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敬老的故事(精)
孝親敬老的故事1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
包公在少年的時候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 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xiāng)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之后,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xiāng)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不能扔下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蛘邇鹤雍捅炯易宓'其他人規(guī)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的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孝親敬老的故事2
漢姜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母性好飲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魚膾[kuai],夫婦常作;又不能獨食,召鄰母共食。舍側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取以供。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齊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明白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一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舍側甘泉出,一朝雙鯉魚。子能事其母,婦更孝于姑。
孝親敬老的故事3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我方才食用,出門前必須稟告,回家后必須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孝親敬老的故事4
馮玉祥將軍不僅僅是個著名的愛國將領,還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子。
舊社會當兵是個苦差事,當兵的經常發(fā)不上軍餉,逢五排十還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親念其年幼身弱,總想方設法給兒子湊幾個小錢,讓他買個燒餅充饑?啥碌男∮裣榭吹郊依锶兆悠D難,父親又傷了腿,正需補補身子。但如果不要這錢,父親會生氣。于是他就把父親給的錢一個不花,攢了起來,過些天再把自我平時省下的一點餉錢湊在一齊,到一切的一切,無限的無限。
孝親敬老的故事5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之后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xiāng)去,包公便立刻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xiāng)親們的?嗫鄤裾f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僅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不能扔下母不管,只顧自我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情景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guī)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我。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孝親敬老的故事6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在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xiāng)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在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xiāng)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就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蛘邇鹤优c本家族的其他人規(guī)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并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孝親敬老的故事7
一個老太太92歲了,早年喪夫,自36年前二子三女各自獨立之后,她就輪流著在各子女家過活,原來是每家家都差不多十天左右,各個兒子、媳婦,女兒、女婿都對她很好,時間長了,她就過多地在二女家住下了 ,二女婿是個工人后來當個小官,靠工資生活,并不富裕,比其它幾個略有不如。但老太太就是覺得二女婿貼心,心理更安穩(wěn),住的時間長了二女婿把老太太的生活習性都掌握,雖然沒有多好的,但口味大都是隨著老太太轉的',一起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二女婿把父母都送走了,照顧老岳母的生活還是照舊。日復一日,簡單的生活過了36年了。老太太依然健康。
孝親敬老的故事8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卻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多年以后還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仍對父親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孝親敬老的故事9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yǎng),對母極孝。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些糧食供養(yǎng)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yǎng)孩子。
孝親敬老的故事10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zhàn)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yǎng),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之后,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yǎng)母親,自我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孝親敬老的故事11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敬老的故事,敬老是每個人必做的事情。那么,今天我將帶你們一起去看敬老的故事,不信的話,那就請接著往下看。
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們全家去爬山,剛開始我們還很高興,因為我們是第一次爬山,認為是很好玩的事情?墒钱斘覀冞~出第一步的時候,感覺還是好的,才爬了幾步就累得氣喘吁吁的了,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幾塊石頭,我被絆到了好幾次,可見爬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但我們還是堅持不懈地一步一步地爬著。最后,我們還是爬上了山頂,我們站在山頂望著遠處的風景,享受這勝利的果實。突然,爸爸一本正經地對我們幾個小孩說∶''你們長大之后要走的路就跟爬山一樣,走起來很艱難,但只有你堅持不懈才會成功……''在爸爸講這個道理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爺爺?shù)?臉色不大好,結果,過了十幾分鐘,爺爺?shù)乖诹说厣,我們驚慌道,爸爸卻說是爺爺?shù)南∮址噶,可是,出門的時候又忘帶了藥。所以,爸爸準備背著爺爺去醫(yī)院,可是這里離醫(yī)院很遠,但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爺爺直向醫(yī)院的方向跑去。當我們到達醫(yī)院的時候,只見爸爸氣喘吁吁,汗珠從臉頰上流過。我們陪著爸爸一起等著醫(yī)生的消息,過了幾個小時后,醫(yī)生告訴我們爺爺已經沒事了,我們的心才算安心。
經過決定,媽媽決定留下來照顧爺爺,讓我們跟爸爸先回去。
回到家里,爸爸告訴我們∶敬老孝親是每個人必須做的事情,你們長大也要這樣,就像今天一樣,爺爺哮喘病犯了,而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就得救,因為這是養(yǎng)育自己多年的父母,當然,別人遇到困難也必須伸出手去幫。這讓我也明白了一個大道理∶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就要敬老孝親,如果沒有做到,那么盡管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勞,沒用。
!敬老孝親會讓你邁進成功的第一步,也讓你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孝親敬老的故事12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能夠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孝親敬老的故事13
春秋時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在小時候,家里非常窮,他侍奉父母卻是極盡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盡所能讓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隨便吃些粗糧。有一次,家里沒有糧食吃了,卞州的糧價卻一路飛漲,家里僅剩的那些錢已無法維持下去。子路聽說百里之外的某地糧價較低,便不分晝夜地親自趕往那里買了米,扛著回 家?粗改赣帜艹陨舷銍妵姷拿罪,他心里樂滋茲的。
在兩位老人過世后,子路游學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隨從的車子都有上百輛,座位上的墊子鋪得特別厚,每次宴飲都是豐盛的佳肴,在當時聲勢極為煊赫。子路卻一點也不高興,面對著自己擁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傷,嘆息著對人說:“我現(xiàn)在雖然高貴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雖然我還想吃粗糧,還想像當年一樣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這一切都沒有機會了!
孝親敬老的故事14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準,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饑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后,他們最終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后,祖父、父親心中為自我有這樣的孝順后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孝親敬老的故事15
閔子騫(前536年—前487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
子騫從小就死了生母,父親娶了后妻,成為他的繼母。子騫年紀雖小,卻孝順父母。平時吃飯,他總是恭敬地把好飯菜端到父母面前,吃完飯后,他又搶著收拾桌子,洗刷碗筷。之后,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弟弟,子騫的.日子從此便不好過了。他像奴仆一樣被使來喚去,白天要帶弟弟玩耍,晚上要哄弟弟睡覺。繼母稍不順心,就又打又罵。
一個嚴寒的冬日,子騫給父親趕車。大風夾著碎雪打來,把他凍得瑟瑟發(fā)抖,手上的韁繩老掉在地上。父親呵斥他做事不專心,子騫一句話也不分辯。可凍僵的雙手還是拉不住韁繩。父親看看兒子身上穿的棉衣,覺得厚厚的,怎樣會冷成這樣?必須是兒子裝的,沒出息!父親生氣地一鞭子打了下去。棉衣當即裂開了一個大口子,一團團蘆花露了出來,被風吹走。父親大吃一驚,怎樣后妻竟干出這種事?他帶著子騫駕車回到家去。再一看兩個小兒子穿的都是棉花絮的新棉衣。父親難過得掉下眼淚。他責備自我讓兒子忍凍干活,憎恨后妻虐待子騫。他不顧后妻下跪磕頭求饒,執(zhí)意要將她趕出家門。
子騫淚如雨下,苦苦哀求父親道:“母親在家,就我一個人受寒;母親要是走了,三個孩子都要受凍,望父親大人深思。
父親感到兒子的話在理,便將后妻留下來。繼母見子騫以德報怨,很受感動,從此對三個兒子一樣對待。子騫長大后,孝名聞于天下。
孔于稱贊說:“閔子騫真是個孝子啊,他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讓別人對他的父母兄弟都沒有不好的閑話!
【孝親敬老的故事】相關文章:
孝親敬老的故事03-09
孝親敬老的故事15篇03-14
孝親敬老的故事(實用15篇)03-09
孝親敬老作文07-18
孝親敬老的作文07-25
敬老孝親作文10-11
[優(yōu)]孝親敬老作文07-20
孝親敬老作文15篇【精選】09-08
孝親敬老作文(精選32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