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不聞不問的成語
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固定的說法,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表示不聞不問的成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表示不聞不問的'成語 篇1
【不理不睬】:指對人或事物不聞不問,漠不關(guān)心。
【推聾妝啞】:指裝作不聞不問,什么都不知道。
【閉明塞聰】:堵塞視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或不了解。
【推聾作啞】:指裝作不聞不問,什么都不知道。同“推聾妝啞”。
【做啞妝矬】:矬:短。假裝啞巴、不明事理。形容置身事外,不聞不問。
【閉目塞聽】: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袖手充耳】: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聞不問,漠然置之。
【蔽聰塞明】:蔽:遮;聰:聽覺靈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擋住眼睛。比喻對客觀事物不聞不問。
【蔽明塞聰】:蔽:遮;聰:聽覺靈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不聰不明】:聰:聽力;明:視力。耳能聽而裝作不知;目能視而裝作不見。指故意裝聾充瞎,不聞不問。意謂對某些小事不必過于認(rèn)真。
表示不聞不問的成語 篇2
不聞不問
成語拼音:bù wén bù wèn
成語解釋:聞:聽。不聽也不問。形容對有關(guān)的事情不關(guān)心;不過問。也作“不問不聞”。
成語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首回:“(唐明皇)除了選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聞不問!
推聾妝啞
成語拼音:tuī lóng zhuāng yǎ
成語解釋:謂裝作不聞不問,什么都不知道。
成語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
袖手充耳
成語拼音:xiù shǒu chōng ěr
成語解釋: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聞不問,漠然置之
成語出處:清·夏燮《中西紀(jì)事·江上議款》:“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為,則當(dāng)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fā)蹤指示之人!
安之若素
成語拼音:ān zhī ruò sù
成語解釋: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來。①對于困危境地或異常情況;心情平靜得像往常一樣;毫不介意。②現(xiàn)也指對錯誤言論或事物不聞不問;聽之任之。
成語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8回:“第二天寶小姐酒醒,很覺得過意不去。后來彼此熟了,見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不問不聞
成語拼音:bù wèn bù wén
成語解釋:聞:聽。不問也不聽。形容對事情不關(guān)心,很冷淡
成語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于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問不聞,惟知侍親養(yǎng)子!
不理不睬
成語拼音:bù lǐ bù cǎi
成語解釋:指對人或事物不聞不問,漠不關(guān)心
成語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發(fā)一言,任憑這邊賠盡小心,那邊只是不理不睬。”
治絲而棼
成語拼音:zhì sī ér fén
成語解釋:謂理絲不找頭緒,就會越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正確,使問題更加復(fù)雜。語本《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成語出處:語出《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聞噎廢食
成語拼音:wén yē fèi shí
成語解釋:聽到有人吃飯噎了一下,自己就連飯也不吃了。比喻因?yàn)榕鲁鰡栴},索性不干。
成語出處:明·袁宏道《袛園寺碑文》:“戚戚舍身,沾沾利益,遂欲絕口性命,塞路蔥嶺,此何異聞噎廢食,見蹶停驂者哉?”
垂頭塞耳
成語拼音:chuí tóu sāi ěr
成語解釋:謂不問不聞,裝聾作啞。
成語出處:《后漢書·殤帝紀(jì)》:“刺史垂頭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不相聞問
成語拼音:bù xiāng wén wèn
成語解釋: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lián)系或斷絕往來。
成語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嚴(yán)助傳》:“于是拜為會稽太守。數(shù)年,不聞問。
【表示不聞不問的成語】相關(guān)文章:
表示笑的成語_表示心情激動的成語01-14
表示高興的成語01-17
表示說的成語01-16
表示秋天的成語01-18
表示痛快的成語01-10
表示變化的成語01-10
表示心情的成語01-10
表示顏色的成語01-12
表示看的成語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