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高考作文詩歌“開禁”緩行為宜
邱劍云
近日,盲校學生金乃嘉的詩作《愛》獲得第二屆“冰心作文獎”全國比賽高中組一等獎,引起了相當?shù)霓Z動,起初是贊賞詩好,后來是批評中、高考作文“禁詩”不好,應該給詩以與其它文體同樣的一席之地。理由大致有二:一是考生中既然有寫詩的人才,就不該把“詩”排斥在作文考試的文體之外;二是既然語文課本上有詩,而詩歌教學又漸趨式微而亟需提倡,就更不該禁詩于作文試卷。這兩條從情理上講,似乎都是對的,但實施起來卻不如說的那么容易。
首先是寫詩很不容易。雖然不少寫詩者認為容易,但據(jù)我的觀感,現(xiàn)在很有一些詩其實是分行寫的文句,是不知所以的硬湊。有學者調侃,寫不來文章的人可以寫詩。這種現(xiàn)象顯然有害于中小學生的耳濡目染。一旦考試作文開禁,寫那種不是詩的詩的考生恐怕要遠遠多于寫詩的考生,難免引入歧路。
其次是評閱很不容易。考試作文不是向報刊投稿,用與不用只在編輯取舍之間?荚囎魑氖且喚砝蠋熎蚍值。相比較而言,評定文章的等級分值容易,除了個別濫竽充數(shù)的閱卷人之外,一般不致有太大的分數(shù)出入。評詩則不同。詩無達詁,此話古已有之,今日亦然。著名詩人寫的詩尚難有一致意見,何況考生臨場即興的詩作?譬如金乃嘉同學的那首《愛》,有些讀者認為此詩很有些徐志摩《再別康橋》的意蘊,可我連讀了幾遍,從韻律到意象加以品味,似難于認同“很有些”的說法。我又問了幾位同事、文友,也是各人從各人的角度說道,可謂見仁見智。這在評詩中尤為常見。
三是擔當閱卷不容易!霸娪袆e裁”,寫詩的如此,評詩的也需具備一種別才。如果中高考詩歌開禁,這就需要不少具有“別才”的閱卷人,對此,一時恐難辦到吧。倘若看走眼,發(fā)生“矮漢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的情況,硬是好詩沒得好分,差詩倒得高分,那就不止是誤人子弟的問題了。不能不防。
四是規(guī)定詩行字數(shù)不容易。按作文700-800字為例,寫詩的得寫多少行多少字?姑且算10個字一行,便是70-80行。就算考生還有一小時的時間作詩,恐怕要有像寫《地球,我的母親》、《鳳凰涅槃》的郭沫若那樣的神來之筆才行。否則,只好合了一條戲言:把文章分行來寫!當然主考單位也可以另定規(guī)矩,如10行,或20行。若果真如此,選擇作文的考生會覺得公平嗎?
常常聽人詬病應試教育造成的一個后果:考什么,教什么。這的確是一種不當?shù)墓髁x。但主張教什么,就得也考什么,也是一種急功近利。其實這是一個銅幣的兩面。我認為,“教什么”歸根結蒂是育人的需要,而不是考試的需要。什么都要往考試上靠,甚至考試成了教與學的唯一目標,這不是教育的執(zhí)著,而是教育的悲哀。教了詩,就一定要寫詩,教了戲劇就一定要考寫劇本,教了對聯(lián)就一定要考寫對聯(lián)……這有必要嗎?實際嗎?
總之,讀詩,懂詩,寫詩,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熏陶學生的精神內質,至于考不考,那得由多方面的因素所決定,尤其要由實踐來檢驗;谏鲜龅脑,中、高考詩歌開禁還是緩行為妥。
【中高考作文詩歌“開禁”緩行為宜】相關文章:
備考指導:高考作文宜小題大做05-01
色散緩變光纖中的脈沖寬度研究04-28
刑法中的行為概念探討05-01
緩蝕劑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及緩蝕作用分析04-26
創(chuàng)和諧交通為宜居、宜業(yè)、宜游服務04-26
組織中的個體反饋尋求行為04-26
病毒在土壤中的遷移行為04-28
古代詩歌中的月亮05-01
宜然04-29
南昌市綠化中宜遵循幾條原則的構思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