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善用引導方式鼓勵孩子認錯
要了解孩子為什么不肯認錯,必須從他的年齡、認知與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等層面來探討。當孩子認知能力不足時,是非對錯的觀念也不夠,相對地,就容易犯下許多無心之過。而家長本身的心態(tài),以及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會影響孩子犯錯后的態(tài)度。想要讓寶貝乖乖認錯,卻又怕傷害到他的自尊心?只要善用引導方式,您也可以教出勇于認錯的好孩子!認錯=學會認識錯
“小明,你把爸爸的杯子打破了,快說對不起!”一般家長在孩子犯錯時,常希望他當下就能承認過錯,但這樣的想法是完全不正確的。不論孩子是無心或刻意犯錯,父母都應探究其行為原因、時機、年齡與認知是否足夠,再從錯誤中去修正內(nèi)容。家長要知道孩子到底錯在哪,并非僅看到他的言行表現(xiàn),而應著重于其背后意義。
認錯應是讓孩子“學會認識錯”,而從認識錯到承認錯,中間的鋪陳很重要。家長宜以適當?shù)姆绞揭龑,才不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損,或是有負面形象介入。以孩子亂丟杯子為例,事件發(fā)生后,家長應先抱住他,并告訴他:“爸爸是愛你的,但是爸爸要讓你了解這是怎么回事。你丟杯子,是因為心情不好呢?還是想要玩它,試試杯子堅不堅固?”先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再慢慢引導他說出行為動機,讓他知道錯不代表不好,只是該言行舉止不被允許,或者是不恰當?shù)摹?/p>
教養(yǎng)方式VS認錯態(tài)度
1、 威權式
孩子做錯事時,若家長采取威嚇的方式來對待他,孩子會擔心、害怕受到爸爸媽媽的懲罰,因而更不敢承認錯誤。盧雯月表示,在威權教養(yǎng)方式下成長的小孩,大部分會逃避自己的過失,因為他們已經(jīng)想到認錯后會遭受嚴厲責難,心生恐懼下,便選擇隱藏或說謊。
2、 溺愛式
現(xiàn)在家庭普遍都是雙薪制,家長平時忙碌,無暇陪伴孩子,因此多半懷有一種補償心理,對于孩子所要求的,總是極力滿足,使得家里的小寶貝成了無法無天的小霸王。家長一旦寵壞了孩子,當他做錯事時,便選擇縱容或視而不見的溺愛方式,孩子在不覺得自己有錯的情況下,當然更不愿意認錯了。許正典表示,家長若是采溺愛式教育,會讓孩子變得比較沒有同理心,更易混淆他的是非價值觀,當父母對錯誤行為沒辦法即時修正時,孩子容易一錯再錯,變成“知錯不能改”的個性。
在溺愛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對于喜歡的東西都想占為己有,即使是別人的東西,他也想搶過來,這樣的惡習,不只讓孩子的人際關系變差,父母的管教也會更加困難。
3、 民主式
如果家長的管教方式是很民主的,孩子不肯認錯,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年齡小,看不出來自己錯在哪里,也可能孩子還在氣頭上,心情還沒平復;這時家長應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再慢慢和他談剛剛所發(fā)生的事情。民主的父母,孩子大多愿意和家長誠實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為錯誤道歉,因為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可以溝通的,只要據(jù)實以報,父母不會對他拳腳相向或是隨意辱罵。
教養(yǎng)小叮嚀
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雖然會影響孩子是否愿意認錯,但與孩子本身的特質更是密不可分。假如父母是威權式教育,但孩子臉皮很薄,一旦孩子犯了錯,就更不愿意說出來;而臉皮薄的孩子,碰到民主的父母,就會愿意說出心里的話。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需配合孩子的特點,并培養(yǎng)出雙方默契,才能讓親子相處更為融洽。
小朋友的能力是靠模仿而來的,如果家長本身對于自己的錯誤行為都不肯輕易認錯,孩子便會觀察并學習這樣的經(jīng)驗,因此父母的模范很重要。倘若家長本身的態(tài)度是不友善或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孩子便會遵循此標準,即使愿意認錯,心里卻是不服氣、不順從的,反倒易養(yǎng)成孩子陽奉陰違的態(tài)度。
寶貝!你在擔心什么?
犯錯后的處罰通常是肢體的,或是直接剝奪孩子的權益,因此孩子不認錯,很可能是不敢認錯。孩子的錯誤是可以被討論的,家長應教他認識錯誤的行為,并告訴他該怎么承認錯誤,以及坦白的好處與不承認的后果。家長不妨告訴孩子:“媽咪知道你現(xiàn)在很害怕,但是媽咪保證不會打你!弊尯⒆诱J識錯誤,并了解認錯的好處,不僅能讓生活更順利,亦能增進親子關系。以同理心的方式,在孩子犯錯后,讓他藉由角色模擬來將心比心,反求諸己,不僅能減少孩子犯錯機率,還能讓他學習三思而后行。
2種常見的犯錯狀況
犯錯狀況可分為具體與抽象兩種。舉凡出現(xiàn)物品破壞、言語刺激等具體事件與行為,都屬于明顯的犯錯,如打人、咬人、罵人等。而抽象的犯錯,則是做這件事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像是偷竊、說謊、翹課等。不過孩子所犯的錯是否符合錯誤條件,抑或只是無心之過,就要視孩子的年齡認知、能力與狀況而論。舉例來說,如果媽咪硬要帶3歲的小朋友去歌劇院,他在演出時吵鬧是正常的情況,因為孩子的年 齡幼小,尚未了解禮儀規(guī)范,家長不該加以斥喝。
不肯認錯的3個原因
1、是非觀念不足
孩子是非觀念不夠,有兩種可能,一為沒有人教他什么是對與錯,再者可能是孩子本身比較自我中心。尤其是4歲以前的小朋友,因處于自我中心期,容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在乎他人感受,更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是不對的。
2、沖動控制不夠
有些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做,卻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比如說,孩子本身注意力較不集中,便難以壓抑沖動的情緒。但沖動控制差的孩子,所犯的錯并非刻意的,不愿認錯的原因在于他并非故意犯錯。
3、缺乏責任感
清楚自己應達成什么要求,卻刻意不做到,事后仍不肯認錯,這樣明知故犯行為,是最嚴重的。這些小孩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會以此方式來達到目的,若家長不正視此問題,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誤以為犯錯行為是親子間的正常相處模式,因此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jīng)Q定了孩子刻意不認錯的原因。
結語:以內(nèi)化代替物化的鼓勵
“我家寶貝愿意主動認錯,我都買玩具和糖果給他當作獎勵!”親愛的家長,您是否會用這樣的方式來鼓勵您家誠實的乖寶貝呢?其實這樣的方式是錯誤的,嘉許孩子的作法應該是內(nèi)化的。媽咪們可以和孩子說:“哇!寶貝,雖然你把水打翻了,但是你卻愿意告訴媽咪,還把事情講得很清楚,代表你很有勇氣。你長大了,媽咪很高興喔!”家長要直接贊美孩子的行為與做事的動機,并告訴孩子你的感受?洫労⒆訒r,忌用太多形容詞,否則孩子會搞不清楚自己做對的到底是什么。
除了勇于認錯值得鼓勵外,當孩子認錯后下次沒有再犯,也應給予贊揚。家長可以和孩子說:“你上次不小心這樣做,但是現(xiàn)在就記得了,你的小腦袋很靈光喔!”如果孩子又再次重蹈覆轍,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下次忘記該怎么辦。以偷吃糖果為例,假使孩子自己變得可能會再犯,父母倒是可以協(xié)助孩子、給予建議,像是問他:“把糖果放高一點好嗎?還是媽咪把糖果放到柜子里鎖起來?”與孩子一同想些解決的方法,以克制住原始的欲望。
【善用引導方式鼓勵孩子認錯】相關文章:
引導孩子交朋友05-02
怎么引導孩子情緒表達04-11
怎么引導孩子玩積木12-07
如何引導孩子讀書與寫作07-24
引導孩子玩玩具的方法11-22
引導孩子做學習的主人04-30
引導孩子挖掘作文素材04-25
如何引導智力超常的孩子?05-02
自我認知類型引導認知方式的實驗研究04-26
德育教育中要善用贊揚、鼓勵和批評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