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知行合一為題的作文優(yōu)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知行合一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gòu)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知行合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核心。我們常常會說知行合一、行勝于言。但這些還僅僅停留在話語上,沒有化為我們切實的行動,沒有化為我們學習、生活、工作的指南。但老實講,這一條是中國文化的重點,也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點。《中庸》里有一句話:“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簡單的意思是說:有一些人道理聽明白了,遵道而行了,卻因為氣力的原因,結(jié)果就半途而廢了,而我(孔子)卻不會停下來。
講作文的時候,一些媽媽講:道理都明白了,但做起來就好難啊!這是一個問題。在生活中、工作中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道理都明白,但就是不去做。即使做了,也是半途而廢。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思想上、意識上首先要明白要搞懂。思想上意識上搞懂了,還僅僅是開始,如果沒有行動,思想上意識上的懂,那也只是半懂,或是懂。正所謂:知而不行,尤如不知。
在《論語》中,孔子曾經(jīng)承認過,自己在識人方面有過失誤。他說自己起初在察人的時候,是聽其言,信其行。后來糾正了這個觀點,對一個人的認識,要聽其言,觀其行。我們通常都會犯這樣的錯誤:一是喜歡聰明的人,而不太喜歡相對較笨的人。二是喜歡通過一個人的語言,來判定這個人是聰明還是愚笨。這樣識別人、斷定人,往往會造成很大的誤判。看一個人語言的表達、思想上的認識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還要看行動上是不是得力,是不是能佐證其思想、意識。不能簡單地憑一個人語言的表達,來斷定一個人的好壞智愚。
有一些媽媽講,道理都明白了,但做起來好難啊!這話跟沒說一樣。道理都明白了——似乎是想否認自己很笨,但做起來好難啊——似乎又在否認自己很聰明。反過來講,道理都明白了——就是在說自己很聰明;但做起來好難啊——其實在進一步證明自己很愚笨。道理其實是很簡單的。一個有成就的人,絕不是僅僅從思想上明白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實施行動的人。正所謂:心動不如行動,也是這個道理。而我們往往犯的一個低級的錯誤就是: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但就是不在行動上加以實施。我們在生活中知人識事,也會犯一個簡單而低級的錯誤,對別人、對外物,我們常常是聽其言,信其行;對自己呢,則常常是講其言,不去行。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就有了三個欺:自欺、欺人、被人欺。我們通常用英語講:justdoit,而不是說justthinkit,也是充分地說明了行動的重要性。想得有多深、想得有多妙,但不能轉(zhuǎn)換在行動上,那是一點意義也沒有的。正如一個不會游泳的人,無論他寫出多么高深的游泳理論、教材,這樣的理論與教材,也是沒有用的。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從知與行的觀點來看,愚公的愚——愚在沒有搬家,而是搬山。智叟的智——智在他確實有理由,認為這樣的搬山行為是愚蠢的。但是反過來講,最后的結(jié)論證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那是因為愚公聰明就聰明在行動,而智叟的愚,就表現(xiàn)在光是腦袋靈光、嘴皮滑溜,卻沒有行動。所以講,不要光是停留在思想上、意識上的智,也不要僅僅是停留在嘴頭上的知,要把思想上、意識上、嘴頭上的智與知轉(zhuǎn)化成行動上的智。這是聰明人的做法。
知行合一是中國教育的重點。過去,在古人的學習中是要把這個思想貫穿始終的。比如《三字經(jīng)》的第一章中有:人不學,不知義。親師友,習禮儀。在這一章中,一上來并沒有講如何知某數(shù),識某文!叭瞬粚W,不知義”講的是學習的目的——要知義。怎么知義呢?要“親師友,習禮儀。”“親師友,習禮儀”不是知識的范疇,而是行動的范疇。
我們這一代,我們總是在講知。我們的下一代,對于行的重要性,就知之更少了。而對于行的理念的熏習,就更加的少。我們的下一代,他們做數(shù)學、做習題都在講知,但是,他們當中又有幾個能好好地做一下化學試驗?能認真地對待物理實驗呢?他們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背得滾瓜爛熟,可是把他往鬧市里一丟,找不著姥姥的家門。做題能力很強,動手能力卻很差。選擇答案做得很好,創(chuàng)新能力卻幾近喪失。
“四書”也好,“五經(jīng)”也好,在經(jīng)典文化中,知行合一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前面我們講到了《論語》中的“聽其言,觀其行”等等都是。再比如,《冬夜讀書示子聿》里有一句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再比如,我們讀《戰(zhàn)國》,那個紙上談兵的趙括。了解了這些典故,對于理解這個理念,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現(xiàn)在的教育,害人不淺了。在如今的教育理念中,行的理念早就被扔到了一邊,這個危害實在太大。就好像是一棵樹的成長,既要有“知”,又要有“行”,二者缺一不可。而現(xiàn)在我們都只在強調(diào)“知”,而對于“行”卻幾乎忽略不計,這樣長出來的樹必定是畸形的!度纸(jīng)》中,為什么一開始就要講親師友,習禮義?在“親師友,習禮儀”的基礎(chǔ)上,才會去知某數(shù),識某文,講的就是知行合一。只有知,沒有行的教育,那是一個畸形的教育。光是把知識在頭腦里打轉(zhuǎn),在眉毛間展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那是要吃虧的。說嚴重一些,那是要倒霉的。所以在《中庸》中,孔子講——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這樣的人我是不去做的。別說是光知不行,就是全知而半行,我也是不會做的。一個人的成功,絕對是做出來的。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因為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缺失,天天講、月月喊,叫破了嘴皮、喊壞了嗓子,幾人能識,幾人能知呢?知行合一,這個理念的種子,千萬千萬要從小就種在孩子們的心中。從小不種下這個種子,到大了,那就有問題了。
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里流行一些公知。說兩個例子:一個是前不久的毒膠囊事件,居然有專家出來講,一天吃六個這樣的膠囊對人體無害。這樣的知識分子可以說喪失了做知識分子的良知,從理論上講,興許是不要緊的,但是,從“行”上來講,那是在挑戰(zhàn)公眾的生活常識。第二個例子,湖南有一個地方,因為洪水橋塌了,死了五六個人,而這座塌掉的橋,從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看幾乎看不到什么鋼筋。但居然,會有專家出來講,塌橋很正常,公眾不必大驚小怪。
他們玩弄的是學識,玩弄的是數(shù)字,玩弄的是概念,玩弄的是科學,是屬于聽其言的“言”。而對于行而言,對于民眾的心理承受,對于民眾的心理關(guān)注——“行”而言,他們簡直就是白癡。這些人從根子上講,受到的都是“知”的教育,對于“行”的教育,幾乎是空白。就如三國時期的馬謖一樣,說起來頭頭是道、彬彬有“理”,實則來講,他們沒有一點社會常識,沒有一點道德常識,沒有一點倫理常識。這些光知道數(shù)據(jù),知道科學,知道概念的人,就是危害社會的人。
所以,我們要從根子上,真正地讓孩子們從小就有知行合一,行勝于言的意識。這個意識的樹立,要從我們在座的家長做起。不能只是簡單地說:我知道了,但我就是不做。學作文的道理也是,不能簡單地說:聽了課,老師講的道理、方法、技巧、我都知道了,但就是不親身實踐一下。知識與知道是有區(qū)別的。知識只存留在大腦的記憶里,而知“道”是經(jīng)過實踐轉(zhuǎn)化的一種能力。只知不行,是謂知識;知而行之,是謂知“道”。知而不行,天下道理千千萬,都明白了,也不管用,知而行之才能出真知!這是作文的學習方式,也是工作、生活的得“道”方式。工作中要講執(zhí)行力,而學習作文如果沒有執(zhí)行力,沒有行動力,也是萬萬不可的。
【知行合一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知行合一作文08-16
[實用]知行合一作文09-02
知行合一作文(精選2篇)11-08
知行合一作文(通用21篇)12-29
以知行合一為題的作文優(yōu)秀范文(精選23篇)12-29
知行合一高中作文800字(精選14篇)04-19
知行合一讀后感02-26
知行合一演講稿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