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HR識人的3點智慧,你具備了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古訓高度概括了識人的重要性,無論是識別他人抑或認知自己。對于管理者而言,管理工作的起點本質上是人而非事,因為任何管理活動,最終都會歸結到人身上;而對于主要工作內容的90%以上都是與人有關的HR們來說,識人的水平高低,往往直接決定其工作成效的好壞。 涉及到識人的方法與技術層面的話題非常多,包括結構化面試、人員測評、壓力測試、情景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等等,每一個話題都可展開形成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但筆者并不打算在此談論識人的技術,只就多年的咨詢經驗以及在HR工作中沉淀的一些心得,來談談筆者的識人經驗。畢竟,人力資源管理不僅仰仗于各學科的專業(yè)深度與廣度,更依靠從業(yè)者的經驗和智慧。 HR的三點識人智慧: 人的行為、語言及肢體語言,都是受性格、成長環(huán)境、價值觀等"底層源代碼"所主導,如果能夠從外在的行為、語言表達及肢體語言解讀人的內心世界,可以很好的幫助HR們去識人,為人力資源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中,最容易觀察和識別的有眼神、語言和肢體語言(動作)。 一、 眼睛所包含的信息: 眼睛不僅是靈魂的窗戶,還是身體健康狀況的指示器,通常觀察人的眼睛,有兩點經驗可供參考: 1. 眼白象征著健康狀況: 眼白清澈干凈清澈,少有血絲及斑紋的人,通常肝膽功能好、身體健康的表現,這也反映了這類人生活比較規(guī)律,氣血比較充足;而如果眼白發(fā)黃,則說明肝膽系統(tǒng)出現疾病或亞健康,需要及時去醫(yī)院檢查;如果眼白血絲多,則說明睡眠不好或長期疲勞,導致身體呈現亞健康狀態(tài)。 眼白的情況不僅說明健康狀況,結合人的工作狀態(tài)、生活狀態(tài),HR們還可以間接了解到人的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狀態(tài)、生活習慣。 2. 眼神是意志與心性的指示器: 在談話時眼神注視對方的人,通常都具備基本的教養(yǎng),表示對對方的談話內容表示關注,但如果是目不轉睛的直視者,要么是對對方抱有敵意、要么是社會經驗欠缺;而初次見面時先移開視線者,通常表示其希望處于優(yōu)勢地位,要么自視甚高、要么缺乏教養(yǎng);若是被對方注視時,便立刻移開視線者,多為自卑感或缺陷作祟;俯視對方者,想向對方傳遞壓力或希望主導談話;若視線不集中在對方,很快移開視線者,大都為性格內向;若視線飄忽,從不與人直視者,通常說明其心術不正。眼神明亮的人通常較為聰慧,眼神較為呆滯的人,通常較為愚鈍。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眼神這種無聲的交流所占的比重雖然占據信息量的極少部分,但卻占據了所有"感覺"之和的70%;對于經驗豐富的HR們而言,就算沒有結構化面試以及各種測評量表,眼神給人的印象往往決定了此人的總體印象,也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是否被錄用。 二、聲音所包含的信息: 談話作為人與人溝通最常用最頻繁的方式,實際上包含了兩種類別,其一為文字所涵蓋的內容及信息,其二為聲音及語調所涵蓋的信息,兩者幾乎無法分割,否則很可能做出錯誤的解讀。聆聽人的聲音有三點經驗可供參考: 1. 語速與性格的關聯(lián): 語速快的人多為急性子,也有些性格急躁的人語速快,但語速慢的人并不總是慢性子,有些特別謹慎的人說話語速慢;只評價語速的快慢無法準確的識別人,還需要結合語調與措辭進行綜合判斷。 2. 語調與習慣的關聯(lián): 語言是一門藝術,雖然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受過專門的訓練,在語調上顯得缺乏技巧,但仍然能夠通過對說話者的語調來推測一些習慣。 語調起伏平緩的人,通常溝通能力較差;善于根據談話內容及場景調整語調(如升調、平調、降調)的人,通常溝通能力較強;談話時語調聽不出多少情感色彩的人,通常較為理性或情緒控制力極強;而談話時經常抑揚頓挫的人,除了溝通表達能力強之外,也說明其是一個希望被關注、希望成為焦點和中心的人。 還有一類人,習慣于用疑問句做結尾,但這種語調也需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待:如果是向對方求證某件事情或征詢對方意見,那么說明其是個比較在意對方觀點、能夠充分聆聽他人觀點與意見的人;如果是反問式的使用疑問句,通常說明其要么是在質疑對方、要么是在否定對方,但不使用直接否定的方式,這說明其性格較為獨斷專行、聽不進任何反對意見或不同的觀點。例如此前熱播的電視連續(xù)劇《神探狄仁杰》中的狄仁杰,就經常說一句話:"元芳,你怎么看?",其實就是屬于前者,即征詢對方的意見。 3. 措辭與性格的關聯(lián): 措辭的使用恰當與否,首先是一個知識問題,其次再是一個素養(yǎng)問題。漢語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讓人們對文字的選擇范圍變大,但這同樣也增加了對準確使用措辭的難度;因此,措辭的使用恰當與否,首先說明了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其次也反映了其教養(yǎng)程度——家庭環(huán)境對人的教養(yǎng)所起的作用遠比學校或老師的作用要大得多,而教養(yǎng)與知識無關、與學歷無關。 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里,通常認為經常用"and"的人比較溫和、具有包容性,比較能為他人著想,即便是觀點不同,也不會直接否定對方,而是將自己的觀點以"and"的方式做補充。例如,lisa與john一起討論他們共同的朋友linda和rex烹飪的pizza誰做的更好吃,john的觀點是linda做的更好吃;但lisa則表示linda做的很松脆,rex做的很入味,在詞匯中用的都是"and",表示"也"、"而且"的意思,不用"but"來表示"然而"、"但是".雖然僅僅是連詞,但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而習慣于用"but"的人,通常更為直接,屬于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在漢語中,如果措辭中頻繁使用"但是"、"不過"、"然而"的人,其性格也多為比較自我、不太顧及他人想法的人;而如果措辭中經常使用"也"、"而且"的人,通常比較懂得照顧他人的情緒,也比較溫和、友好。 還有一種人,談話時尤其是在表達觀點時,習慣于將對方的談話做小結,將對方的談話總結為若干個結構化的條目,或者,在表達自己觀點時,也習慣于以結構化的方式來表達。通常這種語言表達習慣的人,條理清晰、注重邏輯,而且反應機敏,做事比較縝密。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談話時越突出什么,往往意味著他/她越缺少什么,或者曾經極度貧乏他/她當前頻繁談及的內容;由于曾經匱乏,所以缺乏自信和安全感,需要不斷向他人突出和強化他/她當前擁有的,來獲得被他人認可和尊重。無論他/她在談話時頻繁突出和強調的是什么,都說明其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三、肢體語言所包含的信息: 肢體語言所包含的信息其實不比口頭語言或文字所包含的信息少,只是由于肢體語言不容易被解讀,所以長期以來都不被重視。但事實上,人的嘴巴容易說謊,但身體卻很難掩飾真實的意圖。 要解讀人的肢體語言,除了眼神之外,最常用的是從行走姿勢、坐姿、手勢這三個主要途徑進行解讀。 1. 行走姿勢: 觀察人的行走姿勢,不僅可以一窺其性格的端倪,也可推測出人的身體健康狀況。 通常行走時身體挺直的人,比較在意形象和他人的看法;行走時愛低頭的人,通常都有些缺乏自信,而行走時腰挺不直的人,既可能是生性隨和,也可能是脊柱或腰椎不好。 跨步大的人多為性格直爽、敢于冒險,而跨步小的人多為謹慎敏感,或自信心不足。 2. 坐姿: 如果談話是坐的是有靠背的凳子或沙發(fā),但仍然挺直背部,說明其當時較為緊張,但如果在彼此熟悉、沒有壓力之后仍未靠背的人,通常自制力強、比較理性;而如果是談話時喜歡蹺二郎腿的人通常不拘小節(jié),而喜歡(或不自覺)抖動雙腿的人,如果排除身體疾病的原因,則說明其過于隨意、不太注重他人的感受。 坐姿呈左右傾斜狀的人,通常性格多有怪癖,不容易接近;而坐姿呈前后傾斜狀的人,要么攻擊性強、要么身體存在某些方面的疾病。 3. 手勢: 肢體語言中使用頻率最高、最容易被解讀的是手勢,通常手勢中包含幾種信息。 頻繁使用手勢的人多為溝通表達能力欠佳,需要借助手勢或其他肢體語言來補充,當然也有例外,例如CEO們和政客,這些人擅長通過手勢來引導聽眾的注意力,使用手勢也是為了提高講話時的生動性或者提高與聽眾的互動,以贏得好感和支持;而如果手勢的幅度不大,很可能說明其只是想用手勢來強化其談話中涉及的觀點;而如果極少使用或從不使用手勢的人,通常極為自信或自負,因為在他/她看來,手勢是多余的,他/她有著足夠的自信僅借助語言就能夠完整的表達出想要表達的意圖。 結束語: 有效的管理從正確的識人開始,而正確的識人也是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起點!無論是人員配置(定員)、職業(yè)規(guī)劃和學習培訓,都需要從人的個性與特質開始入手,如果識人不當,不僅會導致人才流失,也會給企業(yè)帶來極大的風險和隱患。 筆者建議HR們不要太過依賴人力資源管理技術與方法,還需要在工作中從細微處觀察、分析和思考,積累起識人的經驗,如此結合才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成效,為企業(yè)招聘、保留和激勵真正適合的人才。 http://www.oriental01.com/【HR識人的3點智慧,你具備了嗎?】相關文章:
招人與留人:考驗HR智慧(2)05-25
HR智慧解讀09-17
“Hr專家”需要具備的五大技能07-11
今天你職場充電了嗎?06-26
你的簡歷嚴重超載了嗎?07-10
HR必須牢記的16句智慧話語08-04
HR智慧:如何應付員工閃離08-01
HR為何“忽視”你的簡歷07-30
你的肌膚更換“春妝”了嗎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