該語言的國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所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作為外國文化的載體,外語的傳授過程也必然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教育因素,因此,從文化的角度對外語教學進行審視、探索,對外語教育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課題。
在外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是同等重要、不可偏廢的。然而在我國的實際情況是,英語是作為外語來學習的,缺乏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我國的外語教學又比較偏重語言知識的教育,忽略文化的輸入,從而導致了不少學生雖然能夠很好地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卻不能得體地運用。針對這種情況,近年來,關于外語與文化、外語教學與文化教育的研究,越來越多的人已達成共識:應同步進行語言和文化的教育。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意識和敏感性,以及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外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途徑之一。
2、文化意識培養(yǎng)在教學中的問題
2.1 教師文化意識有待提高:長期以來,較為缺乏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對我國廣大的英語學習者來說,一直都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同時,英語的教學向來也比較重視語言知識的教育,忽略文化的輸入。而當今的大部分英語教師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產(chǎn)物,在英語文化方面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和文化意識儲備,也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工作后,由于工作的壓力和再教育機會的缺乏,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注重對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就更談不上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了。
2.2 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大部分學校的英語文化教學課程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依據(jù)課本采取滿堂灌或簡單對比教學的方式,把大量有關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介紹給學生。學生則通過聽講、作筆記等方式被動地接受信息。這樣的教與學無論從形式還是內(nèi)容上都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無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3 學生實踐不夠充足:現(xiàn)今的外語教學體制仍然難以避免應試教育現(xiàn)象和“三中心”(以教師為中心, 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教學模式。課堂上的情景設置環(huán)節(jié)有限,課下又沒有語言環(huán)境, 缺乏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缺乏實踐機會,無法體會到具體語境交際中中外文化的差異到底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所以,盡管學生積累了很多文化知識,但不知道在具體語境、特定場合下如何正確、得體、合理地使用外語表達自己,經(jīng)常出現(xiàn)無效交際,甚至交際不快。
3、文化意識培養(yǎng)在教學中的實際策略
3.1 英語教師自身文化素養(yǎng)、意識的提高:教師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在教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英語教學中要傳授充分的英語文化信息, 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英語國家文化意識,教師就應當具備對英漢兩種語言文化的理解力。深入細致地了解我國和英語國家文化,通過學習和結(jié)交外國朋友等手段來了解外國文化,不斷地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為改善英語文化教學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
另外,語言和文化是不斷變化的,教師應密切關注西方文化的新動態(tài),不斷學習,不斷豐富和更新知識,在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把文化差異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在不同文化的相互比較中不斷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3.2 教學手法多角度、多元化:新時代的教學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信息、科技手段融入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大量網(wǎng)絡資源豐富自己的多媒體課件;在講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上網(wǎng)查閱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資料。這樣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了解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背景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充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此外,教師還應意識到課外教學也是培養(yǎng)英語文化的重要渠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建立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和文化感知的.良好氛圍, 使課外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多渠道獲取關于英語國家的文化信息。
3.3 創(chuàng)建真實環(huán)境,豐富實踐活動:讓學生沉浸于目的語文化的氛圍之中,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最好的辦法。在課堂上,為了便于教學操作,教師可在實施正常的教學計劃的同時,每堂課抽出一定的時間來有計劃、有步驟,系統(tǒng)地實施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梢栽O計一些與文化有關的教學活動或話題,讓學生參與、討論,從而加深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感受。
另外,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也是對語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很好的檢驗,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的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和運用英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定期舉行角色扮演之類的活動,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場所。通過生動的表演,學
生可以深刻地體會西方文化,有助于提高英語交際能力。還可以充分利用外教這一優(yōu)勢,鼓勵學生在課外多接觸外籍教師,使學生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文化知識,并且學以致用。
4、結(jié)語
外語教學面對新時代的挑戰(zhàn),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語言的習得,目標語的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即一種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一種思維方式的養(yǎng)成。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識有助于改變過去為語言而語言、為操練而操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文化,加深對語言本身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更好地學習并掌握外語,并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如何更好的培養(yǎng)文化意識,仍是目前我國外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有待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進一步探索。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3
一、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Hall和Trager提出“文化地圖”概念,列舉出文化的各個組成部分,通過與本民族文化的比較來分析和描寫目的語文化。(陳申,20xx:32)六十年代,對語言功能的研究逐漸增多,由于文化在語言交際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其在語言教學中的地位也隨之提高。80年代,跨文化交際逐漸成為研究熱點,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我國學者中,胡文仲最早開始關注外語教學中的文化、交際問題,從語言功能上強調(diào)了語言與文化的一致性。80-90年代,文化語言學說的建立為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此后,多名學者都對文化導入問題進行了研究。陳光磊界定了文化導入的內(nèi)涵,林汝昌詳細探討了外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層次問題,趙賢洲、束定芳、鮑志坤等學者深入研究了文化導入的原則問題。
二、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ㄒ唬┪幕瘜氲脑瓌t
1.交際原則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際雙方無障礙的順利溝通。因此,語言教學中應該導入有利于交際雙方進行交流的文化知識。教師應該著重介紹那些學生在學習或相互交流時容易產(chǎn)生誤解或是失敗的相關文化知識。“豬”在中國文化中有“懶惰”的含義,中國人常用“懶得像豬一樣”來形容某人的懶惰。而在德語中,人們常說“ErhateinSchwein.”意思是“他很幸運”,因為德國中世紀體育競賽的失敗者會得到一頭小豬作為鼓勵,久而久之,豬在德國成為幸運的代名詞。如果教師在授課時沒有講解“豬”在德語中的這一含義,就可能導致學生在遇到相關情況時不能領悟?qū)Ψ较氡磉_的真實意圖,影響交際的成功進行。
2.適度原則文化包羅萬象。教師應根據(jù)課程的教學任務和授課目標,以實現(xiàn)本課時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合理規(guī)劃時間和導入的文化內(nèi)容,避免盲目或無計劃的延伸文化內(nèi)容而影響授課進度,同時,要掌握好單個課時提供給學生的信息量,提高學生的接受效率。
3.漸進原則文化導入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分為初、中、高三個階段。在初級階段,應以闡釋兩種文化在日常生活方面的差異以及該差異在語言中的具體表現(xiàn)為主,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日常交際所需的文化知識,避免出現(xiàn)日常交際失敗。中級階段主要介紹由文化差異引起的成語、俗語及運用方面的差異,幫助學生熟悉并深入理解外語表達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高級階段主要揭示中外交際雙方在思維方式、交際關系以及言語表達方式等方面的異同,旨在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了解以目的語為母語者的人際關系及交往的深層次模式。
。ǘ┪幕瘜氲膬(nèi)容
1.語言文化
。1)語構(gòu)文化蘊含在詞語、句子等語言結(jié)構(gòu)中的民族文化知識叫做語構(gòu)文化。呂必松討論“語法系統(tǒng)中的民族文化因素”時,從“詞形變化的有無”、“句子的組織方式不完全相同”“、方位、數(shù)目、順序等的表達方式不同”三個方面舉例說明了漢語和英語的語法系統(tǒng)中所反映的文化差異。(呂必松,20xx:51)語構(gòu)文化包含在構(gòu)詞、句型、句式等各個方面中,教師在講解語法結(jié)構(gòu)的同時,要同時介紹相關的文化因素。如:德語是典型的屈折語,其復雜多變的語法變位規(guī)則常常令德語學習者無所適從。這種繁復的詞形變化與德意志民族嚴謹、刻板的民族性格形成不無關系。漢語是典型的孤立語,沒有語言單位的形態(tài)變化,用不同的語序和虛詞表述時態(tài)、語態(tài)。漢語輕形式、重意義的“意合”特點就與中國傳統(tǒng)“天人合一”的理念有關。
。2)語義文化語義文化主要是指詞匯中所包含的社會文化意義。這是最常見的語言文化因素。由于各民族生活環(huán)境、歷史和文化的不同,很多事物的名稱或概念在別的語言中沒有完全對應的詞語或是字面意義對應但深層意義不同。如,德語中的“Drache(龍)”指的是帶有翅膀的,會噴火的.怪獸,通常是邪惡的象征,口語中用來形容潑婦,貶義詞。而漢語中的“龍”指的是帶有五爪的,能夠行云布雨的瑞獸,常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象征,禁止普通民眾使用其形象。德語中的“Hufeisen(馬蹄鐵)、Marienk覿fe(r瓢蟲)”是幸運的象征,而漢語中則無此意義。這類詞語易給交際帶來障礙,教師在講解此類詞語時,必須詳細解釋該詞語在目的語和母語中語義文化的異同。
。3)語用文化語用文化指由特定的民族文化決定的,語言交際中產(chǎn)生的語用規(guī)則和文化歸約。常用的基本語用文化包括:稱呼、問候、致謝與道歉、敬語與謙辭、褒獎與辭讓等不同語言中相同或相近意義的詞語其使用范圍和場合往往不盡相同,如,德語中的“du(你)”不僅用于朋友、平輩間,還是家庭成員間包括祖孫間的稱呼用語,而漢語中,孫輩就不能用“你”,而要用尊稱“您”來稱呼祖輩。又如,漢語中“老先生”中的“老”表示尊重,德語中的“alt(老)”則無此意義。
2.基本國情除了語言,交際雙方中還應掌握相關國家的基本情況,如首都、人口、民族、政治、飲食、服飾等。掌握對方基本的國情文化知識既可以在交際中避免觸碰對方國家的禁忌,又能夠拉近交際雙方的距離,是外語學習者必須掌握的文化知識。教師在進行基本國情的講授時,應注意選取的內(nèi)容必須是最廣泛、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知識。
3.專門性文化知識專門性文化知識是在掌握前兩項文化內(nèi)容的基礎上,專門開設的文化課程,主要針對具有一定語言基礎的或是有專門需求的學習者。如,外國歷史、文學、哲學等。這類文化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是日常交際中較少涉及的專門知識。
。ㄈ┪幕瘜敕椒
1.對比分析法人們在接觸新的文化時,往往將不熟悉的文化與自身熟悉的文化進行對比。外語教師在進行文化導入時,可以采取對比原則,重點對比兩種不同語言文化的相同及不同之處,通過對比,幫助學生了解目的語文化知識,掌握目的語語言結(jié)構(gòu)。對比分析教學法主要分為:描寫、選擇、對比、預測幾個步驟。首先要分別對母語和目的語進行描述,這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法知識。然后,在目的語和母語中選出特定的語言規(guī)則或結(jié)構(gòu)進行對比,找出上一步所選定的語言規(guī)則或結(jié)構(gòu)間的異同,這是對比分析法的核心和重點。對比完成后,對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和難點做出預測,提醒學生注意避免發(fā)生錯誤。對比分析法以遷移理論為基礎,主張克服各種主客觀因素,如母語的干擾。對比分析法是外語教學中使用最多、最基礎也是學生最易接受的文化導入法。
2.任務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系統(tǒng)功能理論。系統(tǒng)功能理論揭示出了語言的社會屬性,任務教學法選取的任務也必須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教師的授課內(nèi)容和教材要以真實生活場景為背景,學生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使用語言,掌握語言和其背后的文化知識。任務教學法以任務為中心,分為任務前(引入任務主題),任務環(huán)節(jié)(計劃任務,進行實踐,報告),任務后(教師總結(jié)、組織練習)三個步驟。任務環(huán)節(jié)是任務教學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分組執(zhí)行任務,教師負責協(xié)助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后匯報任務情況。與傳統(tǒng)的對比分析教學法不同,任務教學法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發(fā)現(xiàn)者、實踐者,這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jié)論
綜上所述,文化導入是語言文化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充分重視,以便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外語,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者:趙彥 單位:洛陽外國語學院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4
一、文化移情的概念
1873年德國美學家羅伯特.費肖爾提出的文化移情被認為是審美的象征,同時也是情感滲透的象征。文化移情表現(xiàn)于跨文化的四個層次中,其中第四個層次就是文化移情。文化移情指通過了解并體會當?shù)匚幕,熟悉并理解該文化主導下的當(shù)厝藢Υ鞣N問題的看法,從而最終達到理解當?shù)匚幕哪康,消除文化沖擊等負面情緒。對不同文化的了解不僅僅是要求達到文化移情,而且要能夠從不同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相應的文化問題。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的作用在于能夠讓交際雙方有意識地轉(zhuǎn)換思維,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目的語文化意識的束縛,脫離自我文化的約束。交際中將自己放在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圍中,通過跨文化交際真實地感受和感悟這種文化,使自己融入當?shù)匚幕,減少目的語文化產(chǎn)生的不利于交際的各種心理暗示和影響,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語言心理學家認為文化移情包括認知移情和交際移情?缥幕浑H中,認知移情指的是交際雙方能夠覺察到對方的情緒;交際移情是指通過觀察對方的非語言行為和語言表述,充分體會對方的情緒,從而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認知移情與交際移情相輔相成,認知移情是交際移情的基礎,交際移情是認知移情的升華。而文化移情是兩者的集中表現(xiàn)。交際的成功之處在于能夠正確界定主、客體的確切身份。這是一種特殊的能力,需要站在對立的立場去感受和體驗,就是說,一個有能力的交際者應該在不同的場合應對各種不同的人群。為了更好地了解別人,既要善解人心,又要適應角色。綜上所說,如果把文化移情適當?shù)貞玫酵庹Z教學中,教師就會在不同的文化模式、語言模式及交際模式中建立橋梁和紐帶,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實際運用,改變“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
二、外語教學中運用文化移情的原因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交際能力,包括語言知識能力和認知能力。交際中的文化認知是指目的語的具體交際規(guī)則及應用的知識。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交際,交際是文化”。(Hall,1976)人們在學習一種語言的同時,也就是在學習文化。在語言學習中,文化充當著重要的角色,語言的使用受到其文化的制約。所以,外語教學不僅要訓練語言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文化移情就是提升跨文化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不同文化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中西方文化差異是造成阻礙交流的主要原因。西方人的寒暄、隱私、飲食、服飾、思維、宗教信仰、家庭觀念等文化與中國的相應文化有很大不同,因此交際誤解在跨文化交際中在所難免。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外語教學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自主學習與課堂互動的交際型教學模式之后,文化移情在外語教學中起著日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文化產(chǎn)生不同的價值觀和認知觀。中西方價值觀念的不同形成了彼此言語行為模式上的差異,同時思維方式的差異也會造成彼此間交際規(guī)范、語法、句法方面的不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和訓練基本的語言技能,相關語言的文化背景也要著重介紹并講解,切實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應用水平,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文化移情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有重知識輕運用的傾向。有調(diào)查表明語言能力強的人,語言運用能力不一定強。語言學家托馬斯(1983)曾指出,來自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對交際中的語法錯誤往往會認為是說話人缺乏足夠的語言知識,因此可以諒解。然而外語流利的人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出現(xiàn)交際失誤,有可能被對方認為缺乏素質(zhì)與修養(yǎng)。傳統(tǒng)教學的結(jié)果是一旦進入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生就很難說出地道的外語,即使說出來,也缺乏語言的得體性。學生們不會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不同的交際方式,缺少有關外語交際規(guī)則和模式的知識。因此,外語教學應注重實踐,使用文化移情,把自己的情感與交際對方的情感融合并產(chǎn)生共鳴。另外,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與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結(jié)合起來,教師在傳授正確的語言知識時還必須培養(yǎng)正確使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要強調(diào)相同的語言形式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功能,讓學生了解和理解言語行為的差異,不能生搬硬套,也就是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文化移情的熏陶與培養(yǎng)。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有較好的語言運用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設計一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結(jié)合新的知識點和學生所掌握的語言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同時要克服學生的畏懼心理,借助多種形式的語言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達到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移情。此外,在課堂教學中外語教師在介紹外國文化和相關背景知識時,要特別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的了解,用多種渠道提高文化移情,如觀賞適合學生水平的配有中英文字母的英文原版電影、學唱英文歌曲、觀看一些實事新聞、籃球賽、脫口秀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節(jié)目,推薦學生閱讀原版的英文報紙、雜志或文學作品等。
四、結(jié)束語
文化移情是外語教學中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實際應用。學生對世界了解得越多,越能克服交流障礙;說話者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得越好,聽者才能更好地理解他所接收到的信息。只有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才能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的內(nèi)涵。掌握一門外語最重要的是交際。因此,在外語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文化移情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跨文化水平。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5
摘要:每一種語言都是通過獨特的文化滋養(yǎng)形成的,詞語是每一種語言最基本的元素,所以詞匯是語言要素中最能體現(xiàn)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獨特的文化底蘊、道德觀、價值觀以及獨特的氣韻。每一種語言都經(jīng)歷了時間的洗禮,每一個詞語都是歷史的剪影。因此,外語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要注重對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的介紹、語言文化以及以外語為母語的國家的風俗、人文、民族價值觀等知識的講解,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在文化方面的洞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
關鍵詞:文化差異;文化素養(yǎng);文化交際;文化遷移
一、外語國與中國的文化差異
在現(xiàn)實的應用中,語言是由符號、語境以及含義共同組成的。但是在不同國家,語境對含義理解的影響隨著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外語國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在語言交際的時候更注重語言的思路清晰以及簡單易懂,他們的語言直白,不是建立在討人喜歡的基礎之上的,公私分明。相比較下中文的內(nèi)涵就很豐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意義,一個字有多個音,一個音有多個字等等,而且中國人在說話的時候比較含蓄,很多意思都采用暗喻的方式表達。除此之外,美國是一個個人主義很強的國家,美國人強調(diào)以個人為中心、強調(diào)個人價值,主張獨立,強調(diào)平等,提倡個人奮斗;反觀中國,中國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中沉浸了幾千年,所以一直以來,中國人更加注重集體凝聚力的培養(yǎng),為了達到和諧共享的目的,每個人都自覺承擔起為集體利益服務的責任,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沖突的時候,要以集體利益為首位,每個成員之間要相互幫助,彼此協(xié)作,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
二、當下國際文化教學的發(fā)展
1.美國的文化教學
現(xiàn)階段,美國將文化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語言和文化的有機結(jié)合上,這也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教學的一大特點,對于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和跨文化交際培訓成為美國文化教育的兩個核心陣地,美國的這種教育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而且也大大改善了美國年青一代的大國沙文主義以及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這樣就間接地鞏固了美國多元文化的建設。
2.歐洲的文化教學
歐洲的語言文化教學發(fā)展的社會背景與美國的發(fā)展背景相差很大,歐洲的外語教學方式是由美國和西歐的試聽說法轉(zhuǎn)化來的,雖然歐洲在二戰(zhàn)后就開設了語言課程,并且明確指出外語教學的重要性,但是歐洲很少針對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文化進行課題研究,只是以歐洲大陸和英國作為研究對象,即便現(xiàn)在開始對美國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研究,但是歐洲的研究相對來說還是十分狹窄的。
3.中國的文化教學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文化教學研究過于嚴謹,雖然與外語教學有關的文學著作和論文很多,很多外語教師也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與學生探討一些大家感興趣的文化主題,開展一些有關語言文化的學習,但是在缺少相關配套教材的情況下,這些活動只局限在相關的知識介紹,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文化教學,所以依照現(xiàn)階段中國的文化教學研究來看,中國的文化教學還有待加強。
三、外語教學中的失誤現(xiàn)象
1.稱呼錯誤
中國和西方在人際關系上有很多傳統(tǒng)觀念和生活習俗存在很大的差異,最明顯的就是稱呼,有些時候稱呼對方不得當,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直接對交際效果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職位高低、不分輩分的長幼,都可以直呼其名,甚至對父母也可以直呼其名,這樣對他們來說是表示友好、親近和平等的一種方式。另外,在英語中一個單詞可以代表多個稱呼,而在漢語中,晚輩對長輩的稱呼,下級對上級的稱呼,都要用尊稱,絕對不可以直呼其名,不然的話就會被人視為不禮貌,缺乏內(nèi)在涵養(yǎng)。
2.問候語以及告別語
中國人見面相互打招呼經(jīng)常用“你好“”你早”“去哪”“吃飯了嗎”,但是這些話如果被直接翻譯成英語,就會讓英國人感到不舒服,因為這些問的都是私事,其他人不應該打聽;在告別時,中國人除了會說“再見”還會說“慢走“”下次再來坐坐”,但是在英國,就不會有這樣的告別語,他們認為這樣的告別語太虛假。
3.初次見面被禁止的交流內(nèi)容
在中國兩個人初次見面,都會問對方的年齡、家庭等方面的內(nèi)容,這樣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然而在英國,初次見面可以談論天氣或者其他感興趣的事情,但是絕對不可以問女性的年齡,如果詢問對方的年齡會讓對方感到不快,在英國女性的年齡以及男性的收入都是不可以告訴旁人的隱私。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在歷史長河中由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慢慢沉積形成的一種具有特色的產(chǎn)物。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就一定要先了解那個國家的人文地理、生活習慣、文化習俗、社會價值觀,只有將這些與理論基礎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學透、學懂。所以,在對語言教學進行研究時,一定要將研究重心放在對其文化的研究上,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為外語學習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羅運春,杜軍.培養(yǎng)醫(yī)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探索[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xx.
[2]張秀芹.圖式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xx.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6
摘要: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緊密相聯(lián),而跨文化交際在外語教學中有著核心作用。本文通過從語言與文化、外語的教學與“跨文化交際”的關系為切入點,有效分析了當下在“文化教學中”主要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在外語教學中實行跨文化意識的舉措。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外語教學;實施
跨文化交際是指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著交際互動?缥幕浑H不僅是參與到交際者所接受的文化層面,還有“社會、歷史、民俗”等相關層面。而“交際者”在跨文化的語境中能夠有效地對“文化差異”進行得體的交際能力就叫“跨文化交際能力”。它囊括了“語言知識能力、跨文化意識、語法正確性”等多種能力。
一、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的關系
我們都知道,“外語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習者掌控所要學習的相關語言知識,并在此基礎上能夠讓學習者運用此語言,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隨著當今全球的經(jīng)濟發(fā)展需求,中國不斷地與全世界接軌,那么在這個接軌的過程中自然需要與外國文化進行“接觸”。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提升中國的外語教學“質(zhì)量”及“效率”及培養(yǎng)學生的外語綜合素養(yǎng),這也是當前中國面臨“經(jīng)濟、文化”等飛速發(fā)展的境遇要求,更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又一項重重要使命。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國的外語教學就應該加大力度于“跨文化交際”在外語教學中的核心作用,將“外語教學”看成跨文化教育的一種,讓跨文化交際認知直接植入在外語的教學課程中。
二、現(xiàn)外語教學中存在的缺陷
盡管“外語教學”的教學方式都是從最一開始的“語法翻譯”過渡到現(xiàn)相關專家所提倡的“交際法”和“任務學習法”,但“交際法”在當下的外語教學過程所取得了成效卻并不是人們所預測的那樣,因為外語教師一般在課堂教學中只是表面上去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把教學的核心放在“詞、句子”等相關的語言基礎知識上,而忽略了其本身的“文化教學”。教師個人就大量的缺少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知”及“跨文化交際認知”,直接造成了“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也就是說,當學生的外語語言知識能力有提升,但外語語言的綜合運用素養(yǎng)卻并沒有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學生缺乏一定的文化意識,缺乏交際能力,致使學生雖學習了外語,但僅此知識掌控了最基礎的語言知識,卻并沒有真正地掌握語言文化知識。歸根結(jié)底,“外語教學”就是沒有科學地根據(jù)交際教學法進行教學,也沒有去關注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使得讓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約[1]。
三、外語教學實行跨文化交際的相關舉措
。ㄒ唬┙處煱缪葜鹘
要想能夠讓學習者在外語課上提高跨文化交際認知度,那么教師首先就應該具備相關認知,科學合理地利用“交際教學法”,在課堂上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去打開學生的視野,磨練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2]。要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應把教學的核心全部放在“語言基礎知識”教學上,而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在文化意識相關教學上。這樣不僅可以將“語言”的學習與“文化”相互融合,并且還能夠助力學生能夠提高語言綜合應用素養(yǎng)及文化認知度。比如說,當老師講到某些詞或句子的時候,可以試著植入這些詞背后的意蘊,并且再介紹本國或西方國家相互關聯(lián)的一些知識,讓學生能夠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同時來掌握英語的詞句學習,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ǘ┖侠碛行Ю媒浑H教學法
交際教學模式是以“語言功能”為主,以培養(yǎng)“交際能力”為目的的一種基本外語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是強調(diào)“語言形式”的教學,而是以達到提升語言的'“運用”及“交際”的目的。它講究以“學生”為主體,選擇合理的“教學材料”和“教學內(nèi)容”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敖浑H法”是當下很多相關專家舉力推薦的一種教學方法[3]。然而,現(xiàn)在部分外語教師和學生都沒有掌控交際法的“精髓’,其只是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了簡單的英語對話。在交際教學中,需要重視的是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并讓學生扮主角,老師盡量去引導學生開發(fā)思路,積極地鼓勵他們用英語思考問題并交流,讓課堂上能夠成為”交流“和”交際“的活動場地。同時,老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有效、具有趣味性“的話題,使得學生能夠盡情發(fā)揮。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鼓勵學生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怕犯錯,因為犯了錯誤才能進步的更快,讓學生無論是在交際能力方面還是跨文化交際認知方面都有所提高。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外語教學”是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有效前提。無論是從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還是從“跨文化國際”與“外語的教學”的聯(lián)系,這四者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缺一不可。外語教師應該勇敢破除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要只是將提升學習者的語言基礎知識作為核心,雖然這樣滿足了“應試教育”的要求,但并沒有顧慮到學習者將來的發(fā)展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要想能夠更好地學習外語知識,就需要通過結(jié)合其語言的背景知識來學習。要想讓自己能夠巧妙合理地應用語言,就需要多認識并了解外語文化并兼具“跨文化交際能力”等。還有,外語老師在讓學生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時,還應讓學生多熟悉并掌握去體會異國的文化韻味,通過將外國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對比,了解其中的差異,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達到能夠在跨文化語境中有一個“得體交際”的目的,相信如果在我國的外語教學中能夠去實行以上所敘述的舉措,那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外語教學水準會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郏保葳w乙微.跨文化交接在外語教學中的實施[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xx,19.
[2]李平.外語教學中深化跨文化教育的意義與實施[J].山東外語教學.20xx,04.
。郏常萃跗G萍.如何在外語教學中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J].前言.20xx,08.951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相關文章:
試論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04-27
析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的滲透04-27
戲劇在外語教學中的文化輸入作用04-29
從解釋學解讀外語教學中的語言文化教學04-28
如何在外語教學中培養(yǎng)文化意識04-27
外語教學中的概念流利04-29
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模式對外語教學的啟示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