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泉州市開元寺
泉州市開元寺
中國著名的僑鄉(xiāng)福建省泉州自古有“佛國”之稱。自晉隋以來,佛教興盛,寺廟林立,現(xiàn)有史可考的寺廟有400多座,保存下來的約200余座,其中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要數(shù)開元寺。1983年,開元寺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開元寺位于泉州市西街,創(chuàng)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相傳唐代時這里是一片桑園,園主黃守恭因“桑開白蓮,舍地為寺”。初名蓮花寺,開寺祖師為匡護法師。后又改稱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稱開元寺,一直沿習至今。
開元寺創(chuàng)建以后,在中央政權(quán)的支持和蔽護下,規(guī)模不斷擴大。經(jīng)過五代、兩宋的發(fā)展,擁有下院百余所。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合并為“大開元萬壽禪寺”。明朝時,開元寺的名僧住持有永覺和木庵法師。1655年,木庵法師東渡日本,繼隱元法師成為日本黃檗宗第二代祖師,F(xiàn)寺內(nèi)保存著木庵法師親筆寫刻的衣版楹聯(lián):“鷲嶺三車,不離當人跬步;曹溪一指,好看孤塔云中!
1924年,圓瑛法師接任開元寺住持,在新加坡、菲律賓等地華裔僧尼的資助下,主持修復了開元寺大雄寶殿、甘露戒壇、東西雙塔、功德堂,重建了法堂,增建了藏經(jīng)閣,創(chuàng)辦了開元慈兒院、養(yǎng)老院。1928年至1942年,著名的弘一法師在福建弘法14年,多年在開元寺講經(jīng)說法,留下許多珍貴墨寶。
1935年,弘一法師書寫了宋代理學家朱熹給開元寺的題句:“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至今為寺中所珍藏。
抗戰(zhàn)期間,開元寺曾遭日本飛機轟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進行修復和保護。特別是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寺廟后,移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僧人們以院為家,把開元寺修繕得金碧輝煌,巍峨壯觀。
現(xiàn)在,開元寺占地面積為7.8萬平方米,分布在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有:紫云屏、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臺和藏經(jīng)閣。東側(cè)有檀越詞、準提禪林。西側(cè)有功德堂、尊勝院和水陸寺。東西廣場分別聳立著鎮(zhèn)國、仁壽雙塔。所有殿堂亭塔組成一個布局完整、宏偉壯麗的寺廟建筑群。寺內(nèi)還有枝繁葉茂的菩提樹,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桑樹以及眾多文物古跡。開元寺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前的照壁建于明代,嵌有明代書法家陳于王隸書“紫云屏”石刻。入山門后即是天王殿,殿后緊連著一座卷棚歇山頂?shù)陌萃ぃづ耘帕兄、元、明、清歷代石經(jīng)幢、石塔,其中有古希臘哥??古印度婆羅門式方石塔,十分珍貴。
大雄寶殿是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相傳建寺時有“紫云蓋地”,又稱紫云大殿。現(xiàn)存建筑為明代重建,重檐歇山式,通高20米,面寬九間,進深六間,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因殿內(nèi)立石柱一百根(內(nèi)糟減去六根)又稱百柱殿。這些石柱和柱礎(chǔ),形式多樣,有海棠式、龍柱式,方柱式和圓柱式、有的還刻著古印度和斯里蘭卡流傳的神話故事,是中外文化相互交融、吸收的產(chǎn)物。石柱及鋪間爐斗作仰蓮式,屋架上重梁疊棟,秀巧精致。斗拱間附雕著二十四尊飛天樂伎,有的手持樂器,有的手捧文房四寶,輕歌曼舞于屋粱之間。與敦煌飛天形象不同的是,這里的飛天都長有翅膀.而這些翅膀不但是裝飾品,也是拱頂?shù)闹吸c,建筑上的力學原理與藝術(shù)上的美學原理巧妙地融為一體。這種二十四飛天雕刻為中國佛教寺廟所罕見。
大雄寶殿供奉的`佛像也與眾不同。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供奉一尊釋迦牟尼像或三世佛、三身佛等三尊佛像,而這里供奉的是五尊佛祖像,正中一尊是釋迦牟尼,兩側(cè)分別是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東方阿閦佛、北方成就佛。供奉五尊佛祖像,屬于佛教密宗的獨特塑像方式,在全國漢地佛寺的大雄寶殿中實屬罕見。
大殿后為甘露戒壇,建于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明清重修,為重檐八角攢尖式。壇分五級,最高層正中供奉明代木雕的盧舍那佛坐像,周圍還有釋迦參尼佛、阿彌陀佛、千手千眼觀音佛等。伸縮像四周,菩薩侍立,金剛護衛(wèi)。壇座環(huán)列“護三皈”、“護五戒”諸神神主牌位64座,氣氛十分莊嚴。壇頂正中藻井結(jié)構(gòu)復雜而精巧,斗拱間雕刻有飛天樂伎,衣結(jié)飄帶,翩翩飛翔。
中軸線建筑群最高處是藏經(jīng)閣,建于1925年,為水泥仿木建筑,共兩層。閣上珍藏宋代刻板的《大云輪請雨經(jīng)》等佛經(jīng)2萬余卷,閣下是古鐘陳列室,有宋代以來銅、鐵鐘12口,有一口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鑄鐵鐘,上有“臺灣鹿港郊公置”、“泉州南關(guān)外浯江鋪塔堂”等銘文,反映了閩臺兩岸的經(jīng)濟、文化往來。
鎮(zhèn)國塔與仁壽塔合稱紫云塔,是開元寺的另一組重要文物。東塔鎮(zhèn)國塔,為唐咸通六年(865年)文稱法師所造,初為木塔,后毀于火災,宋寶慶三年(1227年)由守淳法師改建為磚塔,共七層。宋熹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年重建),改為八角五層樓閣工仿木結(jié)構(gòu)的石塔,一直保存至今。塔高48.24米,塔基須彌座上有浮雕的釋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每一門龕有浮雕的佛像,龕旁及門旁兩壁雕有羅漢護法、中印僧人等佛教人物,共有浮雕80尊,神態(tài)各異,刻工精巧,是宋代雕塑藝術(shù)的佳品。塔心為巨大實心柱,周圍有階梯,可攀登塔頂。全塔在大石柱40根,大梁40根,大拱120支,小拱80支。塔頂用銅鑄造的葫蘆形塔剎,歷時700余年仍光彩奪目。
西塔即仁壽塔,始建于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年),初名無量壽塔,木塔,高7層,后毀于火。宋寶慶年間由守淳法師改建為磚塔。宋紹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寺僧自證法師改建為石塔。此塔外觀與東塔相同,高44.06米,八角五級,基座上雕刻有禽獸和花卉的圖案。特別是西塔第四層東北壁的一尊猴行者的浮雕引起國內(nèi)外游人、學者的興趣與關(guān)注。這尊猴行者身穿直綴,頭戴金箍,項懸數(shù)珠,腰掛葫蘆和一卷《孔雀王咒經(jīng)》,手握鬼頭刀,右肩背一尊小佛像,與《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相似,但西塔建造比《西游記》早三百年。因此,中國一些學者及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中野美代子都提出“孫悟空出生在福建”的觀點。 東西雙塔結(jié)構(gòu)合理、雕刻精美,氣勢雄偉,堪稱為中國古代石構(gòu)建筑中不可多得的奇珍瑰寶,也成為泉州古城獨特標開元寺自對外開放以來,每年接待數(shù)以百萬的游人香客。
大批海外僑胞、日本、東南亞各國以及港澳臺佛教界和信徒專程來此朝拜。1983年,西哈努克親王專程到開元寺進香。日本黃檗宗也經(jīng)常派代表團前來參拜,有的日本佛教徒還能用閩南話誦經(jīng)。今天的開元寺成為聯(lián)系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的橋梁和紐帶。
【泉州市開元寺】相關(guān)文章:
題開元寺水閣,題開元寺水閣趙嘏,題開元寺水閣的意思,題開元寺水閣賞析 -詩詞大全03-13
游泉州開元寺05-01
開元寺作文(精選14篇)08-28
我愛家鄉(xiāng)的開元寺05-01
泉州開元寺導游詞簡要01-14
泉州市清源山風景區(qū)05-01
游開元寺作文(通用19篇)07-01
如果我是泉州市長400字作文大全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