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孩子體驗一下缺乏的滋味
物品匱乏時,需求會讓你從無到有!R塞爾·浦魯斯特《快樂的日子》
在巴伐利亞的一所幼兒園里,教師們提出一個奇異的設想:如果把幼兒園里的玩具全部收藏起來,孩子們會有什么反應呢?教師們在好奇的同時,也想借機從玩具中解脫一下。教師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建議被采納實施幾個星期后,竟一躍成為一個有名的項目——“沒有玩具的幼兒園”。一時,很多國家,包括南非都開始紛紛效仿。可以說,這一建議滿足了很多方面的需要。
通過一盤錄像帶,我們看到家長會上最初討論的情況。當時人們提出的問題和擔心憂慮各種各樣:這個激進的舉措有什么實際意義嗎?沒有玩具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fā)育?他們會不會因為干坐著而感到無聊?會不會由焦躁不安而引發(fā)強烈的攻擊行為?真有必要去冒這個風險嗎?還有人擔心,孩子若對物資匱乏有所體驗之后,是否會更加強烈地向往物質享受?
這個實驗對成年人來說很有挑戰(zhàn)性。雖然結果如何還無法預測,但是他們畢竟是第一批有勇氣做這個實驗的人,所以大家一致舉手表示贊同。
接下來輪到跟孩子們討論這件事了。聽了介紹后,孩子們感覺很新鮮,眼睛亮亮的,表示愿意讓玩具休息幾天。一方面,他們覺得自己是在做一件無人做過的事情,感到很自豪;另一方面,從成人緊張的表情中,他們意識到這不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于是,幼兒園里大張旗鼓地干了起來,毛絨玩具、塑膠玩具、積木……所有小孩子的玩具都被運到地下室堆積起來,連布娃娃也用被子嚴嚴地蓋好。
第二天一早,孩子們來到空空如也的幼兒園。在頭10分鐘里,一切都顯得那么尷尬,光禿禿的地板、空空的墻壁,房間里只擺著幾件有數的家具。孩子們顯得笨拙而不安,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在鏡頭面前,他們第一次顯出羞澀的表情。這天,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沒有任何準備,雖然終于徹底地從玩具里解放了,可是無所事事也讓人不大舒服。大家都不自然地等待著什么發(fā)生。每間教室里都應該干點什么,可是空房子里面到底能干什么呢?孩子們無聊地坐在桌子上,晃動著雙腿。突然,大家發(fā)現一個孩子穿的毛衣比較別致,上面的房子圖案很有趣。有人提議把椅子架起來,再把被子搭在上面,這不就成了一所小房子了嗎?僵局終于被打破了。
就這么一下,孩子們便高興地玩起來了,每天如此。一開始吵鬧得很厲害,有幾天到了讓大人無法忍受的地步,但后來竟?jié)u漸好轉了:游戲的秩序更加順暢,孩子之間的對話和傾聽漸漸增多,男孩和女孩的交往也頻頻出現。與此同時,幼兒園老師的作用卻在淡化,他們強烈地感覺到,平常那些不斷指導游戲、決定和控制時間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都不用做了。
兩個星期后的家長會上,家長們紛紛報告了孩子在家中令人驚訝的表現:有的把家里的玩具也送到儲藏室里不玩了;有的睡眠大大增加;有個特別厭食的小女孩突然胃口大開。來參加家長會的還有些爺爺奶奶,他們也發(fā)現,幾個星期以來,孩子和爺爺奶奶的關系更加親近了,因為他們終于體驗到祖輩們過去沒有玩具可玩的情形。在此之前,老人們要哄孫子孫女開心就非送玩具不可,現在他們回想起一些當年的小把戲,什么道具都不用就能玩得很熱鬧。
事先約定的6個星期很快就過去了。我們向孩子們征求意見:是否愿意把地下室里的玩具統(tǒng)統(tǒng)解放出來?他們的回答很肯定,但是建議不要一下子都解放。我們開了幾次討論會,讓孩子們暢談沒有玩具的體會。問到今后怎么辦時,有的孩子希望隔一段時間就搞一次,“每年來一次行不行呢?就像大樹那樣,到了冬天葉子也會掉光的!
這個項目的最初想法其實來自一項預防兒童成癮的工程。這個點子并不像乍聽時那樣荒誕。社會教育學家想從中觀察的是,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條件下,孩子如何感覺享受,同時測試孩子內心的自控力,以及獨立思考和獨立行為的程度。
這個項目無論推廣到哪里,都受到廣泛的關注與贊同。其實這件事早該著手做了。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誰家沒有那么一堆五顏六色的東西呢?這些玩具一方面讓人感覺礙手礙腳,另一方面又不能說扔就扔了,因為里面凝聚著他人的勞動,有的還是出于好意贈送的禮物,再轉送給別人未必妥當。日積月累,各家都積攢了一堆這種東西,堆積如山的玩具零件,真正能玩兒的沒幾個。齊根(德國北威州城市)的一個專家小組曾就孩子所占有的玩具開過一個清單,結果很令人震驚:我們的孩子(絕不僅僅來自富裕家庭)不僅有過多的玩具,而且同樣的玩具常常達到2個甚至3個,如足球、自行車、滑板、球拍、背包。這些東西絕對不是廢品。誰都知道,在德國這樣一個富裕的國家里,玩具都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格 設計、制造的,最后還由有關部門進行檢驗。問題只是玩具太多了,超出了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數量。我們也采訪了老一代人,當他們聽說有的孩子有滿屋子的玩具仍然百無聊賴時,感到簡直不可思議;叵肫鹚麄冏约旱耐辏婢呱俚每蓱z,只能拿樅樹果當布娃娃或小動物,戰(zhàn)后更是窮困不堪,只能拿肥皂盒當小船玩。那些少得不能再少的玩具在記憶中卻有著很多的意義。
卸掉包袱,解放感官,我們的年輕一代早已有了這樣的要求。比如約翰-凱奇的音樂中那個長達4分33秒的休止,讓人感到完全的寂靜;衣服、居室里避免使用刺眼的色調;縮減消費需要循序漸進,然后再盡可能地減少。這不是倫理上講的勤儉節(jié)約,而是一種新型的享受哲學,精簡身體與思想上多余的負擔是一條通往神秘王國的道路。
在上層社會的家庭中,以及在英國的寄宿學校里,有一條他們一貫推崇的基本教育原則——人為地制造物質缺乏的條件,有意壓低學生的生活水平。教育者相信,一個只會坐享其成,只會依賴父母的財產和地位生活的人,今后很難成為一個成功者。目前聯邦德國的經濟增長率已經停滯不前,這是社會各階層人士有目共睹的事實。因此,我們的孩子必須具備從零開始的能力。當然這需要力量和勇氣,但是這個過程也可以使孩子產生力量,一種來自自身的力量。
【讓孩子體驗一下缺乏的滋味】相關文章:
缺乏“核心營養(yǎng)”阻礙孩子成長05-02
孩子維生素C缺乏的表現05-01
孩子營養(yǎng)物質缺乏易致驚厥02-18
糾正挑食 讓孩子體驗饑餓05-01
缺乏04-29
讓孩子在玩中體驗生活04-30
放慢腳步,讓孩子從容體驗教案08-29
孩子的成長經歷離不開體驗04-30
孩子嫉妒心強源于缺乏安全感10-19
帶孩子體驗遠足的好處有哪些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