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芥菜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石芥菜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龍骨七、石格菜。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紫花碎米薺的全草。
【原形態(tài)】紫花碎米薺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狀莖細(xì)長呈鞭狀,匍匐生長,須根短而少。莖單一,不分枝,基部傾斜,上部直立,表面有溝棱,下部無毛,上部有少數(shù)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基生葉具長柄,有小葉3-5對,頂生小葉和側(cè)生小葉均為長橢圓形,長1.5-5cm,寬0.5-2cm,先端短尖,邊緣具鈍齒,基部楔形,無小葉柄,兩面和邊緣均有少數(shù)短柔毛;莖生葉通常僅有3枚,著生于莖的中、上部,具葉柄,長1-4cm,每枚有小時3-5對,與基生小葉相似,但葉形狹小,長約1.5-3cm,寬不到1cm。總狀花序頂生,有花十余朵;萼片4,外輪2枚長圓形,內(nèi)輪長橢圓形,長5-7mm,基部囊狀,邊緣膜質(zhì),白色,外面帶有紫色,疏被柔毛;花瓣4,紫色,倒卵狀楔形,長8-15mm,先端截形,基部漸狹呈爪狀;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約9mm,短雄蕊長7mm;雌蕊1,子房柱狀,無毛,花柱與子房近于等粗,柱頭不顯著。長角果線形而扁,長3-3.5cm,基部具長約1mm的子房柄。種子卵圓形或長橢圓形,褐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在海拔2100-4400m的高山山溝、草地和林下陰濕處。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細(xì)長,有較短的須狀根。莖長15-50cm;表面黃綠色,有溝棱,下部通常無葉,上部通常有3枚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3-5對,多皺縮,展平后小葉片長橢圓形,長1.5-3.5cm,寬0.5-1cm,先端短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楔形下延;無柄。總狀花序,花紫色。長角果線形而扁,長3-3.5cm,綠褐色。種子長卵形或長橢圓形,長約3mm,寬lmm;褐色。氣微,味微苦。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散瘀通絡(luò);祛濕;止血。主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黃水瘡;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6-9g,泡酒服。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中藥石芥菜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進(jìn)行食用,一段時間后相信會有所改善,確實是一個不錯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