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望廬山瀑布古詩簡析
望廬山瀑布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為大家整理了望廬山瀑布簡析,一起來看看吧!
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1.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日照香爐生紫煙”。
2.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3.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4.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創(chuàng)作背景
這兩首詩一般認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吳小如教授認為,李白這兩首詩體裁不一,內(nèi)容也有一部分重復,疑非一時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詩文系年》中根據(jù)任華《雜言寄李白》詩,認為第一首五古為李白入長安以前(開元年間)所作。另有人認為第二首七絕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寶十五年)李白到廬山的夏秋之交。
望廬山瀑布簡析
詩的題目有一個“望”字——《望廬山瀑布》,所以全詩也都圍繞著“望”來展開。首先是遠望、瞭望、遙望,這才能領略瀑布的全景。其次這個“望”它是刻意的,他不是瞥了一眼一言,他不是瞅了一下,他是專心的,他是主動的,他不是偶遇,也不是簡單的邂逅,所以整首詩雖然短小,但其中有一些曲折微妙之處,顯示了作者獨具的匠心與精巧的構思。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第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就是香爐峰,霧氣籠罩之上,就像飄著煙的香爐一般。第一,香爐峰是為了更好的望瀑布,突出這個“望”字。第二,香爐峰霧氣繚繞,一路走上去讓人對瀑布產(chǎn)生無盡的遐想,還有第三,“生紫煙”中既透露出超然世外的心情,而且還顯現(xiàn)出一種超然物外的觀察感,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也就是把廬山的風景從整體上提升到一種大潑墨,大寫意的境界中,這就為后面繼續(xù)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奠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所以李白這首詩從一開始就是氣度不凡、飄飄欲仙了,第一句的鋪墊非常高妙。
第二句就沒有必要繼續(xù)高妙,總是高妙,后面就很難再翻出驚喜。所以第二句平淡無奇,一方面交待了西登香爐峰的結果,這是承上,另一方面又明確給出了瀑布的整體形態(tài)和第一印象,這是啟下。承上啟下。
第二句雖然平淡,但還有兩個字需要斟酌一下:一是“川”字,由于山、川常常并稱,所以讀者很容易把這個掛前川理解為掛在前面山崖上,有的李白詩的版本就做“掛長川”,這樣可能更容易理解詩境:瀑布從高崖上傾瀉在下面的河道里,仿佛掛在長河之上,而這個長河又流經(jīng)香爐峰下,在李白身下、面前,所以又可以叫“前川”。第二個是“掛”字,它既是實寫瀑布的高度落差,也隱約包含著一種比喻,一般而言,只有簾子、簾幕才是掛的,但這個比喻實在太尋常、太小家子氣,李白都不稀罕說出來,讓你們看看這個天才的想象力,所以李白用這個“掛”字虛晃一槍,蓄勢待發(fā)。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三四兩句則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兩句的氣勢非常之大,但細細讀來,還是有波折,有遞進的。
“飛流直下三千尺”,用了極度的夸張,但仍是實寫,仍是把“掛”字寫足。如何掛?是飛、是直!帮w”是飛騰舒展的形態(tài),這是瀑布的上端,剛沖出懸崖的時候。而“直”既表示筆直的,也表示一覽無余,這是瀑布的下端,即將落入河道的時候,所以“飛流直下”是一個完整的水流下落過程。
至于“三千尺”,固然用了夸張的手法,但說實話,夸張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藝術手法,尤其是這種數(shù)詞夸張,如三百杯、三千尺、三千丈,那都是信手拈來,吹牛誰都會,而為何李白的夸張就那么奪人眼球呢?其實,真正好的夸張不在于吹出去多遠,而在于吹出去多遠之后都能拉得回來。也就是說夸張先讓你不信,后讓你信,這就造成了巨大的聯(lián)想空間和情緒上的跌蕩!帮w流直下三千尺”,這也很荒謬。但緊接著說:“疑是銀河落九天”。天上的銀河,無論怎么形容它的廣闊遼遠都不過分吧,所以這又在情理之中了。
[望廬山瀑布古詩簡析]
【望廬山瀑布古詩簡析】相關文章:
望廬山瀑布古詩詩意07-26
帶拼音的古詩望廬山瀑布08-25
望廬山瀑布古詩課件分享10-12
望廬山瀑布帶拼音古詩05-21
望廬山瀑布古詩注音版07-15
二年級古詩望廬山瀑布05-25
贊譽廬山瀑布的古詩句09-20
通知函模板及 簡析07-25
簡析論文指導的兩大方式07-22
澳洲留學簽證費用簡析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