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1
漢宮春·會稽蓬萊閣懷古
秦望山頭,看亂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厥茁犜旅魈旎[,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云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翻譯
看秦望山上亂云飛渡,暴雨傾注,猶如江湖倒瀉下來。不知道是云化為雨,還是雨化為云?萬里長空,西風勁吹,烏云瞬間變幻消失;厥變A聽明月星夜天籟長鳴,人間萬千洞穴的呼號似山崩雷震!
是誰將若耶溪畔的美女西施獻給吳王,導(dǎo)致吳國滅亡,只剩下麋鹿出沒在姑蘇臺?至今越國人仍盼望西施坐船歸來。一年已到年底了,何不演奏樂器以示歡樂?難道君看不見古代王、謝望族的亭臺樓閣,而今只剩凋殘的樹木,寒煙清冷,孤寂的烏鴉仍在呼喚著離魂!
注釋
漢宮春:詞牌名,又名“漢宮春慢”“慶千秋”。雙調(diào)九十六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韻。另有雙調(diào)九十六字,前段十句五平韻,后段八句五平韻;雙調(diào)九十四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后段十句六仄韻等變體。
會稽:地名,在今浙江紹興。
蓬萊閣:舊址在今浙江省臥龍山下。
秦望山:在會稽東南四十里處。
須臾:形容時間短。
天籟:大自然的音響。這里指風。
萬竅:《莊子·齊物記》中有“······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 則萬竅怒號!
若耶溪:河名,在會稽南。
倩:請。
美人:指西施。傳說西施曾經(jīng)在若耶溪上浣紗。越國被吳國打敗后,越王為了報仇,使用美人計,把西施送給吳國,后吳國被越國滅亡。
麋:鹿的一種,俗稱四不像。
姑蘇:這里指姑蘇臺,吳王曾與西施在此游宴。
王亭謝館:王、謝為東晉豪門貴族,山頭子弟很多,多住在會稽。王亭謝館泛指他們在會稽一帶的游樂場所。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重在寫景,通過寫 景來抒情說理,寓理于景,寓情于景。景、情、理渾融一體!扒赝筋^,看亂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開篇直截了當,寫登高望遠所見。“秦望山”,因秦始皇南巡時曾登此山觀大海,祭大禹,故名!皝y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烏云翻滾,暴雨如注,給人翻江倒海一樣的感覺。一時煙雨茫茫一片,分不清哪個是云,哪個是雨!皝y”“急”“倒立”“不知”等詞語寫出了狂風暴雨的駭人氣勢和壯觀景象!安恢普邽橛,雨者云乎”,語出《莊子·天運》:“云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莊子的意思是云興雨至乃自然之理,沒有什么意志和力量的驅(qū)使。作者引用此語除了突出狂風暴雨的兇猛氣勢外,也有狂風暴雨是自然現(xiàn)象這個意思。但是,老子說過“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這不,剛才還是狂風暴雨,現(xiàn)在天氣就變成了“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边@句承上,仍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表意急轉(zhuǎn),作者的情緒也急轉(zhuǎn)直下。剎那間西風便把云雨吹散,露出了萬里晴空!盎厥茁犜旅魈旎[,人間萬竅號呼!疤旎[”,自然界的音響,這里指風。在明亮的月光下,回頭聽見,西風在天空中呼嘯而過,大地上無數(shù)的洞穴發(fā)出了尖厲的聲音。這句從視覺寫到聽覺,表現(xiàn)了自然現(xiàn)象的復(fù)雜多變?v觀上片,好像作者只是為了表現(xiàn)狂風暴雨這種自然現(xiàn)象,但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形勢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有更深的用意在。作者借暴風驟雨到云散雨收,月明風起這種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暗示著抗金之路雖然看似曲折,但前途一片光明,廣大民眾的抗敵呼聲如同夜空刮過的西風,將會變成巨大的積極力量影響著時局朝著樂觀方向發(fā)展。下片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影射現(xiàn)實,告誡當局不要重蹈覆轍,應(yīng)奮發(fā)有為。“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麇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边@里用的是春秋時吳越爭霸的故事。作者在這里用這個故事,強調(diào)的是吳國國王因為不圖長遠之計,耽于安樂而亡國。意在告誡當朝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引以為戒,不要重蹈吳國的覆轍,應(yīng)該奮發(fā)作為,一雪國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登高懷古,占據(jù)他心靈的不是秦皇、大禹,也不是越王勾踐,而竟是范蠡。這是因為范蠡忠貞不二,具有文韜武略,曾提出許多報仇雪恥之策,同作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辛棄疾和范蠡,條件相當,但境遇懸殊,范蠡功成名就,而自己壯志難酬,兩相比較,作者不由傷感痛心,情緒低落,引出下句“歲云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作為答句,引出最后一句“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難道你沒有看見,像王亭謝館那些當年的行樂之地,現(xiàn)在已是一片蕭條冷落,煙霧籠罩著秋天的樹木,烏鴉在悲涼地叫著!作者的無奈傷感之情溢于言表。
這是一首登臨覽景而詠史懷古之詞。上片寫登蓬萊閣所見壯麗雨景,極具變化倏忽之致。下片懷想西施舊事,對此作者流露出同情敬仰之意!皻q云暮矣”以下,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所采取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全詞情調(diào)統(tǒng)一于自然與人事的變幻,使人產(chǎn)生無常之感。特別多引用莊子玄妙之句,使這一特點顯得更為突出。
點評
“歲云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在詞的收尾部分,作者首先以設(shè)問的語氣提出問題:一年將盡了,為什么不鼓瑟吹竽歡樂一番呢?《詩經(jīng)》的《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庇帧短骑L·山有樞》:“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 作者引《詩》說出了歲晚當及時行樂的意思,接著又以反問的語氣作了回答:“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舊時王、謝的亭館已經(jīng)荒蕪,已無可行樂之處了。東晉時的王、謝與會稽的關(guān)系也很密切,“王亭”,指王羲之修禊所在的`會稽山陰之蘭亭;謝安曾隱居會稽東山,有別墅。這些舊跡,眼前是只有“冷煙寒樹啼烏”點綴其間了。
從懷念范蠡到懷念王、謝,感情上是一個很大的轉(zhuǎn)折。懷念范蠡抒發(fā)了報國雪恥的積極思想;懷念王、謝不僅流露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而且明顯地表現(xiàn)出消極悲觀的情緒。作者面對自然的晴雨變化和歷史的巨變,所激起的不僅是要效法古人、及時立功的慷慨壯懷,同時也有人世匆匆的暮年傷感。辛棄疾此時已經(jīng)是六十四歲了。當作者想到那些曾經(jīng)威震一方、顯赫一時的風流人物無不成為歷史陳跡的時候,內(nèi)心充滿了人生短暫、功名如浮云流水的悲嘆。這末一韻就意境來說不是僅對王亭謝館而發(fā),而是關(guān)涉全篇,點明全詞要旨。詞人在這些歷史人物事跡中寄托的不同感情,同他當時思想的矛盾是完全吻合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辛棄疾被重新起用。據(jù)《寶慶會稽續(xù)志》,為六月十一日到任,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即奉召赴臨安,次年春改知鎮(zhèn)江府,故知登蓬萊閣之舉,必在嘉泰三年的下半年,另據(jù)詞中“西風”、“冷煙寒樹”等語,可斷定是作于晚秋。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2
漢宮春·立春日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zhuǎn)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huán)?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翻譯
從美人登發(fā)上的裊裊春幡,看到春已歸來。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猶在。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回西園。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yīng)節(jié)之物。
東風自立春日起,忙于裝飾人間花柳,閑來又到鏡里,偷換人的青春容顏。清愁綿綜如連環(huán)不斷,無人可解。怕見花開花落,轉(zhuǎn)眼春逝,而朝來塞雁卻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釋
春幡:古時風俗,每逢立春,剪彩綢為花、煤、燕等狀,插于婦女之發(fā),或綴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勝,彩勝。
無端:平白無故地。
年時燕子:指去年南來之燕。
酉園:漢都長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門外有瓊林苑,都稱西園,專供皇帝打獵和游賞。此指后者,以表現(xiàn)作者的故國之思。
渾:全然。
黃柑薦灑:黃柑酪制的臘酒。立春日用以互獻致貿(mào)。
更傳:更談不上相互傳送。
黃梅染柳:吹得梅花飄香、柳絲泛綠。
鏡里轉(zhuǎn)變朱顏:謂年華消逝,鏡里容顏漸老。
更:何況。
解連環(huán):辛詞用此喻憂愁難解。
生怕:最怕,只怕。
塞雁:去年由塞北飛來的大雁。
賞析二
辛棄疾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北方度過的。當時的中國北方,已為金人所統(tǒng)治,辛棄疾的家鄉(xiāng)山東也不例外。他是在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從金國歸于南宋的。據(jù)鄧廣銘先生考證,這首詞是他南歸之初、寓居京口時所作的一首詞。
此詞上片通過立春時節(jié)景物的描繪,隱喻當時南宋不安定的政局。開頭“春已歸來”三句,點明立春節(jié)候。按當時風俗,立春日,婦女們多剪彩為燕形小幡,戴之頭鬢。故歐陽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釵頭燕已來”之句!盁o端風雨”兩句,既指自然界的氣候多變,也暗指南宋最高統(tǒng)治集團驚魄不定、碌碌無為之態(tài),宛如為余寒所籠罩!澳陼r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聯(lián)想到這時正在北飛的燕子,可能已經(jīng)把他的山東家園作為歸宿了!澳陼r”即去年之意,這說明作者作此詞時,離別他的家鄉(xiāng)才只一年光景。接下去“渾未辦”三句,是說作者新來異鄉(xiāng),生活尚未安定,春節(jié)到了,連旨酒也備辦不起,更談不到肴饌了。
詞的下片進一步抒發(fā)作者自己的憂國懷鄉(xiāng)之情。“卻笑東風從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東風就會忙于吹送出柳綠花江的一派春光!伴e時又來鏡里,轉(zhuǎn)變朱顏”,語雖虛擬,實際表達了作者初歸南宋急欲報國、收復(fù)失土的決心,深恐自己磋砣歲月,年華虛度。這里說的“清愁”,實際是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情懷。“解連環(huán)”,是用《戰(zhàn)國策》秦昭王送玉連環(huán)給齊國王后,讓她解開的故事。當時的齊王后果斷機智地把玉連環(huán)椎破,使秦的詭計流于破產(chǎn)。但環(huán)顧當前,南宋最高統(tǒng)治集團中人,誰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確決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表示作者對于恢復(fù)事業(yè)的擔憂,深恐這一年的花由盛開又復(fù)敗落,而失地卻未能收復(fù),有家仍難歸去,言語、句流露出一絲的惆悵。
從這首詞的思想內(nèi)容看,雖不能確斷其為辛棄疾南歸后所寫的第一首詞,但必為初期之作。在這首詞中,他對于恢復(fù)大業(yè)的深切關(guān)注,他的激昂奮發(fā)的情懷,都已真切地表達出來。
賞析三
全詞緊扣立春日的所見所感來寫,賦予節(jié)物風光以更深的含意,于哀怨中帶嘲諷,內(nèi)涵充盈深沉。開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跡,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裊裊”形容其搖曳,化靜為動,若微風吹拂,更見春意盎然。從思想內(nèi)容看,雖不能確斷其為辛棄疾南歸后所寫的第一首詞,但必為初期之作。辛棄疾對于恢復(fù)大業(yè)的深切關(guān)注,作者的激昂奮發(fā)的情懷,都已真切地表達出來。
上片起韻點題,寫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風景。立春日是春天到來的信號,表現(xiàn)這節(jié)物風光。作者以一“看”字,將春天的氣息,通過婦女們立春日的頭飾——裊裊春幡散布出來,暗示出作者對于春歸的喜悅。以下一韻,不直接往前寫去,卻反挑一筆,寫出對寒風冷雨阻礙春來的幽怨。以下突然寫到燕子,用比興法推出懷念故國的感情。因為余寒未盡,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時南來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國的“西園”去。但燕子雖然無法歸去,作者卻生派它一個“西園夢”。一個“料“字,化無理為有趣,表明這燕子,已經(jīng)成了作者思念故國的精神象征。而燕子只能“夢”而不能“到”西園,暗示西園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國之思,卻不能一探故里。借燕傳情,頗為沉痛。以下回到立春日風光中來,黃柑薦酒,青韭推盤,這立春日應(yīng)備的食品,現(xiàn)在作者卻無心準備,并且顯得心煩意亂。作者沒有明言原因,但通過上下文語境,人們可以明白,是濃烈的故國之思,和時光流逝、英雄無用的悲傷,使作者完全亂了方寸,連節(jié)日應(yīng)酬也無心去為之了。
下片寫對春天再來的種種感受,把筆由立春日探進整個春天里去。換頭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緊張和煩亂情緒,并領(lǐng)起以下五句。其所“笑”者,一為東風染遺梅柳,染追花草,使萬紫千紅的春天漸次到來,作者取笑東風的從此不得消閑;二是東風偶爾清閑時,不過是把鏡中人的朱顏轉(zhuǎn)換成衰老的模樣。在這春天越來越華美而作者越來越衰老的對照中,作者“笑”著,但分明含著淚水。因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東風面前,作者所感覺到的是志士投閑、英雄無用而徒任芳華流逝的生命悲哀。由此可知,換頭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內(nèi)緊外松、甚至正話反說的趣味。以下直接歸為正話正說,極言清愁難消。作者化用“解連環(huán)”的典故,表明白己不斷滋生、越積超重的清愁,正像一個不見首尾的連環(huán)一樣,不打碎則無法解開連環(huán),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與生命共始終的`感情。此處“問何人”一語,下得凄側(cè),它向外探詢的口吻,寫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國之倩、生命之悲所縈繞,急于擺脫又無可擺脫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了對于南宋統(tǒng)治者不思恢復(fù)、放廢英雄的怨尤。最后一韻,直探進暮春里去,寫作者怕見花開花落的心情,和看見暮春時大雁自由北還而傷痛于作者的人不如雁。這里有惜春惜時的感情,有懷念故國的感情,也有對于南宋統(tǒng)治者久不作恢復(fù)之計的怨尤。至此,不僅上片中的無端幽怨和煩亂得到了解釋,而且全詞的主旨也從這花開花落、塞雁先還的意象中脫跡而出。
全詞結(jié)構(gòu)嚴謹,意境幽遠,內(nèi)涵豐富;同時運用比興手法,使風雨、燕子、西園、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構(gòu)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體系,使此詞傳情含蓄而深沉,留給人審美再創(chuàng)造的余地很大。
賞析一
古稱“立春”春氣始而建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土壤逐漸解凍!稓q時風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為小幡,謂之春幡。或懸于家人之頭,或綴于花枝之下!蹦铣り悺ば炝辍峨s曲》:“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開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跡,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裊裊”形容其搖曳,化靜為動,若微風吹拂,更見春意盎然。但一接意緒凄迷:“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手法頗似李清照《永遇樂》:“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都非只指自然界的天時變化!澳陼r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意思是說:如今已立春,去年秋日南來的燕子正往北風,或許它們今夜會夢宿西園吧。“西園”,原指供皇帝游獵的場所,因其地處京城西郊,故稱西園!逗鬂h書》卷八《孝靈帝紀》:“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北宋都城汴京西門外,有瓊林苑,亦稱西園,此應(yīng)指后者。從“年時燕子”句看,此詞大約作于辛棄疾南歸后不久。寄情于燕,令人尋味不盡!包S柑薦酒”,黃柑釀制的臘酒!扒嗑露驯P”,把韭菜等裝到五辛盤里。據(jù)《本草綱目·菜部》稱:“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號五辛盤”。故蘇軾《立春日小集戲李端叔》詩去:“辛盤得青韭,臘酒是黃柑”!皽單崔k”(還未辦、全然未辦),情境大異,如此良辰,其情緒之悵悵,浮漾紙面了。
下片繼寫“春已歸來”。試看:東風著意,她吹得梅花微綻,清香四溢;柳吐金絲,柔條婀娜;似乎一點兒閑空都沒有?墒瞧诖饲肮谝浴皡s笑”二字,既淡出了“薰梅染柳”,春情畫意,又可見實中有虛,虛中有幻,在此“立春日”,不過是美麗的想象而已。緊接一轉(zhuǎn)說東風還會忙里偷閑:“又來鏡里,轉(zhuǎn)換朱顏”。頓挫盤郁,至此始托出真情:“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huán)?”《戰(zhàn)國策·齊策》六:“秦始皇(一作昭王)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huán),曰:‘齊多知,而解此環(huán)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贝艘郧宄罹d綿如連環(huán)不斷,無人可解,極言愁之多且深。最后一語破的:這愁是怕見花開花落,更是最怕去年由塞北來的大雁卻已先我而北還!那么,這愁便也“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了。
這首詞處處切《立春日》題目,以“春已歸來”開篇,寫民間是日歡樂習俗:裊裊春幡,黃柑薦酒,青韭堆盤,而自己對天時人事卻別有一番感觸:燕尚“夢到西園”,塞雁尚有鄉(xiāng)國之思,何況“渡江天馬南來”志在恢復(fù)中原的辛棄疾,能不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蝶戀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與此篇同一感慨。周濟《宋四家詞選》眉批稱此首:“‘春幡’九字,情景已極不堪,燕子猶記年時好夢。黃柑、青韭,極寫宴安酖毒。換頭又提動黨禍,結(jié)用‘雁’,與燕激射,卻捎帶五國城舊恨。辛詞之怨,未有甚于此者!彪m說扯遠了些,但他畢竟看出了詞的主旨,與昔人詠節(jié)序的“率俗”之作迥異。不過“辛詞之愁”,并非“未有甚于此者”。如《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賀新郎》(“綠樹聽啼鴂”)等,而前者因“詞意殊怨!蘼剦刍剩ㄐ⒆冢┮姶嗽~頗不悅”(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四)。只是此詞藉詠節(jié)序以抒國事,悲慨窒塞,郁結(jié)于中,辭淺意深。稱得上是一篇“不必劍拔弩張,洞穿已過七扎”(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之作。
創(chuàng)作背景
《漢宮春·立春日》作于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作者寓居京口,剛剛成家。鄧廣銘先生在《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三版題記”中說:“辛稼軒在‘錦襜突騎渡江初’的紹興三十二年,便已有了家室,亦即和先已寓居京口的范邦彥之女、范如山之妹成婚了。”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3
漢宮春·立春日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余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里,轉(zhuǎn)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huán)?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雁先還。
古詩簡介
《漢宮春·立春日》是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此詞處處切《立春日》題目,以“春已歸來”開篇,寫民間是日歡樂習俗:裊裊春幡,黃柑薦酒,青韭堆盤,而自己對天時人事卻別有一番感觸:燕尚“夢到西園”,塞雁尚有鄉(xiāng)國之思。抒發(fā)自己懷念故國的深情,對南宋君臣茍安江南、不思恢復(fù)的作風致以不滿,并傳達出時光流逝英雄無用的無限清愁。
翻譯/譯文
從美人登發(fā)上的裊裊春幡,看到春已歸來。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猶在。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回西園。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yīng)節(jié)之物。
東風自立春日起,忙于裝飾人間花柳,閑來又到鏡里,偷換人的青春容顏。清愁綿綜如連環(huán)不斷,無人可解。怕見花開花落,轉(zhuǎn)眼春逝,而朝來塞雁卻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釋
漢宮春:詞牌名!陡啕愂贰分尽访稘h宮春慢》!秹舸霸~集》入“夾鐘商”。各家句讀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軒長短句》為準。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立春日:古稱“立春”春氣始而建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土壤逐漸解凍!稓q時風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為小幡,謂之春幡;驊矣诩胰酥^,或綴于花枝之下!蹦铣り悺ば炝辍峨s曲》:“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
“春已”三句:謂從美人登發(fā)上的裊裊春幡,看到春已歸來。春幡:古時風俗,每逢立春,剪彩綢為花、煤、燕等狀,插于婦女之糞,或綴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勝,彩勝。稼軒《蝶戀花·元日立春)詞起句云:“誰向椒盤答彩勝。”此風宋時尤盛。
“無端”兩句:言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猶在。無端:平白無故地。
“年時”兩句: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回西園。年時燕子:指去年南來之燕。酉園:漢都長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門外有瓊林苑,都稱西園,專供皇帝打獵和游賞。此指后者,以表現(xiàn)作者的故國之思。
“渾末辦”兩句:言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yīng)節(jié)之物。渾:全然。黃柑薦灑:黃柑酪制的臘酒。立春日用以互獻致貿(mào)。更傳:更談不上相互傳送,青韭堆盤:《四時寶鑒》謂“立春日,唐人作春餅生菜,號春盤”。又一說,稱五辛盤!侗静菥V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號五辛盤。故蘇拭《立春日小集戲辛端叔》詩云:“辛盤得青韭.臘酒是黃柑!毙猎~本此,但反用其意。
“卻笑”五句:言“東風”自立春日起,忙于裝飾人間花柳,閑來又到鏡里,偷換人的青春容顏。黃梅染柳:吹得梅花飄香、柳絲泛綠。鏡里轉(zhuǎn)變朱顏:謂年華消逝,鏡里容顏漸老。更:何況。
“清愁“兩句:言清愁綿綜如連環(huán)不斷,無人可解。解連環(huán):據(jù)《戰(zhàn)國策·齊策》.秦昭王遣使齊國,送上玉連環(huán)一串,請齊人解環(huán)。群臣莫解。齊后以椎擊破之,曰:環(huán)解矣。辛詞用此喻憂愁難解。
“生怕見”兩句:言怕見花開花落,轉(zhuǎn)眼春逝,而朝來塞雁卻已先我還北。生怕:最怕,只怕。塞雁:去年由塞北飛來的大雁。
賞析/鑒賞
全詞緊扣立春日的所見所感來寫,賦予節(jié)物風光以更深的含意,于哀怨中帶嘲諷,內(nèi)涵充盈深沉。開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跡,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裊裊”形容其搖曳,化靜為動,若微風吹拂,更見春意盎然。從思想內(nèi)容看,雖不能確斷其為辛棄疾南歸后所寫的第一首詞,但必為初期之作。辛棄疾對于恢復(fù)大業(yè)的'深切關(guān)注,作者的激昂奮發(fā)的情懷,都已真切地表達出來。
上片起韻點題,寫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風景。立春日是春天到來的信號,表現(xiàn)這節(jié)物風光。作者以一“看”字,將春天的氣息,通過婦女們立春日的頭飾——裊裊春幡散布出來,暗示出作者對于春歸的喜悅。以下一韻,不直接往前寫去,卻反挑一筆,寫出對寒風冷雨阻礙春來的幽怨。以下突然寫到燕子,用比興法推出懷念故國的感情。因為余寒未盡,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時南來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國的“西園”去。但燕子雖然無法歸去,作者卻生派它一個“西園夢”。一個“料“字,化無理為有趣,表明這燕子,已經(jīng)成了作者思念故國的精神象征。而燕子只能“夢”而不能“到”西園,暗示西園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國之思,卻不能一探故里。借燕傳情,頗為沉痛。以下回到立春日風光中來,黃柑薦酒,青韭推盤,這立春日應(yīng)備的食品,現(xiàn)在作者卻無心準備,并且顯得心煩意亂。作者沒有明言原因,但通過上下文語境,人們可以明白,是濃烈的故國之思,和時光流逝、英雄無用的悲傷,使作者完全亂了方寸,連節(jié)日應(yīng)酬也無心去為之了。
下片寫對春天再來的種種感受,把筆由立春日探進整個春天里去。換頭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緊張和煩亂情緒,并領(lǐng)起以下五句。其所“笑”者,一為東風染遺梅柳,染追花草,使萬紫千紅的春天漸次到來,作者取笑東風的從此不得消閑;二是東風偶爾清閑時,不過是把鏡中人的朱顏轉(zhuǎn)換成衰老的模樣。在這春天越來越華美而作者越來越衰老的對照中,作者“笑”著,但分明含著淚水。因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東風面前,作者所感覺到的是志士投閑、英雄無用而徒任芳華流逝的生命悲哀。由此可知,換頭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內(nèi)緊外松、甚至正話反說的趣味。以下直接歸為正話正說,極言清愁難消。作者化用“解連環(huán)”的典故,表明白己不斷滋生、越積超重的清愁,正像一個不見首尾的連環(huán)一樣,不打碎則無法解開連環(huán),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與生命共始終的感情。此處“問何人”一語,下得凄側(cè),它向外探詢的口吻,寫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國之倩、生命之悲所縈繞,急于擺脫又無可擺脫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了對于南宋統(tǒng)治者不思恢復(fù)、放廢英雄的怨尤。最后一韻,直探進暮春里去,寫作者怕見花開花落的心情,和看見暮春時大雁自由北還而傷痛于作者的人不如雁。這里有惜春惜時的感情,有懷念故國的感情,也有對于南宋統(tǒng)治者久不作恢復(fù)之計的怨尤。至此,不僅上片中的無端幽怨和煩亂得到了解釋,而且全詞的主旨也從這花開花落、塞雁先還的意象中脫跡而出。
全詞結(jié)構(gòu)嚴謹,意境幽遠,內(nèi)涵豐富;同時運用比興手法,使風雨、燕子、西園、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構(gòu)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體系,使此詞傳情含蓄而深沉,留給人審美再創(chuàng)造的余地很大。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4
原文:
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
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
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
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
何事又作南來,看重陽藥市,元夕燈山。
花時萬人樂處,敧帽垂鞭。
聞歌感舊,尚時時、流涕尊前。
君記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譯文
在險峻的古壘旁,在遼闊的平川上,打獵習武。身背弓箭,臂揮雄鷹,手縛猛虎。直至暮色蒼茫,笳聲四起,才獵罷歸來,野營帳幕的青氈上早已落滿了厚厚的雪花。喝罷了酒,揮筆疾書,那龍飛鳳舞的草書,墨跡淋漓,落在了紙上。人們也許是錯誤地贊許我,是一個既有詩情,又有將略的超群人才。
為什么偏要我離開南鄭前線南來成都呢,是為了逛重陽節(jié)的藥市,看元宵節(jié)的燈山嗎?每當繁花盛開的時候,在那萬人游樂的地方,我也斜戴著帽子,提著馬鞭,任馬兒漫走。每當聽歌觀舞,酒酣耳熱的時候,我會想到過去的軍旅生活而感慨萬千,不知不覺中淚灑酒樽前。請千萬記住,殺敵報國,建功封侯的大事是要自己去奮斗的,我就不信這都是由上天來安排的。
注釋
漢宮春:詞牌名。
南鄭:地名,即今陜西省漢中市,地處川陜要沖,自古為軍事重鎮(zhèn)。
截虎:陸游在漢中時有過射虎的故事。
野帳、青氈:均指野外的帳幕。
淋漓醉墨:乘著酒興落筆,寫得淋漓盡致。
龍蛇:筆勢飛舞的樣子。蠻箋(jiān):古時四川產(chǎn)的彩色箋紙。
許:推許、贊許。
詩情將略:作詩的才能,用兵作戰(zhàn)的謀略。
燈山:把無數(shù)的花燈疊作山形。
欹(qī)帽垂鞭:帽子歪戴著,騎馬緩行不用鞭打,形容閑散逍遙。敧帽:指歪戴著帽子。欹:歪戴。
不信由天:不相信要由天意來決定。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于孝宗乾道九年(1173)春在成都所作,時年四十九歲。八年冬,四川宣撫使王炎從南鄭被召回臨安,陸游被改命為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從南鄭行抵成都,已經(jīng)是年底。題目說是初來,詞中寫到元夕觀燈、花時游樂等等,應(yīng)該已是九年春。詞中又說到看重陽藥市,那是預(yù)先設(shè)想的話,因為從九年秋直到年底,陸游代理知嘉州,不在成都。陸游活動在南鄭前線時,對抗金的前途懷著勝利的希望。被調(diào)到后方后,挐云心事,不得舒展,極為若悶,而要收復(fù)河山的信念,仍然是堅定不移。后在不少詩篇和詞作里,往往激發(fā)著慷慨昂揚的聲音。這首《漢宮春》就能體現(xiàn)這一點。
詞的上片,表明作者對在南鄭時期的一段從軍生活,是這樣的珍視而回味著。他想到在那遼闊的河灘上,崢嶸的古壘邊,手縛猛虎,臂揮健鷹,是多么驚人的場景!這些令作者如此振奮而又如此爽快,因此在陸游的詩作里,時常提到,《書事》詩說:“云埋廢苑呼鷹處!薄逗龊觥吩姡骸昂酊棟h廟秋!薄稇盐簟吩姡骸拔粽呤阂妫瑢嬶埌榜R間,挺劍剌乳虎,血濺貂裘殷!薄度蕉砰T作歌》詩:“南沮水邊秋射虎。”寫的都是在南鄭從軍時的`生活。同時他又想到晚歸野帳,悲笳聲里,雪花亂舞,興醋落筆,寫下了龍蛇飛動的字幅和氣壯河山的詩篇,作者不斷涌動的激情令其興致大發(fā),豪邁之感也就變成了筆下的淋漓沈雄。這當然是值得自豪的啦?墒蔷淼乜耧j,突然吹破了詞人壯美的夢境。成都之行,無疑是將作者心中熊熊燃燒的抗金意愿置于“無實現(xiàn)之日”的冷宮之中,遂有了自己的文才武略,何補時艱的深深感慨?
“人誤許”三字,不是謙詞,而是對當時朝廷壓抑主戰(zhàn)派、埋沒人才的憤怒控訴。
下片跟上片形成鮮明的對照。在繁華的成都,藥市燈山,百花如錦,有人在那里沉醉?墒,在民族災(zāi)難深重的年代里,在詞人的心眼里,錦城歌管,只能換來樽前的流涕了!昂问掠肿髂蟻怼币粏,蘊藏著多少悲憤在內(nèi)!可見,詞人面對這些所謂的城市文明不禁更是心酪。這里的人們都已忘記了故土還在異族手里,往日的雄壯戰(zhàn)場場面已被面前的一切所取代。
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作者并不只是埋頭于悲憤之中,而是作出了堅定的回答:“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陸游大量詩篇里反復(fù)強調(diào)的人定勝天思想,在這里再一次得到了體現(xiàn)。心中猶存著重上抗金前線,在戰(zhàn)場上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看記取、封候事在”,心中的愛國之志涌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這里表明了詞人的意志,并沒有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而消沉,而是更堅定了。
這詞的藝術(shù)特色,總體上用對比的手法,以南鄭的過去對比成都的現(xiàn)在,以才氣超然對比流涕尊前,表面是現(xiàn)在為主過去是賓,精神上卻是過去是主現(xiàn)在是賓。中間又善于用反筆鉤鎖等寫法,”“人誤許”、“功名不信由天”兩個反筆分別作上下片的收束,顯得有千鈞之力!霸娗閷⒙浴狈謩e鉤住前七句的兩個內(nèi)容,“聞歌”鉤住藥市、燈山四句,“感舊”鉤住上片。在渲染氣氛,運用語言方面,上片選擇最驚人的場面,出之以淋漓沉雄的大筆,下片選擇成都地方典型的事物,出之以婉約的格調(diào),最后又一筆振起,因此發(fā)出了內(nèi)心的呼喊,以激昂的格調(diào)、振奮的言辭,從而使全詞的思想感情走向最高潮,深深地感染了讀者。詞筆剛?cè)嵯酀,結(jié)構(gòu)波瀾起伏,格調(diào)高下抑揚,從而使通篇迸發(fā)出愛國主義精神的火花,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5
漢宮春·次韻稼軒蓬萊閣
一顧傾吳。苧蘿人不見,煙杳重湖。當時事如對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間、千古須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猶疑水鳥相呼。
秦山對樓自綠,怕越王故壘,時下樵蘇。只今倚闌一笑,然則非歟。小叢解唱,倩松風、為我吹竽。更坐待、千巖月落,城頭眇眇啼鳥。
翻譯
一顧傾吳的故事流傳至今,主角西施就不見了,眼前只有生養(yǎng)西施的鑒湖煙霧迷茫。當時事就像下棋,也是天意。文種大夫逝去可惜,更可笑人間,千年變幻有如昨天。我游玩已疲倦,夜里泛舟想靜一下,似有水鳥呼我。
蓬萊閣對面的秦望山一片碧綠,只怕山下越王故壘,長滿了草,時下砍柴人正在光顧。如今倚欄桿一笑,但并不高興。有侍女唱歌,又請松林之風伴奏,確是樂事?晌腋M鹊轿魃皆侣湎拢笏谓桨嬴B齊唱的黎明。
注釋
一顧傾吳:指西施的故事。吳王夫差得西施荒廢朝政,最終被越國所滅。
苧蘿人:指西施。西施出生于越國苧蘿村。
重湖:即鑒湖,在浙江紹興西南。
對弈:下棋。此處喻指吳、越兩國之爭。
大夫:指越國大夫文種。臥龍山舊稱種山,此處有文種墓,文種有功而被殺。
須臾:表示很短的時間,片刻之間。
秦山:即秦望山,在紹興東南。秦望山有秦始皇游賞時的石碑。
越王故壘:指越王勾踐筑的越王臺,在臥龍山西側(cè)。
樵蘇:打柴割草。
小叢解唱:侍女盛小叢善于唱歌。
竽:笙一類的樂器。
月落:這里指黎明。
啼鳥:指鳴叫的鳥類。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當作于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下半年。當年六月,辛棄疾被重新起用,任命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到任后,曾與姜夔等人同登蓬萊閣,辛棄疾作《漢宮春·會稽蓬萊閣懷古》,姜夔作此詞和之。
賞析
此詞是為辛棄疾《漢宮春·會稽蓬萊閣懷古》而作的和詞。辛棄疾原詞主旨是借吳越之爭題,發(fā)心中憤概,論人間滄桑,議南宋“被西風”“變滅”形勢,也流露出辛棄疾當時對朝庭的不滿和難以改變現(xiàn)實時悲涼情緒。
姜夔這首詞是就西施之事展開,開篇就是一句:一顧傾吳。把美人計的主角西施一顧,致使吳國傾覆事實點破,接著說此人如今不見了,只留眼前生養(yǎng)西施的鑒湖水面上的煙霧。姜夔就此發(fā)表議論:吳越之爭,猶如一場下棋游戲,把你死我活的戰(zhàn)場說成是游戲,這是姜夔為下文埋下伏筆。游戲并非天意,而是人為。文種大夫被殺,豈是功帶來的罪?尚θ耸篱g,千年不過是頃刻之間變化。姜夔此刻筆端一轉(zhuǎn),說我好似游戲疲倦了,夜中泛一舟圖個清閑,然而耳邊覺得有人呼我。世間就是這樣,逝者已逝去,活者就有責任活。無法清閑下來,責任使然。姜夔用“水鳥相呼”喻世間不平靜,有責任的人不能平靜!坝芯肟,扁舟夜泛,猶疑水鳥相呼”即是對前面的總結(jié),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片打好了堅實的基礎(chǔ)。
詞下片開始仍借古跡述事,進一步宣發(fā)議論與感慨。接著又是一筆“笑”字,可這笑無法笑出來,是苦笑,笑得很不痛快。仔細想來,吳越之爭當然不是一場游戲。雖然這時辛大將軍熱情招待詞人,派小叢為了解除他的憂傷給他唱歌,并請來山林之中的.松風伴奏,有美妙的樂曲,這應(yīng)是人生快事。按說辛這么高的規(guī)格接待姜,應(yīng)該是姜高興的事,可是姜夔就是高興不起來。姜夔千里迢迢從杭州趕來紹興,不為聽音樂,那為什么而來呢?姜夔此詞的收拍點明心中所期盼的大事!案,千巖月落,城頭眇眇啼鳥!边@是說:我姜夔活在世間都有水鳥相呼,你辛大將軍責任重大,用音樂、美味招待我并非我所愿,我姜夔所期盼的是希望你辛大將軍領(lǐng)軍北伐,我在黑夜里等待你帶來大宋朝的黎明時刻,讓我聽到城頭百鳥爭鳴。
辛棄疾原詞以吳越之爭論人間冷暖,世間滄桑,云雨變化在傾刻,稱贊范蠡與西施隱居的生活快樂,冷觀吳越霸業(yè)的消亡,仍有歸隱思想。姜夔的詞緊貼吳越之爭典故,點明西施起到了“一顧傾吳”的作用,歷史人物不在,故事存留,活著的人要有責任。姜夔以自己還有“水鳥相呼”,責任在身,力勸辛棄疾要為國家做事,特別是此和詞的收拍,讓人尋味。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6
原文:
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霜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卻是有,年年塞雁,歸來曾見開時。
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江天、分付他誰?兆詰,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
譯文
水邊的梅花是多么瀟灑,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橫斜著挺出三兩枝。春風也不知道愛惜,任憑雪壓霜欺。燕子無情無意,只因怕冷,輕易地失去她開花的日期。惟有南歸的鴻雁,年年南飛時能看見她的芳姿。
清淺的小溪,如一條白白的絲練,請問那些華麗的堂宇,又如何能趕得上這茅屋疏籬?最令人傷心的是,自從知己朋友離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絕的歌詩。只有微云輕輕飄浮,淡淡的月光隱約迷離。面對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潔又都是為了誰?但那高潔的江梅,依舊倚風自笑,并未減淡她的清香,因為風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質(zhì),本來就不在乎別知與不知。
注釋
漢宮春:張先此調(diào)詠梅,有“透新春消息”,“漢家宮額涂黃”句,調(diào)名來于此。
東君:又名東皇、東帝,傳說中的司春之神。春于方位屬東,故名。
塞雁:邊塞之雁。雁是候鳥,秋季南來,春季北去。
玉堂:指豪家的宅第。
何似:哪里比得上。
分付他誰:即向誰訴說。
風流:高尚的品格和氣節(jié)。
賞析:
此詞詠梅之孤高與環(huán)境冷落而有所寄意。作者選擇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詞,刻畫梅與周圍環(huán)境,宛若一幅水墨畫,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給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詞風格疏淡雋永,句格舒緩紆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襯,極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兩句,極寫梅的孤潔瘦淡。芳潔固然堪賞,孤瘦則似須扶持,以下二句就勢寫梅之不得于春神,更為有力:“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風欺!泵坊ㄊ橇韬_,其蕊寒香冷,不僅與蜂蝶無緣,連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輕失花期”。因燕子仲春社日歸來,其時梅的花時已過,故云。一言“東君不愛惜”、再言燕子“無情”,是雙倍的遺憾。“惟是有”一轉(zhuǎn),說畢竟還有“南來歸雁,年年長開時”,其時無非憾意,從“惟是有”的限制語中不難會出。這幾句,揮灑自如,靈動飛揚,筆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野“江梅”的風流與冷落。
過片三句言“清淺小溪如練”,梅枝疏影橫斜,自成風景,雖村野(“茅舍疏籬”),似勝于白玉堂前!皞摹眱删涓袊@“梅妻鶴子”的詩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橫斜”之詩竟成絕響!拔⒃啤比,以問句的形式,言林逋逝后,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動,也無人能賞,只不過孤芳自賞而已。結(jié)尾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將梅之孤高自許的風流標格推向高潮,從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韻深長。含蓄蘊藉的藝術(shù)效果。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7
原文:
著破荷衣,笑西風吹我,又落西湖。
湖間舊時飲者,今與誰俱。
山山映帶,似攜來、畫卷重舒。
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紅翠相扶。
一目清無留處,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虛。
殘燒夕陽過雁,點點疏疏。
故人老大,好襟懷、消減全無。
慢贏得、秋聲兩耳,冷泉亭下騎驢。
賞析:
這是一首感傷時事的傷懷之作。
作者的感時傷世,觸發(fā)點是重游杭州西湖。在經(jīng)過了一段較長時間的隱居生活之后,詞人在一個秋風瑟瑟的日子里,重到西湖!昂苫ā保鲇谇峨x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后世用指隱者的服裝!爸啤,表明穿著時間之長!靶Α笔强嘈,荷衣在身,意在遁世歸隱,可是“西風吹我,又落西湖”。一個“落”字,可見舊地重游,有違初衷,并非自己所愿,因此只付之苦笑。重到西湖后,有了種種感受,其一是,“湖間舊時飲者,今與誰俱?”老朋友皆不知去向,表達作者的孤苦感情,其二則是湖光山色,一如既往。“山山映帶”至上片結(jié)句,從畫卷似的青山“屏幕(“步障”)似的芙蓉等方面,大幅度地描繪西湖美景,字字珠璣,勢如潑墨。作者通過寫西湖之美,意在反襯心中的悲,使人在驚羨大好河山的同時,不禁悲嘆中來,感嘆物是人非的變化。上片中的“又” 、“舊時”、“重”、“依然”等,都表明作者是重游西湖,因此從“重游”來看,感時傷世的感嘆才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
在詞的下片,作者進一步抒寫自己在此情此景中的親身感受,悲悼王朝故家的淪落和自己的不幸遭遇。換頭以“一目清無留處”一句,總括上片寫景。意思是說無窮的美麗景色,映入眼簾。一個“清”字,既寫出了觀景的真切,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雖感時傷世,而神志卻是鎮(zhèn)靜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虛”,則是情景兼而有之。作者身在西湖,好像置身在空曠虛無的`境地,“集”,引申為“停留”;由于作者身在湖中,故百物如浮,頓覺屋廬亦浮于天際,“屋浮”兩句,全是從感覺方面寫景,而句前用一領(lǐng)字“任”,作者委身運化、任其所之的思想情緒,就全表現(xiàn)出來,而“屋浮”句隱約透露出作者對于當時動蕩不安的王朝命運的憂愁!兑琢帧酚性疲骸八M行,浮屋壞墻!笨梢姟拔莞 彼憩F(xiàn)的,是一種動蕩的形象,象征著作者所生活的南宋后期的局勢!皻垷﹃栠^雁”句,很可能就是作者這種憂慮的形象寫照。當時南宋敗亡之象日益明顯,猶如半規(guī)夕陽,僅留殘照而已。雖然美麗,但卻是一種衰颯之景。黃昏夕照之下,再點綴以“點點疏疏”的“過雁”,這不僅是蕭颯,而且凄涼無比。詞中說:“故人老大,好襟懷、消減全無”,這是概說。然后由概括而具體,進一步訴說:“慢贏得、秋風兩耳,冷泉亭下騎驢!薄肮嗜恕,也應(yīng)包括詞人自己。這幾句,可以稱“史筆”。南渡之初,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的士人,大多都恢復(fù)故國的壯志,但南宋最高統(tǒng)治集團,卻唯求偏安一隅,白白地使英雄老大,寂寞無比,壯志殆盡,以致半壁江山,不可收拾,這幾句也同樣是對南宋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嚴厲的斥責。結(jié)尾“慢贏得,秋聲兩耳,冷泉亭下騎驢”兩句則無比神妙、十分生動地把一個失意落魄的荷衣隱者的形象寫活!爸坪梢隆眰(cè)重于靜態(tài),而這結(jié)尾兩句是動態(tài)的描繪,甚至連這人物的聽覺、感覺都寫到了;在結(jié)構(gòu)上,與上片的“西風”、“西湖”,以至“舊時飲者,今與誰俱”的孤獨感,都互相相應(yīng);更重要的是,這兩句看似輕松,實際上無限悲涼,怨中含怒,無限蕭條,這種感情的脈絡(luò),是從“故人”三句延伸而來,但是關(guān)鍵則在于“慢贏得”這個三字逗——它把“故人”三句坦率的抒情貫注于“秋聲”兩句的形象之中!摆A”,是反語,作者本是宋太宗的后裔,商王元份的七世孫。帝胄王孫,世代顯赫,此時卻只有“秋聲兩耳,冷泉亭下騎驢”而已。如此到了這般淪落的境地,卻說是“慢贏得”,這與其說是放達樂觀,不如說是拗怒。況蕙風對“故人”以下幾句,極其欣賞,說它“以清麗之筆作淡語,便似冰壺濯魄,玉骨橫秋,綺紈粉黛,回眸無色”。因而可見并不能低估這幾句的社會效果。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8
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
亭上秋風,記去年裊裊,曾到吾廬。山河舉目雖異,風景非殊。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疏。吹不斷,斜陽依舊,茫茫禹跡都無。
千古茂陵詞在,甚風流章句,解擬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蓴鱸。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編太史公書。
翻譯
秋風亭上的秋風姍姍吹過,拂拭著我的臉;記得它去年曾到過我的家。我抬頭觀望,這里的山河與我家里的山河形狀雖然不一樣,但人物風情卻很相似。功成的人走了,我覺得到了秋天氣候變冷,團扇也被人拋棄了。斜陽與過去一樣,秋風是吹不斷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績和遺跡一點也沒有了。
一千多年前漢武帝劉徹寫的《秋風辭》,真是好的詩章,美妙的詞句,可以稱得上千古絕唱,到現(xiàn)在人們還在傳誦著它。怎么有人說那是模仿司馬相如的章句呢?現(xiàn)在樹葉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憂愁。朋友來信:“催我趕快回家,不要遲延,現(xiàn)在正是吃蒪羹鱸魚美味的時候!庇姓l會想到我,在這個秋夜凄涼的時候,獨對孤燈,正在研讀太史公寫的《史記》呢?
注釋
裊裊:微風吹拂。
團扇:圓形的扇子。
禹跡: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于九州,后因稱中國的疆城為禹跡。
茂陵詞:指漢武帝的《秋風辭》。茂陵,漢武帝的陵墓,這里指漢武帝劉徹。
甚:真。
風流:文采美,韻味濃。
解擬:能比擬。
相如: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
眇眇:遠望貌。
愁余:使我愁苦。
書報:來信說。
因循:拖延,延誤。
蓴鱸:詠思鄉(xiāng)之情、歸隱之志。
史公書:即司馬遷的《史記》。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寧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辛棄疾時年六十四歲,在知紹興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任上路過秋風亭,寫下了這首詩。
鑒賞
起句化用《九歌·湘君》“裊裊兮秋風”句!吧胶优e目雖異”二句,是用《世說新語·言語》中典故。東晉時南渡士大夫常到新亭聚游飲宴,周侯中坐而嘆,說:“風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異”。皆相視流淚。作者登秋風亭時與東晉士大夫有同感,看到風景依舊,山河破碎,西風蒼涼,因而無限感慨。以下“功成者去”二句也連用典!稇(zhàn)國策·秦策》:“蔡澤謂應(yīng)侯日:‘四時之序,成功者去’!薄皥F扇”句出自《漢書·外戚傳》,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常恐秋節(jié)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边@二句作者借以對宋廷排擠抗金愛國將領(lǐng)的作法表示不滿。接下去作者看到,秋風中夕陽西下,可是當年大禹治水的遺跡已茫茫不見,無處尋覓了。據(jù)《史記·夏本紀》載,舜、禹時,洪水滔天,大禹與眾決九川而致四海,天下為治,大禹即帝位后,東巡狩,至會稽而崩,至今紹興會稽山有禹陵、禹廟。明末陳子龍曾有詩句:“禹陵風雨思王會,越國山川出霸才!保ā跺X塘東望有感》)思念大禹的功跡,哀嘆明之將亡。辛棄疾言外之意也是追憶大禹拯救陸沉的勛業(yè),慨嘆南宋無英雄人物能力挽狂瀾。
下片依然在懷古,又提及歷史上一位英雄君主。漢武帝巡行河東時作有《秋風辭》,說:“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辛棄疾在秋風亭上聯(lián)想《秋風辭》,不僅只是節(jié)令上的偶合。他借以緬懷漢武帝為抗擊匈奴、強盛帝國所作的杰出功績。這三句表面是說,漢武帝傳頌千古的'風流辭章,足可以與司馬相如的辭賦媲美。這里似是贊揚漢武的文采,實是歌頌他的武略,暗指宋廷的懦弱無能。以下亦用《九歌》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嫡娟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弊髡哂么藧澩习氡诤由,緬懷大禹、漢武帝,情緒依然十分憤慨。以下句意一轉(zhuǎn),說:朋友們來信勸告我,不要留戀官場而忘記歸隱!拜击|”用東晉張翰因秋風起思歸故鄉(xiāng)的典故,這里以友人來信的口氣說出,還是棄官退隱吧。這是作者回顧歷史以后,面對冷酷的現(xiàn)實所產(chǎn)生的心理矛盾。結(jié)尾卻并不回答朋友,只是說:誰曾想到在這清涼的秋夜,我正挑燈攻讀太史公書!妒酚洝菲渲幸幌盗袗蹏⑿鄣募o傳,如廉頗、李廣等,效命疆場、威震敵膽且晚年倍受壓抑,悲憤壯烈,曾深深激動辛棄疾夜讀之心。這時辛棄疾64歲,其老驥伏櫪之志不衰。
詞中運用典故描繪秋天景象,并表現(xiàn)了懷念北方的愛國思想和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的悲涼情緒。篇末通過對友人的答話,表現(xiàn)自己不甘心于長期退隱,而積極關(guān)心政治,準備有所作為。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9
原文:
亭上秋風,記去年裊裊,曾到吾廬。
山河舉目雖異,風景非殊。
功成者去,覺團扇、便與人疏。
吹不斷,斜陽依舊,茫茫禹跡都無。
千古茂陵詞在,甚風流章句,解擬相如。
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
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莼鱸。
誰念我,新涼燈火,一編太史公書。
譯文
秋風亭上的秋風姍姍吹過,拂拭著我的臉;記得它去年曾到過我的家。我抬頭觀望,這里的山河與我家里的山河形狀雖然不一樣,但人物風情卻很相似。功成的人走了,我覺得到了秋天氣候變冷,團扇也被人拋棄了。斜陽與過去一樣,秋風是吹不斷的;野外一片茫茫,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功績和遺跡一點也沒有了。
一千多年前漢武帝劉徹寫的《秋風辭》,真是好的詩章,美妙的詞句,可以稱得上千古絕唱,到現(xiàn)在人們還在傳誦著它。怎么有人說那是模仿司馬相如的章句呢?現(xiàn)在樹葉落了,江水冷了,向北方望去,一片茫茫,真叫我感到憂愁。朋友來信:“催我趕快回家,不要遲延,現(xiàn)在正是吃蒪羹鱸魚美味的時候!庇姓l會想到我,在這個秋夜凄涼的時候,獨對孤燈,正在研讀太史公寫的《史記》呢?
注釋
裊裊:微風吹拂。
團扇:圓形的扇子。
禹跡: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于九州,后因稱中國的疆城為禹跡。
茂陵詞:指漢武帝的《秋風辭》。茂陵,漢武帝的陵墓,這里指漢武帝劉徹。
甚:真。風流:文采美,韻味濃。
解擬:能比擬。相如: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
眇眇:遠望貌。愁余:使我愁苦。
書報:來信說。
因循:拖延,延誤。
蓴(chún)鱸:詠思鄉(xiāng)之情、歸隱之志。
太史公書:即司馬遷的《史記》。
賞析:
這首詞寫于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辛棄疾時年六十四歲,在知紹興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任上。張鎡在和這首詞的小序里說:“稼軒帥浙東,作秋風亭成,以長短句寄余!钡弥@首詞是寫給張鎡的。浙江東路包括當時南宋的'京都臨安(今杭州)在內(nèi),北靠長江,東臨大海,地勢重要。南宋王朝委任他為這一地區(qū)行政大員,說明南宋對辛棄疾的重任,也使他很感意外。雖然他這時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但他卻一如既往,想為抗金大業(yè)作一些事情。但到任不久,可能對朝廷的黑暗腐敗更有所了解,后悔這次不該出山,因此,作者登亭觀雨,有感而賦此詞。詞雖說是觀雨,但全詞不見一個雨字,這說明這首詞不是為觀雨而作。詞的上片寫作者登上秋風亭,舉目遠望“山河雖異,風景非殊!苯B興與鉛山的山河形狀雖然不同,但卻都是一片笙歌宴樂的太平景象!肮Τ烧呷ィX團扇、便與人疏。”這是以自己親身遭遇,對南宋小朝廷使用人材的反動措施的揭露。下片作者因《秋風辭》而想到漢武帝致力于北方,取得了輝煌的業(yè)績,F(xiàn)今只是“木落江冷,眇眇愁余!弊髡咴偕穗[的思想,借“故人書報‘莫因循、忘卻蒪鱸!弊詈蟆罢l念我”挑燈讀書,隱晦透露了作者的凄涼之感。
【漢宮春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宮詞的原文及賞析11-14
宮怨原文及賞析12-18
春思原文及賞析12-18
送春原文及賞析12-18
春怨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春思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春思原文注釋賞析02-26
宮詞的原文及賞析匯編4篇11-14
蘭陵王·丙子送春原文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