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總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的課堂豐富起來,讓缺憾盡可能的少一些。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老師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小學語文老師隨筆篇【一】
我今天實在太累。一天上了5節(jié)課,外加午睡管理、大課間活動。
但今天又很開心,因為上了四年級,今天第一次體會到了以前那種上課時和孩子們融合的感覺,孩子們注意力集中,我也上得投入。讓孩子們體會描寫大榕樹的順序,以及大榕樹的特點。茂盛和生命力旺盛,孩子們一下子就悟到了。那種美好的感覺他們也能體會到,因此課堂上朗讀大榕樹的這段話,是他們開學以來朗讀最好的一次。寫鳥的這段,我們也是探究了規(guī)律,學習了點面結合的寫法以及好處。我給孩子們舉了例子,孩子們還是挺能接受的,而且也很開心。印象最深的是一處:兩個鳥影的發(fā)現。第一處一個鳥影,突出的是沒有一只鳥的寂寞;第二處鳥影,卻是實在太多,只能看到鳥影的繁華。這樣一來,孩子們都挺驚奇,原來同樣的詞,放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不一樣,心情也不一樣。語言的妙處就在這不可言喻之間。
正因為如此,課堂效率也很高,原本以為上不完的內容在課內上完了。這樣的感覺真的很舒服。接下去的課把作業(yè)也寫完了,兩處鳥的天堂的含義有些難,重點講解了下。
值得驚喜的是,云的字突然有所改觀了,他得筆畫不差,只是寫得過窄過斜,今天就盯牢他寫,囑咐橫寫長,豎寫直,沒想到一下子寫好了,比原來的好100倍。我還特意讓別的孩子看,都說好多了,看出云很開心,但是還是硬憋著,裝作不開心的樣子。這樣的孩子有時讓人討厭至極,有時讓人愛不釋手。忍不住用力摸了摸他得腦袋,呵呵。不過堅持才好!
這些天要準備公開課,很忙,好在我還是有很多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這樣的感覺真好!
小學語文老師隨筆篇【二】
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因此,我們必須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感悟的課堂,而我這節(jié)課也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始,一個自然過渡之后,我以巴德的感受(巴德的情緒貫穿文本始末:驕傲——自信——緊張——痛苦——勉強接受——慶幸)為切入點,讓學生在默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色彩,同時用筆進行標注,便于以后的交流。然后同桌或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生生交流,成果共享。接著全班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多元解讀,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讀中悟情明理。因為文本的文字淺顯,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品讀文本,再現情境,并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本,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使其讀中感悟,悟中明理。
3、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湟晫W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苯虒W中,在探究同一首小詩為什么會引起巴德如此復雜的情感變化呢?你怎樣理解爸爸和媽媽的評價?學生有的說:媽媽的評價可能太夸張了,爸爸的評價又太過分了;有的說:巴德聽了媽媽的評價后,得意洋洋,以為爸爸也會像媽媽一樣表揚他,沒想到爸爸卻批評了他,所以他感到很委屈。有的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順勢引導學生走進巴德的內心世界。學生從“爸爸畢竟是爸爸!”中悟出了巴德的感受——生:爸爸一定是愛我的啊!師:是啊,也許巴德當時還不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但是至少他知道爸爸是愛他的人!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和文本、作者融為了一體,使得下面的討論學生能夠全情投入,將課堂推向了高潮。
4、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中的愛。一直以來,我都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語文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教學中,進入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老師也嚴厲地批評過你們,你們可曾理解呢?我想大家在現實生活中也一定有過同樣的經歷,那么此刻對于給過你愛的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嗎?有的孩子竟然邊說邊流淚,孩子們都沉浸在生活的往事之中,他們對愛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此時,我的課似乎也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不然,或許因為教學原本就是一門缺憾藝術吧,我覺得自己的課還是有許多不如意之處。
其一,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需要朗朗地讀書聲貫穿課堂的始末。感覺教學中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時間還是比較少,朗讀的形式還有些單一;尤其在教學第二部分時,對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讀得不夠多,沒有更好的體現出以讀促思這一教學方法。
其二, 回想起來,這節(jié)課我似乎還是在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要真正地體現學生的自主,教師必須放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自我收獲知識與能力。如果我的課再開放一些或許效果會更好。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