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后感
也許一開始觀看的動機,帶著對米蘭·昆德拉名聲的好奇。但我想,看過后絕對不會后悔。時常在寂靜無人或是喧囂吵鬧的時候,都會不經意回味其中的細節(jié)與對白。 《輕》是昆德拉的一貫作風,簡單甚至普通的情節(jié)設置,沒有大起大落,也無一波三折。故事的敘述中包含更多的是思考的痕跡。關于靈與肉,關于輕與重。貫徹了全本書。曾有人把《挪威的森林》與《輕》作對比。相比而言,作為一個作家,村上春樹更像是一個旁觀者,只負責默默地敘述故事,而非表達內心。而昆德拉,則帶有更多導演的色彩,參與并且指導。他是為表達思想而寫作的,而村上則是為單純的敘述而寫作。具有可比性的是,三個主角的性格聯(lián)系。關于輕與重的比較。只是村上更為含蓄,而昆德拉更為直接。 每個作者都會有自己固定的筆鋒。正如每次閱讀昆德拉作品的時候,感覺更像是對話。像是有人告訴你,關于流動的思想的蘊意。而這正是昆德拉作品的特色,當然,《輕》也在其中。 故事關于托馬斯,關于泰瑞莎,關于莎賓娜。簡單的故事。開篇,莎賓娜便對托馬斯提到,托馬斯,你一點也不媚俗。媚俗,對于當時的捷克來說似乎無法避免。書中描述的是一九六八年蘇俄入侵捷克時期,民主改革的氣息演變成專橫壓榨之風潮,而人群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難免顯得人云亦云。而托馬斯,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忽略社會,忽略應有的責任。他只是一名醫(yī)生,僅此而已。他可以在閑時找莎賓娜,然后完事便散。對于托馬斯來說,這更像是一種習慣,一種人生態(tài)度。 似乎是命中注定,托馬斯遇上了泰瑞莎。那個美麗卻平凡并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從此,托馬斯的生活便改變了。他被迫去考慮責任,并為此付出自由。小說如此設置,實屬巧妙。毫無疑問,泰瑞莎和莎賓娜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泰瑞莎是傳統(tǒng)的,她渴望幸福,渴望專一,渴望靈肉結合。而莎賓娜則相反,反叛,自由,不受束縛。對于托馬斯來說,泰瑞莎是他的重,而莎賓娜是他的輕。因此與托馬斯一直在兩者的關系間找一個絕妙的平衡點。而三者,也在微妙的關系中成了好友。 托馬斯似乎注定不能成為媚俗的存在。天性的風流與不受拘束,讓他的生活永遠充滿各種誘惑?墒翘┤鹕某霈F(xiàn)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當泰瑞莎第一次緊握他的手不愿放開,他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責任之于他的重。后期,他發(fā)表反蘇聯(lián)的論見,并與泰瑞莎一同逃亡到瑞士。期間,泰瑞莎作為一直支持他的人,給予他非媚俗的動力。論見引起了反響,被認為具有反動效果。之前支持并同意托馬斯的人在形式政策的壓力下紛紛簽寫了同意書。只有托馬斯,毅然拒絕,并以放棄醫(yī)生職業(yè)作為代價。周圍的人一片熱議,并不因為真的反對托馬斯的做法,只是源于心底對托馬斯的羨慕,又因為托馬斯的不媚俗而感到內心的惶恐。因為大家都低頭了。他們只是想要有人和他們一樣低頭,來減少內心的罪惡感。而泰瑞莎,始終支持著托馬斯。即使托馬斯仍有肉體的出軌,但他始終是深愛泰瑞莎的。 泰瑞莎始終作為一個追求者。追求愛情,追求幸福,追求攝影的真實,并追求最平凡的幸福。童年的陰影始終折磨著泰瑞莎。母親的裸體讓泰瑞莎無法擺脫不能承受之輕。因此泰瑞莎始終是缺乏安全感的。但泰瑞莎同時也是勇敢的,她為還原最原本的事實不顧危險沖上街頭拍照,并且義無反顧。她深愛著托馬斯,卻無法忍受托馬斯關于靈與肉的解釋。即使她一次一次地原諒托馬斯。她與莎賓娜并不相同,她追求的是平靜。她曾對托馬斯說過,比起你,我更懂得如何愛卡列寧(狗)。因為我愛它我不要求它一樣愛我,我不會嫉妒它與別人一起,我也不會要求回報。也許對于愛情,大家都是自私的。因為有愛便一定希望有回報。而這樣的泰瑞莎是平凡的,也是最真實的。 莎賓娜是我一直都很欣賞的一個女人。作為一個女人,她是堅強的。她可以把執(zhí)著拋在身后,甚至毫不猶豫地在幸福面前逃開。或許這只是天生的缺乏安全感,害怕認真的感情,害怕背叛,害怕傷害。并不需要勇氣,一切的選擇只是出于內心對感情的不信任。所以,當已婚的男人告訴她,他已經和妻子離婚,只希望能和她在一起。她熱淚盈眶,很快樂。但她終究還是走了。帶著遺憾。她是愛他的,可是她不信任感情的永遠,所以,她義無反顧。 故事的最后,經歷了不同風雨的三位主角,似乎都看透了什么。托馬斯和泰瑞莎隱居小村落,過著最平淡的日子。那里,沒有誘惑,沒有壓迫,只有兩人相愛的痕跡。那樣的日子是真實的。莎賓娜移民到別的國家,很少有朋友,日子一樣平靜似水。仿佛必定要經歷如此多,才能有一顆看透紅塵的心。其實,最簡單的才是最真實的。 與電影相比,書籍當然更勝一籌。三小時的電影并不能完全表達出昆德拉想要表達的思想,只能大約勾勒出一個簡單的情節(jié);旧喜o接觸過書籍的人難以看懂電影的發(fā)展。電影的結尾,泰瑞莎在車上幸福地問,你在想什么呢。托馬斯說,我在想我現(xiàn)在十分幸福。這是能看到的他們最后一次對話,剎車壞了,他們墜崖而死。遠方的莎賓娜收到他們罹難的消息,十分悲痛。在我看來,對于托馬斯與泰瑞莎的對話設置時高明的,符合兩人最后的感情轉折變化。但用十分悲痛的表情修飾在莎賓娜臉上未免顯得不合理。莎賓娜更像是兩人的知己,知己可以相互理解。莎賓娜應該更像是書中描述的,可以平靜述說他們罹難的消息,而非傷痛不已。那才是符合莎賓娜形象的描寫。 作為一部時代產物,《輕》是成功的。昆德拉在時代的大背景下描寫了靈與肉,輕與重之間的不可調和。我想,只有真正思考了并為之煩惱的人才能寫下如此的作品。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本讀不完的書。【《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后感】相關文章:
上海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輕08-06
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輕作文12-15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母愛05-06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后感04-28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讀后感04-28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后感12-05
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有感09-0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后感--馬效效04-27
不可承受之圓滿的作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