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路遙《人生》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路遙《人生》讀后感
導語: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以下是有CN人才網(wǎng)收集整理的路遙《人生》讀后感,歡迎閱讀。
路遙《人生》讀后感(一)
路遙在他的小說《人生》的開篇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正是這句飽含哲理的話促使我翻開了這本書。
坦白說,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再從頭來看小說中描寫的人民公社,分配工作等等遙遠年代的名詞,不由得覺得陌生和隔閡,但是從一詠三嘆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過去文化食糧極度匱乏的社會背景來看,當年這部小說引起轟動實屬正常。
路遙在小說中刻畫了一個心高氣傲,性格倔強的年輕人高加林的形象,他是那個時代優(yōu)秀青年的代表——渴望憑借個人能力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身份?墒牵拿褶k教師資格被人頂替,經(jīng)過煎熬和等待好不容易被調(diào)動到縣城當上了干部,此時的他感到農(nóng)村的戀人劉巧珍已經(jīng)配不上自己,于是轉投縣城播音員黃亞萍的懷抱,最后卻因為感情上的糾葛被人告發(fā)了走后門的秘密,最終被退回了農(nóng)村,而此時一心愛他的劉巧珍早已嫁給了老實本分的馬拴,再也沒有人來安撫他受傷的心靈……
到底應該怎樣去評價主人公高加林呢?我認為單純的指責他喜新厭舊,結果遭到了命運的懲罰是不夠深刻的。我們可以想像不識字的劉巧珍和通訊員高加林之間的代溝有多么嚴重,巧珍只會和他嘮叨莊里的水井修好了,老母豬又下了幾個崽子,完全無法進入高加林的內(nèi)心深處,即便當初他們在一起,也是他遭受打擊極度需要人安慰的結果。書中這樣評價可憐的`巧珍我認為十分的生動:“再說些什么呢?她自己也不知道了。她除過這些事,還再能說些什么!她絕說不出十四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復合能源!”可以說農(nóng)民劉巧珍和知識分子高加林之間的愛情悲劇是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的,愛情并不只是簡單的相濡以沫,還需要精神上的共鳴,兩個人必須要相配。其實高加林老早就發(fā)現(xiàn)了兩人之間的遙遠距離,只不過在他痛苦和困頓的時候,他舍不得放棄劉巧珍這個美麗而溫順的女子,一旦他來到了廣闊的天地,發(fā)現(xiàn)自己還能夠飛得更高,便能夠痛下決心,將劉巧珍棄之如敝屣。有句話“誰比誰清醒,所以,誰比誰殘酷。”用在他們的身上,實在是再恰當不過。
在就業(yè)自由的今天,我們再也不必在意所謂國家分配這碼事,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上進青年高加林,卻被那個時代打回了原型,最終還是擺脫不了當農(nóng)民的命運。可是我的心里對他還是由衷贊賞,當他來到城市,受到城里人的蔑視時,告訴自己一定不能放棄,他心里說:“我非要到這里來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識,我比這里生活的年輕人哪一點差?我為什么要受這樣的屈辱呢?”這樣的想法令人動容。難怪把高加林的民辦教師身份去掉的公社書記高明樓一直擔心這個性子很硬的年輕人將來有朝一日飛黃騰達,回來找他的麻煩,所以心里總是惦記著找機會來化解他們之間的怨恨,可見有前途的年輕人誰都害怕,因為他們的將來無法限量。我相信以高加林的性格和才華,他遲早會成就一番事業(yè),而不是終其一生作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
對于作者最終所揭示出來的全書的主旨我不太認同,他借德順老漢的口告訴高加林農(nóng)村也有遠大的前程,這實在是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如果高加林認同了老漢的話,那么他將羈絆一生,永遠無法走出這個小山村。只有時時刻刻想著去遠方的人才能夠飛得更高更遠。作者所謂的深奧的人生課題實際上是非常消極和頹廢的,一個安于貧窮和困頓的老光棍的人生哲學怎么會被上進青年高加林所接受實在讓人費解。或許他只是暫時借用來逃避一下現(xiàn)實,鋒芒遲早又要顯露出來。如果是我來寫結尾的話,高加林會在一個寂靜的夜晚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山村,去不可知的遠方找尋自己的夢想,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難道不是嗎?
路遙的這部小說揭示了人生的不可知性,一個人的生活道路總是曲曲折折充滿了冒險和挑戰(zhàn),唯有始終積極向上方能免受命運摧殘。當年高加林的形象激勵了千千萬萬迷茫的青年,馬云當年踩三輪車的時候看了《人生》,意識到只要不放棄就總有機會,于是他后來成了億萬富翁。但愿發(fā)表于1982年的這部中篇小說,能夠影響更多的人。
路遙《人生》讀后感(二)
我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侯讀上一本好書,一切都靜靜的,只有蛐蛐在不停的唱著夏日戀曲!
開一盞昏黃的臺燈,穿著畫著麥兜的大睡衣,以最不雅卻最舒服的姿勢躺在床上,用洗盡鉛華的心去讀一本書,諸字諸句的細細品味.每每讀完都會感慨萬千,感慨作者的智慧,主人公的悲慘或幸福的生活,感受平凡世界里作者用文字打造的不平凡的城堡.有時侯想世界上會不會有同樣一個人也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一本書對待漆黑如墨的夜晚,那樣的人是不是就是我要找的人呢?答案往往是沒有的,不可能有吧,因為這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所以我只能承認我有夠自戀,自戀到似乎只能愛自己!
以前就一直喜歡路遙寫的<平凡世界>,能感受那種真實,感受主人公的情感,讓那個故事打動你,但卻不曾嘗試著為<平凡世界>寫讀后感,因為平凡世界給我的東西太多了,我無法用簡簡單單的幾行字來綜述,這就是所謂的愛之深訴之無語吧!
周日的時侯,閑逛中得到一本路遙寫平凡世界的思想歷程,當時就買下了這本書,因為太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去構思主人公的.路遙是用四年的時間完成的平凡世界,中間查閱了很多資料,曾在小煤窯里體驗生活并創(chuàng)作,曾因為平凡世界把自己變成一個生活不能自理智商只有幾歲的孩童,曾為了平凡世界的開頭郁悶的想去死,路遙的執(zhí)著讓我對一些事情改觀了許多.我本來是不喜歡把文學創(chuàng)作當成一種工作來做,因為文學是圣潔的,我更愿意把它當成一種愛好,一種異于旁人的獨特.總覺得工作是一件令人厭煩加之不斷重復的事情,不論你當初是否喜歡你的工作,工作久了終究會討厭,你會覺得你像是車間廠里的零件,機械而木訥,不斷的被人打磨,但是你又逃不開.總是被一些繁文縟節(jié)而束縛著,就像周一到周五統(tǒng)一的正裝,QQ頭像上主管一大早就狂閃的頭像,公告欄上發(fā)布的加班通知,執(zhí)行不斷傳來的修改意見,這一切的一切都給工作扣上了煩人的帽子。所以我不希望我喜歡我堅持的東西也和工作扯上關系,我不想討厭我的堅持,我希望我永遠對我的堅持執(zhí)著.
但是往往是這樣的,你不用心去做一件事就是做不好一件事,如果不是有好多規(guī)范約束著你,你就很難找到那份緊迫感.我想如果老舍不是把文學創(chuàng)作當成工作,他也不會寫出那么多的文學作品,路遙如果不是花時間去查資料,不去體驗生活,他也無法寫出平凡世界,也無法還原一個時代的歷程,也塑造不出那么形像的主人公,所以任何事情還是得用心去做才行,不能因為是愛好,是圣潔的就不去努力不去壓迫自己,你想成功了就得努力加上執(zhí)著,所以從今以后我要認真對待我的夢想,努力寫不停的寫,直到它破土為止!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路遙的成名作<人生>.
《人生》發(fā)表于1982年,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xiāng)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高中畢業(yè)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nóng)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fā)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xiàn)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高加林正是作者著力塑造的'復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zhàn),自信堅毅的品質(zhì),又同時具有辛勤、樸實的傳統(tǒng)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并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xiàn)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復雜的性格特征。當他高中畢業(yè)回到村里后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xiàn)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yè),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nóng)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zhì)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于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于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xiàn)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jīng)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xiàn)了出來。在經(jīng)過反復考慮后,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可同時意味著這種選擇會無情地傷害巧珍,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后,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她卻并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
但是好夢難圓,高加林進城這件事終于被人告發(fā)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yǎng)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云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yǎng)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shù)囊环,而后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雖然人生的結局是一如既往的悲傷與現(xiàn)實,但我卻沒有以往那么憤然,我漸漸體會到了什么是生活,特別是現(xiàn)實世界里的生活的樣子.
(緊接下一頁)
【路遙《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美麗人生》的讀后感03-22
人生經(jīng)典勵志語句12-31
職場人生的文章01-01
經(jīng)典語句人生感悟03-28
感悟人生的經(jīng)典唯美句子01-06
勵志哲理人生感悟12-31
精選人生勵志座右銘01-01
深刻感悟人生語句01-01
人生哲學語句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