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強化“類”的意識
作者:許紅琴
小學語文教師 2015年06期
一、問題源起
小學中高年級教材中,出現(xiàn)了為數(shù)不多的簡單議論文。在小學階段,這一“類”文體的教學目標如何定位?教學內(nèi)容如何研制?目前尚處于較為模糊的階段。
首先,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才提出閱讀“簡單的議論文”的目標與內(nèi)容,而在第二、第三學段,未提及此類文體及其閱讀目標與內(nèi)容,評價建議部分也未陳述此類文體閱讀能力評價指標,使教師在教學此類文本時頗感困惑。其次,教材中此類文體的課文數(shù)量較少,以蘇教版教材為例,共編排了《說勤奮》(四年級上冊)、《滴水穿石的啟示》(五年級上冊)、《談禮貌》(五年級下冊)、《學與問》(六年級上冊)、《學會合作》(六年級下冊)等5篇簡單的議論文,因數(shù)量少,教學研討也較少,導致教師對此類文體的教學目標與內(nèi)容不甚明晰。
于是,教學實踐中,這類課文的教學文體特征不鮮明,基本上成品德教育課,如教學《說勤奮》,教師的教學興奮點大多在“勤奮”二字,看文中司馬光、童第周如何勤奮,拓展名人勤奮的事例,最后教育學生要勤奮。課題中的“說”字基本被忽略,作者是如何“說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一道理的,如何“說”得讓人心服口服的等這類言語表達智慧,往往不被關(guān)注,不被探究。而品析作者如何“說”“談”,揣摩其“說”“談”的智慧,該是語文課的核心目標。
簡單議論文應(yīng)有其獨特的語文教學價值——讀懂文本明道理;學習作者“說理的智慧”;學以致用,在生活中、人際交往中,學習提出觀點并有理有據(jù)地證明自己的觀點,即初步學會“說理”。
如何確立小學簡單議論文教學目標,研制較為合宜的教學內(nèi)容?可能還是應(yīng)從“標”“本”“人”三方面去斟酌考量。筆者曾在本市組織過不同年級簡單議論文教學專題研討,想結(jié)合《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學與問》三個課例,淺議如何確立此類文體的教學目標,研制較為合宜的教學內(nèi)容。
二、研讀課標,找準小學階段的基本定位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才明確提出閱讀簡單議論文的閱讀目標:“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qū)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思考,作出判斷!毙W第二、第三學段編排了一些簡單的議論文,編者意圖讓學生初步接觸這類文體,有利于實現(xiàn)小學與初中學習的自然銜接。既然是銜接鋪墊,小學的簡單議論文教學定位于“初識”“初體驗”較為妥當,多一些感性認識與體驗,少一些純理性的知識講解與分析,不越位,不拔高目標。教學中,可以憑借文本資源,引導學生初識這類文體獨特的內(nèi)容與形式特點,初步學習最基本的說理方法,初步了解簡單議論文的閱讀方法并激發(fā)其閱讀的興趣。
三、細讀文本,開掘文本獨有的教學價值
議論文是一種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直接表達作者見解和主張的文體,論點、論據(jù)、論證是其三要素,論點力求鮮明,論據(jù)典型充分,論證過程嚴密,語言精要具有概括性。小學階段出現(xiàn)的簡單議論文,觀點明確集中,結(jié)構(gòu)簡單清晰,往往精選典型事例,采用敘述與議論相結(jié)合的方法論證。
《說勤奮》開篇以設(shè)問的形式提出“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一觀點。接著,以司馬光和童第周為例,論證觀點——司馬光小時候勤奮讀書,長大后19年堅持不懈,最后編寫《資治通鑒》;童第周上中學時奮起直追,成績名列前茅,留學時憑借勤奮,完成了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shù)。司馬光天資聰穎,童第周基礎(chǔ)較差,但他們都是“一生勤奮”,最終獲得成功。兩個事例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互為照應(yīng)補充,有力證明了觀點。全文以總分總的形式架構(gòu),脈絡(luò)清晰。
《滴水穿石的啟示》以安徽廣德太極洞的自然現(xiàn)象引出觀點——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能實現(xiàn)理想。接著,以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三位名人為例,正面論證觀點,又以雨水為反例,再次印證觀點。最后,再次強調(diào)滴水穿石的啟示,升華主題。全文觀點鮮明,例證充分,結(jié)構(gòu)上有起承轉(zhuǎn)合之妙。
《學與問》主要闡述“學與問”與“學問”即獲取真知之間的關(guān)系,簡述“學”與“問”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詳細闡述的是如何通過“問”求得“學問”,即要好問、善問、自問。全文觀點鮮明,敘議結(jié)合,層層遞進,析理清晰。
這三篇文章與小學其他課文不同,既不狀物寫景,也非敘事抒情,重在“說”“談”“論”某些道理,重在擺事實講道理;即使是敘述事例,也是概括性的敘述,而非生動形象的描述。文本有如是特質(zhì),教學此類文章應(yīng)基于文體特質(zhì)開掘其獨有的語文教學價值——閱讀文本,提取信息,讀懂作者說什么理;分析文本,探究語言,明白作者怎么說理的;思考判斷,作者所說之理是否有道理,是否使人信服。
四、分析學情,循序漸進學習說理的智慧
此類文體有以上共有的教學價值,不同年級究竟應(yīng)該“教什么”“學什么”,還需基于學情作取舍刪選,教師應(yīng)對中高年級出現(xiàn)的簡單議論文的教學目標與內(nèi)容有整體定位思考,再作年段分解處理,既體現(xiàn)“類”的一致性,又體現(xiàn)“段”的漸進性。
四年級《說勤奮》,學生首次接觸,應(yīng)引導學生初識文體,了解與其他課文的不同——重在“說”,即重在講道理;讀懂文章所說之理,什么是勤奮,如何勤奮,為何要勤奮等;初步了解這類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gòu)——提出觀點,事例論證,得出結(jié)論;分析文中兩個事例的異同,初步知曉,要說清道理,最重要的是“擺事實”,需要選好事例——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這樣才有說服力。因為是初識,所以,不求把這類文章的所有知識都教給學生,不求過于理性的分析,而是從事例入手,從感性體驗入手,初步了解這類文章的獨特之處,了解最基本的閱讀方法。
五年級《滴水穿石的啟示》,學生第二次接觸簡單議論文,在讀懂課文明白“做事目標專一、持之以恒”這一道理的基礎(chǔ)上,在學習“說理”智慧方面,可往深處走一走:
勾連已學的《說勤奮》,鞏固對這類文章基本結(jié)構(gòu)的了解,知曉說理要條理清晰,即“言之有序”;提取主要信息,明白文本選取了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三個名人事例來論證觀點,進一步知曉說理要選取典型事例才能使人信服,即“言之有據(jù)”。
著重學習作者是如何敘述事例的:李時珍一例詳學,以“李時珍是否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最后獲得成功?哪些詞句在講李時珍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問題導學導思,引導發(fā)現(xiàn)“從小立志學醫(yī)、走遍、二十幾年、終于”等詞句都在寫李時珍“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知曉議論文寫事例必須緊扣觀點;與《李時珍夜宿古寺》比較,“如此生動形象的事例替換文本事例是否可以”引導學生辨析思考,明白議論文事例不需生動描述,只要簡要敘述,作者把李時珍事例濃縮成38個字,每字每句都論證觀點,言簡意賅,有說服力。愛迪生、齊白石兩例學生自己閱讀,思考是否圍繞觀點說,事例說得是否精要,學生由“迷戀、畢生孜孜不倦”“數(shù)十年、不教一日閑過、始終沒停止”等詞句,再次明白這兩個事例同樣緊緊圍繞觀點寫,事例、語言簡潔卻有說服力。由此,引導學生知曉,講述事例有竅門,一要緊扣觀點,二要概括有說服力,即說理需做到“言之有理”。
為進一步體會“言之有理”,教師可引導學生回顧三例,以“為什么三個事例講完后用省略號而不是句號?為什么舉三例而不舉一例”兩問導思,明白句號表示僅三例足以證明自己的觀點,省略號則表示還有很多例證,只是不再一一列舉,如此論述更嚴謹;舉三個事例,一是對應(yīng)后文的“古今中外”,說理嚴密,二是豐富事例,說理更充分。最后以“為什么還要寫雨水事例”一問再導思,知曉雨水為反例,正反事例對比更有說服力;雨水和開頭的水滴呼應(yīng),進一步說明水滴力量雖微小,但持之以恒亦能成功,更使人信服。
由此,學生對如何“說”好典型事例,即如何做到“言之有理”,應(yīng)該有更深入的體會,較之四年級,學得更多一點說理的智慧。
本單元前幾篇課文,講述的是富蘭克林、談遷、諾貝爾等名人的故事,在內(nèi)容上與“滴水穿石”有關(guān)聯(lián),在課堂練習或作業(yè)中,可以請學生選一名人故事,將故事濃縮改寫成議論文事例,做到圍繞觀點,言簡意賅。如有興趣,還可以思考:如果放入文中,替代哪個事例更合適?以此在語言實踐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習得說理智慧。
六年級《學與問》,學生第四次學習簡單議論文,對其基本結(jié)構(gòu)、選取典型事例并圍繞觀點寫等特點已能把握,但此文論述內(nèi)容相對復雜些。因此,學習此文,首先引導學生梳理幾則關(guān)系:“學與問”與“學問”之間的關(guān)系——學問學問,往往是通過學與問獲得的;“學”與“問”兩者關(guān)系——相輔相成,學中問,問中學;如何通過“問”獲取真知——好問,善問,自問(文章重點闡述)。其次,重點學習作者不同的論證方法:哥白尼一例,先敘后議,告訴我們要好問,沈括一例,先議后敘,告訴我們要自問,兩例中間是一段純議論,告訴我們要善問。最后,提供名人故事,請學生嘗試采用先議后敘或先敘后議的方法仿寫事例證明觀點。當然,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相機歸結(jié)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善于提取信息,了解作者的觀點、選取的事例及行文的思路;善于質(zhì)疑思考作者說的理是否正確,說理過程、方法是否使人信服等。與前兩個年級相比,學生對如何說理、如何閱讀簡單議論文,有更豐富的了解,為初中階段的學習作好閱讀心理與能力的鋪墊。學習簡單議論文與學習散文、小說等不同,讀懂文本所述之理,感悟簡單議論文的理性之美,培養(yǎng)其思辨能力,獲取說理智慧,是此類文體教學重要的目標與內(nèi)容之一。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不盲信盲從,善于分析、判斷作者說什么理,怎么說理的,說得是否有道理……在思考辨析中,提升其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在生活中條理清楚地思考問題,在人際交往中清楚、準確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發(fā)展其思辨能力與言語智慧。
作者介紹:許紅琴,江蘇省蘇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強化“類”的意識】相關(guān)文章:
強化受眾服務(wù)意識04-28
強化調(diào)研意識提高決策能力04-27
創(chuàng)意思維的特點及創(chuàng)意意識的強化04-28
強化品牌意識帶動茶業(yè)發(fā)展04-28
淺談強化大學生的規(guī)范意識教育04-27
強化安全意識夯實安全基礎(chǔ)04-26
強化問題意識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04-29
強化西北少數(shù)民族法制意識的途徑04-28
強化船員安全意識教育的思考04-29
怎樣強化提高銀行柜面的服務(wù)意識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