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1
下面是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錦囊妙計、淚流滿面、曲意逢迎、悶悶不樂、先禮后兵
漫山遍野、鷹視狼顧、心術(shù)不正、寬以待人、步罡踏斗
曠世逸才、班師回朝、手無寸鐵、趨吉避兇、削鐵如泥
心懷叵測、緩兵之計、謀事在人、刀槍劍戟、力排眾議
徒有虛名、等閑之輩、赤身裸體、抵足而眠、尸橫遍野
有機可乘、器宇不凡、一面之詞、無計可施、色厲膽薄
寶刀不老、反敗為勝、橫行無忌、龍肝鳳髓、仁義之師
萬死不辭、燕頷虎須、封金掛印、指囷相贈、星月交輝
貪心不足、虎入羊群、土雞瓦犬、目不邪視、束手待斃
柔能克剛、神鬼莫測、躊躇不決、隨波逐浪、赤身露體
一家老小、光輝燦爛、得而復(fù)失、倍道而進、擊鼓鳴金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2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jù)一方,征戰(zhàn)不休,爭奪霸主的統(tǒng)治地位。
其中,劉備管轄割據(jù)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后,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于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xù)戰(zhàn)斗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shù)模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yǎng)尊處優(yōu),為了籠絡(luò)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里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xiāng)呢?”劉禪隨口說:“這里很快樂,我并不想念蜀國。”
散席后,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yīng)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xiāng),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里!@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zé)o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樂不思蜀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lè bù sī shǔ
【出處】《三國志·蜀書·后主傳》。
【解釋】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用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忘本
【近義詞】流連忘返、樂而忘返、樂不可支
【反義詞】狐死首丘、歸心似箭、落葉歸根、戀戀不舍
【年代】古代
【例句】你到了外國,可不能~,忘記養(yǎng)育你的故鄉(xiāng)故土。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樂不思蜀點評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xiāng)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yīng)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yán)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斗。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老牛舐犢
三國時,曹操手下有位謀士叫楊修。
一次,楊修隨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營扎寨。
這時,楊修忽聽曹操說道:“雞肋,雞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說:“丞相打算退兵了。”這樣,全營的人紛紛收拾行裝,準(zhǔn)備撤退。
曹操巡營時,看到這種情況,非常吃驚,便向士兵詢問原因,才知道是楊修私傳軍令。
由于楊修平時屢次賣弄小聰明令曹操不滿,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時私傳軍令,于是,便以楊修擾亂軍心,把他殺了。
楊修死后,楊修的父親楊彪非常傷心,因思念兒子而日漸憔悴。
曹操問他說:“楊公為什么會這般消瘦啊?”
楊彪嘆氣說:“我慚愧啊,沒有能夠像金日磾[dī]一樣具有先見之明,現(xiàn)在還有一種像老牛舔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子之心!”
曹操聽后。十分感動,不免內(nèi)疚。
老牛舐犢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lǎo niú shì dú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解釋】 舐:舔;犢: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用法】主謂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指父母憐愛子女
【相近詞】 望子成龍、愛子心切、舐犢情深
【反義詞】掩鼻而過、深惡痛絕
【年代】古代
【例句】巴人《靈魂受傷者》:“帶著原始性的~似的神情,撫著他這神圣的傷痕,高傲地跳動起來。”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老牛舐犢點評
故事中楊修被曹操殺害后,楊彪非常思念兒子日漸消瘦,當(dāng)曹操問及原因,楊彪只恨兒子還在的.時候沒有好好愛護他。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老牛舐犢一樣自然綿厚。也許有的時候過于嚴(yán)厲,但父母都是為了我們好,不要發(fā)脾氣,去傷害世上最愛我們的人。你回想一下,當(dāng)你說愛吃某樣?xùn)|西的時候,父母是不是都把東西留給你吃,還溫柔的讓你多吃點呢?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運籌帷幄
劉邦當(dāng)皇帝后,在都城洛陽南宮擺設(shè)酒宴,招待文武官員。
劉邦說:“諸位不要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為什么能取得天下?項羽又是為什么會失去天下的呢?”
有兩位頭領(lǐng)馬上回答說:“項羽待人輕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愛護別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給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懷疑,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搖搖頭,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在軍帳中出謀劃策,決定勝負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tǒng)率百萬大軍,戰(zhàn)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態(tài),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項羽雖然有一位重要的謀士范增,但他卻不信任。這就了被我攻滅的原因!
運籌帷幄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yùn chóu wéi wò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jì)》
【解釋】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zhàn)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近義詞】握籌布畫、運籌決策 、運籌決勝。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用于軍事、政治等。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運籌帷幄點評
一個人不論再如何的優(yōu)秀,他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能有一項而專精已是了不起;二、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誠實地接受自己的‘不如’;三、善加利用身邊的資源,不僅說的是人,還有物。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zhàn)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zhǔn)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guān)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zhuǎn)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臥龍崗。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guān)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quán)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yè),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眲湟宦牐浅E宸,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yīng)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三顧茅廬的成語故事延伸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例句】: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三顧茅廬。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近義詞】:禮賢下士
【反義詞】: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語】:劉備訪賢
【燈謎】:劉備請孔明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真心誠意邀請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三顧茅廬點評
劉備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做事最終必然成功。小朋友們,不管在我們的學(xué)習(xí)上,還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是多么泥濘,任務(wù)有多么艱巨,只要我們有毅力、有恒心,最終一定會成功。從故事中也能看出劉備是個懂得尊重人才的人,善于團結(jié)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大家各自發(fā)揮所長,努力提升自己,使得整的團隊的戰(zhàn)斗力都得到了提升。聯(lián)系到我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其他同學(xué)學(xué)習(xí)。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草船借箭
東吳與劉備聯(lián)合抗曹,東吳大都督周瑜命諸葛亮十日內(nèi)制作十萬支箭。
諸葛亮說:“ 只擊需三日!辈⒘⑾萝娏顮。周瑜笑諸葛亮是自取滅亡。
周瑜一邊吩咐士兵不給諸葛亮準(zhǔn)備制作箭的材料,一面讓謀士魯肅偷偷借給他二十條船,每船三十個軍士,兩邊扎上稻草人,聽候調(diào)用。又叮囑魯肅千萬別告訴周瑜。
魯肅又來見諸葛亮,第一天不見動靜,第二天也不動。第三天四更時分,諸葛亮密請魯肅到船上。同時,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好,向曹營進發(fā)。
此時,江上大霧迷漫,對面看不見人。五更時分,船只接近曹營。諸
葛亮讓軍士們在船上擂鼓吶喊,裝作周瑜來偷襲。無奈江上霧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調(diào)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滿了箭,天已放亮,諸葛亮下令收船。
軍士們高喊著:“謝謝曹丞相的箭!备吒吲d興地往回走了。
回營后,把箭取下,十萬有余。
草船借箭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cǎo chuán jiè jiàn
【解釋】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借他人的力量。
【結(jié)構(gòu)】緊縮式
【燈謎】孔明造箭
【歇后語】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草船借箭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我們要像諸葛亮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是像周瑜那樣小心眼,小肚雞腸。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如果同學(xué)比自己成績好,這時要做的并不是嫉妒他人,而是虛心地學(xué)習(xí)同學(xué)的長處,改掉自己的短處。小朋友們,努力學(xué)習(xí)喲~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望梅止渴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fā)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軍隊已經(jīng)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shù)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zhàn)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覺喉嚨里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的士兵,也漸漸地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墒撬匕l(fā)現(xiàn),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干旱的地區(qū)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里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么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zhàn)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里,想個什么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干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里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jié)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zhàn)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里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于率領(lǐng)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wàng méi zhǐ kě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畫餅充饑
【反義詞】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年代】古代
【例句】如果不潛心鉆研,一心只想走捷徑,恐怕是~,無濟于事的。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望梅止渴點評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難?梢娙藗冊谟龅嚼щy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yīng)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zhàn)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相關(guān)文章:
出自西游記的成語和歇后語03-21
讓簡歷“秀”出自己10-19
出自林夕的愛情語錄07-05
活出自己的精彩作文600字07-29
求職簡歷如何突出自己的亮點10-28
自我介紹突出自我優(yōu)勢的技巧10-26
成語謎語09-27
成語大全07-22
abcc成語05-03
手的成語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