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仁杰:“感恩中國”感動世界
一材多用
張仁杰:“感恩中國”感動世界
葉茂樟 福建省泉州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慈山分院 郵編362411
【素材聚焦】
張仁杰,安徽六安人,家貧失學,曾四處流浪,進過磚場、撿過垃圾,后被好心人收養(yǎng)。2004年底,從武術學校畢業(yè)的他經朋友介紹來到北京當健身教練兼家庭教師。工作之余,他常給街道的流浪兒和病患兒力所能及的幫助。2005年7月,他在自己1.8平米的租住處創(chuàng)辦了“感恩中國”網站,以通過網絡的力量救助更多的困難群體。他不僅花光了自己的積蓄,每天還忙得只有三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被網友們戲稱為“丐幫幫主”。如今,他和他的“感恩中國”網站救助病殘、流浪和貧困助學等弱勢人群6000多人,其活動范圍也早已超出北京、西部等偏遠地區(qū),“感恩中國”網站也成為大多數網友心目中名副其實的中國感恩門戶網站和中國最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公益門戶網站。
【一材多用】
一、以“感恩”為話題
感恩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智慧。一個智慧聰達的人,不會為自己曾經受過的苦難耿耿于懷,也不會一味索取而使自己的私欲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的贈予;學會感恩,為自己沒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對你的礪煉。懷著感恩的心,能幫助你在逆境中尋求希望,在悲觀中尋求快樂;懷著感恩的心,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美麗。張仁杰,一位普通的年輕人,只因為自己年少流浪時曾經被一位好心的老伯收養(yǎng),心中便從此播下了愛的種子,從此踏上了愛心的旅途。俗話說,“滴水之恩,甘當涌泉相報”。張仁杰,這位出身農村貧寒家庭的小伙子,他沒有怨天尤人,反而以一種更加積極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回報社會,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張仁杰,“感恩中國”感動世界!
二、以“逆境”為話題
人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無論在多么平靜的海域,總會有起起伏伏,總會遇到風浪的襲擊。面對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是迎難而上,還是徘徊退縮?
張仁杰,一位從苦難中走過來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張仁杰出生在一個淳樸的農民家庭,因為家貧他很小就失學了,并出外謀生。幾年來,他在磚場打過短工,后來扒煤、撿垃圾,直到遇到一位叫姜濤的老人,他的命運才有了轉機。在挫折與困苦面前,張仁杰沒有痛哭、悔恨、怨天尤人,而是選擇了勇敢,選擇了堅毅,也就選擇了成功。從武術學校畢業(yè)的他,克服重重困難創(chuàng)辦了“感恩中國”網站,以網絡的力量救助了許多困難群體。從張仁杰的身上,我們深切地感到,貧窮和挫折,不是失敗的理由,只有在大風大浪中依然勇往直前的航船,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三、以“關注弱勢群體”為話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弱勢群體,這部分人有的在經濟上處于弱勢,有的在社會地位上處于弱勢,而更多的則是兩者皆有。從年齡和身份上看,弱勢群體以老、弱、病、殘者居多。從人的需要上看,弱勢群體同樣具有衣食、教育、就業(yè)和醫(yī)療等各方面的需求,甚至比普通人來得更強烈。張仁杰救助弱勢群體的行為令人感動,但這項工作并不是張仁杰一個人和他的網站所能完成的。只有全社會都來關心弱勢群體,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才能促進社會不斷進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社會還應當建立健全相關政策,為弱勢群體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滿足弱勢群體的客觀需要,而弱勢群體自身也要自尊、自強與自立。
四、以“感動”為話題
張仁杰說:“成為媒體焦點,我更難受,說明像我這樣的人,大家覺得稀罕。其實我沒做什么,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 他又說,“我們這個社會到底怎么了?為什么不能用愛的眼光來看世界,人與人互助友愛,這才是和諧!甭犞@樸素的話語,我們感動得禁不住潸然淚下。然而,感動之余,我們又該做些什么呢?我們覺得張仁杰偉大,其實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沒有更多的人去做他所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也能像張仁杰一樣,懷著一顆感恩之心,釋放我們的愛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那么,這個社會就會真正正常起來,和諧起來。那么,我們還會為張仁杰的行為而感動嗎?
【張仁杰:“感恩中國”感動世界】相關文章:
張麗莉感動中國事跡11-14
感動中國人物盧仁峰先進事跡02-22
張東蓀論《論語》中的仁04-30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跡12-18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跡(精選32篇)01-30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跡最新11-08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跡02-08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跡11-14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桂梅事跡01-12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跡學習心得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