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原文翻譯及賞析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原文翻譯及賞析1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作品介紹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的作者是王維,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5卷第11首。這是一首言志詩篇,寫作年間為安史之亂前,張九齡罷相,王維對政治熱情退減,這一段時期也是他生涯中一大轉(zhuǎn)折點,是他后半生過上半官半隱生活的關(guān)鍵。該詩借勸誡從弟之詞,近乎直抒胸臆,卻又寓意于境,心靈與自然相通,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
古詩名句“”就是出自《贈從弟司庫員外絿》這首詩。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原文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作者:唐·王維
少年識事淺,強學(xué)干名利。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
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fā)我遺世意。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欲緩攜手期,流年一何駛。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注釋
①司庫員外:即庫部員外郎,兵部屬官,從六品上!锻ǖ洹肪矶:“天寶十一年又改庫部為司庫,至德初復(fù)舊!睋(jù)此,本詩當(dāng)作于天寶十一年之后、安史之亂以前。王絿:生平不詳。
、诟:追求,追逐。
、鄢鋈酥牵撼龀H说闹腔邸
、芗词:就事,獲得職位前往任事之意。徒言:空話;說空話!犊讌沧印た怪尽罚骸坝麍缶陨蒲,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聽也!
、菟:順。
、挢摃r累:《漢書·武帝紀(jì)》:“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吆迫:形容心情開闊通達。遺世:遺棄人世之事。常說明人的離世隱居,修仙學(xué)道,有時也用作死亡的婉辭。這里作離世隱居講。孫綽《游天臺山賦》:“非夫遺世玩道絕粒,茹之者烏能輕舉而宅之?”
、嗷葸B:謝惠連,南朝宋人!端螘ぶx方明傳》:“子惠連,幼而聰敏,年十歲,能屬文,族兄謝靈運深相知賞。”此喻指從弟王緣。清賞:猶“清尚”,即清高之意。
⑨流年:年華,時光。駛:迅疾。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賞析
這是一首言志詩篇,寫作年間為安史之亂前,張九齡罷相,王維對政治熱情退減,這一段時期也是他生涯中一大轉(zhuǎn)折點,是他后半生過上半官半隱生活的關(guān)鍵。該詩借勸誡從弟之詞,近乎直抒胸臆,卻又寓意于境,心靈與自然相通,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
詩篇前八句直抒感慨,亦是對詩人前半生仕途的總結(jié)。少年氣盛之時,不諳世事,盡力苦學(xué)只為求取功名利祿。行至途中,回首走過的仕途,卻是那般苦不堪言!皬妼W(xué)”、“徒聞”、“苦無”、“豈徒言”、“累官”、“寡”、“恐遭”,這一連串如瀉閘之水般噴涌而出的用詞,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苦悶之情。在這開門見山的暢吐背后,不難想象出詩人仕途跋涉中的艱辛與煩惱,那苦不堪言的心情,身心俱碎的狀態(tài)。然處在這樣的仕途漩渦里,又是豈能奈何得了的。想要“遂性歡”,卻又害怕遭來“負時累”。面對世俗紛繁的厭倦,對現(xiàn)實世界的進退維谷,矛盾交織的內(nèi)心掙扎,低首徘徊的他,究竟又該何去何從。前八句一瀉而下的.傾訴,將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得遺漏無疑,在讀者面前勾畫出一位茫然徘徊,為人生追求而苦悶的仕者形象。
該詩的后八句,詩人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而描繪出一幅清新高渺、晶瑩剔透的畫面,壓抑沉重的氛圍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煥然一新的畫面,清冬的遠山,清晰可見,晶瑩的雪花,將蒼翠的山林覆蓋,天地間一片白雪皚皚的景象,幾許透亮,幾許靜穆。如此心曠神怡之境,將塵世的繁雜與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化為烏有,這才是他真正渴望追求的境界!梆┤怀鰱|林,發(fā)我遺事意!边@是此番自然景象給詩人的啟迪,亦是詩人內(nèi)心最深的夙愿。末兩句是勸誡堂弟之語,堂弟素來追求高雅之趣,早年極言追求“塵外”之意,卻仍陷世俗之中,詩人想與堂弟攜手共同隱退而居,卻怎奈世俗紛擾,仍有故得延緩歸期,然時光卻轉(zhuǎn)瞬即逝,匆匆而過。末句看似對堂弟的規(guī)勸,實則也是對自己進退兩難境地的慨嘆。
這首詩的開篇,干脆利索,開門見山,一氣呵成,將詩人內(nèi)心憤懣苦惱的矛盾心理悉數(shù)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前后部分的巧妙轉(zhuǎn)折,是一個詩人心靈與自然對話的過程,自然的開闊之境將他從苦悶之際釋放出來。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 jié) ,人稱詩佛 ,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梢娡蹙S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guān)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zhǔn)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繁體對照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作者:唐·王維
少年識事,強學(xué)幹名利。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
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fā)我遺世意。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欲緩攜手期,流年壹何駛。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唐代]王維
少年識事淺,強學(xué)干名利。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
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fā)我遺世意。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欲緩攜手期,流年一何駛。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年青時我涉世太淺,勉力追求功名祿位。
只為聽信躍馬年華,卻恨沒有超人智慧。
面臨世事哪只是說說而已,累積仕歷也并非不被任用。
既已缺少任我本性的快樂,恐怕還要招來背時的牽累。
明凈的冬日可見遠處群山,凝雪覆蓋了山林的蒼翠。
走出城東樹林只見一片潔白,更觸發(fā)了我遺落塵事的心意。
我惠連弟素有清高情趣,早就談起過世外的情事。
想要延緩攜手同隱的日期,可流年多么容易消逝。
注釋
從弟:堂弟。漢賈誼《治安策》一:“元王之子,帝之從弟也!彼編靻T外:官名!吨芄佟は墓佟酚兴炯祝阂院笥袔觳。唐初亦設(shè)庫部,后曾改為司庫,屬兵部,掌兵器鹵簿等。絿:王絿,王維的堂弟,生平不詳。
識事:了解事實;懂得事理。
強學(xué):勤勉地學(xué)習(xí)。干:追求,追逐。
躍馬:指獲取功名富貴。多指科舉應(yīng)試。
出人:超出常人。
即事:任事;作事。徒言:空話;說空話。
累官:謂積功升官。
遂性:順適性情。
負時:違時;不合時宜。
東林: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遺世:遺棄人世之事。常說明人的離世隱居,修仙學(xué)道,有時也用作死亡的婉辭。這里作離世隱居講。
惠連:指南朝宋謝惠連。惠連幼聰慧,族兄靈運深加愛賞。后詩文中常用為從弟或弟的美稱。
塵外:猶言世外。
攜手:指攜手一同歸隱。
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陰、年華。一何:多么。
賞析:
這首詩的開篇,干脆利索,開門見山,一氣呵成,將詩人內(nèi)心憤懣苦惱的矛盾心理悉數(shù)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前八句直抒感慨,亦是對詩人前半生仕途的總結(jié)。少年氣盛之時,不諳世事,盡力苦學(xué)只為求取功名利祿。行至途中,回首走過的仕途,卻是那般苦不堪言!皬妼W(xué)”、“徒聞”、“苦無”、“豈徒言”、“累官”、“寡”、“恐遭”,這一連串如瀉閘之水般噴涌而出的用詞,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苦悶之情。在這開門見山的暢吐背后,不難想象出詩人仕途跋涉中的艱辛與煩惱,那苦不堪言的心情,身心俱碎的狀態(tài)。然處在這樣的仕途漩渦里,又是豈能奈何得了的。想要“遂性歡”,卻又害怕遭來“負時累”。面對世俗紛繁的厭倦,對現(xiàn)實世界的進退維谷,矛盾交織的內(nèi)心掙扎,低首徘徊的他,究竟又該何去何從。前八句一瀉而下的傾訴,將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得遺漏無疑,在讀者面前勾畫出一位茫然徘徊,為人生追求而苦悶的仕者形象。
詩的后八句,詩人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而描繪出一幅清新高渺、晶瑩剔透的畫面,壓抑沉重的`氛圍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煥然一新的畫面,清冬的遠山,清晰可見,晶瑩的雪花,將蒼翠的山林覆蓋,天地間一片白雪皚皚的景象,幾許透亮,幾許靜穆。如此心曠神怡之境,將塵世的繁雜與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化為烏有,這才是他真正渴望追求的境界!梆┤怀鰱|林,發(fā)我遺事意!边@是此番自然景象給詩人的啟迪,亦是詩人內(nèi)心最深的夙愿。末兩句是勸誡堂弟之語,堂弟素來追求高雅之趣,早年極言追求“塵外”之意,卻仍陷世俗之中,詩人想與堂弟攜手共同隱退而居,卻怎奈世俗紛擾,仍有故得延緩歸期,然時光卻轉(zhuǎn)瞬即逝,匆匆而過。末句看似對堂弟的規(guī)勸,實則也是對自己進退兩難境地的慨嘆,憂讒畏禍的心情溢于言表。
此詩發(fā)言曠遠,用筆委婉。前后部分的巧妙轉(zhuǎn)折,是一個詩人心靈與自然對話的過程,自然的開闊之境將他從苦悶之際釋放出來。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贈田叟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贈項斯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贈衛(wèi)八處士原文翻譯賞析12-17
喜見外弟又言別的原文及賞析11-14
鴛鴦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乞巧原文翻譯賞析12-17
《春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北門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詠史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