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課后反思 推薦度:
- 草原課后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草原課后反思(精選16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草原課后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原課后反思 1
品讀優(yōu)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是多么美妙的景象。我課前就收集了許多優(yōu)美的草原圖片和音樂,朗誦,要為這第一節(jié)課做好充分的準備。但是今天電教設備居然用不了,精心準備的圖片完全沒派上用場。在這樣一篇草原風景描寫名篇的課上,如何再現(xiàn)那美妙的圖景?我有點不知所措了。但是,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深情的朗誦,豐富的想象,把他們的老師帶進了一個美妙的世界,這一切比我所準備的圖片視野更遼闊,美得更極致。
看來學習這種情景交融的美文,可以沒有圖片、沒有音樂,但是一定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優(yōu)美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融入作者的世界,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草原課后反思 2
《草原》是蘇教版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十六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fā)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xiàn)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fā)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熏陶。作為第二個課時的教學,我將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5段,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展開想象,感受"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美好意境。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草原課后反思 3
《草原》這一課是一篇敘事性散文。課文著重記錄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在我個人看來,這篇課文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注定了學生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老舍先生的文章含義又較深,對學生來說有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在講課之前,我還猶豫再三,擔心學生不能抓住散文的特點而理解文章的“神”。而一節(jié)課下來卻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在課上的表現(xiàn)把我的擔心全都打消了。學生們那獨特的見解,那入境入情的想法,有時連我這個老師都自愧不如。
回憶教學前的準備及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jié)課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引發(fā)學生興趣,為學生主動學習奠定了基礎。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在第一課時我范讀了全篇課文,在范讀中學生改變了看法,不由自主的也讀起了課文。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創(chuàng)造了時空。
文章篇幅較大,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民族之間的團結友好。那么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課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關景物的描寫則放在了第一課時中,這樣整節(jié)課學生學習、交流的時間較充裕,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學生主體在反復讀中理解,在反復說中明理。
讀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必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凡是朗讀能力強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強。在學習《草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圍繞“草原上的人留給了你怎樣的印象”一題展開學習。在學習中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氣氛。教師設計了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走進課文,從而真正理解課文。學生一旦讀進去了,那么理解起來就不會那么困難。
小組交流、全班討論,使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逐漸清晰深刻。
讓學生盡可能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
正是有了讀和說的鋪墊,學生的理解才那么到位。每個學生都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加以匯報,在匯報中全班學生沒有丟掉一個知識點,蒙族人民的熱情好客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難點自然突破。
在這節(jié)課中我也找出了自身的問題:
一、課后練習中的讀讀寫寫落實不夠。
讀讀寫寫中的很多詞正是重點句中的重點詞,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景理解詞義,而不應局限于第一課時中單純的句詞。
二、低估了學生的能力。
課前總擔心學生理解不透其實學生的能力很強,只要做法得當,學生會理解到位。
草原課后反思 4
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lián)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我充分的進行了準備,希望能給班級的孩子們一個快樂學習的`課堂。
成功之處:
1.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剛開學的學生起到了很好的調動和收心效果。
2.開展活動,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A 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蒙古包外見面握手的場面。
B 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說些什么?
C 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來到美麗的陽城觀光旅游,你們會怎樣招待我?
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語言的練習中,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fā)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2.教師語言還不夠優(yōu)美,激勵評價還應更有針對性。
3.課堂上讀的層次和形式還應更多樣一些,有效一些。
草原課后反思 5
《草原》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風光和內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讓人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為了很好地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我注重以下幾點教學: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關注學生獨特的感悟與體會
教學這課時,我特別關注學生自己的感悟與理解。把學習、想象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大膽地說說自己想說的話。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找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談體會,充分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從課文中感受到了草原如詩如畫的境界。
二、深層挖掘文本資源,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由于孩子們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他們在課堂上的理解和想象有時可以超越文本的。比如說,在體會“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這句話時,有一個學生是這樣說的:“作者初次見到草原,就像換了一個環(huán)境,心情開朗愉悅,所以看什么都覺得可愛!币灿袑W生將城市的天空與草原的天空作比較,來襯托草原天空的可愛。所以從孩子們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具有了一定的審美能力。語文教學中只要老師善于激發(fā)引導,學生可以表現(xiàn)的更好。
三、巧妙使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草原的風土人情
高年級的學生只要多讀幾遍課文,很容易就能總結出草原景色美麗,草原人熱情好客的特點。但是對于草原有多美多遼闊,草原人有多熱情多團結,學生們只能單憑想象。所以,為了讓草原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就要借助多媒體教學。只有將課文內容與多媒體直觀的畫面相銜,才能讓學生充分感受草原的風土人情。才能獲得和作者一樣的感受。
四、課堂中的收獲很多,但也有很多不足
首先,雖然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但遺憾的是,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xiàn),我卻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來肯定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自信。只是簡單地說“你真棒”“好極了”等。雖然我在網上聽了很多節(jié)優(yōu)秀教師的講課,也學到了一些課堂激勵語,但沒有學以致用。這是以后值得改進的地方。
另外,我對關鍵詞的教學引導的不到位。如,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好像給無邊綠毯繡上白色的大花。教學時,我忽視了對“繡”這個詞交流。
草原課后反思 6
《草原》這篇課文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在教學本課時,首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課文用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渲染得淋漓盡致。教學這一課后,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動,我被課文中所表現(xiàn)的蒙漢情深所感動,更為課堂上學生的那份熱情而感動。我覺得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風光片、歌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受地域所限,大部分學生對大草原的了解不多,單純的指名讀從網上了解到的草原風情,又略顯枯燥乏味。因此,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播放風光片,然后問你們誰去過草原?說出你想像中的草原?
然后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美妙的歌聲馬上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此時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很愉快的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以讀為本,讀中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老舍筆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因此,教學本課我始終把朗讀放在了第一位。
課文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寫了草原美景。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教學中,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本自然段寫了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點?從哪些語句中能夠體會出?學生們邊讀邊畫,討論非常激烈。匯報中,同學們各抒已見,能夠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找出草原景色的特點:大、綠、美。重點有五句話: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匯報中,學生能夠抓住“更”、“那么”理解出草原的天與別處的不一樣,說明這里空氣的清鮮,天空的明朗是不一般的。同學們邊匯報,我邊借機指導朗讀,同學們朗讀的熱情越來越高,連幾個后進生也被這種氣氛調動起來,積極舉手參與朗讀。最后,我采用配樂朗讀的形式將課堂推向高潮,隨著音樂的響起,我們仿佛置身于草原,沉浸于音樂所營造的氛圍之中。
由此可見,認知是情感的基礎,情感是認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真情能夠流露其中。特別是有的課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義深刻,學生如果對課文內容沒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參與朗讀。只有學生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體驗,才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
三、培養(yǎng)語感,準確表達
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學習用詞的準確、精練、貼切。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景理解詞義、句意。如,我出示簡易的草原圖與中國畫后,學生輕松地理解了“渲染”和“墨線勾勒”;聯(lián)系生活經驗感悟“一碧千里”“并不茫!,并從中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生活,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適時仿照作者的比喻手法,進行仿寫練習。學生既領悟了草原羊群的美,又練習了準確、生動的表達。
通過這課的教學,我更加明白了要吃透學情,知識面要寬,還要全心的愛學生,這樣的課堂教學就能全面地認識、教育、發(fā)展三大任務,課堂就能看到最佳效果。
草原課后反思 7
《草原》是一篇精讀課文。老舍先生記敘了自己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表現(xiàn)了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在這次教學中,學生讀出草原的美及對草原的情是我的教學目標之一,將要進入朗讀訓練時,我是這樣處理的: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羊群走在哪里都象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教師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音樂課件伴奏中,隨著課件展示的草原美景,聲情并貌地向學生描繪著草原的美麗景色。從學生們的臉上能看出他們對草原美景的迷戀,從他們的眼中能看出他們對草原生活的向往。我想,這時我的教學目的已經達到了,我要運用視覺、聽覺的沖擊及音樂感染的多種方法,去挖掘學生發(fā)自肺腑的'感情。讓他們一次到位的愛上草原,只有愛上草原,才能對草原有情,只有對草原有情,才能真正讀出草原的美,及對草原的情。圖片展示完之后,孩子們的眼睛一直盯在最后一張圖片上,久久不愿離開,《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還在耳邊飄著……這時,我輕輕的問著:“你有什么感受?”孩子們這時才回過神來,將眼睛游到了我的臉上!安菰懒!我一定要到草原那里去看一看!”“草原真是美極了,感覺像走進入了人間仙境!薄鞍!老師,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仿佛已經聞到了草兒的清香,花的芬芳了!美!太美了!”
孩子們高興的交流著,好象真正的游了一次草原。這時,我給學生配上音樂,讓學生們讀一讀課文,體會文章中的美,學生們忘情地讀著,讀書聲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飛揚。
反思:
如果在處理這一部分時,一上課就讓學生干巴巴的讀,那種感受只能是生硬的,只觸及到文字層面的感受。而一旦創(chuàng)造出與課文境界相和諧的課堂教學意境,就一下子觸及到文字的內在意蘊——作者、課文及草原的“心靈”。這里,用課件展示出草原的風光,加上老師在音樂伴奏下的范讀,巧妙地實現(xiàn)了學生與草原的“心靈”相會。有了這心靈碰撞,就會擦出學生與草原間愛的火花,孩子們既然愛上了草原,那么讀出草原美及對草原愛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草原課后反思 8
《草原》這一課是一篇敘事性散文。課文著重記錄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不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決定了教學的難度,再加上文章含義又較深,對學生來說是一次挑戰(zhàn)。在講課之前,我就在思考,如何能指導學生把這篇文章學好呢?課后,我覺得蠻成功的。現(xiàn)在把成功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才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某種啟迪。在第一課時,我就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投影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在音樂的伴奏下,我范讀了全篇課文。學生還沒有接觸課文,便被草原的美麗吸引住了,從而產生了學習的欲望,很好地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兵分兩路,既重景色的欣賞,又重情感的熏陶
這篇課文,首先寫草原的美麗景色,再談民族之間的團結友好。我首先讓孩子們學習有關景物的描寫,然后再體會字里行間流露的民族情誼。這樣的教學,側重點不同,教學效果也不同。
三.注重朗讀,在讀中感悟
我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讀。學生們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走進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我盡可能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
草原課后反思 9
《草原》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記述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lián)歡的情境。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束,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回味空間。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頭腦中浮現(xiàn)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先抓住本文的線索,弄清課文的順序,了解課文描寫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達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練的詩句總結全文。
品味課文的精美的語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感情也在變化。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寫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的語句,通過品味、吟誦、想象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總之,抓住本文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及時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情境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初步了解本課的寫法對今后學生的作文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做好引導。
草原課后反思 10
《草原》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了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我執(zhí)教的是第二課時。
在教學中,我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引向信息技術和學科有效整合的網絡信息領域。在設計和表現(xiàn)課堂時,我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安排、設置情景,充分考慮增強學生的吸引力,運用聲像媒體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內容生動地、具體地表現(xiàn)了出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學生的個性在語言感悟訓練中盡情的發(fā)揮。這種教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個體特點,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個人的潛能,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1、聆聽音樂,營造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
一個良好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必將會給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激發(fā)帶來很大的幫助。為此我播放了一段韻律歡快的“鄂爾多斯舞曲”。樂曲調節(jié)了課堂里的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松了神情,活躍了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發(fā)揮。當學生通過朗讀體驗到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后,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通過“讀”把情感表達出來,使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盡情的享受著蒙古人民的熱情。文本融化了成孩子們的智慧,歡快祥和的音樂中促成了孩子們語感的形成。在本節(jié)課教學接近尾聲時,伴隨著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我再次讓學生整體讀課文,感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把這節(jié)課帶入了高潮,雖然話已盡,但是情未了,本文的中心又一次得到提升。
2、展示圖片,營造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
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同的情緒變化正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基礎。在研讀“喜迎遠客”時,我出示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抓住“襟飄帶舞”“飛”“歡呼著”等重點語句感悟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通過優(yōu)美的畫面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到“盛情款待”的美好境界!澳滩、奶豆腐、奶酒,大盤的手抓羊肉”畫面的出現(xiàn),使孩子們不知不覺的興奮起來。場面隆重而熱烈,感受到草原人民熱情好客的同時,進一步體現(xiàn)出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的真摯感情。為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激發(fā)營造一個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真正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
3、體驗文本,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只有對話,才是真正的`引導;只有對話,才能走進心靈,才能彼此接納,才能相互造就。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親近文本,“激情相見”部分從四個“握”字體會見面時的親切,我很激動的與一個學生握手做示范,立即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孩子們立刻模仿起來,肢體語言使孩子們對草原人民的熱情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與文本碰撞,用心靈去傾聽心靈,達到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形成獨特的閱讀體驗,學生的個性也在語文課堂中盡情地流淌,師生對話就成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過程。
采取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改變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xié)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得到盡情展現(xiàn),課堂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了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舞臺。
草原課后反思 11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課文記敘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xiàn)了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疆的熱愛以及對民族友誼的歌頌。全篇文章文筆優(yōu)美、語言清新流暢,草原的靜態(tài)美和蒙族人民歡迎客人的熱烈歡騰場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教學設計是第一課時,教學時,我讓學生在學會生字新詞、了解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線索的基礎上讀邊想象,特別是結合對課文重點詞句的品味來充分領略草原的自然之美。然后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美讀來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課文的'語言特點。通過教學,我認為這節(jié)課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兩點: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為學生主動學習奠定了基礎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上課伊始,我先和學生談話,接著對草原作了簡單而又生動的描述,然后播放草原課件,讓學生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欣賞著藍天白云,羊群碧草,激發(f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為深入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2、以讀為本,抓住重點語句,引導學生感悟草原美景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本課時的教學我始終把朗讀放在第一位。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自主研讀,小組結合問題合作學習:如,草原的美,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為什么抓住這些景物寫?等等。請大家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接著讓學生交流說感悟;圖文結合理解重點句。抓住句中“綠毯”、“一碧千里”、“翠色yu流”、“綠色渲染”等詞,并說一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钡木跋,從而體會到這綠色把天地都染綠了。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自由地、放聲地朗讀這一段,讀出自己對草原的感受。
草原課后反思 12
《草原》是一篇精讀課文。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深入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fā)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xiàn)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一、教學效果
本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首先,我在課前已要求學生查閱有關的書籍或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大草原的詩詞、文章,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從而加深對草原的感性認識。
2、其次,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一方面,我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草原的美景分為三大部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圖畫,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
3、我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通過讓學生們劃分段落,總結段意,讓學生們整體地把握了文章的結構,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的巧妙。
4、由于品讀優(yōu)美語句,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于是,我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此外,我還出示優(yōu)美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等方式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從而更進一步深入地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感受相互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5、最后,在學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我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走進西部,了解西部和熱愛西部。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現(xiàn)在把成功的幾方面總結如下:
1、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才能加深理解和體驗,才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的熏陶,產生共鳴。在這課中,我投影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吸引了同學們,從而使他們產生學習的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兼顧兩方面,既重景色的欣賞,又重情感的熏陶。
這篇課文,首先寫草原的美麗景色,再談民族之間的團結友好。我首先讓孩子們學習有關的景物的描寫,再體會字里行間流露的民族情誼,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注重朗讀,在讀中感悟。
我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們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走進課文,理解課文。
三、不足之處
雖然這一課的學習中,有成功的地方,但教學永遠都是有缺憾的,在本課中,我還有不足的地方。我覺得我的語言還不夠優(yōu)美,語氣語調的把握上有欠缺,在對學生的回答問題上的激勵評價針對性不夠。
四、改進措施
如果重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在之前成功的基礎上,增加課件中對草原景色圖片的展示,注重自己的語調、語氣,以自己的語言魅力感染學生,及時、有針對性地評價學生的回答,給予回答精彩的同學以肯定,給予回答不到位的同學以鼓勵和點撥,使得這節(jié)課互動效果更突出。
草原課后反思 13
《草原》一課是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lián)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淳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上課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激發(fā)了學習興趣。課程結束,以歌曲結束,讓學生再次受到美的熏陶。第二步,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景美。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自主發(fā)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第三步,選精彩段落感悟人情美。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整體來看,本課完成的較為理想。
不足之處:學生放手不夠,教師點撥語、總結語缺乏感染力。
草原課后反思 14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全篇文章文筆優(yōu)美、語言清新流暢。
本教學設計是第一課時,教學時,我讓學生在學會生字新詞、了解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線索的基礎上讀邊想象,結合對課文重點語句的品味來充分領略草原的自然之美。通過品讀來再次體會課文的寫作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加深對課文理解和體驗,從而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上課伊始,我先和學生談話,讓他們談談自己對草原的印象,然后讓學生看到優(yōu)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的大草原。這樣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2、理清脈絡,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印象
本課內容雖長但是脈絡十分清晰,全文分兩大塊——景美、人美。“景美”的`內容在第一自然段,“人美”部分指的是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這樣理清思路后,就為順利學習下文打下了基礎。
3、抓住重點語句,感悟草原美景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本課時的教學我始終把朗讀放在第一位。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思考草原的美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抓住句中 “一碧千里”等詞深入理解,讓學生再美美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到讓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草原課后反思 15
《草原》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敘事性散文,此類文章只有多讀,才能明白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從而感受其語言的精妙。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我結合欣賞歌曲、電腦圖片激發(fā)學生讀書、發(fā)言的興趣,提高其語文能力。下面我就本節(jié)課具體情況做幾點總結:
1、以到過草原的同學的切身體驗,欣賞歌唱草原歌曲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興趣,拉近了學生與草原的距離,起到了激情導入的作用。
2、通過靜靜地默讀,邊讀邊想,給學生充分時間獨立鉆研文本,潛心會文,想象畫面,體會感情,促使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景色美;又通過學生放聲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品味語言,讓學生經歷從語言到畫面再到語言的閱讀實踐過程,引導學生學會閱讀。
3、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重點詞,如茫茫、勾勒、渲染、翠流等詞語,激發(fā)學生用心去領悟,用情去體會,用想象去補充,讀出語言文字背后“草天一色”的`意境美。
4、在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美、景色美的基礎上,當他們的情感為之陶醉之時,讓他們及時表達,學生這時會一吐為快,下筆有神,達到了讀寫的有機結合。
本節(jié)課,我做了很好的設想,但并未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后面設計的看圖片進行語言個性表達沒有進行,另外,學生的朗讀還太欠缺,組織語言、想象能力也需在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總之,今后在語文教學中,我要努力探尋好方法、好思路,爭取把語文課上得如各位主任所講的真實、樸實、扎實。
草原課后反思 16
《草原》是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寫的,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語言美于一體的感人之作。
我設計本課時的主要學習目標是: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體會草原的風光美,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鑒于學生沒有到過草原的.經歷,即便是從電視上領略過草原風光的學生也很少,為達成這個學習目標,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初讀,理清線索;再讀,借助幻燈圖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最后,在品味課文重點詞句來充分領略草原的自然美。
多幅草原風光幻燈片的播放,把學生帶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學生有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了草原的無邊和美麗。文字幻燈片和風光幻燈片的配合使用,使學生的品味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學生的理解和品味有了具體表象的支撐,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后,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來看,不少學生都喜歡上了這段話,并能有感情地流暢地背誦下來。
這節(jié)課,我的課堂設計主要是圍繞下面的問題來展開的:“草原景美在哪里?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寫得美的句子,并說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有時想想,的確是呀,在課堂上,做教師的并不須要提太多的問題,即使是一個問題,學生能從多方面進行挖掘理解,把他們自己在讀書中領悟到的東西表達出來了,不到位的教師略作點撥,這就足夠了。
【草原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草原課后反思03-16
草原課后反思【精】07-14
《春雨》課后反思03-17
北京課后反思07-14
關于課后反思04-28
觀潮課后反思05-04
優(yōu)秀課后反思08-31
《松鼠》課后反思09-10
《坐井觀天》課后反思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