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教育新農村
摘要:陶行知指出只有改造農村才能改造中國,提出教育下鄉(xiāng),倡導以科學改造鄉(xiāng)村落后的經濟和落后的思想,建議走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當前教育要踐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從社會、學校的教育進行改革,發(fā)展學生的特長。 關鍵詞:農村;教育;人才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3-0038-02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從事鄉(xiāng)村教育的實踐活動與理論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教育學生要愛中華民族,愛中華民族中最多數(shù)而最不幸的農人。他認為這種崇高的情感要從身邊、從小事培養(yǎng)起,教育學生愛家鄉(xiāng)、愛農村、愛農民。把祖祖輩輩留下的這種凝重而純樸的情感從他們內心深處挖掘出來。“千教萬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彼赋鲋挥懈脑燹r村才能改造中國,提出教育下鄉(xiāng),倡導以科學改造鄉(xiāng)村落后的經濟和落后的思想,建議走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墒窃谶@條路上,我們卻越走越遠,我們只看目前的社會狀況:明明農村里迫切需要知識的補給,明明有數(shù)以萬計的大學生,可是大家寧愿在城里擠破頭,甚至在家待業(yè),就是不愿意到鄉(xiāng)村中去,只把“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當首歌來唱。為什么呢?我想從兩個方面來找原因。 一、整個社會的教育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自小就嬌生慣養(yǎng),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長恨不得他們將來為人龍、為人鳳的,可就是別成為體力勞動者。這種思想自小便開始灌輸:孩子在抓周時,家長們總把書本放在孩子的最近處,巴望著孩子一把就抓起眼前的書來,這便欣喜若狂,要是孩子繞過書本抓起旁的什么,一家人總會郁悶一陣子。此后更是把“努力讀書”當成口頭禪,而把種植、養(yǎng)殖、建造等體力活當成反面教材進行反襯教育。家長心目中的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過著不用勞動的城市化的舒適生活,并將這個目標貫穿在整個教育的始終。到孩子工作的時候,工作單位最好就在大城市,那便是津津樂道,要是在某個鄉(xiāng)村,便覺得低人一等。 前些時候社會上流傳:一位清華大學畢業(yè)的學生回鄉(xiāng)村去養(yǎng)豬,大家是議論紛紛,扼腕嘆息,好像清華大學生回鄉(xiāng)那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大有鮮花插在牛糞上的感慨。認為一位高等學府的學生應該在大城市里坐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指點江山,那才天經地義。殊不知農村是多么需要有知識的人才,他們的到來將為農村注入飽含科學含量的血液,使農村充滿科技的活力。大學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以及靈活的處事能力也一定能讓農村走出故步自封、畫地自牢的許多陋習,那位敢于打破常規(guī)的清華大學生后來不就成為了小有名氣的養(yǎng)豬專業(yè)戶了。你看,舉世矚目的袁隆平,畢生致力于農村、致力于水稻的研究,如今全世界都靠著他吃飽飯呢!整個社會正沿著錯誤的方向教育孩子,使孩子自小就對農村畏懼三分。 二、學校的教育問題 孩子到了學校,我們規(guī)定他們必須把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與考試相關的科目全都精讀、再精讀,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都用上,最好再透支一些來。要是哪位同學喜歡上旁的什么門道,那么老師總會苦口婆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教育他們走上正道:只有學好功課,才能考所好大學,將來才能找個好工作。于是學生成天地讀啊寫。∈裁凑n外活動、體育鍛煉等全都拋在九霄云外了,即便是在體育課上學生累暈、累垮的現(xiàn)象也是常有的事,更別說參加什么體力勞動了。十幾年之后,這孩子哪還有縛雞之力?別說參加農村的勞作了,就是看到體力勞動,也要退避三舍。那些能在學術道路上繼續(xù)深造的學生倒還好些,而絕大多數(shù)無法繼續(xù)前進的學生就慘了,他們的高等數(shù)學等一肚子的“墨水”在現(xiàn)實中解決不了多少實際的問題,可是“惰性”又養(yǎng)成了,能不慘嗎?我們的教育存在這么大的弊端,正如陶先生說過;“我們向來所辦的教育,完全走錯了道,他教人離開鄉(xiāng)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蓋房不造林,他教人羨慕繁華,看不起務農。這真是:教勞心者不勞力,不教勞力者勞心! 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讓有能力有知識的學生到農村去搞建設、搞科研,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呢?我認為首先是我們的教育要改革,家長的教育觀念要改變:農村的生活雖然艱苦,可是一個人的知識有了施展的平臺,所具有的才華有了用武之地,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一個人絕不單是為了“安逸”而來到這個世界的。陶先生說:“能生利之人,既能得生活上一部分之幸福,而一衣一食自能搭置自如,不能生利之人,則雖有安福繁榮亦難長守! 三、學校的教育更要改革 孩子到了讀大學的時候,本是離開溫室到大自然中去鍛煉的時候,可是我們的大學都設在大城市中,那里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條件優(yōu)越,別說原來就是大城市中的孩子,即便原來是農村的孩子到了那里浸個四五年的,哪還會有要回農村的意識,早就“樂不思蜀”了。于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城市就業(yè)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而農村卻直落得個“門庭冷落車馬稀”的尷尬境地。況且在農村中讀大學,對農村多少會有些感情,不至于個個一門心思只往城里擠。 把大學辦到鄉(xiāng)村來,讓大學生在學習之余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到小工廠、小作坊中去看看,去體驗,參加那里的實踐活動,真正做到“手腦并用”,貫徹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特別是大學進村,將為農村注入科學的血液,農村中的許多問題都急需用知識來解決,比如農民所干的許多農活兒的方法都還十分落后、原始,既費時又費力;再如現(xiàn)在的農藥,蟲子沒有控制住倒把蔬菜制成了危險品了。而化肥呢?越用土壤越貧瘠。 陶先生說:“真正的做是在勞力上勞心,用心以制力,這樣做的人用心去指揮力量能輕重得宜,以明對象變化的道理,這種人自能以人力勝天工,世界上的一切發(fā)明都是從他那里來,他改變世界,叫世界變色。” 用陶先生的思想來引導我們的大學教育,讓我們的大學生到農村、工廠體驗生活,農民、工人的工作方法、工作經驗會必定會讓他們有所觸動,對他們有所幫助。而大學生們也會聯(lián)系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用科學的方法解決農村中存在的問題。他們可以與同學、老師一起研究、改進,那么農村中許多棘手的問題興許就能解決呢?再者,大學生可以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利用辦學習班的形式,及時地傳授給農人,“做到即知即傳人”,充當小先生的作用,這對農村的科學教育有極大的好處。廣大的中國農村單靠一些專家或教授那真是“杯水車薪”,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單在課堂上講啊講啊,學生云里霧里地聽著,這樣的教育猶如空中閣樓,嚴重脫離社會現(xiàn)實,培養(yǎng)出來的絕大多數(shù)是說得頭頭是道,干活兒卻不老道的空談家。中國不需要許多只善于指手畫腳的“指揮家”,缺少的是有頭腦的實干家、能干家。 讓大學落戶農村是充分利用了環(huán)境的力量。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就十分重視應用活環(huán)境的活勢力,他說:“活的鄉(xiāng)村教育要用活的環(huán)境,不用死的書本,要用環(huán)境中的活勢力去發(fā)展學生的活本領——征服自然、改造社會上運用環(huán)境的活勢力,培植自己的活本領。” 四、發(fā)展學生的特長 陶先生認為:舊的傳統(tǒng)教育之所以脫離社會生活實際: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學生是學會會考,教員是教人會考,學校成了會考籌備處,會考所要的必須教,會考所不要的不必教……”這種教育方法壓制了許多有特別愛好的同學,為了考試,他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愛好,把寶貴的時間花在自己原本并不喜愛的考試所需的科目上。我們的教育就是這樣,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所有的人往一條船上趕,不管別人想去哪里,只把他們送往我們所預定好的目的地便是了,哪管他人的心理感受。 記得有人說過:“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偉大的創(chuàng)作者!笨墒墙涍^十幾二十年的學習之后,天才不見了,社會上反倒是又多了一些怕苦怕累的安逸人士。 偏科猶如偏食,每個人的口味不一定相同,硬逼著不吃辣的人吃辣椒,豈不強人所難!所以我提倡學校中應該分門別類進行教學:讓喜愛雕塑的同學就主學雕塑;喜愛油畫的同學就主攻油畫;喜愛種植的就主學種植;喜愛英語的就主學英語……讓學生學得專,學得精,一個人什么都學必定只得皮毛,是派不上用場的。多讓出一些時間,讓孩子們去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只要他們有聰慧的頭腦,靈活、能干的雙手,那么在正確的教育之下,將來無論他們做什么都能干出一番事業(yè)的。 中國要成為一個科學強國,必須從教育抓起,而我們的教育必須與時俱進。當前的教育還得面向農村,學校必定要改革成為發(fā)展人才的平臺。那么中國的科學步伐就將讓世界震驚?墒歉母餁v來任重道遠,但愿創(chuàng)新、改革的精神永放光芒。
【新教育新農村】相關文章:
建設新農村 描繪新藍圖05-01
建設新農村--五山模式演繹新三農04-27
新的學期應該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04-27
實施農村小康環(huán)保行動計劃建設新農村新環(huán)境04-25
關于新農村教育的調查報告02-24
新健康教育活動總結04-29
新農村作文11-25
美麗新農村02-27
和諧的新農村05-01
走進新農村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