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位年逾六十、事業(yè)成功、深具智慧的上市公司創(chuàng)辦人兼董事長,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六十多年來我體認出一個贏家與輸家的最大差別,那就是,贏家永遠說‘這有可能’,而輸家永遠說‘這不可能’,
贏家與輸家的差別
!因為擔任顧問的關(guān)系,總是在不同組織中,見到層出不窮的問題解決方案,而在這些形形色色的方案被提出的過程中,總見到許多樂于嘗試創(chuàng)新的人。這些人總認為,雖然是新的嘗試,沒有歷史上成功或失敗的經(jīng)驗,但在經(jīng)過成本效益與衍生風險的評估后,認為未來雖有不確定性,但總應(yīng)該試試看,因為 “有可能”獲得成功,進而產(chǎn)生有價值的影響力。當然,我也總是看到另一批人,他們見到不熟悉或意見相左的提案時,不假思索的第一個反應(yīng)就是“不可能”,而且總有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這種“不可能”判斷,并試圖說服大家,讓大家也都認為這一切是不可能的,從來停止或放棄新的嘗試。結(jié)果,經(jīng)過時間長河的洗禮,說“有可能”的人,因為愿意嘗試,不斷檢討,總是找到新的方向,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最終成為一個贏家;而那一群說“不可能”的人,因為拒絕掉大部分的“機會”,不愿嘗試,很難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最終成為一個輸家。
在職場上,不難發(fā)現(xiàn)把“不可能”這三個字掛在嘴邊者大有人在。他們總是擔任永遠的“反對勢力”,但卻也總是沒有其他任何更好的主張或建議,仿佛他們的角色就是否定而不需要建設(shè)性地解決問題。組織里還有許多“非不能也、乃不為也”的同仁,他們極有才華或能力,明明可以勝任很多工作,但就是有些致命的缺點,不熟悉的工作不碰,不主動接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管理資料
《贏家與輸家的差別》(http://www.oriental01.com)。這些人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結(jié)果就什么都真的變得不可能。俗語說:成功者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三個字!在成功者的眼中總是看到機會與光芒(這是成功創(chuàng)業(yè)家的最基本特質(zhì)),他們會絞盡腦汁去想辦法,他們面對事情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勇于挑戰(zhàn)的,越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對他們來說越值得去征服。網(wǎng)絡(luò)上有一個“窮人最缺什么”的故事,它指出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差距只在一點點的觀念而已!窮人缺的不只是錢,而是一點點最重要的正確觀念。故事中,巴拉昂,一個靠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不到10年的時間就迅速躋身法國50大富翁之列的商人,在1998年臨終前,留下遺囑,以100萬法郎為獎金,獎給揭開“窮人最缺什么”這個題目的人。在48561封答案的信里,一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與謎底,答案是窮人最缺少“野心—成為富人的野心”。這種野心,或是企圖心,就是來自于對任何事都秉持“有可能”的理念,用于挑戰(zhàn)與嘗試,從來找到成功的機會。
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事,起決定作用的是你選擇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用什么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不景氣或市場低迷的情況下,總有些企業(yè)的業(yè)績逆勢獨秀。假如人人都在慣性思維下寧愿相信“不可能”而不愿意去尋找可行的辦法,不僅是自己失去信心,而且會嚴重打擊組織或團隊的士氣。很多事實證明,“不可能”只是暫時性的,只是在已有的經(jīng)驗法則之下無法立即找到解決之道。
當遇到難題時,別讓“不可能”三個字束縛自己的思維。有時候只需要換另一個角度思考,轉(zhuǎn)換立場去探討,更積極往前邁進,或者堅持一下, “不可能”就會變成“有可能”甚至“很可能”。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除了他們能忍受過程中的各種艱辛、磨練、挫折,甚至旁人的嘲弄以外,也因為他們對“不可能”多了一分不肯低頭的韌性和執(zhí)著。自古以來,贏家總是因為愿意并做成了其他人不愿意做、不敢做的事情。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借口;蠃家說有可能,輸家說不可能!如此簡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