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愛《中庸》,在暑假,又一次的捧起《中庸》,細細研讀。書并不厚,但感悟頗深,下面,讓我來談一談自己的收獲“中庸”是一種存在,是一種天地間人與萬物生存所依附的關(guān)系,是時間和空間的完美契合。是包容,也是利用。借天地間的一切,為我所用。《中庸》中句句哲理,值得我細細研讀。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君子之行,自覺自悟自律自警?鬃诱f:“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睙o論是通達順?biāo)爝是身處困厄乖蹇,一時一刻也不敢懈怠,不敢放縱自己。無論日常事務(wù)如何繁雜,都能夠排除外界的干擾,專注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凝神靜修,永遠保持心境平和寧靜,須臾不離道義的原則。固守著,堅持著精心的呵護著,培育著內(nèi)心的美好道德,使內(nèi)心回歸明凈,塑造真實美好的自我。
作為一名山大人,更應(yīng)該嚴格要求自己。越是在隱蔽的地方越加小心自礪,不留下愧憾;越是在細微的小事上越是用心盡力,不出現(xiàn)疏漏。因而,在平時生活中,即使在獨處的時候也要恭敬謹慎,心懷戒惕,嚴格自律。細讀《中庸》,漸漸地就明白,人心就是一面鏡子,照的見別人也找的見自己。自己的心鏡照見自己的人性,別人的心境,照見的是你的人品。因此任何事都不可疏忽。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
君子之道,就想要去遠方,必須先從腳下起步;又宛如要登上高山,必定先從低處出發(fā)。面對消逝的歲月,仰望掩埋著先祖業(yè)績的廢墟,我們在大路上走來走去,卻總是不知道要去哪里,從何處做起。我們平庸,因而我們對于美好的未來總是仰望,而不知道如何接近,認為高遠而不可抵達,這正是我們平庸的根本原因。事要一件一件地辦,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是天地間孤獨的旅行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最卑微的事做起,為最廣大的人民服務(wù)!疤煜轮拢浦谑;始不可制,制之在末!币苍S這世上有很多是我們不能改變的,所以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從自己做起,從最近處著手,使自己順其自然,一步一步的取得成功。
身在山大,每一天都在成長,每一天都在進步。老子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蔽覀兪翘斓亻g孤獨的旅行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廣泛學(xué)習(xí),深入探索,周密思考,明辨甄別,忠實奉行。人生也有涯而求之無涯。學(xué)習(xí)是畢生的事業(yè),時間是永恒的主題。學(xué)問之道在于堅持不懈地日積月累別無捷徑。一切的成就都是建立在長期的堅實的積累之上的,不要抱有幻想。沒有相當(dāng)?shù)姆e累工夫,幻想著在某一方面做出驚人的成果或是取得突破都是不可能的。蘇軾說:古之立大事業(yè),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撥之志。唯有樹立積土成山,駑馬十駕的治學(xué)精神,才有可能求得真知,成就事業(yè)。
不偏不倚的立身處世哲學(xué),不折不扣的太平和合境界。獨愛中庸。
[暑期《中庸》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