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健康而順利地度過人生最寶貴的青春期,為子女一生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這是每一個父母的重大責任,
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心理學家胡長蘭德曾指出:在一切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死亡的,莫過于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因而,家長和學校都應重視青春期的心理與生理教育。
孩子到了十四五歲,一般都進入青春期。這時期的少年,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第二個高峰期,身高、體重迅速增長,第二性特征先后出現。隨著生理上的急劇變化,他們的心理也發(fā)生很大變化:
①成人感和性意識開始出現,對異性逐漸變得敏感起來。對言情小說、影劇等特別感興趣,個別孩子還偷偷交上了異性朋友。
②情緒易波動,感情易沖動,看問題常帶片面性。男孩精力旺盛,好動、好奇、好斗,有點“膽大妄為。”
③自我意識和自主性不斷加強。他們很希望父母和老師信任自己、尊重他們,不要把他當小孩,也勿干預他們想干的事。
④性格也在發(fā)生變化。此時期喜歡與成人頂嘴,稍不順意就發(fā)脾氣,并固執(zhí)己見,且反抗性會明顯地增長。
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也對孩子們施加著各種影響,這使青春期的心理與生理教育顯得更為重要,應當引起家長們足夠的重視。學生在青春期出現不良現象和行為,往往與家庭有密切關系。主要有幾種情況:
⒈父母不和,常吵架、鬧離婚,孩子得不到家庭溫暖,感到苦惱,為了尋求慰藉,便與社會上的不良人員交往,
管理資料
《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http://www.oriental01.com)。
⒉家庭對子女過分溺愛,孩子做錯了事,家長還為他們護短,孩子自小養(yǎng)成“驕”、“嬌”二氣。
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要求過高、過嚴、過急,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位家長怕兒子受“壞人影響”,每天兒子放學時,他都騎車去跟蹤,連他上廁所也不放過。兒子在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家長如何對青春期子女進行教育呢?
■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同時,家長應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用好的言行去影響子女。
■配合學校對孩子講一些青春期衛(wèi)生知識。要按孩子的年齡進行性知識教育,讓孩子避免由于性沖動而濫交異性的錯誤。
■把孩子充沛的精力引向健康的軌道上來。注意培養(yǎng)孩子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愛好,積極支持子女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增進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友誼,去除男女學生之間的神秘感。
■改進教育方法,多與子女談心,使孩子有事與大人商量。處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多常有苦惱,以致影響情緒、學習和身體。千萬不要一見到她們情緒不好、學習成績下降,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甚至打罵。這種盲目的批評、打罵,往往會把孩子推到對立面。有些孩子經常有異性同學來往,這一般沒有什么,但要及時弄清來往同學的行為表現,以及經常來往的原因,并與學校教師加強聯系,防患于未然。孩子萬一在青春期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慎重處理,不宜在大庭廣眾中議論,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其產生對立情緒,以致更難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