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樂遺址
新樂遺址是沈陽歷史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部分,是沈陽市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跡,也是沈陽市最早的村落址。新樂遺址的發(fā)現將沈陽地區(qū)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到七千多年前,也為東北地區(qū)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樂遺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樂遺址
新樂遺址是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位于沈陽市皇姑區(qū)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黃土高臺之上,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其布局與半坡文化很相似,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新樂遺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歷史。其出土文物相當豐富。新樂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建了新樂遺址博物館。
新樂遺址是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一處聚落遺址。遺址分布面積達十七萬八千平方米,中心區(qū)域二萬二千五百平方米。自遺址被發(fā)現以后,經多次考古發(fā)掘,證明在這一地區(qū)存在著三種相互疊壓的不同時期的文化堆積層,其中最早的新樂下層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方特點,被定名為“新樂文化”。這一文化已成為沈陽地區(qū)史前文化典型代表和歷史源頭。 新樂遺址出土石器、骨器、陶器、木器、煤制精品等重要文物千余件和古房址遺跡。其中“木雕鳥”是沈陽地區(qū)出土年代最久的珍貴文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保存最久遠的木雕工藝品。 新樂遺址于1973年被發(fā)現,該發(fā)現把沈陽城的歷史推到72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 1984年,國家為保護新樂文化遺址,在遺址上建造了現代展覽館,1985年5月正式開放,1986年改為新樂遺址博物館。1993年底在遺址東部復原建起近十座原始社會時期半地穴建筑,仿真出沈陽人先祖?zhèn)兩詈蜕a場面。
地理位置
新樂遺址位于沈陽市皇姑區(qū)黃河北大街龍山路一號,市內北運河北岸的黃土高臺地上,海拔高度53米。地理位置為東經123°23′,北緯41°48′。地處下遼河流域,其北部距遼河約35公里。 新樂遺址的分布范圍,以龍山路為南線向北延深約300米,東以黃河北大街為起點向西約600米至長江北街。遺址面積約178.000平方米,重點保護區(qū)面積22.500平方米。
文化遺存
從1973年至1993年間,新樂遺址經過多次調查與發(fā)掘,有大量的實物資料證明在沈陽新樂地區(qū)共存在三種相互疊壓的不同時期的文化遺存。即新樂上層文化教育(青銅時代,距今3000年—4000年)、新樂中層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5000年)、新樂下層文化(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7000年)。其中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新樂下層文化,成為新樂遺址,新樂文化遺存的主要代表。
新樂文化層
新樂遺址發(fā)現的文物分屬三個互相疊壓的文化層: 新樂上層文化 距今約4000年前(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出土文物以石制收割工具和鼎、甗等煮食用具為主,和沈陽大部份地區(qū)的文物發(fā)現類近。 其中于1978年在二號房址出土的鳥形炭化木雕藝術品,距今有7200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氏族崇拜的圖騰信物。它是在沈陽地區(qū)發(fā)現的年代最久遠的文物,也是世界上年代最久遠的木雕工藝品。沈陽市政府廣場名為《太陽鳥》的雕塑即按照它的形象塑造,現已成為沈陽城市精神的標志和象征。 新樂中層文化 距今約6000年前,出土文物以陶器群為主,和新民市出土的偏卜子文化相類。 新樂遺址是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位于沈陽市皇姑區(qū)黃河大街新開河北岸黃土高臺之上,1973年首次發(fā)掘。這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占地面積17.8萬平方米,集居地約2.5萬平方米。其布局與半坡文化很相似,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新樂遺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歷史。其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出土文物中還有極為珍貴的煤精制品和木雕藝術品。 新樂下層文化 距今約7200年前,新樂先民居住遺址及生活器具文物。
文化特征
其文化特征主要內容表述如下:
。1) 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壓、磨、打均有,數量多,專業(yè)工具已形成,壓剝的細石器和打制石器約占石器總數的一半以上。細石器多不做二次加工,細石鏃多在腹面作二次加工。磨制石器精細,僅有斧、鑿、竄珠、雕刻器等中小器形,但通體磨光,形體規(guī)正。
(2) 制陶工藝以發(fā)展到一個相當階段。以夾砂紅褐陶為主,器面通體壓印“之”字形花紋和平行凹帶紋為輔的陶器群,是新樂文化的突出特點。器形有大中小深腹罐、刻劃紋高足缽及少量斜口器等。
。3) 半地穴式的房子建筑已發(fā)現四十余座,房子內均在中間設有火塘。房子之間相距很近,沿古河道北岸形成聚落居住狀態(tài)。
。4) 出現木質雕刻品,玉質串珠等裝飾品,并以煤精加工成工藝品。
。5) 農業(yè)經濟處于原始階段,谷物一黍,是發(fā)現唯一品種。采集、狩獵、漁獵仍是重要的經濟部門。新樂遺址的發(fā)現為中國東北地區(qū)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學資料。
發(fā)現過程
1972年秋,沈陽市于洪區(qū)水稻技術員、業(yè)余考古愛好者孟方平同志(已故)在新樂宿舍地區(qū)拆除的舊房基底部,偶然發(fā)現了幾片蓖紋陶、細小石器及煤制品等并及時報告了有關部門。沈陽市文管辦根據這一線索對文物出土地點和周圍地區(qū)進行了全面的考古調查,并于1973年10月15日至10月31日在新樂宿舍地區(qū)進行了第一次考古試掘,確定了新樂上、下兩層文化。 新樂上層文化以夾砂三足陶器、磨制石器為代表,距今3000—4000年。新樂下層文化以夾紅褐陶壓印之字紋深腹筒形罐、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為代表,距今約7000年。并在新樂下層發(fā)現半地穴式建筑居住址一座。1978年,某工人在距一號房址西北30米處挖菜窖時發(fā)現石磨盤殘塊。 得到報告后,沈陽市文管辦于同年5月26日至11月31日以菜窖底部遺跡為線索進行了搶救清理發(fā)掘,發(fā)現了二號房址,其碳14測定年代距離今7245±165年。1980年新樂遺址因某單位施工遭到破壞,市文管辦于同年5月至8月、1981年4月至10月進行了第三次搶救清理發(fā)掘。并確定了介于新樂上、下兩層之間的新樂中層文化(偏卜子類型)。這層文化則以夾滑石陶、附加堆紋、刻劃紋陶罐、壺、缽為代表,距今約5000年。1982年至1988年之間,為配合基本建設在新樂遺址一般保護區(qū)內,斷斷續(xù)續(xù)地進行了幾次小型考古調查與搶救清理發(fā)掘。1991年至199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由遼寧省考古研究所領隊對新樂遺址重點保護區(qū)的東南部進行了大面積發(fā)掘,揭露面積達4000平方米。1982年沈陽市人民政府將新樂遺址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成立新樂遺址文物管理所。同年在遺址南部建成860平方米文物陳列展廳,9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 1986年沈陽新樂遺址博物館正式成立。 1988年遼寧省人民政府將新樂遺址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命名 遺址發(fā)現于沈陽市新樂電工廠(119廠)宿舍區(qū)域內。依照考古慣例,以發(fā)現處所為名,故命名為“新樂遺址”。
歷史沿革
1973年,發(fā)現新樂遺址。
1984年,成立新樂遺址文管所。
1986年,新樂遺址文管所改名為新樂遺址博物館。
1994年4月,新樂遺址區(qū)十座半地穴原始建筑得到復原,并保留一座考古發(fā)掘現場。
1998年,建太陽鳥雕塑,高21米(象征21世紀),周身覆有金箔,當時沈陽市府廣場地標。
2010年5月,太陽鳥雕塑搬遷回新樂遺址。
遺址特點
新樂遺址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村落遺址,發(fā)現新樂下層房址遺跡44處,出土各類遺物3000余件。新樂遺址占地面積17.8萬平方米,集居地約2.5萬平方米,房址密集,每隔3一5米就有一處,其中最大的房址面積約100平方米,座落在諸房址中心,其布局與半坡文化很相似,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碳14測定,新樂遺址距今已有7200多年歷史。中小型房屋為各家庭居住,大型房屋可能是氏族成員集會和公共活動或勞動的場所。”房址皆為半地穴式,平面呈圓角方形或長方形。部分房址發(fā)現有柱洞,有的柱洞多至3層,柱洞內大多墊有陶片或碎石塊。門道位于東壁或南為斜坡式,有的房址未發(fā)現門道。
新樂遺址上層文化以磨制石器和素面陶器、鬲、甗等為主要代表,距今3000—4000年。
新樂遺址中層文化,以磨制石斧、細石器和附加堆紋陶罐、壺、缽為主要代表,距今約5000年。
新樂遺址下層文化的內涵主要以半地穴式建筑居住址和壓印“之”字紋陶器、細石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煤精制品為主要遺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堆積層,距今約7200年。
歷史文化
新樂遺址發(fā)現后國內考古專家及國外考古專家紛紛前來參觀考察,有的甚至為新樂遺址著書立說,日本學者在其《繩紋大系》一書中特意增寫了“新樂文化”一節(jié)。[3]
價值意義
新樂遺址是沈陽歷史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部分,是沈陽市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跡,也是沈陽市最早的村落址。新樂遺址的發(fā)現將沈陽地區(qū)有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溯到七千多年前,也為東北地區(qū)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填補了遼河下游地區(qū)早期人類活動的空白。新樂遺址下層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是新樂文化的典型代表。
保護措施
1982年,新樂遺址被沈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新樂遺址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新樂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樂遺址】相關文章:
沈陽新樂遺址的旅游導游詞10-06
遺址10-25
漢書遺址10-28
半坡遺址10-26
新城遺址10-25
磁山文化遺址10-28
大河村遺址10-28
丁村遺址10-28
昂昂溪遺址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