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先秦古詩之夸父逐日
朝代:先秦
原文: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間——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類生命,強烈地向往永恒的時光。有限的個體生命,“飽嘗”時光流逝帶來的.痛苦。人類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絕奮斗。
譯文
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往北去大湖喝水。還沒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丟棄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注釋
1、逐走:競跑,賽跑。
2、逐:競爭。走:跑。
3、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4、欲得飲:想要喝水解渴。
5、河、渭:即黃河,渭水。
6、北飲大澤:大湖。傳說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北:方位名詞用作狀語,向北方,向北面。
7、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
8、鄧林:地名,今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鄧林即“桃林”。
9、未至:沒有趕到。
10、渴:感到口渴。
11、棄:遺棄。
12、為:成為。
13、逐日:追逐太陽。
14、于:到。(飲于河、渭中的于,應(yīng)譯為到,介詞)
15、大澤:大湖。
16、足:夠。(因為足的'意思等同于夠,所以 足夠:同義復(fù)合詞)
詞語活用
北飲大澤
北:名詞作狀語,向北。
道渴而死
道:名詞作狀語,在半路上。
古今異義
①夸父與日逐走
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②飲于河渭
河:古義:指黃河。 今義:泛指所有河流。
一詞多義
飲:
、儆蔑 飲:名詞,飲食,食物和水。
、陲嬘诤、渭飲: 動詞,喝。
主題思想
《夸父逐日》的主題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圖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縛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
夸父是一個巨人型的神祗,而這一類巨人型神祗在中國古文化里是不多見的。這似乎可說明先民已認(rèn)識到追趕、超越時間的艱巨性和重要性, 于是才賦予與日相逐的夸父以巨大的力量。至于夸父逐日的具體原因,在《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記載:“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可以窺視到夸父逐日的本質(zhì)原因。在中國古文化里,后土乃幽冥之都,亡靈之在所。這樣,便產(chǎn)生了“夸父的所在地都是古代中國人觀念中的幽冥地獄,夸父是幽冥巨人”的合理推論。
夸父較一般人更容易感受到時間對生命的壓迫,而其對死亡的恐懼感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也自然要比常人強烈得多。
而“超越死亡的.唯一建釋便甚與太陽相隨同行,脫離有限的死海,加入無限的宇審環(huán)!
因此,這種來自時間的壓迫,來自死亡的恐懼感以及對命永恒的渴求,就是夸父“不量力”而逐日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實,所謂的“夸父不量力”,一方面說明了客觀上人類自然生命最終難以沖破時間即生命有限的束縛,同時也是中國文化中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夸父身上的體現(xiàn)。所以,夸父雖然最后失敗了,但在后人眼中,他依然是英雄,千百年后依然受到人們的推崇與愛戴。
夸父逐日的失敗,表面上是由于飲不足而道渴而死,但其真正原因并非如此。須知時間固然有使生命飽嘗死亡熬煎的痛苦的一面,卻又是生命不可缺少和不可離棄的因素。這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時間以外的存在和空間外的存在,同樣是非常荒誕的事情”。海德格爾把人規(guī)定為“此在”,認(rèn)為“此在的意義是時間性”。時間是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性,時間一旦被否棄,人類自身生命的存在也就被否棄。
夸父的失敗,表明了人類不可能直接與時間抗衡。由于死亡的恐懼和永恒的誘惑過于強大,人們希望從別的渠道與時間和死亡作間接的抗?fàn)。于是,出現(xiàn)了“不死樹”。
“夸父逐日”中的杖化鄧林。關(guān)于“鄧林”,畢沅云注曰:“鄧林即桃林也,鄧、桃音近!薄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亦有記載云:“夸父之山,北有桃林!薄渡胶=(jīng)·海外北經(jīng)》說博(夸)父國,“鄧林在其東,二樹木。”
在中國文化里,“桃”具有特殊意義。陶淵明《桃花源記》使得“桃園”成為沒有生命憂慮的人間樂園的象征,而果實——“桃”,象征著生命長度的延伸——長壽。夸父在延長生命的絕對長度上,因無法超越時間而失敗了,但他的這一愿望,最后卻又化為鄧(桃) 林,以幫助人類通過享樂(對桃果的食用)來增加生命的密度,從而相對延長生命的長度。在這個意義上,夸父實現(xiàn)了他的愿望。
杖化鄧林是夸父信念的持續(xù)存在, 鄧林也是人類生命的長青樹。這是夸父——悲劇英雄通過他虛死而實生的行動,傳達(dá)給人類的永恒意象。通過杖化鄧林,并以“尸膏”來將之養(yǎng)育,從而為后人提供增加生命密度的物質(zhì),夸父已獲得了綿綿不絕的生。
夸父使人類在生命——時間——生命的關(guān)系中,獲得了相對和諧與永恒。
在中國古籍中,有不少關(guān)于“不死山”、“不死樹”、“不死草”、“不死泉”的神話傳說記載。這本身就已表明了遠(yuǎn)古之時先民對生命的有限、死亡的恐懼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和信仰。
對于夸父逐日,陶淵明有 云:“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fù)。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碧諟Y明不認(rèn)為夸父逐日是“不量力”,而視之為與時間抗?fàn)幍暮曛,并且認(rèn)為夸父逐日雖告失敗,但由于“杖化鄧林”即為后人提供物質(zhì)資料而可以相對延長生命長度, 達(dá)到了與有限生命的抗?fàn)幠康,因而是“功竟在身后”?先民對太陽與時間的崇拜與恐懼,構(gòu)成了先民的心理因素,從而影響到先民們對生命與生死的看法。綜觀人類逐日等太陽系列神話,可知有限的人類生命強烈地向往生命永恒。
遠(yuǎn)古先民,通過幻想、想象與逐日等神話來表現(xiàn)他們對生命——時間——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類生命,強烈地向往永恒的時光。有限的個體生命,“飽嘗”時光流逝帶來的痛苦。人類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絕奮斗。
【先秦古詩之夸父逐日】相關(guān)文章:
夸父逐日的故事05-28
中華古詩詞之美作文(精選34篇)12-04
重溫中國最美古詩詞之:春夏秋冬09-02
杜甫的古詩07-08
李白的古詩06-29
永之氓愚之甚的閱讀答案05-13
面試之經(jīng)典錯誤09-02
關(guān)于中秋古詩09-06
關(guān)于夏天的古詩08-26
冬天的古詩整首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