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白肩雕
白肩雕
白肩雕(白肩雕)
白肩雕(學名:Aquila heliaca)又名御雕,是大型猛禽。體長73-84厘米。體羽黑褐色,頭和頸較淡,肩部有明顯的白斑,在黑褐色的體羽上極為醒目,很遠即可看見,這是區(qū)別其他雕的主要特征;钑r兩翅平直,滑翔和翱翔時兩翅亦不上舉成‘V’字形;同時飛翔時尾羽收得很緊,不散開,因而尾顯得較窄長。幼鳥頭皮黃褐色,背具黃褐色斑點,飛翔時尾常散開成扇形。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帶,尤喜混交林和闊葉林,常單獨活動;虬肯栌诳罩,或長時間的停息于空曠地區(qū)的孤立樹上或巖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嚙齒類、野兔、雉雞、石雞、鵪鶉、野鴨、斑雞等小型和中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食。繁殖從摩洛哥、西班牙等西北非洲和南歐、東歐往東到貝加爾湖、伊朗東北部、印度北部和中國。越冬于非洲東北部、印度,偶爾到朝鮮和日本。
目錄 外形特征 棲息環(huán)境 生活習性 分布范圍 收縮展開 外形特征白肩雕前額至頭頂黑褐色,頭頂后部、枕、后頸和頭側(cè)棕褐色,后頸綴細的黑褐色羽干紋。上體至背、腰和尾上覆羽均為黑褐色,微綴紫色光澤,長形肩羽純白色,形成顯著的白色肩斑;尾羽灰褐色,具不規(guī)則的黑褐色橫斑和斑紋,并具寬闊的黑色端斑。翅上覆羽黑褐色,初級飛羽亦為黑褐色,內(nèi)翈基部雜有白斑,次級飛羽暗褐色,內(nèi)翈雜有淡黃白色斑。下體自頦、喉、胸、腹、兩脅和覆腿羽黑褐色,尾下覆羽淡黃褐色,微綴暗褐色縱紋,翅下覆羽和腋羽亦為黑褐色,跗蹠被羽。 幼鳥頭、后頸和上背土褐色,具細的棕白色羽干紋,下背至尾上覆羽淡棕皮黃色,具寬的褐色羽緣,尾土灰褐色,具寬闊的`皮黃色端斑;飛羽黑褐色,內(nèi)翈基部具不規(guī)則的灰白色橫斑,尖端淡黃白色,翅上覆羽暗土褐色,內(nèi)側(cè)稍淡和具棕白色羽緣,在翅上形成細的淡色橫帶,飛翔時極明顯。下體棕褐色,頦和喉較淺淡;胸、腹和兩脅綴以棕色縱紋,下腹和尾下覆羽淡棕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棕色,具褐色羽緣。虹膜紅褐色,幼鳥為暗褐色,嘴黑褐色,嘴基鉛藍灰色,蠟膜和趾黃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125g,♂2900-4000g;體長♂730-830mm,♀787-835mm;嘴峰♂41-45mm,♀43-46mm;翅♂560-600mm,♀614-622mm;尾♂253-285mm,♀295-342mm;跗蹠♂89-95mm,♀93-106mm。(注:♂雄性;♀雌性)
棲息環(huán)境棲息于山地,可達海拔1400米的高處,也見于草原、丘陵、河流的砂岸等地。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草原和丘陵地區(qū)的開闊原野。尤其喜歡混交林和闊葉林,冬季也常到低山丘陵、森林平原、小塊叢林和林緣地帶,有時見于荒漠、草原、沼澤及河谷地帶。
生活習性遷徙
白肩雕在中國是候鳥,在新疆為夏候鳥,在其他地區(qū)系冬候鳥和旅鳥。遷來和離開中國的時間因地區(qū)而不同,在北京見于9月初和11月,遼寧見于10月、11月和5月。
習性
常單獨活動。或翱翔于空中,或長時間的停息于空曠地區(qū)的孤立樹上或巖石和地面上。
食性
主要以嚙齒類、野兔、雉雞、石雞、鵪鶉、野鴨、斑雞等小型和中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食,也吃爬行類和動物尸體。覓食活動主要在白天,多在河谷、沼澤、草地和林間空地等開闊地方覓食。覓食方式除站在巖石上、樹上或地上等待獵物出現(xiàn)時突襲外,也常在低空和高空飛翔巡獵。
分布范圍世界分布
分布于阿富汗、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國、不丹、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柬埔寨、中國、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格魯吉亞、希臘、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肯尼亞、韓國、朝鮮、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黎巴嫩、澳門、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緬甸、尼泊爾、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卡塔爾、羅馬尼亞、沙特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蘇丹、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亞、美共和國、泰國、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也門。 旅鳥:白俄羅斯、喀麥隆、塞浦路斯、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利比亞、立陶宛、馬來西亞、摩洛哥、波蘭、新加坡、斯洛文尼亞、瑞典。
中國分布
分布于新疆天山,甘肅蘭州、武威、張掖、酒泉、文縣、甘南、河西、阿克塞、碌曲、瑪曲,青海青海湖,陜西,遼寧旅順,福建,廣東。
【白肩雕】相關(guān)文章:
贈施肩吾,贈施肩吾張籍,贈施肩吾的意思,贈施肩吾賞析 -詩詞大全03-13
金雕的作文10-02
白頭海雕08-17
跨年的沙雕句子04-26
堆沙雕作文11-16
金雕薩普04-28
游沙雕世界作文11-06
鐳雕崗位職責04-18
沙雕祝福語12-02
親子沙雕活動方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