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精選12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jīng)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1
中學生作文是學生審美感受、語言表達、思想境界的直接外露。我們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培養(yǎng)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良好的文學修養(yǎng),同時也需要著力培養(yǎng)其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審美感受能力。本文就此淺略談談看法。
一、充分認識“審美感受”的重要性
1.審美感受是開啟寫作大門的鑰匙。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學生發(fā)牢騷:學校的天,學校的地,老師的教誨,到底有什么可寫的呢?童年、少年、青年如此而已,又有多少值得回憶的呢?于是常聽到一些老師埋怨:現(xiàn)在的中學生身在“寶山”為何卻“不識寶”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兩方面:一是對“寶”缺乏必要的辨識鑒賞的能力,缺少一顆辨識的心;二是沒有挖掘“寶”的能力,無法使“璞玉”變“寶石”。
2.生活不能簡單等同“素材”。
生活并非就直接等同于寫作的題材,文學也不是簡單的生活翻版,只有當作為寫作的人的主觀感知、審美感受融入生活,并產(chǎn)生了某種共振之后,生活對寫作的基礎性才能發(fā)揮出來。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
寫好文章首先要解決的是由“物”到“意”的認識矛盾,其次是由“意”到“文”的表達矛盾。中學生正是多愁善感的年齡,而他們對周圍的生活卻熟視無睹,這正是寫作實踐中由“物”到“意”認識矛盾的困惑。如何引導他們走出困惑?在作文教學中,我個人做了一些探索。
1.課堂上引導學生了解審美感受。
審美感受是一種能力的熏陶與培養(yǎng),它抽象而近玄妙,但并非不可捉摸。選入中學教材的典范之作,無一不是融入作家審美感受的結晶。抓住課堂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注意這方面的適當點撥,審美感受乃寫作之源的觀念便會自然流向學生的心田,融入他們的血液。
2.生活中引導學生實踐審美感受。
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得到生活的真諦。我們要滿腔熱情地熱愛生活、擁抱生活,對生活中的真、善、美熱情歌頌,對假、惡、丑則無情鞭撻。
還要熱情地關切生活中的人和事,并從審美的角度作出分析思考,使審美表象變?yōu)閷徝酪庀螅皶r地記錄下來。
三、如何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
第一,透過現(xiàn)象,由表及里。
要真正感受生活,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認識水平。中國有句古語:“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見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备」饴佑,淺嘗輒止,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早在多年前,一個普通的數(shù)字“8”,在社會上突然走紅,公司開業(yè)選逢“8”的日子,含有“8”的電話號碼、手機號碼、汽車牌照競相爭購……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認真體味思考,可以看出這是一種愚昧無知的思想行為。事實也證明:真要想“發(fā)”,只有腳踏實地地去工作,僅有美好的愿望是“發(fā)”不起來的。
第二,分析事物,去偽存真。
生活紛繁復雜,學生閱歷有限,因此我們應告誡學生:“閃光的東西不一定都是金子!敝挥型ㄟ^辨析,才能識其真?zhèn)危髌淅。我們要關注時代變革的熱點話題,共同討論評議,把握明辨是非的能力。如辯論題《競爭一定會影響人際關系嗎》,就可以使學生對社會競爭有進一步的認識、理解、感受,從而培養(yǎng)其辨析事理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第三,啟動聯(lián)想,由此及彼。
客觀世界是一幅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復雜交織的圖畫,要認識這幅畫,就必須用聯(lián)系的觀點對畫面的組成由此及彼地思考感受、審美聯(lián)想,使其具有“一葉知秋”的能力。鏡子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東西,圍繞它發(fā)散思考,廣泛聯(lián)想,大家就會想到“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作品是生活的鏡子”、“鏡子可以還原人的美貌,也可暴露你的污點”等等,還可聯(lián)想到唐太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古訓。
第四,定點觀察,多維感受。
對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感受,反復體味,往往會有不同的體驗。如寫“太陽”,我們可寫“旭日東升”、“雨后日出”、“夕陽西下”等系列習作。以《時鐘》、《窗》、《磚》、《火》、《水》、《雪花》等為題,可拓展自己的生活感受,寫出心聲,寫出個性,不人云亦云。
第五,強化感受,展示自我。
平淡的生活孕育著豐富的生活美。譬如我們可以把“自我”作為線索,感受體驗。人生漫漫路,童年的樂趣,少年的憂愁,早已由時間老人撒在了我們記憶的地壟里,等待著我們用思想和感受為它們“施肥、澆水”;匚赌鞘湃サ臅r光,感受那份繽紛和燦爛,那份眷戀必將牽著那鮮麗活潑的形象、載著那溫馨馥郁的泥土之香向我們姍姍走來,學會了審美感受的學生會欣然擁抱它們。寫一些回憶系列的短文,把童年留在記憶中的原始膠片,用感受之液把它沖洗出來,會帶給學生一份“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與自信。
成功的習作,往往凝聚學生審美感受的汗水與心智,時時閃現(xiàn)著生活的豐富和多彩。我們的“丑小鴨”們,會在生活的感悟和磨練中,變成美麗的“天鵝”,展翅翱翔于人生的天地、生活的田園、習作的樂園!段男摹酚醒裕骸笆篱g的事物原都是現(xiàn)成的、平凡的、舊有的,所謂新鮮的意味,完全要作者去發(fā)現(xiàn)!碑攲W生學會了感受生活,達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也就具備了“開山取寶”的能力。這時候,他們會發(fā)現(xiàn)生活確實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山”。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2
一、高校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實施原則
高校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根據(jù)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教學目的和藝術美育實施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提出來的,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美學原理、美育原理、教育學原理為理論基礎的。它主要是我國社會主義音樂藝術美育實踐經(jīng)驗的概括和總結,同時也吸收了古代和外國音樂藝術美育實踐經(jīng)驗中有價值的部分。音樂美育的原則是音樂藝術美育基本規(guī)律的反映,是科學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結合。音樂藝術美育的基本原則是:
1德、智、體、美等諸育統(tǒng)一的原則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為先,全面育人,正確認識德、智、體、美諸育的關系是基礎,正確處理德、智、體、美諸育的關系是關鍵。因為德、智、體、美是全面育人的核心內容,是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黨的教育方針中諸育之間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各育在相互關聯(lián)中的最大功能,充分挖掘各種課程教學中的育人功能。要使諸育融為一體,互相促進、相得益彰,決不可將他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偏離任何一方,對人的全面發(fā)展都是有害的。實現(xiàn)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目標,不僅要求學校正確處理德、智、體、美等諸育之間的關系,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還要求正確處理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知識和職業(yè)技術學習的關系,正確對待學習、生活和科學健身等問題,高度重視高尚道德情操與健康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在注重理論知識和職業(yè)技術學習的同時,加強實踐鍛煉,在學習生活實踐中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文明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學校的教育培養(yǎng)和學生的學習鍛煉,最終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的原則。
理論和實踐是描述人類社會活動的特征的一對基本范疇。人類從事任何活動,必然包括抽象的、邏輯的、思辨的、理性的、動腦的方面,也必然包括具20體的、歸納的、行動的、感性的、動手的方面。正如上和下、左和右、正和反一樣,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對立統(tǒng)一,缺一不可。如果兩者脫離,銜接不上,就做不好事情。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基本觀點,任何正確的理論認識都需要經(jīng)過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實踐是檢驗理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任何教育都不能違背這一原則,音樂美育也不能例外。人類幾千年來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技能,任何人不可能事事親歷。所以,把總結好的知識和技能,以課堂講授的方式由教師直接傳遞給學生,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然而,如上所述,理論和實踐是不能脫離的,F(xiàn)在我們的教育領域中的問題是:實踐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忽視了,學生只從理論的方面接受知識,而沒有親身的體驗和感受,這樣是不可能深刻地、有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學到的東西只是空洞的、不實用的條條,F(xiàn)在大力強調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是非常必要的。教學中在理論教學加強學生對音樂審美能力的基礎上,更要強調學生在的實踐認知中對音樂的審美能力的提高,強調實踐環(huán)節(jié)并不是忽視理論的學習,恰恰相反,只有加強了實踐環(huán)節(jié),才能使我們在理論的傳授和學習上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保證,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我們的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素質,包括理論學習和審美的水平。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一個正確的認識,需要經(jīng)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即由物質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質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實踐是檢驗理論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凡教育都不能背離這一原則,音樂美育當然也不能例外。在音樂美育過程中,要堅決反對“為藝術為藝術”,反對形式主義和唯美主義,反對“純技術”的觀點。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去開展藝術美育,強調學以致用,將認識和實踐、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起來,提高審美文化水平,培養(yǎng)完美的個性。
3.情感與認識相統(tǒng)一的原則。
我們知道,音樂美育作為一種情感活動,總是離不開認識活動的,情感的每一次凈化都需要認識活動參與。因此,音樂美育只有堅持情感與認識相統(tǒng)一的原則,將審美認識活動融入審美情感體驗之中,才能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音樂美21育作為一種認識活動,不同于一般的邏輯認識,自始至終都以形象思維為主,審美心理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其中情感是其中最活躍的因素,其他心理因素都圍繞著情感運動,藝術美育的動因和目的也離不開審美主體的情感體驗,從而使整個藝術審美過程浸染上濃郁、強烈的情感色彩。因此,藝術美育只有堅持情感與認識相統(tǒng)一的原則,將審美認識融入審美情感的體驗之中,才能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4.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相適應的原則。
即要在實施音樂美育的過程中,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二者由矛盾達到統(tǒng)一的原則。這是在音樂美育實施過程中把美學的特點和教育學的特點有機地結合而提出來的原則。由于音樂美育是與美感有著密切關系的一種特殊的教育,而人的美感,又是由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所構成:一方面,必須有客觀的審美對象的存在作為前提;另一方面,審美主體還必須有審美需要以及相應的主觀條件。因此,音樂美育同樣必須具有這兩方面的條件,即審美主體(受教育者)與審美客體(教育內容、教育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審美客體是不以審美主體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第一性的。堅持審美主體與客體相適應的原則,就必須按照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順序性的客觀規(guī)律來開展美育活動,亦必須根據(jù)審美主體的不同年齡階段,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審美對象作為實施美育的內容和手段,并且采取相應的途徑和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審美客體之所以能夠被欣賞,并使主體能從中受到教育,主體的主觀條件亦有著特別突出的意義。首先,主體要有審美或受教育的需求;其次,主體要有健全的、社會化(人化)的審美感覺器官,這主要指能欣賞形式美的眼睛和感受音樂美的耳朵。總之,堅持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相適應的原則,就是要在它們之間架起一座感情交流的橋梁。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審美主體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由接觸者變?yōu)榻邮苷撸仓挥羞@樣,審美主客體雙方才能由矛盾走向統(tǒng)一。
二、高校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實施內容
音樂審美能力是一種高度綜合的心理能力,是在音樂活動過程中認識和體22驗、感受和創(chuàng)構審美對象的一種能力。又是一種認識和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它包括對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等,因此對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包括培養(yǎng)敏銳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豐富的想象力,培養(yǎng)透徹的理解力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1、加強審美感知力的培養(yǎng)
敏銳的感知力是積累豐富的內在感情的重要手段,因為對內在感情的體驗、認識和積累,往往是通過感官對外部自然形式和藝術形式的把握完成的。對音樂敏銳的感知力,不是閉上眼睛就能冥思苦想出來的,而是在同外部音樂藝術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形成的。正如那阻抗水流的巖石和海灘,它們作用于或改造著水流,而它們自己也不知不覺地在這種相互作用中受到了改造。席勒認為:“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是時代最急迫的需要,這不僅因為它是一種改善對人生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為它本身就會喚起洞察力的改善!迸囵B(yǎng)音樂感知力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引導學生去親身體驗和感受音樂,使其感覺逐漸適應對音樂中對稱、均衡、節(jié)奏,有機統(tǒng)一等美的活動模式,最后形成一種對這樣一些模式的敏銳選擇能力和同情能力。前面提到過,音樂的感覺總體包含音高感、音色感、節(jié)奏感、旋律感、和聲感、音樂形式感等等。這些方面只有通過后天的訓練才會不斷提高。以音高感而言,能否辯認一定的音高本來是一種純生理的能力,也有接近于天賦的絕對音高感,然而,更為重要的相對音高感,即分辯不同音程距離的能力卻是后天形成的。后者經(jīng)過長期訓練可以達到相當細致靈敏的程度。人的節(jié)奏感也是如此,在音樂的感受中,人自然而然的會將節(jié)奏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音樂中節(jié)奏的動力感會使人產(chǎn)生極為多樣的聯(lián)想。生活經(jīng)驗是否豐富多樣,對于節(jié)奏的聯(lián)想具有重要的影響。人們的旋律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因為旋律不僅僅是音型的流動,而且它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鄉(xiāng)土風情,并具有近于約定俗成的一定旋法習慣。因此,人們后天接觸的音樂越豐富多樣,其旋律感越強,就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國家的音樂感受越加深刻。和聲感是人們在音樂活動中不斷訓練和培養(yǎng)的結果。對和聲感的功能進行與非功能進行,要在實踐中通過有形無形的熏陶才能取得。和聲感是有一定歷史,一定音樂文化,一定審美觀念的產(chǎn)物。音樂的形23成具有一定的邏輯和連貫性,并具時代、歷史社會的特征,人們只有在長期的接觸、聆聽記憶、分析中,才能較為深刻地理解直至把握其形式。敏銳的感受力,最容易在對藝術中最活躍,最復雜和最有秩序性和多樣統(tǒng)一性的音樂觀察中獲得。因此,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弄清什么樣的形式是音樂特有的形式,就成了培養(yǎng)他們審美感受力的重要途徑。這種有意識的培養(yǎng)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從理論上弄清音樂藝術的種種特征。二是引導學生親自從音響中體察音樂那特有的形式。完整的音響感知,要求欣賞者必須要按照音樂的規(guī)律把旋律的音高、節(jié)奏、力度、音色等要素合成為主題、旋律、樂段乃至完整的樂曲。因為它既有助于把握音樂的形式美,又有助于對悅耳動聽的音樂音響和精致巧妙的音樂形式的感知。在音樂審美教育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領會和體驗音樂的特有模式,并逐漸將其特有的運動模式和形式結構,內化為他們自己的感知認識,傾向和習慣,是增強他們敏銳的審美感受力的關鍵所在,也是美育之本質所在。我們應該仔細地向他們分析音樂作品的不同特征及其美的內涵。音樂中那好似龍飛鳳舞的優(yōu)美旋律,必定顯露出往與復、伸與縮、動與靜、虛與實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那高亢曲折的戲曲唱腔也必將表現(xiàn)了人們的喜、怒、哀、樂。教師在和學生共同聽完一段樂曲后,用簡練的語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這樣,再聽第二遍的時候,學生便會感受到音樂的真諦。教師在描述自己的經(jīng)驗時,切勿扯的太遠,重要的是展開其中的音樂音響模式。在音樂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中,既要發(fā)揮學生先天的審美潛能,又要加強他們審美實踐的訓練,培養(yǎng)其敏銳的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領略美的能力。事實上,每一個人的審美感知能力都不是一樣的。審美感知力的強弱,有先天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后天教育得法,就有可能將那些“沉睡”的感知力調動起來,反之,既使有先天的素質,如果長期擱置不用,也要退化,甚至消失。人的感知力既有一定的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又有感情色彩、超功利性與個性化的特點。在培養(yǎng)人的音樂感知力時,應使其深入把握音樂活動與內容聯(lián)系的本質,儲存豐富的感覺表象,使感知的客體有血有肉。
2、加強審美想象力的培養(yǎng)
24音樂運動的形態(tài),人類的情感動態(tài),要轉化為音響動態(tài)結構,并予以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與把握,就必須憑借想象力。想象,從本質上說,就是把通過感知把握到的完形或是大腦中的儲存的現(xiàn)在圖式加以改造、組合、提煉,重鑄成全新的意想的過程。審美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指在審美主體知覺形象的基礎上,對審美對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加工,從而形成審美意向的能力的培育。音樂審美想象力是在全部知覺經(jīng)驗的基礎上由音響向“音象”(音樂形象)的進發(fā)。它具有兩大基本特征:一是自由性。即人們可以突破時空局限,憑思維無拘無束地自由馳騁的特性。二是情感性。即形象的變化、組合乃至意象的構成都以情感為紐帶。音樂審美想象力,可分為音樂審美的聯(lián)想力和音樂審美的構想力。所謂聯(lián)想力,是在知覺表象的基礎上按相似律和接近律進行想象從而創(chuàng)造審美意象的能力。審美構想力,是在記憶力表象的基礎上,按照自由律創(chuàng)造審美意象的能力。想象以人們記憶中的表象為材料,通過對這些材料的分析和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來。藝術想象所采用的表象材料與一般的想象不同,他雖然也以人的社會生活作為表象材料。但同時也包含著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培養(yǎng)豐富的“表象儲備”是想象的基礎。音樂想象的源泉之一是生活的體驗。人們在外在體驗豐富多樣,包括人們的外在體驗豐富多樣,包括人的生活經(jīng)歷、學習、經(jīng)歷、文化活動、社交、閱讀等等。我們在進行審美教育中,必須強調學生的生活體驗。音樂想象力還有賴于人的無意識或潛意識中儲存的各種本能、沖動、記憶等,然而它們的內在素質往往也是源于外在體驗的,而且也只有在與外在體驗相結合時,才能發(fā)揮它們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審美想象力,還要加強學生的藝術體驗。因為人們在想象中創(chuàng)造的聽覺表象,具有一種對各種音響的綜合,分析和提煉的過程。學生只有在內心的聽覺中積累豐富的音樂材料,學會體驗,感受各種不同的音響,大腦分析器才能對音響做出深入的分析和綜合,為想象提供各種所需的素材。學生的想象力,只有在長期積累的藝術體驗中才能不斷提高。豐富的情感是人們想象的動力,F(xiàn)代科學和藝術創(chuàng)造的經(jīng)驗表明,情感積累是一個無意識的過程,但必須有清醒的意識參與。人的本能沖動是情感的基礎,人的本能沖動同豐富情感的轉變,是由單一和貧乏向多樣統(tǒng)一的轉變。本能沖動25如不遇到代表社會和倫理的意識的阻抗不會轉變?yōu)槿说母星。藝術想象所需要的是熾熱情感。任何人的熾熱豐富的情感,都是在不凡的遭遇中形成的。人們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要有一種真摯而充沛的感情,尤其是在音樂實踐中的演奏與創(chuàng)作時,具有激情更為重要。這種情感的升華,將會有力的激發(fā)著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聯(lián)想是想象的重要形式。聯(lián)想的重要基礎來自各種反射,當新的刺激能引起過去的有關生活經(jīng)驗和思想感情的回憶時,就會產(chǎn)生各種聯(lián)想。它是音樂審美活動中的重要現(xiàn)象和重要方法之一。失去了聯(lián)想,就會使一部音樂作品被理解的程度受到很大限制。由此可見,豐富的想象力必須具有豐富的聯(lián)想,而多種多樣的聯(lián)想又要求人們具有豐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強審美理解力的培養(yǎng)
音樂審美理解力是人們在音樂感受的基礎上,運用理性思維對音樂作品進行審美認識和評價的能力。音樂審美理解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有意識的教育和無意識的文化熏陶的結果。音樂審美理解力,一方面表現(xiàn)在對音樂形式的認識中,這主要是指對音樂音響的藝術組合及其形式結構的理解認識,是通過對音樂基本技術理論知識的掌握來進行的。這種對音樂形式的理解認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將使人對音樂的感受由初有的感性階段進入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高級階段,由音響快感階段提高到音樂審美階段。另一方面,它又表現(xiàn)在對音樂作品的內容和社會意義的理解認識上。音樂作品的不同形式與內容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和結果。欣賞者在這種理解認識中,要對樂曲做出某種抽象的理性判斷,把理性認識真正融注于對樂曲的感性體驗中,使音樂欣賞達到更深刻,更高的層次。所以,音樂理解力不是一種純粹對事物進行科學分析和理性把握的能力,而是對音響的整體接受和情感把握的能力。音樂審美理解力,實際上也是一種審美的領悟力。人的審美理解力要從多方面進行培養(yǎng)。音樂審美理解力的培養(yǎng),應首先重視學生的廣博而豐富的藝術知識與修養(yǎng)。并要求深刻了解各個民族的深層意識,哲學思想和各個時期的時代精神和藝術風格,了解各時期不同的音樂語言。音樂由于其自身的非語義性和非具體性的特點,它天然地更加傾向于其他文學藝術的綜合。有許多音樂就是根據(jù)其他文學藝術的26題材重新加以創(chuàng)造的,這些音樂作品無論從題材或表現(xiàn)的內涵來說,都與一定的文學藝術作品密切相關。因此,豐富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對于理解音樂有直接的關聯(lián)。應該說,對文學藝術作品的理解與感受越深刻、越細膩,對相關的音樂作品的欣賞和領會,也就越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總之,這是一種全面而寬廣的,一種深刻到能改造自己內心情感和思考方式的教育。音樂審美中最重要的理解,應該是對音響中暗含的特殊意味的直接性理解。這種理解不同于感知,但要以感知作為基礎。只有對音響有了整體的把握,才能將其中的意味抓住。我們認為,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特殊理解能力,應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學方法。當某一音響在學生耳邊縈繞時,應讓學生自由領會,以樹立起他自己體驗和理解的內在情感模式標準。當然,這種理解還應該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并對樂曲本身的情感內涵和社會意義,以及對樂曲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作曲家的生活、思想、創(chuàng)作意圖等有深入的了解。對音樂的理解,并非要求對某曲做出某種抽象的理性判斷,而是要求把一種對音樂的理性認識真正融注于樂曲的感性體驗之中。一個人對肖邦的《“革命”練習曲》、《敘事》、《d小調前奏曲》等作品賞析時,如果對肖邦所處的歷史時代一無所知,對激蕩在肖邦心中的感情浪濤的社會性質也不甚了解,那么,他將很難體會到肖邦樂曲中蘊涵的那種愛國熱情和革命沖動。當然,對音樂的理解還應是廣闊而自由的,盡管它可以通過情感的抒發(fā)和音樂的邏輯發(fā)展來表達深刻的哲理思想。音樂理解力的培養(yǎng),不是靠刻苦的背誦和記憶所能奏效的,它靠的是一種對完型的感性把握力,與此同時,又要聯(lián)系到人生的各種情趣意味。也就是說,要經(jīng)由感受導入理解,理解時又不脫離感受。音樂理解應建立在豐富的感性體驗的基礎上,使音響感知、情感體驗和想象聯(lián)想融為一體。在音樂的審美過程中,人們將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體意識滲入到欣賞對象中,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改變著音樂作品本身的面貌。也就是說,同一樂曲在不同的聽眾中有著不同的反應。這種反應即是一種“自我”理解,而這種理解必將帶有個人色彩,并對原作有所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經(jīng)過不斷的強調、重復、溫習,人們的音樂欣賞理解力將會逐步提高。可見,接受的音樂作品多,其理解力也會不斷隨之增長。音樂理解力要比單27純的邏輯推理能力復雜得多,因為它是一種音響語言,一種多層次、多層面同時進行的思維方式。對音樂的理解,通常是將在日常生活中互不相干,甚至互相對立的東西經(jīng)由情感的中介作用,不可思議的連結在一起了。審美經(jīng)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聽眾,對于某一作品,無需重復許多即可達到熟悉的程度。音樂修養(yǎng)與才能的差異,與審美能力、趣味、審美活動中的注意、美感強弱直接相關;匚妒且魳防斫獾囊环N重要過程,音樂回味可以使審美主體對音樂美內涵的意味,意境、意義獲得進一步的理解。甚至還可以聯(lián)想到相同或相異的美的形態(tài)并進行比較,聯(lián)想到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或同一流派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并進行比較,在系統(tǒng)的,深刻的理解基礎上,重新更深刻地感覺作品的美?梢姡魳返睦斫饬赏ㄟ^“回味”得到提高?傊魳穼徝览斫饬Φ呐囵B(yǎng),是欣賞不同國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藝術作品的前提,也是欣賞世界性音樂作品的重要條件。有了這種條件,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意義、內涵,就能深刻地把握住。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3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素質教育已經(jīng)成為教育的中心目的。學生在面對日常學習生活中不斷增加的壓力,應該有意識的培養(yǎng)自身的審美愛好,以排解繁重的學業(yè)壓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對音樂教學所制定的目的和目標。同時,新課改提出,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其個性化發(fā)展,重視音樂教育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弘揚民族音樂,增強民族自信等教育教學理念。本文就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加以討論,突出音樂課堂的審美教育,為其他相關教育工作人員提供借鑒。
關鍵詞:音樂教學;審美能力;培養(yǎng);討論
現(xiàn)代學校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越來越已經(jīng)成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時音樂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1]。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也在不斷汲取屬于自身的精神食糧。音樂是藝術的一種形式,許多藝術家通過音樂來表達思想、傳遞感情,學生時期音樂的教育對于學生的性格養(yǎng)成和綜合素質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音樂來了解某個時期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并培養(yǎng)自身的藝術情操,升華自身思想人格。在學校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音樂情操,帶動音樂課堂氛圍,使學生都參與其中,促進學審美能力提升,讓學生體會到真正音樂之美。
一、高中音樂審美教育的基礎
音樂作為聽覺藝術的一種形式,具有力量和情感。情感是人特有的一種內心精神體檢,給人以獨特的感受。情感是審美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情感最重要的載體就是說抒發(fā)美,美是促進人精神不斷進步的源泉。正如先人所說:“美給與人靈魂與活力”。音樂學習是學習“美”的基礎,是建立在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藝術盛宴,音樂教師可對學生加以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基礎上,加深對音樂學習熱愛。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應用先進的教育教學資源,搜集古今中外不同類型的音樂,在學生課前或課后播放,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學生身處于音樂學習氛圍中,對學生培養(yǎng)音樂情操會產(chǎn)生巨大幫助。在音樂課堂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加以引導,不僅可以起到培養(yǎng)學生藝術情操、啟發(fā)學生學習智慧、放松學生緊繃神經(jīng)、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還會對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整體框架,最終實現(xiàn)素質教育[2]。
三、音樂教師要找到合適學生的教學風格
音樂教師要根據(jù)自身學校的教學設備、教育特征和學生狀況制定屬于自己學校的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風格。必須要經(jīng)?偨Y教學內容,反復研究教學所涉及的音樂知識,摸索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風格;除此之外,音樂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不斷進行相關知識學習,夯實自身的音樂基礎,還應與其他院校老師積極探討音樂教學經(jīng)驗,多聽多看多學,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風格。最后,音樂教師還應培養(yǎng)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不但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還可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用帶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四、音樂教師應在課堂中與學生積極互動
在學校的音樂教學課堂中,音樂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保持互動。音樂教師應熟知,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基礎。音樂課堂之中,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任何單方面的參與都不會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良好師生關系的互動[3]。因此,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良好的師生關系所起的重要作用,音樂教師如能站在學生角度看看待音樂學習,將會使音樂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養(yǎng)成。
五、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養(yǎng)成,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關鍵。音樂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應該有意識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加之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成熟,往往會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審美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加以適當?shù)闹笇,使學生學會如何從音樂之中欣賞美,在不同種類的音樂欣賞之中欣賞不同的美,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領悟音樂、美的真諦。
六、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的意義重大,不僅培養(yǎng)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同時可以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在學習時代正處于性格養(yǎng)成和構建知識框架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學校音樂教師應該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并不斷調整總結適合學生的教學風格,此外,音樂教師還應充分調動課堂氛圍,使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最后,要保證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進行學習。針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教師應結合上述提出幾點建議,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學方案,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倩.淺析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通俗歌曲,20xx,01:130.
[2]符銘弟.淺議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xx,02:14-15.
[3]張?zhí)m鎖.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職工教育,20xx,16:122.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4
一、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一般形態(tài)下,音樂課堂的主要教學模式就是老師在臺上唱一句,學生在臺下學唱一句,抑或老師打節(jié)拍指揮,學生在下面跟著老師的指揮手勢來唱,簡簡單單地去模擬音樂的發(fā)音。這么僵化的教學講授模式,只能使學生不斷地失去此中的樂趣。假設把一方傳輸,另一方被動接受的模式,變化成為兩方能夠進行互動交流的模式,把學生變成老師,讓學生體驗當老師的感覺,這樣就會在心中得出平時不一樣的感覺,就會找到其中的差別,進行自我學習和感受。音樂教育的要領要本著兩方面發(fā)展、分析選拔、標新立異的主旨,深刻開掘學生的藝術天賦,在個體對音樂的見解中凸顯課程的意義,為這些標新立異的學生提供一個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展示平臺。要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并重視實踐的重要性,改變重實踐、輕扮演的傳統(tǒng)狀況,增進表演的課時,將講堂教學與舞臺魅力融合起來,為學生上舞臺,實現(xiàn)實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機會,促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發(fā)展,達到學生對音樂的磨練、個人唱功及表演能力的綜合性提高。
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長期以來,大家只重視音樂教育的外在價值,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與練習,而忽略了聯(lián)想、愿望、創(chuàng)造這些情感的因素。疏忽了音樂關于審美育人的目標以及對學生音樂興趣愛好的培育,從而致使音樂教育不但索然無味并且缺乏藝術性,致使學生對音樂課提不起任何樂趣。對于音樂教育要面向所有的人這一點,身為音樂教育的我們來說是必須要明確和知道的,教師這時的使命并不是讓自己的學生成為音樂家、藝術家,而是更多地應該為很多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打好音樂基礎,幫助他們成為具有一定音樂才能的音樂文化藝術的喜愛者,并且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享受到一種快樂的情緒,能夠對音樂發(fā)出一種由心而生的濃濃的喜愛之情,讓他們常常帶著濃濃的喜愛走進音樂課堂,讓學生堅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并有愉悅的體會,從而使他們的審美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升。
三、音樂教育的一項基本使命是對學生審美才能的培養(yǎng)
音樂教育是對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是在音樂講授大綱上所提到的關于音樂對學生的影響。同其余的學科來比較,音樂教育教學中的美育要素,是獨一無二的。那么,這也就意味著音樂教育在對學生的美育教學體驗中起到了一個關鍵性的點和關鍵性的作用。對于音樂的欣賞是音樂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培養(yǎng)學生審美才能的作用,并且是唯一不可替代的一個功能。對于學生審美才能的培育,除了那些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所必須要掌握的藝術基礎知識以及了解藝術體現(xiàn)的方法和竅門外,并且對藝術欣賞類的活動還要大力鼓勵學生去參加,培育學生對美的追求,加深對美的了解。
四、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才能的重要手段
人們只要對某事物產(chǎn)生快樂喜愛的情緒,就會樂此不疲地去學習。不斷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快樂和喜愛,才能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只有培育和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抓住其注意力,進而提高其才能、思維才能和標新立異的才能。因此,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育,其最好的路徑、最有效的法子,便是舉行音樂欣賞講授。對于美的喜愛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在音樂演奏作品中,聲樂曲也罷、器樂曲也罷,這些都存在許多許多美的要素。就好像一曲《春江花月夜》的演奏,在音樂響起的一開始,在不安靜的課堂氣氛中學生馬上就安靜了下來,那婉轉樸素的旋律,流轉多變的節(jié)奏,小河流水的演奏,就仿佛學生來到音樂景象中去了。由此可見,經(jīng)過這種娛樂性的欣賞,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得到了培養(yǎng)。
五、音樂欣賞是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藝術活動
音樂欣賞是孩子的聽覺感知、感情體會、欲望遐想、創(chuàng)造性思維融為一體的音樂審美練習手段。這類藝術手段,可以陶冶孩子的藝術音樂觀賞能力,培育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學生用傾聽的方法來進行音樂的欣賞,這里面只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動態(tài)感觸才能,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能夠做到這一點。然而,對音樂中的旋律節(jié)奏、調式速度、力度、曲式的聽辯才華,很多學生都具備這一方面的能力了,這就需要學生從開始一點一滴學起,從最初級的到最高級的,先要對音樂進行自我賞識和感觸,然后才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對音樂的熱情。
六、結束語
學生在參與理論驗證的機會非常少的情況下,很多的演出或比賽就會演變成突擊排演。只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學校舉辦音樂角逐大賽、手藝大賽,等等,這樣做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多方面地接觸社會,不斷地為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舉辦活動,還能夠為學生積累很多的演出經(jīng)驗,通過不同的專題和題材,使學生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這為今后音樂的發(fā)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5
通過近幾年的國家經(jīng)濟與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高等職業(yè)教育在現(xiàn)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由于對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定位不夠準確,社會上存在著鄙視職業(yè)教育的傳統(tǒng)觀念等原因,對高等職業(yè)教育至今仍存在一些健康發(fā)展,是每一個高等職業(yè)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經(jīng)過十幾年的美術職業(yè)教育,對美術職業(yè)教育當前的現(xiàn)象和現(xiàn)狀進行一個粗淺的分析。
1、美術職業(yè)教育關于課程改革引發(fā)的思考
由于職業(yè)教育專業(yè)發(fā)展與行業(yè)需求脫節(jié),使得高職院校大都在嘗試的課程改革價值取向模糊、內容不明、課程開發(fā)不科學、運行機制欠合理等,已成為深化職教課程改革的普遍課題。筆者以為,應從理論上明晰職業(yè)教育的價值取向,準確定位職教課程改革目標,把技術知識、工作流程知識、實際操作技能作為職業(yè)教育課程的主體,并以職業(yè)工作任務為中心,按照職業(yè)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建構職業(yè)教育課程內容,同時建立合理的課程改革運行機制,確保課程改革的質量。
由于企業(yè)的用工需求、生產(chǎn)流程、崗位技術要求千差萬別,院校使用傳統(tǒng)職業(yè)教學課程體系無法應對千萬企業(yè)。堅持就業(yè)導向,以各實際企業(yè)的生產(chǎn)流程、崗位技術要求開發(fā)出相適應的各專業(yè)單位課程體系、針同專業(yè)內不同就業(yè)方向配套的課程群,必是高職課改的主流。
在專業(y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把原有的強調軟件教學為主轉換為注重專業(yè)興趣、美術基礎、美術修養(yǎng)、精準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為主,以注重模仿大學體系化教學轉換為主為針對具體企業(yè)的精確崗位展開的技術人才培養(yǎng)。以專業(yè)課程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方式為主轉換為跨學科跨班級以生產(chǎn)項目為主體的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教學以滿足崗位需要為目標,深化課程改革,構建科學的實用教學平臺,打造幾支教學工作室下的針對不同課程群的教學實訓團隊。加大美術基礎訓練的比例,建設適合自身特點的美育培養(yǎng)課程,專業(yè)課程由求多而全變?yōu)榉较蚧_設。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培養(yǎng)“寬厚美術基礎+精確崗位實操”的應用型人才。
2、美術職業(yè)教育的微觀現(xiàn)狀分析
美術職業(yè)教育的現(xiàn)狀主要反映在:專業(yè)范疇過于開闊,涵蓋的專業(yè)知識領域和技術及應用領域太多和學制過短(三年)存在矛盾。反映在教學方案中有以下問題:目標定位較為混亂,涉及了太多的專業(yè)領域和專業(yè)應用領域。課程體系較難進一步合理完善,因學時有限只得犧牲合理性而作出取舍。教學安排較為困難,大多數(shù)課程蜻蜓點水,不符合該課程的學習規(guī)律。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有不利影響,教師對學科建設的主動性難以形成。學生知識結構比較散亂,系統(tǒng)性不夠,專業(yè)的核心能力缺乏更深入的把握,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行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對人才要求的現(xiàn)實。
項目實踐教學有待進一步加強,應全面納入課程教學體系。教學方式不夠靈活,教學重點不夠突出。學生的職業(yè)精神和專業(yè)素質教育有待提高,課程開設門數(shù)較多,核心課程質量有待提高,學生的核出能力和專業(yè)能力不夠突出,缺乏絕對的競爭力。
以往課程體系整體不強,指向不明,需要改革。具體表現(xiàn)在:課程模塊分割較為生硬,相互支持的效果不明顯,理論課和應用課程脫節(jié)嚴重;部分課程設定不合理;課程權重有待調整;課程大綱缺乏細化而產(chǎn)生理解和教學上的混亂,缺少行業(yè)項目實踐應用教學環(huán)節(jié)。因而根據(jù)所規(guī)劃的小專業(yè)方向重新規(guī)劃教學計劃和撰寫新的教學大綱,,既要避免理解和執(zhí)行上的隨意和偏差又能發(fā)揮教師在具體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意性,既翔實具體又彈性靈活且操作性強。應根據(jù)各專業(yè)方向由所有涉課教師的教師組團編制;必須在對該專業(yè)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教學和相關產(chǎn)業(y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撰寫;必須在對本校該專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特點有充分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編制;新計劃和大綱的編寫應建立在所有涉課教師及相關工作人員討論和共識之上。必須涉及:課程設立與展開的依據(jù),課程內容的準確描述,課程所指向的核心知識和能力及實現(xiàn)途徑,教學方式、方法、評價等。
3、學分制下美術設計工作室制的教學群方式的探索
美術職業(yè)教育是特殊的教育群類,更注重學生個性與美育培養(yǎng),注重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訓練。我們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開放的空間,提供個性張揚、自我塑造的學習平臺。學分制下工作室教學群模式為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素養(yǎng)和獨特個性的復合型藝術人才提供了最大可能,是培養(yǎng)目標得以實現(xiàn)的有力手段。
傳統(tǒng)美術教育的當下問題:一是學生基本功非常弱,原有教學模式無法適應專業(yè)教學的需要。以前美術類院校招生人數(shù)少,進校新生基本功比較扎實,在入學后相對容易轉入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隨著教育大眾化,職業(yè)院校搶奪生源激烈。擴招的結果使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由于基本功薄弱,在進入學校學習階段后難以適應專業(yè)課程學習,原有教學形式難以適應;二是各個教學單元連接不夠緊密,培養(yǎng)方式矛盾突兀。美術設計教學多采取單元授課的形式,不同單元的任課教師的理論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極不相同,課程之間的過渡和連接也不容易達到科學性和條理性。教學單元太多,教師專業(yè)指導意見相左。有時學生剛有所體會,課程已結束,或是不同教師專業(yè)觀點使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無法適應新的內容,學習效果受到影響。
筆者認為,建立學分制下的工作室教學群模式,將有利于解決上述問題。
首先,工作室教學群模式有利于與學分制的掛鉤,完善選課機制。學分制是眾多院校采取的學生教學管理形式,工作室教學群模式可以與學分制很好地結合。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下,一個班級的學生執(zhí)行同一張課程表,按照相同的模式完成課程,即使興趣不大也要完成該專業(yè)課程,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而工作室教學群則要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相應的工作室課程修讀學分,通過選課的形式實現(xiàn)學分制的目標管理。
其次,工作室群的建立有利于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開展。工作室教學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不是僅靠課本的傳授,而是在師生互動的課題研究和個案教學中產(chǎn)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個案教學使學生創(chuàng)業(yè)意識、團隊精神逐步增強,學生個體的創(chuàng)造力會不斷催生,一個個基于實踐的生動案例會為未來實現(xiàn)提供依據(jù)和可能。教師的經(jīng)驗指導,學生的互動探討,為學生走向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造、勇于創(chuàng)業(yè)打下基礎。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6
摘要:藝術的存在不僅浸潤了我們的內心,更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體驗。如果缺少藝術,必然無法讓我們的生活絢爛多彩,藝術總是為我們提供一個多姿多彩、令人心馳神往的世界。那么在學校的美學教育開展中,藝術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和重要途徑,只有不斷的開發(fā)學校的美學教育,融合各個學科之間對藝術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在各個學科中對美的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健全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yǎng),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好的感悟美、珍惜美、創(chuàng)造美。
關鍵詞:藝術教育;審美能力;審美培養(yǎng);審美能力;美術欣;審美鑒別;審美情趣
隨著社會發(fā)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多種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視聽形象逐步延伸至生活工作的不同角落,融于人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通過不斷的對藝術美加以解讀,并且創(chuàng)造此種藝術形象,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階段社會發(fā)展中,所重視一個人綜合素養(yǎng)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社會對于具備藝術素養(yǎng)的綜合型人才極度渴求,因此只有不斷促進藝術教育的綜合發(fā)展,在不同學科之間整合藝術教學,從而實現(xiàn)藝術美的教學目標,順應社會發(fā)展大趨勢。
一、藝術教育的性質
。ㄒ唬┤宋男运囆g教育不僅僅作為單純的技術型課程,而是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基礎之上,讓同學們能夠提升自身的藝術水平和人文素質。藝術課程開展不具備任何的功利性,杜絕將藝術課程開展作為技術性課程,而是將藝術教學看中其教化作用,培養(yǎng)學生美的人格。(二)創(chuàng)造性藝術教育涉及種種創(chuàng)造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發(fā)展學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而且強調學生間的合作,充分發(fā)揮群體的創(chuàng)造智慧。這將改變過去學生孤軍奮戰(zhàn)的狀況,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在藝術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力有所提升。
二、藝術教育與審美能力的聯(lián)系
通過在藝術作品的教學訓練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與理解,以及學生對藝術美的整體感悟欣賞力,從而讓學生在藝術教育中,能夠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能夠在藝術世界中的情操感悟。
。1)藝術教學可以借助藝術審美信息,向學生傳遞內化的藝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形成藝術審美認知結構。
。2)藝術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知結構的同時,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同步發(fā)展,升華學生對美學的藝術教育效應。
。3)將藝術作品中所反映折射出的多種美感,更好的融入藝術教育內容中,通過感悟、欣賞和創(chuàng)造,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ㄒ唬╅_發(fā)學校藝術教育的審美功能
(1)藝術教育在學校的美學教育開展中尤為重要,通過針對學校如何更好的開發(fā)藝術教育所具備的審美功能,將多個學科之間的審美教育都能夠高效融合,以此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整體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身心情操,更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美感的集中體現(xiàn)就是藝術美,在開展藝術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借助藝術美的形象,作為主要的傳播媒介,實施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藝術教育更是審美能力教學開展中的重要載體,培養(yǎng)了學生能夠具備獨特的審美功能。但是現(xiàn)階段的藝術教學及知識教學較為普遍,忽略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研究。
。ǘ┧囆g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內容和主要途徑在我國對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學生教育培養(yǎng)教學開展中,美學教育已經(jīng)貫穿各項教學因素,逐步形成了統(tǒng)一的“德智體均為美學教育”的教學主張觀念。此種教育理念反映了現(xiàn)階段我國教學融合科學的共同發(fā)展取向,更是現(xiàn)階段文明藝術發(fā)展對教育所提出的關鍵愛你要求。通過將兩者共同結合,作為教育工作開展中的關鍵目的,美學教育必然無法脫離教學形式及教學內容。在小學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通過藝術教育更能促進美學教育開展。在學校社會實踐、德育、紀念以及慶祝類各項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都融合了藝術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夠更好的發(fā)現(xiàn)藝術因素、整合高效的利用它就成為所要重視的問題[1]。
三、當前小學生審美教育的現(xiàn)狀
當前小學的美育現(xiàn)狀和對美育應賦與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認識,其反差是令人咋舌的。很多學校并沒有通過美育和藝術教育來開發(f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能力。而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小學生審美教育的不足;谶@些不足可以審視出當前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完善甚至不重視,而導致小學生可能沒有正確的審美標準[2]。
四、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聽到大人說的一句話,就是只有從小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長大才能夠有好的作為。那么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自小培養(yǎng)也尤為重要。柏拉圖學者曾經(jīng)尤為重視培養(yǎng)青少年群體的愛美習慣,他對此表明自己觀點:“應當努力搜尋一部分具備高強本領的藝術家,描繪生活自然中的優(yōu)美之處,讓我們所處時代的青少年群體,可以如同居住在風和日暖的環(huán)境下,天天耳濡目染良好的優(yōu)美藝術作品。就像吸入清風,感受到生活間的美感,對其成長形成良好的影響,讓他們能夠自幼在不知不覺之間培養(yǎng)美的愛好,并且融入自身的心靈習慣。”對啊,只有小學生產(chǎn)生了愛美的想法,才能夠在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場合,經(jīng)過藝術教育創(chuàng)設不同的藝術審美環(huán)境,引導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審美教學體驗,直接感知藝術的美感[3]。
五、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個性在今后的作用
藝術是相通的,通常所說的詩情畫意就把文學與繪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它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生活中審美隨時都會起作用,美隨時點綴著人們的生活。既然吃,穿,住,行都要用到審美,那么在人們的事業(yè)當中自然也少不了審美的作用。這一切都要用到我們所學的知識和審美的眼光,一旦失去審美的眼光,世界將不是那么多彩繽紛,審美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潛移默化著我們的生活。所以說,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藝術課程標準解讀.
[2]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xx,(05):22.
[3]魏傳義主編.藝術教育學.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7
摘要:音樂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陶冶情操。當前高中課時緊張,學生思緒總是被高度繃緊,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應試教育教學體系下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緩解學生壓力,教師應該在學生音樂審美、鑒賞方面多下工夫,幫助學生建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心態(tài)。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培養(yǎng);審美能力
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學習壓力大,這時如果學生對于音樂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享受能力,其可以有效的環(huán)節(jié)學習壓力,促進學生綜合水平能力的提高。當然教師應該在音樂課堂要積極實行一些有利于學生積極心態(tài)塑造的情境,讓學生在怡然自得、無壓的環(huán)境中充分的釋放自己。
1、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認識,使之充分體會音樂情感
音樂類型至繁多,要想讓學生對音樂具有一定的感知審美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于音樂的分類較為熟悉,從學生對音樂認識方面著手逐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為純音樂和有歌詞的音樂,向來學生比較樂意傾聽有歌詞的音樂,從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上來看,教師應該授予學生正確認識音樂的觀念。音樂教育的本質是鍛煉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鑒賞能力,以期能與音樂人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以便達到陶冶情操,深化情感的目的。因此,教師從純音樂中逐步讓學生認識到音樂的組成,如:節(jié)奏、樂器和旋律等,讓學生在不摻雜其他外圍因素的前提下不斷的具備對音樂的感知審美能力,同時對純音樂的選擇應該具有可高度審美鑒賞的特點,幫助學生能夠順利理解曲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的情感在音樂中淋漓盡致地達到共鳴。讓學生在領會了音樂的形式和組成的前提下,教師在再將學生對音樂審美的觸角引入到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的領域,讓學生在傳統(tǒng)的古典音樂中尋求一些歷史典故,從音樂中豐富中國的文化思想。教師應該讓學生對于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進行一個對比,如《高山流水》和《菊花臺》進行對比,從而沖擊學生對音樂認識的層面,為整個音樂體系的鑒賞奠定審美的基礎。
2、注重音樂課題導入,豐富學生審美角度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滲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當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重音樂課題導入,全面豐富學生審美角度。好的音樂課題導入是將學生思維順利牽扯到本節(jié)課的關鍵所在,學生只有能夠將思緒充分的融入到當前的音樂氛圍,才能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學生高壓的審美情操,對于塑造學生的真、善、美的性格的養(yǎng)成具有顯著功效。首先對與課題引入的音樂要具有啟發(fā)性和深刻性。例如:可以引入《歐洲民間音樂》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充分地運用多媒體播放一個相關的歐洲民間場景的音樂,其畫面要與此音樂盡可能表達的感情要切合,同時畫面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這樣首先可以在視覺和淺聽覺上可以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應該傳輸學生關于歐洲國家一些音樂的文化背景,讓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音樂背景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此音樂的認識,讓學生能夠在對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速度和力度上進行充分的把握,從而呼喚起學生對歌曲的情感。再如:在學習《碼頭工人歌》時,教師應該尋找一段關于生活在改革開放時代的音樂背景資料,讓學生對于音樂描繪的場景具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從而學生在了解相關背景條件下能夠深刻體會人們當時手的壓迫和反抗斗爭的情感,不斷啟發(fā)學生學生對于音樂審美的切入點。
3、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提升聯(lián)想想象能力
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而聯(lián)想是學生能夠針對自己的生活體驗或者見過的生活場景,幫助學生與作者所表達出的感情達到共鳴。經(jīng)研究表明,要想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類型音樂的鑒賞能力,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音樂所具有的構成形式,如歐美音樂、音樂主義、交響曲、合唱、浪漫曲等,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挖掘教材音樂的獨特感染氣質,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具體的曲目去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場景的想象能力,以情帶聲,以聲傳情,以便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格羅菲的《大峽谷》一曲,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作品旋律對于學生聽覺上具有怎樣的沖擊,學生很容易感受到音樂的旋律中充斥著電閃雷鳴、風雨漂泊的景象,教師指導學生意識到強弱剛勁有力的對比,對于整曲音樂的表達方式上具有怎樣的作用,通過這樣對學生聯(lián)想、想象方面的刺激,并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悶雷滾動聲交織而成的風聲雨聲,豐富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能力。通過聯(lián)想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到作品的意境所在,使學生能夠在音樂的音色、力度上不斷感受作者在制作時所具有的情感,以便使學生對音樂鑒賞具有一定的方向,并能夠充分通過想象來體會欣賞,從而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同時教師在學生對于音樂的精神美過程不要過多的干預,讓學生的情感能夠自由流露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我國教育體系的必要組成也是素實施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應該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觀念,讓學生能夠在提高對音樂的審美能力的情況下有效陶冶情操。
參考文獻:
[1]張永芳.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xx.
[2]王夢雨.高中美術欣賞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D].天津師范大學,20xx.
[3]陳寧.淺談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xx,01:168.
[4]崔宏.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考試周刊,20xx,63:170.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8
摘要:聲樂作為一種藝術,屬于一種審美意識形態(tài)領域,它的發(fā)展特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念、思想道德體系和大眾精神文化內涵,并映射了特定時期社會整體審美文化的趨向,本文從聲樂藝術的語言審美、情感審美、聲腔美和表演審美幾個方面入手,結合聲樂藝術的發(fā)展進展及規(guī)律,立足聲樂的審美價值,折射音樂的審判意識,培養(yǎng)聲樂藝術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審美;聲樂;藝術;培養(yǎng)
聲樂藝術的審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審美特征是多方面的,審美認識、審美能力、審美感受,也不斷與時俱進。每一位聲樂表演者在表演中如何突出表演效果,讓聲樂情感更豐富,塑造的形象更豐滿、更動人,并挖掘出聲樂藝術獨特的審美特征和奇妙的審美感受,這是每一個歌唱者積極探尋和研究的重點。
一、聲樂藝術與審美的關系
我國古代儒家學派高度重視審美與藝術陶冶,在表演、聆聽音樂藝術中追求審美與藝術的結合,從而實現(xiàn)儒家學派“禮樂”的美學宗旨。在正統(tǒng)雅樂的聲樂實踐過程中,戲曲藝術的美學精神,成為中國古典聲樂藝術的典范。中國傳統(tǒng)聲樂藝術以意境美為自己的最高境界,縱觀我國的古代聲樂藝術史,聲樂傳統(tǒng)審美在戲曲藝術成為我國民族傳統(tǒng)藝術中的國粹。每個時代獨特的審美文化,體現(xiàn)出這一時代的思維共性和審美時尚性。某一時期的聲樂藝術抒發(fā)了當時審美主體的內在情感,并拍手折射出當時社會的生活風尚。因此,聲樂藝術反映并構成當時的人民大眾社會審美取向,當然同時,大眾審美體系又反作用于聲樂藝術,使聲樂藝術在當時的社會中不斷與時俱進,因此,在探索不同時期聲樂藝術的文化時,根據(jù)聲樂藝術的審美取向來看待這一時期的聲樂藝術,結合這一時期的具體社會時代背景、客觀環(huán)境因素,來分析我國審美理念的積淀所呈現(xiàn)出的不同的聲樂藝術發(fā)展特征,可以為我們建立起開放的、時代的、科學的聲樂藝術審美評定體系。
二、聲樂藝術的審美角度分析
聲樂的審美是以樂表演藝術為中介,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在思想和情感上共鳴,并達成共識的過程。它通過聲樂藝術中的語言、音律、聲腔和表演等方面來傳播,它的審美角度主要表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一)聲樂藝術的語言審美
聲樂藝術是一種音樂語言的傳播和表達,通過聲樂藝術來表情達意,將聲樂藝術作為情感藝術而言,從某種程度上講,聲樂藝術是一種聲音化了的語言藝術,是一種全世界的語言,全人類的語言。在聲樂審美過程中,文學語言轉化為音樂語言,將語言和旋律完美地融合,達到真善美的審美需求。
(二)聲腔的審美
聲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它需要通過聲腔的音響效果傳達。追求歌唱者如果能自如地控制音色,音量,就能使聲樂的發(fā)聲效果有很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并達到非常好的美感效果。音量和音色控制自如得當,強而不緊,輕而不松。例如:《黃河頌》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huán),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你那英雄的體魄,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fā)揚滋長……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在聲腔美學上的崇高和優(yōu)美,給人以聽覺上的豪邁,用聲腔豐富的表現(xiàn)力,來塑造音樂形象,表達一種英雄的氣魄,借聲腔的氣韻與歌詞格調保持一致,激發(fā)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祖國!
(三)聲樂的情感審美
聲樂是情感的藝術,因此情感審美是聲樂藝術的靈魂。成功的歌唱都表達著歌唱者的心靈感受,傾注著歌唱者的愛憎情感,這也是引起聽眾共鳴的真正原因所在。如:《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鋤頭在肩上,牧童的歌聲在蕩漾,喔喔喔喔他們唱,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哼,……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云彩是晚霞,衣裳笑意寫在臉上,……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牧童的歌聲在蕩漾喔喔喔喔他們唱……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牧童的歌聲在蕩漾……在情感審美時真實,聽眾如往事歷歷在目,歌唱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聽眾相互對應,把悠悠樂曲———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曾撩撥起無數(shù)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那種飽含著濃濃鄉(xiāng)情、散發(fā)著淡淡的鄉(xiāng)愁,這種充滿真實的聲樂情感,藝術感染力強,喚起廣大聽眾的情感共鳴。塑造出感人的藝術形象。
(四)聲樂的表演審美
在聲樂作品的表演過程中,共包含了聲樂技巧和表演效果兩個方面,演唱者在表演時獲得良好的演出效果,除了掌握聲樂技巧外,其中對表演中的審美非常重要!堕L相知》男女追求愛情場合中少女對唱的歌詞。這種以對唱形式追求愛情的形式,在我國不少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中早已成為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的表演方式,女主人公一連列舉了自然界五件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來表達自己追求愛情的心愿,情真意切,將聲樂技巧和表演效果相互糅合,通過表演的推動來完成情節(jié)的發(fā)展。因此,在聲樂的審美中,表演審美體驗是不可或缺的,歌詞與旋律的情景交融,詞曲音韻規(guī)律的節(jié)奏盡可能通過旋律更好的表演和烘托歌詞的思想和情感。聲樂表演不僅為欣賞者提供審美,并且培養(yǎng)欣賞者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聲樂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表演者的再創(chuàng)作,它區(qū)別于繪畫等非表演性藝術門類,聲樂通過表演者將聲樂作品與聽眾聯(lián)系起來,從而最終實現(xiàn)審美價值。那些擁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的聲樂作品都是通過精湛的聲樂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賦予聲樂藝術崇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聲樂演唱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獨唱、重唱、合唱三種。從聽覺效果來看,聲樂獨唱的表演形式,常常是單旋律線條的展現(xiàn),它的表現(xiàn)范圍很廣,而且是其他演唱形式的基本構成要素,當然很多的聲樂作品,其表演效果是通過重唱和合唱的演唱來表達效果,比如《黃河大合唱》———保衛(wèi)黃河,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崗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場面宏大,給人震撼的體驗效果。她的深沉、悲壯、激昂、宏偉、雄渾的宏大場面,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作史上的一個經(jīng)典,她用交響大合唱的形式熱情歌頌了祖國的壯美山河,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戰(zhàn)斗意志和斗爭精神;痛斥了入侵者的殘暴;描述了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災難;展現(xiàn)了人民群眾保衛(wèi)祖國、反抗侵略的壯麗景象。當下的聲樂演唱表演的因不同形式的組合來適應新時代審美群體的需求,很多的聲樂合唱藝術由于自身的群眾性、參與性等表演,突顯出聲樂審美有著與其他表演形式所不及的重要地位。此外,各種民間或官方組織的合唱比賽促進了大眾合唱藝術的發(fā)展,很多民間合唱團也極大地鼓舞了群眾對于聲樂合唱的參與性,促進了民間合唱藝術的繁榮和發(fā)展,他們的聲樂表演完美體現(xiàn)了合唱藝術無與倫比的魅力。綜上所述,在眾多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聲樂的表現(xiàn)力極其豐富,聲樂藝術作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它不僅以語言、聲腔、情感、表演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展示其審美功能與價值,還培養(yǎng)和引導了欣賞者的審美能力提升,只有主客體審美意識不斷的融合并衍化發(fā)展,最終萌生了美的意識與概念,但我們才能有意識地,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大家的審美能力?傊晿匪囆g的審美是一種綜合和多維的審美,它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內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豐富而廣闊,情感不斷深遠而富于變化,在聲樂藝術的審美研究上,必須把握聲樂藝術審美的本質和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聲樂藝術之間存在的深刻的內在聯(lián)系,才能進一步探索和發(fā)展聲樂不同于其它藝術的真正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前,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4.
[2]田。撀晿繁硌莸乃囆g再創(chuàng)造[J].中國音樂,2002(7).
。3]李晉偉,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4]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9
美術作品是人類生活在頭腦中的反映,美術家通過改變事物形象創(chuàng)造出符合自己審美觀的藝術品。藝術品通過審美過程把主客觀統(tǒng)一起來,一方面將主體對客觀世界的審美體驗物化為對象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為人類提供了精神消費產(chǎn)品,影響人的精神世界,最終影響客觀世界。美術欣賞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作品的欣賞相當復雜,要想順利完成美術欣賞教學,必須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審美意識的形成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
瑞士畫家利奧塔德在《論繪畫原理與法則》中說:“繪畫是最令人吃驚的女巫,她能通過最明顯的不真實使我們相信她是完美的真實!笨死苍f過:“美術并不重視人們已經(jīng)看到的東西,而是通過創(chuàng)造使人們看到事物!痹趺醋寣W生認識美欣賞美,對于美術欣賞課來說,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一)風格特色欣賞。一種風格,像一種文化的趨勢一樣,建立起一種期待的水平,一種心理定向,它以超常的靈敏性顯示偏差和修正,如我們很容易分辨出一棵樹是中國畫家還是荷蘭畫家畫的。通過中西美術形態(tài)流變,進行美術形態(tài)之間的差異性欣賞是很容易讓學生理解接受的,如秦漢理性化的秦俑展示與西方黑暗中世紀時期拜占庭、哥特式、羅馬式的比較;魏晉南北朝時期大興寺廟壁畫,而此時文藝復興的西方提倡的是人性、科學和個性自由。
。ǘ┣楣(jié)與形式!靶锬笥谘,存形莫善于畫”,繪畫長于直接地再現(xiàn)外在世界,藝術形象是藝術家為了將自己內在的情感幻象傳達給別人而創(chuàng)造的,它必須飽含感情,從而給人以精神感染力?铝_在樹頂上、草地上和水面上所見到的是善良,米萊在這些地方所見的卻是苦痛和命運的安排!兑练矚⒆印匪坪踝钅荏w現(xiàn)驚心動魄、讓人窒息的場面;《拾穗者》體現(xiàn)的卻是平凡的美麗與命運的安排。
從接受角度看,形式具有先行性,是藝術的語言與組織結構。英國美術批評家克萊夫·貝爾認為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美術反映客觀的'真實性,即再現(xiàn)的真實性與表現(xiàn)的真實性。抽象藝術比起照相寫實更難以理解接受。當學生看到波洛克的畫時,不知道畫的是什么而不是感覺到了什么,于是把抽象繪畫歸納為兩類讓學生欣賞,分別以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為代表。
。ㄈ┟佬g作品的邊緣內容講授。這部分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包括藝術家的生平、愛好、傳說、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后人的評議,需要我們針對某一作品,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如何把藝術家的心理反映出來。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能讓公眾感悟、認識到不同時代、社會、民族和不同階層的具體生活情景、文化模式、藝術表現(xiàn)風格、心理性格,從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人生的真諦!胺虍嬚撸撼山袒,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泵佬g教育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占據(jù)獨特的優(yōu)勢。
二、審美能力的提高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
。ㄒ唬┨熨x與專業(yè)技能。藝術所能達到的一切并非都能被傳達出來,藝術以技巧掌握為先覺條件,藝術家越偉大就肯定越是本能地回避他掌握的技巧所不能完成的任務。在藝術的問題上只是在有方法的地方才能有意愿。畫家只是被那些能用他的語言表現(xiàn)的母題吸引,更傾向于去看他所畫的東西而不是他所看見的。藝術家對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呈現(xiàn)在公眾的心理上,公眾通過現(xiàn)實的聯(lián)想,更接近于藝術家所見所感,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快樂。藝術家向我們提供了可以觀察的不可視的心靈領域的幻覺,但要知道如何運用我們的眼睛還是個問題。天資好的學生可能更容易去理解,后天努力、悟性低的學生更易受到專業(yè)技能的限制。
(二)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生活變化,工業(yè)發(fā)展,科學進步引起人的審美觀的變化,藝術情趣迥然。現(xiàn)在許多學生都沉浸在網(wǎng)絡世界里,卡通動漫充斥腦海,讓他們去喜歡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術作品很難,更甭提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神論”“韻論”了。美是客觀對象的某種價值或吸引力,就其存在形式來說,它是包含或體現(xiàn)社會生活的本質規(guī)律,能夠引起人們特定情感反映的具體形象。感覺不到就無法去欣賞美,無視美的存在。審美觀念的不斷變化會支配對藝術的情趣愛好,但這并非是件壞事。花朵否定花蕾,果實取代花朵,這些形式彼此不同,互不相容,但它們的流動性卻使之有機統(tǒng)一,構成整體生命。
。ㄈ┪幕刭|和思想修養(yǎng)。知識可以影響我們看事物的方式,一切藝術困境的根源都在于我們對視覺世界的認識。忽視學生已有認知,一味追求“純藝術”,是錯誤的傾向。注重學生自主體驗是關鍵,這樣才能有助于理解力的增強、知識的積累,審美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ㄋ模┥铙w驗與藝術實踐。藝術家總是脫離不開生活的時代,由于地區(qū)和民族等文化差異,社會環(huán)境不同,生活體驗不同,會出現(xiàn)審美觀的不同,標準也不一樣。個人藝術實踐經(jīng)驗不同造成各個方面的不統(tǒng)一,“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便是鮮明的例子。這給教學帶來很多難以解決的困難,但美始終是存在的,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正如羅丹所說:“偉大的藝術家,到處聽見心靈回答他的心靈。”
。ㄎ澹┧囆g家與大眾欣賞。藝術作品一旦成為審美對象,也就是得到欣賞,它就成為溝通創(chuàng)作者即美術家與欣賞者的橋梁。美術家通過藝術作品來表現(xiàn)思想感情,欣賞者通過藝術作品去了解美術家,即成對話關系。如果藝術作品不符合大眾欣賞口味,那兩者之間也就無法溝通,藝術家也努力通過藝術的形式讓大眾去了解他們心中的藝術,但兩者之間肯定是有距離的,藝術是不等同于生活的。
三、堅持真善美統(tǒng)一的審美理想是藝術欣賞教學的宗旨
藝術是人類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文化中的其他門類有著同等地位。人們期望從藝術欣賞中獲得一種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鼓舞,不是壓抑、消極頹廢和血腥與暴力。藝術應該趨向于真善美,堅持以大美的原則進行教學,不迎合有悖美的標準的誤導、誘惑,通過美術欣賞給予學生更多的審美陶冶,情感的滋養(yǎng)和崇高理想的精神鼓舞。
參考文獻:
[1](英)貢布里希著《藝術發(fā)展史》,范景中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2]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江蘇美術出版社, 1998.4
[3](英)貢布里希著《藝術與幻覺》,周彥譯,湖南人民出版社
[4]《外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10
舞蹈運用視覺美、聽覺美、感覺美、內涵美等多個方面?zhèn)鬟f人的思想、觀點、情感。讓表演者和觀眾感受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幼兒舞蹈教學承擔著幼兒審美啟蒙的重要使命,教師要善于從舞蹈題材挖掘潛在的教育價值和美學心理,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一、營造良好的舞蹈學習氛圍,培養(yǎng)幼兒舞蹈審美趣味
幼兒對世界的認知處于萌芽階段,學習某一學科的驅動力主要依靠興趣與好奇。幼兒舞蹈教學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合理手段刺激幼兒對舞蹈形態(tài)的探求欲望,形成主動追求和模仿的課堂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舞蹈審美的意向和習慣。
1、幼兒園應為幼兒營造一個舒適、安全、自由的舞蹈學習軟硬件環(huán)境,在舞蹈室的墻壁、天棚、角落等處進行藝術性的裝飾,給幼兒的視覺造成審美沖擊,產(chǎn)生對舞蹈學習的好感。
2、舞蹈教師應主動構建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讓幼兒覺得被尊重和關愛,在輕松和愉悅的氛圍中,自熱、盡情舒展肢體,提高舞蹈教學的體驗效果。
3、舞蹈教師要善于把握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和心理常識,在舞蹈教學的初級階段,重點給幼兒提供生動有趣的舞蹈欣賞,練習一些律動感強的簡單動作,使幼兒產(chǎn)生對舞蹈藝術的向往和信心。教師可以為幼兒編排故事舞蹈“美與丑”,將文明和不文明的形象、舉止、言行、表情、態(tài)度等用動感和夸張的肢體語言展現(xiàn)出來,讓幼兒對美和丑的看法經(jīng)歷一個直觀的認知過程,教師再加之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讓幼兒初步形成對事物美學層面的鑒賞眼光與能力,在今后學習和生活中,自覺形成對美好心靈的追求與模仿。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注重幼兒內心審美感悟
審美教育并非直接地告知和強制就能實現(xiàn),要在對美的品味、思考、交流和感悟中滲透和滋潤。在舞蹈教學中,審美教育應關注幼兒的真情實感,用活潑、輕松的教學方法打造出互動型課堂。例如,小游戲、模仿比賽、角色表演等形式,吸引和鼓勵幼兒參與其中,調動幼兒的表現(xiàn)欲望,讓之伴隨音樂節(jié)奏自然表達出內心的感受。在舞蹈教學中,結合本節(jié)課既定的教學題材和目標,設置與之相適應的情境,打造立體和形象的畫面感,讓幼兒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展開天馬行空的幻想,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體會舞蹈的內涵和意境美。
三、采用符合幼兒認知的教學語言,提供審美能力展現(xiàn)平臺
幼兒舞蹈教學采用具有童真的肢體語言,讓幼兒被生動化、趣味化、故事化的舞蹈表演感染,開心快樂地投入到動作的觀看和模仿中。在主動練習中,增強體質與肢體協(xié)調性,開發(fā)幼兒大腦智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另一種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幼兒教育階段,對幼兒一生的性格與習慣產(chǎn)生重要影響,教師應多給幼兒提供舞蹈實踐的機會,讓幼兒有展示舞蹈學習成果的舞臺,使之增強自我意識,形成表演的勇氣和信心。在兒童節(jié)、教師節(jié)等節(jié)假日舉辦文藝匯演,定期舉行舞蹈比賽等,讓幼兒在參與活動中,增強對舞蹈的鑒賞能力,開闊審美的視野。例如,《美麗的金孔雀》課堂中,教師可以先讓幼兒描繪一下心中的孔雀形象,使課堂變成幼兒自由聯(lián)想和表現(xiàn)的舞臺。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孔雀的視頻,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孔雀美輪美奐的開屏現(xiàn)象,形成對孔雀的視覺沖擊和對美麗事物的強烈感知,播放楊麗萍的舞蹈《雀之靈》片段,使幼兒的心靈近距離感受藝術之美,然后配上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讓幼兒隨著《美麗的金孔雀》視頻翩翩起舞,融入對自然與生命的熱愛和歡欣之情,提升對舞蹈語言和肢體動作、內心感悟相結合的默契度。最后,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幼兒劃分成幾個小組,讓之合作討論和交流,改編自己心中的“金孔雀”形象,使舞蹈更能體現(xiàn)幼兒的內心想法和設計,然后,組織班級分組比賽,鍛煉幼兒的審美觀察力和創(chuàng)新力?傊,幼兒教師要深入研究舞蹈教學方法,努力讓幼兒產(chǎn)生正確的審美意識和情趣,培養(yǎng)幼兒獨立審美的素養(yǎng)和能力,使幼兒在舞蹈學習過程中,感知真善美,不斷豐富課堂體驗與生活感悟,為早日形成健全的人格與個性奠定良好基礎。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11
音樂是學生表達內心感情的一種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音樂教育在審美教育中有著獨特的作用。那么,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怎樣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呢?
一、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前提
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前提是讓學生想審美、敢審美,這需要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的活動過程,其中教師的“教”是教學的主導,教師要重于指導、引導、誘導,學生的“學”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音樂教學過程,就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的過程,這里,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tǒng)治者,學生也不再是學習的被動者、被統(tǒng)治者,師生是一種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下,學生的審美意識才會得以激發(fā),審美潛力才會得以挖掘,審美能力才會得以培養(yǎng)。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是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
音樂教學的內容是豐富的,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教學模式需要創(chuàng)新,這樣才會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樂器演奏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打破常規(guī)教學,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充分培養(yǎng)學生審美思維能力。
例如,可以創(chuàng)新設計各種音樂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提升審美能力。音樂情境,就是在音樂教學內容上和學生內心需求之間搭建的富有啟發(fā)性,尤其要造成學生心理上對音樂追求懸念的一種橋梁 ;也可以運用身邊豐富的教學資源、豐富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課堂氛圍,例如通過圖畫、幻燈片、視頻、音頻、CD、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鑒賞中創(chuàng)設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在鑒賞中感受美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xiàn)在每個教室里都配上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音樂教室四周的墻壁上懸掛音樂家的畫像,有歌劇、舞劇等經(jīng)典劇照或用表現(xiàn)音樂大師風采的攝影作品來裝飾,營造出典雅的藝術氛圍,給學生以音樂美的感染。在課前或課間,有計劃地安排播放優(yōu)美、恬靜的樂曲,使學生感受到美好的音樂氣氛。音樂鑒賞是認知聲樂和器樂作品情感內涵的心理過程,是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愉悅身心、寄托情思的審美活動,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美是培養(yǎng)音樂情趣,提高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審美能力的基礎。世界上的音樂作品,浩如煙海,從古到今從中到外,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結構、不同個性的作品,總是用特殊的形式伴隨人類生活。要感受音樂的美,就必須投入到音樂中去,隨著旋律的流動,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只有這樣才能動之以情,才能把音樂的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如鑒賞《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wèi)黃河》,作品中起伏的旋律,緊湊的節(jié)奏,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強,從中感覺中華民族的崛起就像黃河水一樣不可阻擋。
四、音樂教學,要重視學生審美想象能力的啟發(fā)與培養(yǎng)
審美想象力是審美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們在已有審美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審美能力。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學生審美想象力的啟發(fā)與培養(yǎng)。通過音樂想象來塑造音樂形象,使學生感知音樂作品的內涵,從而提升審美水平。因此,教師要注意以學生生理聽覺為基礎,以學生心理想象為出發(fā)點進行音樂審美教學。例如,以學生的生理聽覺為基礎,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種課堂上熱情、大方、可親的形象,拉近師生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想象力。其實,每一部音樂作品內涵和外延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對其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去體驗音樂作品的內涵,讓學生感悟音樂作品歡快、低沉、優(yōu)美、悲愴的變化,體會音樂作品遼闊、深遠、平和、寧靜的特點,善于因勢利導,將學生的音樂興趣引入到探究音樂的審美奧秘之中。這樣,學生才會“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由此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審美想象力。
五、音樂審美教育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音樂教育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如果教師采取多種形式教學,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特點和音樂教學的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就一定能激發(fā)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在音樂審美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音樂實踐啟迪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如在學習歌曲的同時或學會歌曲以后,啟發(fā)引導學生依據(jù)歌曲的主題、情緒、意境即興創(chuàng)編一些富有生活氣息的節(jié)目,以律動、表演、集體舞等形式表現(xiàn)歌曲。
總之,音樂是藝術奇葩,教師則是這種美的傳揚者。音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一切手段、方式、方法等來預設課堂,生成課堂,讓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 篇12
【摘要】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音樂教育的重點,它對于學生的感知力及審美情操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當今初中音樂審美教育的現(xiàn)狀,并結合實際情況闡釋了有助于初中音樂審美教育發(fā)展的措施。
一、參與審美體驗
音樂教學中所有的內容都具有體驗性、操作性、審美性,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善于結合教學的內容,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設音樂審美的藝術環(huán)境,引導學生去體驗,讓學生通過自主性的音樂欣賞,獲得審美的感知。比如,在執(zhí)教第四單元《茉莉芬芳》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茉莉花》音樂,讓學生們在反復的聆聽中,感受茉莉花的美,感受有關茉莉花的音樂更美,由此激發(fā)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通過對教學實踐的總結證明,學生只有在教師所營造的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才能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對學習也才會更積極主動,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后,才能真正參與審美體驗,提升審美能力。
二、增強審美趣味
趣味,指的是興趣和愛好,所以音樂的審美趣味即指學生喜歡和愛好的音樂?梢哉f初中音樂教師就是審美的施行者,他們的趣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審美情趣,所以教師要美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欣賞者,這樣才有能力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施教者。比如,在執(zhí)教《希望的田野》這一單元時,我首先以順水推舟的教學方式引入課堂教學,在給學生播放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MTV之后,提問這首歌曲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音樂作品中有很多描繪豐收情景的,如歌曲《好收成》,現(xiàn)在老師就給同學們唱一遍《好收成》,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農(nóng)民伯伯豐收之后的喜悅之情。我的歌聲打動了學生們的心靈,給他們的思維乘上了歌聲的翅膀,加深了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對生活、對勞動、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三、對審美產(chǎn)生聯(lián)想
音樂藝術具有非語義性和非具象性,因此音樂很難表現(xiàn)出復雜、抽象的東西,不能像小說、散文那樣用形象性的文字描寫出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刻畫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那么,如何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呢?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引領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比如,在欣賞古琴《高山流水》時,我這樣導入:同學們,高山流水非常之美,作為古典名曲的《高山流水》背后還隱藏著一個感人的故事……講述的故事吸引了學生,也為他們的音樂欣賞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學生在琴聲中聽出了高山的雄偉氣勢,聽出了無盡的流水,也感受到了一種知音難遇的慨嘆……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潛在感情與音樂所表達的感情相互交融,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讓學生聯(lián)想到很多,也獲得了審美的愉悅。
四、開展審美技能訓練
綜合性的技能訓練是幫助學生吸收知識,加深理解的有效手段。在綜合性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準確的了解,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訓練中應該著眼于對知識的復習測驗,并結合學生所學知識來拓展性地教學,在那些比較單調的發(fā)聲訓練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一些優(yōu)美的旋律導入到練習中,讓學生在練習中感悟音樂之美,欣賞音樂之美,實現(xiàn)溫故知新的教學目的。教師在訓練中還要注意以身示范,向學生展示歌唱時的姿勢之美、技巧之美、發(fā)音時的形象之美等,再讓學生模仿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在音樂藝術中獲得美的享受。比如,在教授《歡樂頌》時,我首先給學生們范唱,然后讓學生們一起唱旋律,并讓同學之間相互指出唱錯的地方,再讓學生進行重唱練習,我在認真聆聽了學生的演唱后,又指出有的同學在感情上表現(xiàn)得還不夠,要再唱出一點感情來。最后,我又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拓展,我講到:同學們,當我們唱起這首神圣的歌時,你們想這會是什么場合呢?這一問題引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他們很快找出了答案……學生在這樣的練習中,體會到了音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感受到了音樂的神圣之美、歡暢之美。
五、培養(yǎng)審美能力
當今,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開發(fā)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首先,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將音樂作為重要的活動形式融入學生的課外生活中,如創(chuàng)辦社團、舉辦友誼賽、開展音樂交流會等,充分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其次,根據(jù)素質教育的理念,對音樂教學進行完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教科書進行適當?shù)母淖兒拓S富,也可以通過實踐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能力,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愛好。最后,與家庭建立緊密的聯(lián)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音樂的良好氛圍,增加學生接觸音樂、認識音樂的機會,讓學生不僅在學校里可以學習音樂,在家里也可以受到音樂的熏陶,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鑒賞音樂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深入挖掘音樂的審美元素,讓學生在音樂欣賞及綜合性的技能訓練中,感悟音樂之美,享受音樂之美,提高審美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引領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高尚情操,使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素質。
參考文獻
[1]陳學超.淺談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J].新課程(中學),2015(08):136~137.
[2]潘宇穎.初中音樂欣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成才之路,2014(08):69.
【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精選12篇)】相關文章:
美術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