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注幼兒的“告狀”行為
案例背景:因爭搶玩具引發(fā)的“告狀”行為,是我班某些幼兒在一日活動中最常見的行為之一。這一方面是由于幼兒交往技能缺乏,遇到矛盾不知如何解決;另一方面是幼兒道德認知水平逐漸提高,他們會拿自己與別人的言行做比較,覺得不相對稱時就會向老師告狀。
案例描述:
1、吳佳曄小朋友從家中帶來了許多的“恐龍”玩具。男孩子們個個都愛不釋手;施燁金早上來園后玩?zhèn)不停,蔣葉慶也想玩就在旁邊看并不時的說上幾句“讓我玩玩吧”;可是,施燁金怎忍心罷手:“不行,我還沒玩夠呢!”蔣葉慶只能向老師報告。我也摸著他的頭說:“你去玩玩別的吧,他們那邊甩炮仗也很好玩!
(教師轉移幼兒的注意力)
2、聰明屋里新添了兩副飛行棋,區(qū)域活動時,黃成林和其他小朋友在玩;可是夏明康也想玩。于是,他們兩個抱著棋子和棋盤各不相讓,由于用力,過大一會兒就把棋盤被撕壞了;黃成林連忙走過來告訴我,我聽完后沒好氣的說:“讓你們搶的,現在誰都別想玩。”說完,就把飛行棋藏起來了。
3、早上來園后,吳曉宣把自己喜歡的橡皮泥放在一起玩起了捏泥的游戲;不一會兒,江藝婷也來了想玩,可是吳曉宣摟著許多漂亮的顏色就是不給,江藝婷來告訴老師說:“張老師,她不給我” !澳阕约合胂朕k法,怎樣讓她把橡皮泥給你一些”?江藝婷不解地看了我一眼,跑過去說了幾句但還是不見效,只能又回來告訴老師。這回,我走到吳曉宣那里對她說:“這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玩才是好孩子,你應該給她一些……”,我說了可她還是那樣,我一時生氣了,不管愿不愿意就將橡皮泥分開,給了一些江藝婷。
案例分析:
頻繁的告狀行為不僅會影響同伴之間的友好,而且會在一定的程度上擾亂教師的正常教育行為。面對孩子的行為,作為自己更多的反應是“為了什么事”、“怎樣迅速解決這場糾紛”、“怎樣使孩子不再來告狀”,其目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而沒有考慮這一行為后面深層次的原因,沒有利用機會引導孩子學習協商、輪流、共享等技能。
案例反思:
1、判斷告狀的情境潛在的重要意義。
幼兒園的教學是滲透在一日活動之中的,教師應該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機,真正做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面對孩子的行為,教師應該想到可以利用這一情景和機會幫助幼兒學到什么?“用什么途徑幫助他“,分析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理解方式,制定出安全合理的反應方案。
2、聯系實際,做出診斷
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該能根據對幼兒的觀察和分析來確定行動的方法,面對案例中行為,教師不應“急于求成“,而應聯系實際做出診斷:孩子最近特別喜歡告狀,可以前不是這樣的,是不是想引起教師的注意,只有對幼兒的告狀行為做出正確的判斷后,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
3、反思自己的行為,根據需要生成新的課程
對幼兒的告狀行為,教師應該進行深層次的反思:“這類問題是不是常常出現?”“班中幼兒是否缺乏正確的交往技能?”“是環(huán)境和材料引發(fā)的沖突還是人為引發(fā)的沖突?”,如果是材料,那么應該適當、隨機性地加以調整,如果幼兒缺少交往技能,那么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調整課程,設計活動,讓幼兒在實際活動中獲得各方面的發(fā)展。
【關注幼兒的“告狀”行為】相關文章:
控告狀04-30
關于告狀作文12-01
小河告狀作文11-19
老鼠告狀_600字11-06
告狀作文600字12-09
幼兒行為規(guī)范03-15
高中抒情作文:告狀風波08-06
關注插座關注安全04-29
(必備)幼兒行為規(guī)范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