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吃粽子的來歷介紹
端午節(jié)將至,全國各地又掀起了新一輪吃粽子的熱潮。吃粽子的風俗,在中國流傳千年,盛行不衰,那么,吃粽子的來歷是怎樣的呢?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是什么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據(jù)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guān)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最開始吃粽子是在寒食節(jié)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之所以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只是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而定的一個說法而已。到了現(xiàn)在還有一些地方會在清明節(jié)前一天和清明節(jié)當天吃粽子。
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詩人,由于奸臣謀害,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納他聯(lián)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
為了寄托哀思,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寓意有哪些
歷史上關(guān)于粽子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棒铡弊直咀鳌凹F”,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西漢把粽子做為最早出現(xiàn)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妒酚洝贰靶⑽浔炯o”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并沒有持續(xù)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xiàn)。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jié)食品。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了。
200年后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xù)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保础洱R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chuàng)造了粽子這種形色。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梢娙藗儗χ伊x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全國各地端午節(jié)粽子的不同吃法
北京派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shù)是糯米粽。在農(nóng)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shù)也采用果脯為餡。
寧夏派
蜂蜜涼粽子始于唐代,是由唐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 " 燒尾宴 " 上的 " 賜緋含香粽 " 演化而來的,注釋是 " 蜜淋 ",意思是給粽子淋上蜂蜜。在涼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種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
《西夏王記》記述當時西夏城里 "西夏粽子,白瑩如玉 " 彩縷碧筠糭,香粳白玉團。" 這些都充分說明,遠在一千多年前的西夏,上自宮廷,下至市肆民間,以糯米加蜂蜜制成的粽子,已成為膾炙人口的風味佳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演變?yōu)榻裉斓姆涿蹧鲷兆。所以寧夏的蜂蜜涼粽子,歷史最悠久當之無愧。
廣東派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狀如錐子。冬葉包裹著糯米、綠豆、咸蛋黃、冬菇、花生、五花肉及蓮子,是傳統(tǒng)裹蒸粽做法,豐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滿足。
廣西派
廣西靈山縣枕頭粽桂中地區(qū)喜包形態(tài)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桂中地區(qū)的大枕頭粽一個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區(qū)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個粽子的小枕頭粽。桂林以北則喜包形態(tài)恰似狗頭的狗頭粽。在粽子包制過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點堿粉,以煮熟的粽子產(chǎn)生堿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歡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這種方法包制出來的粽子既有適中的堿香味,亦有誘人食欲的色彩。
四川派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講究,工藝復雜,其口味當然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 5 至 6 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 60 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蘇州派
蘇州粽子是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制作精細等特色。如豬油夾沙粽子,選用上等紅小豆,煮熟后去皮濾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適量的油脂制成餡,裹扎時餡里還夾有一塊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潤清香。
嘉興派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當推 " 五芳齋 " 為最,素有 " 江南粽子大王 " 之稱。它的粽子從選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要上等白糯米,肉從豬后腿精選,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滲入米內(nèi),入口鮮美,肥而不膩。許多海內(nèi)外朋友皆因品嘗過嘉興粽子后,方知浙江嘉興的地名。
寧波派
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堿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堿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堿水,用老黃箬葉裹扎。煮熟后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海南派
海南粽子與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山東派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里,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制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jù)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山西派
山西粽子以黍米裹紅棗制粽為最多,美其名為“黃金白玉裹瑪瑙”。這是因為,作為五谷之首的黍其發(fā)源地正在黃河流域的晉陜一帶。至今,黍米在山西人民的飲食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山西人民常用軟黃米磨成面做素糕吃,山西民間包粽子也多用黍米裹紅棗。
汨羅派
湖南汨羅傳說是粽子發(fā)源地,汩羅粽子歷來以品種多、制作精巧而著稱于世。國際龍舟節(jié)期間共推出傳統(tǒng)和新開發(fā)的粽子數(shù)十種,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裝和罐頭包裝,無菌衛(wèi)生,深受國內(nèi)外消費者的喜愛。
閩南派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粽皆馳名海內(nèi)外。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diào)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閩南話 " 熱 " 與 " 燒 " 同含義,所謂 " 燒肉粽 ",就是要趁熱而食的粽子,熱食則更有風味。
臺灣派
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燒肉粽最為流行,它的 " 內(nèi)容 " 豐富多彩,包括有豬肉、干貝、芋頭、蛤干、鴨蛋等,成了終年可見的傳統(tǒng)小吃。新竹的 " 成家肉粽 "、彰化的 " 肉粽 " 和臺南的 " 再發(fā)號肉粽 " 都很有名氣。八寶粽也是代表品種,它選料多樣,將豬腿肉、肥膘、栗子 ( 或花生仁 ) 、蘿卜干、魷魚分別切成丁,鍋燒熱,先下洋蔥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醬油、麻油炒勻,與糯米拌勻后,裹扎蒸熟,香味濃郁。著名歌星鄧麗君以一首臺語 " 燒肉粽 " 的歌曲而大受歡迎,由此可見臺灣粽子在臺灣飲食文化的地位。
云南派
云南省瀘西縣永寧鄉(xiāng)有一個名叫法衣村的壯族聚居村。該村的壯族朋友包出的粽子外觀看起來就像一根棍子。不過別小瞧這根棍子了,主料得用當?shù)靥禺a(chǎn)的優(yōu)質(zhì)糯米,而餡則用一大塊肥瘦兼有的新鮮肉塊或火腿,包粽子的葉子也很有講究,是用當?shù)氐穆橹袢~和波羅樹葉共同包扎而成。該粽子煮熟后外觀十分晶亮,吃起來油潤清香。
【吃粽子的來歷介紹】相關(guān)文章:
了解吃粽子的來歷12-12
吃粽子的來歷簡介06-08
吃粽子的來歷有哪些06-08
清明的來歷03-07
包粽子08-23
名字的來歷作文08-02
拜年的來歷作文09-18
高字的來歷12-18
年的來歷作文08-05
年的故事來歷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