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方法》讀后感(通用8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談方法》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談談方法》讀后感 篇1
笛卡爾生在十六世紀末年,死在十七世紀中葉。在他活動的時期,新興的資產階級已經在歐洲登上了歷史舞臺,正在積聚力量,為進一步發(fā)展壯大而斗爭。在少數先進地區(qū),例如英國和荷蘭,資產階級已經初步取得政權;但是在大部分地區(qū),封建勢力還占統治地位,資產階級還處在被壓迫的無權狀態(tài)中,笛卡爾的祖國法國就是這樣。
法國的資產階級比英國和荷蘭的資產階級幼小,但并不是軟弱無能或怯懦退縮。這個初生之犢滿懷希望,躍躍欲試,已經看出封建制度日薄西山的頹勢了。在笛卡爾身上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一點。他出身貴族,父親是布勒丹省法院的法官,把他送入著名的拉·弗來施公學,接受耶穌會士的正規(guī)傳統教育,希望他接貴族的班。但是他完全沒有做官當老爺的意思,一心撲在新科學上,父親一死就把采地賣光,將所得款項投資,靠紅利過活了。這就是說,他已經自覺地改變成分,在思想上、社會上、以至經濟上都變成了資產階級分子。法國資產階級以它的遠大前程吸引了笛卡爾的加入。笛卡爾能夠干這種事情,而且干得很利索,正說明他不但有眼光,而且很勇敢。他的言論很謹慎,這并不是怯懦,而是處在強大敵人的面前需要講究一點策略。如果真是膽小怕事,他本來完全有條件安享榮華富貴,又何必單槍匹馬地鋌而走險呢?
讀了《談談方法》后,有以下感想:
1、同一方向,道路可以是多條的;同一道路,行進的方法可以是多樣的。關鍵在于方向的正確,道路和行進方法選擇的`恰當。
2、人生,總是有所失,則有所得,得與失,在總體上大致平衡。
3、每個人都需要自覺培育優(yōu)秀品質。
4、“‘我想,所以我是’(我國舊譯為:‘我思故我在’)這條真理是十分確實、十分可靠的,……作為我所尋求的那種哲學的第一條原理”———贊!
5、身心健康,是所有幸福的載體。
6、人生的價值在于社會性。
7、簡潔為美。
8、人之為人,在于心靈,在于智慧。
9、勇于追求。
《談談方法》讀后感 篇2
在笛卡爾的《談談方法》中“我思故我在”這句話中體現的笛卡爾的聰明絕對是超出前者百倍。同懷疑論一樣笛卡爾也去嘗試懷疑一切,但他卻特別指出,自己并不能懷疑“自己在懷疑”這個事實,這也成為了笛卡爾哲學的第一命題“我思故我在”的條件。
人的認識可靠嗎?為什么不是一個強大意志的大騙局?如果你沒出過國,會不會根本沒有美國韓國。這些只是被虛構的存在,是我們的政府正在欺騙我們。就算是你出過國,也會不會沒有火星水星,只是政府聯合起來一種以所謂“發(fā)射探測器”為名的騙錢的手段。當然我們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信不會有這種事發(fā)生。那么一下這種情況呢?你其實是在出生時候就死了,科學家救了你的腦子(只有腦子)他們把你的腦子放在裝了營養(yǎng)物質的容器里,保持它的鮮活,然后拿來做實驗,紅色的導線是傳導視覺信號,藍色的傳導聽覺信號,白色味覺,黃色觸覺……,你沒發(fā)覺到只是因為你從小便是如此,你的人生其實只是一場試驗。那么你真的能相信你的感覺嗎?所以,知識不可信,感覺不可信,邏輯不可信,抽絲剝繭般地剔除之后,最終剩下這樣一個結論。就是我除了“自己正在思考”這件事沒有任何事情是能夠確切認識到的是任何人包括我自己不能否認的。而思考,卻正是我存在(suis)的證據。只有存在,才能思考,這便是這個論斷的內在邏輯。
關于這個觀點的解釋,中國早期的翻譯者們好像害怕人們沒能理解這句話,所以就極力的解釋。甚至有這樣一種傾向,認為中國人對存在的理解,是很容易犯錯誤的,容易把存在理解成為“占有某時空”。的確,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有些難度。拉丁語系中的系動詞,在中華語系中并不存在。但中國人的存在觀點傾向于“占有空間”的存在,這一點上我不能認同,我們可以看看老子的有的概念,是與“無”相對的“有”。這個“有”難道不比西方人更傾向于“施加影響”、“表現特性特點”的存在更具有普遍意義嗎?而且,在中國對外開放這么長時間后,中西方文化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甚至現在來講,存在這個詞甚至已經有了借代用法名詞的意味,聽人說道:“像雅典娜之于星矢一般的'存在,像夜禮服假面之于美少女戰(zhàn)士的存在”云云,這種說法在大學生中已經不是很晦澀的語言了。所以說,存在的外延正在不斷增加。
當然還是要向中國早期的翻譯者們致敬,也正是他們的這種一絲不茍,才使得西方的思想如此真實、沒有扭曲地被中國人理解。
關于上帝,也即是神。在笛卡爾的哲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我認為笛卡爾的神存在的論斷,卻不像“我思故我在”那樣堅實。這一點,其本身也是違反笛卡爾方法論的。在這一點上,笛卡爾甚至不如懷疑主義思考得那般深刻。
神的屬性即是完滿。笛卡爾說,我們能認識到的比自己更加的完滿都來自于神。甚至,我們可以通過反思自己,以此就可以了解神所具有的完滿。我覺得在笛卡爾證明神存在的論證中,有些地方并不嚴密。誠然,我們的確能看到自己的不完滿,但這并不一定是需要通過跟神這個完滿的存在相比較而得出的。而可能只需要另外一種方法——歸納演繹的方法。就像乙比甲活得久,丙又比乙活得久,很容易就猜想有人能比丙活得更久,進而推想,另外一個人比前面所有人都活得久。這樣長生不死的概念,也就很容易得到。而長生不死不是人所具有的完滿,但這種完滿(如前所述)是人自己推得的。所以就是憑借相類似的方法,人們獲得了比自己更加完滿的概念。這就說明,笛卡爾引入上帝的概念是有違自己方法論的?赡苡腥朔瘩g說就算是歸納和演繹的能力也是從上帝那兒學習的,那么我問,當我們目前還沒有確信上帝存在,只知道自己在思考的情況下,如果去假設人連著一點的歸納和演繹的能力都沒有,與假設上帝不存在的觀點相比,哪個更荒唐,哪個更符合我們認識的常理?當然是人有著歸納和演繹的能力更是人信服、更加“清楚分明地呈現在我心里”。或者,換句話說,我現在提出的這種論點是與笛卡爾論證互斥的一種可能,我不能通過笛卡爾的邏輯來論證這種新觀點的錯誤,笛卡爾如何通過自己的邏輯論證自身的正確?所以,在我看來,笛卡爾學術中關于上帝的概念,并非必須的。既然上帝這個概念的是非必須的,那么根據笛卡爾自己的第一規(guī)則,這個觀點也是不能輕率認同的。
《談談方法》讀后感 篇3
良知,是人間分配得最均勻的東西。因為人人都認為自己具有非常充分的良知,就連那些在其他一切方面全都極難滿足的人,也從來不會覺得自己的良知不夠,要想再多得一點。這一方面,大概不是人人都弄錯了,倒正好證明,那種正確判斷、辨別真假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稱為良知或理性的那種東西,本來就是人人均等的;我們的意見之所以分歧,并不是由于有些人的理性多些,有些人的理性少些,而只是由于我們運用思想的途徑不同,所考察的對象不是一回事。因為單有聰明才智是不夠的,主要在于正確地運用才智。杰出的人才固然能夠做出最大的壞事,也同樣可以做出最大的壞事;行動十分緩慢的人只要始終循著正道前進,就可以比離開正道飛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杰出的人才固然能夠做出最大的好事,也同樣可以做出最大的壞事;行動十分緩慢的人只要始終循著正道前進,就可以比離開正道飛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笛卡爾主張破舊立新,他在《談談方法》中說:“由于我們在長大成人之前當過兒童,對呈現在我們感官面前的事物做過各種各樣的判斷,而那時我們還沒有充分運用我們的理性,所以有很多先入的偏見阻礙我們認識真理,因此我們要擺脫這些偏見的束縛,就必須在一生中有一次對一切稍有可疑之處的事情統統加以懷疑!
他遵從如下原則開始立新:第一條:凡是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的東西,我決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說,要小心避免輕率的判斷和先入之見。第二條:把我所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為解決。第三條: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對象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直到認識最復雜的對象;就連那些本來沒有先后關系的東西,也給它們設定一個次序。
最后一條: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盡量全面地考察、盡量普遍地考察,做到確信毫無遺漏。
在立新的過程中,為避免舊房子都已拆除、新房子尚未修建、導致無處容身的尷尬局面,他又訂立了如下三條臨時規(guī)則:第一條:服從我國的法律和習俗,篤守我靠神保佑從小就接受的宗教,在其它一切事情上以周圍最明智的人為榜樣,尊奉他們在實踐上一致接受的那些最合乎中道、最不走極端的意見,來約束自己。第二條:在行動上盡可能堅定果斷,一旦選定某種看法,哪怕它十分可疑,也毫不動搖地堅決遵循,就像它十分可靠一樣。這樣做是效法森林里迷路的旅客,他們決不能胡亂地東走走西撞撞,也不能停在一個地方不動,必須始終朝著一個方向盡可能筆直地前進,盡管這個方向在開始的時候只是偶然選定的,也不要由于細小的理由改變方向,因為這樣即便不能恰好走到目的地,至少最后可以走到一個地方,總比困在樹林里面強。第三條:永遠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運,只求改變自己的愿望,不求改變世間的秩序。總之,要始終相信,除了我們自己的思想外,沒有一樣事情可以完全由我們自己做主,所以,我們對自身以外的事情盡了全力之后,凡是沒有辦到的,對于我們來說,就是絕對辦不到的事情。我覺得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消除癡心妄想,凡是得不到的東西就不要盼望將來把它弄到手;這樣就能安分守己,心滿意足了。
這些見解,在當時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他自己也成為新科學的先驅,F在來看,仍是精粹,讓人難以忽視。
也許有人指責他的思想仍沒有擺脫僵硬經院哲學的影響,但是他在破舊中立新,拆掉舊房子,新房子還未完成,如何容身?從他的三條臨時原則,我們就可看出這種影響的必然性。
《談談方法》讀后感 篇4
這是一本雖然很薄,但是讀了幾天的書。因為有點晦澀難懂,讀著讀著就走神了。第一次看哲學方面的書吧,真的是看的頭大。這本書前面很多也都是別人的代序,第一次看不知道他在講什么,后來再看一遍真的佩服這個人的學識,很明顯是對西方哲學有了全盤了解的人才能寫出來的。
笛卡爾是西方近代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雖然過著普通的一生,但確是幸福的。因為書里就可以看出,對于寫書傳播思想都不算積極,非常害怕受到打擾。畢竟在那個新舊勢力和思想交替的年代,發(fā)表新的思想勢必要招來打擊報復和激烈的爭論,笛卡爾本人不屑于爭論長短,他寧愿把有限的生命花在自我教育以及求知上。對于他來說,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獲得一點確實可靠的真理是最大的滿足,而世俗的榮譽和享受并不是那么重要。當然了,人家出生就是貴族,在歐洲最好的學校接受教育,自然可以一心一意做學問,滿足自己的精神追求。
因為近代哲學的主要目標是為科學的發(fā)展建立基礎,所以笛卡爾這本書也是拿認識論作為切口,來講述他如何運用理性的力量,進行科學研究以及求知的。他的思想在當時具有開創(chuàng)性,雖然也不能例外的受到歷史的局限性影響,但是他的那種坦率以及踏實的做事方法還是一樣值得借鑒。
通過讀這本書,我學到了兩套行為準則。
一套是用來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其實這在現代的`認知心理學里面已經有涉獵了。還有當今無數的學霸的經驗傳授,讓我更加堅信這些方法能夠帶領我走向正確的道路,當然,也是避免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陷入迷茫,不要被隨便某些人的做法帶著跑,猶豫不決。
另一套是用來處理實際生活的,如何才能在不確信的時候果斷的采取行動,以及獲得心靈的平靜。
很后悔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候沒有讀一些有用的書,現在讀也不算晚。如果說讀書無用的話,那些人只不過沒有讀對書,也沒有真正的讀懂書。
想想一年前的我,就算有改變的心,也是浮躁惶惶不可終日的。那時候看的書的確是沒用,但是只要時候到了,書籍的確是比周圍的大多數人更能幫助你,會閱讀的人永遠不怕孤獨。
《談談方法》讀后感 篇5
除了“我們永遠不能踏入同一條河”,在哲學方面,我想最能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我思故我在”了,這句話體現的是偉大的笛卡爾的思想。作為笛卡爾用“徹底懷疑”方法分析處理后,唯一留下的確定性結論,影響深遠。
對于知識的學習,其難度遠遠低于知識的創(chuàng)造、發(fā)現!拔宜脊饰以凇边@樣的著名論斷,我們去學習、理解,一個星期就可以了;而笛卡爾創(chuàng)造它,可是費盡心血!芭nD三定律”這樣的經典物理學的基礎,我們學習起來,一個月就可以學會了,但是牛頓創(chuàng)造它、發(fā)現它,卻是耗時久遠。
知識的學習,和知識的創(chuàng)造,是兩回事;學習有學習的方法,創(chuàng)造有創(chuàng)造的方法。笛卡爾總結了他為了進行哲學研究而采取的方法,他確信是長期堅持這一套方法,給自己帶來了“能夠達到的最高高度”。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學習、工作上,都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其簡潔、正確、可落地,長期必為我們帶來超出預期的成果。
在讀笛卡爾的研究方法前,我們先看看他的行事的規(guī)則。我記得高中語文老師有一次在課堂上,對一班學生嚴肅的說:學習知識之前,先學會做人。我們也先看下笛卡爾怎么“做人”的。他有四條行事規(guī)則:
1、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風俗習慣
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風俗習慣,這是如此基礎、不言自明的事情,需要作為一個行事規(guī)則,列在第一條嘛?事實上是非常需要的。我們在生活中,有時多少會存在違反法律或風俗習慣的情況。比如,騎車時我們會不會逆行?走路時我們有沒有闖過紅燈?家庭垃圾是不是做到了分類?很遺憾這幾件事情我沒有做到,騎自行車時,我有時圖方便逆行,給其他人帶來了不便和危險;曾經在路口不忙時、自以為行走安全時,走路闖過紅燈;家里垃圾也沒有認真做分類。這些小的違規(guī),反應的是法制觀念的不足,對法律、規(guī)則不夠敬畏。
對于風俗習慣,我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去我愛人家,在過年過節(jié)時,他們見到長輩后,會鞠躬拜年,我則沒有隨鄉(xiāng)入俗,只是頷首打招呼,按自己的家鄉(xiāng)習俗來,這會給別人帶來困擾,究竟是我不懂風俗,還是我不懂禮貌,還是對他有意見、不尊重?如果再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宗教,那就會帶來混亂。入鄉(xiāng)隨俗是我們應該遵守的規(guī)則。
遵守國家法律和風俗習慣,會讓我們的行為對其他人可預期,減少、避免和外界的沖突。也讓我們免于法律的懲罰和道德的譴責,建立自己身邊的安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笛卡爾對于“極端的習俗”,是另外一種態(tài)度,一般的極端的習俗,皆不是正道;即使我們不能改變別人的習俗,那自己也絕不能“隨俗”。
2、堅定不移
我們常常陷于決策的難題,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上,不斷的要做出選擇。決策是如此的困難,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撓頭的情況,瞻前顧后,猶豫不決。這其實也不奇怪,我們的理性和知識是有限的,不能對所有情況都做出確定性的判斷,甚至不存在確定性的判斷。大部分情況是概然性的,存在概率性。對于概然性的問題,一方面我們很難準確計算出概率大小,另一方面我們很難給出一個概率閾值去做決策。
因此決策是困難的,我們怎么辦呢?笛卡爾給自己定的'規(guī)則,是選擇一個可能性大的方向,堅持不移的走下去。如同在一個森林里迷路了,最不好的方法,是這個方向走一走、那個方向走一走,這樣更易迷失。而堅持一個方向走下去,總是能夠走出森林。
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除非選擇的基礎發(fā)生了確定性的變化。比如在森林里,前方遇到的是危險的猛獸區(qū)、無法跨越的溝壑。
這個規(guī)則,看起來像個信仰,它一定比內心猶豫不決而不得不行動要強,能給我們更大的信念、更集中的力量,去做自己選擇的事情。
3、反求諸己
這一條很像對自己的精神安慰。按照笛卡爾的說法,“努力去戰(zhàn)勝自己,而不是戰(zhàn)勝命運;去改變自己的愿望,而不是世界的秩序”。對于我們努力去爭取、而沒有成功獲得的結果,我們能夠接受自己的力所不及,并且滿足于當下。如“身外之物的財產”等,如果能夠理解“這些本來不屬于我”而且是自己“力所不及”的,那就不必為缺少財富而感到煩惱。
這一條規(guī)則,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讓自己的內心充滿怨氣等負能量。作為一個西方的哲學家,卻具備了淡淡的東方文化的味道,似乎從中嗅到一點“禪”的意境,尋求內心獨立于物質和欲望的寧靜。
4、堅持用自己的方法
“耗費一生的時間來培養(yǎng)我的理性,使用我所制定的方法,在對真理的認知道路上前進”,笛卡爾為了自己的哲學研究,制定了四條方法,作為行事規(guī)則的最后一條,把堅持研究方法放了進來。
這對我很有啟示,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我們應該有一套方法。形式是無限的,表象是紛繁的,唯有方法是持久的。方法如同機器,加工所有的輸入,形成我們的知識、行動決策。在工作里評價一個人的專業(yè)水準高度時,時長會把有沒有形成“方法論”,作為一個重要的考量,從做事到總結出做事的方法,這是非常美妙的進階。
《談談方法》讀后感 篇6
在讀完笛卡爾的四條行事規(guī)則后,再來看看笛卡爾的四條研究方法(第一條非常具有獨創(chuàng)性很警醒作用),我覺得一樣非常簡潔、可靠,是一套可落地、可堅持的方法論。
1、避免先入為主
“凡是不了解的觀點,我絕不將之當成真的,也就是說,避免輕率的下判斷還有先入為主,只相信在腦海里清楚明白地呈現出來的觀點和完全不受懷疑的事物”。
作為非常有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方法,明確的把“懷疑”立為了方法的根基。懷疑一切可懷疑之物,凡是有一點點可懷疑處、即使不能證明,也棄之不用。這樣的堅決、徹底,對于尋找真理,無疑是必要的。也正是這樣的簡單、苛刻的原則,才最后層層剝開、丟棄現象,找到“我思故我在”這樣的唯一論斷。
作為一套研究哲學的方法,笛卡爾提醒讀者,這一條“絕不能用于生活”。
在給出這條方法之前,笛卡爾介紹了一下自己的經歷,這樣對理解這條方法形成的過程,有比較好的理解。笛卡爾希望建立一套自己的思想體系,“計劃力求個性自己的想法,建立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體系根基,僅此而已!钡芽栒J為哲學經歷了多個世紀的研究,卻其中任何東西都充滿爭議;對同一個主題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些觀點受不同博學之人的支持,但真相只有一個。按照笛卡爾的'懷疑論,一切可懷疑之物都應該拋棄不用,只好視他們都是錯誤的,因此只好“建立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體系根基”。
依據這樣的懷疑論方法,笛卡爾推斷出“我思故我在”,對這一點,后續(xù)的爭議很少。因為笛卡爾拋棄了一切“可懷疑”之概念。混沌大學的李善友教授,提出“覺性是一”,認為思考的背后是覺性,可以說是“我覺故我在”,論證的過程也很有邏輯,結合《臨在當下》一書的思想,很有啟發(fā)性。
2、化繁為簡
這一個方法,我認為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分解法,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多個簡單的問題,逐一分析,找出簡單問題的答案。第二層含義,是第一性原理,把復雜問題分解為簡單問題,簡單問題逐一對應到最基本的原理上,如同歐幾里得幾何所做的事情,根據五條公理,依據邏輯推理,搭建了整個歐式幾何體系。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在西方哲科思維里,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幾何原本》完整的重塑了這一過程,整個幾何大廈建立在五條基本公理上;《物種起源》建立在遺傳、變異的兩個基本原理上。
3、從簡單綜合為復雜
“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對象開始,逐步上升到最復雜的認識對象;對本身沒有先后之分的事物,也分門別類和排序”。
這一過程很像方法2的逆向過程,把復雜事物分解為簡單事物后,對簡單事物進行分析研究,從理解簡單事物,到把簡單事物的認識綜合,去認識復雜事物的過程。
這個方法很簡潔,以至于我都不知道怎么去描述它;蛘哒f,它簡單、易于理解到不需要去解釋、不需要思考,任何描述它的句子,都顯得多余。
4、總體復盤
“檢查每一處數據的完整性以及進行總體復查,確保沒有任何疏漏!边@一條好像比3更簡單、不用解釋。
作為偉大哲學家、科學家笛卡爾的行事準則、研究方法,其簡潔令人驚訝。如此簡單的方法,建立了笛卡爾輝煌的一生,這對我們深有啟示。從中我看到了第一性原理的美,五條公理建立其完美的歐式幾何,4個方法也能讓笛卡爾推導出一個確定的公理,在這個公理上建立笛卡爾自己的哲學體系。
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行事和思考(研究)的方法體系,如果這太困難,直接使用笛卡爾的方法論,也是很好的選擇。
《談談方法》讀后感 篇7
《談談方法》全稱《談談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里尋求真理的方法》,我是經過我們的數據庫老師朱樹人老師的介紹才得知這本書,選擇這本書繼續(xù)深讀,就是因為它比較好讀懂同時篇幅比較短。這是一本很薄很薄的書,真正介紹到笛卡爾本人的談談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里尋求真理的方法只有60頁之多,這本書一開始大致介紹了笛卡爾的生平及其哲學,之后總共分為六部分來介紹筆者的想法。之所以會選擇容易讀懂的,是因為我不認為連理解都困難的著作能使我產生許多真正獨立的思考,恐怕讀書筆記也只能是沿用別人的觀點似懂非懂地寫就,便于理解的著作才能讓我自由自在地思考。另外之所以選擇篇幅短小的,是因為我的水平有限,閱讀速度不能夠很快,在有限的時間里,較短篇幅的作品能讓我讀得更加細致、理解得更全面。
了解一位作家的思想著作,如果不對作者生平做一些簡單了解,難免會在理解他的思想上存在一些困擾。笛卡兒(1596~1650),是一位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和數學家,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國小鎮(zhèn)拉埃的一個貴族家庭。因家境富裕從小多病,學校允許他在床上早讀,養(yǎng)成終生沉思的習慣和孤僻的性格。
讀罷此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筆者—笛卡爾那種嚴謹,懷疑的精神,尤其是是的第四部分,談到笛卡爾的形而上學,我們也終于接觸到了“笛卡爾式的懷疑”,笛卡爾使用了懷疑一切的方法,把一切都拿來懷疑,都認為不是真的,最后發(fā)現,只有自己在懷疑這一點是不可懷疑的。所以,“我思,所以我是”或者說“我思故我在”的結論產生了,這也是他哲學的第一條原理。羅素談到“這段文字是笛卡爾的認識論的核心,包含著他的哲學中最重要之點。笛卡爾以后的哲學家都注重認識論,其所以如此主要由于笛卡爾!
這里要說明的是,笛卡爾徹底的懷疑并不同于懷疑論者為了懷疑而懷疑的做法。拿最典型的懷疑論來說,它們像“無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我們也不能認識”、“即使能認識事物也不能傳達給別人”這樣的`典型結論在笛卡爾這里是沒有被采納的,最明顯不過就是笛卡爾顯然認為我們是可以通過理性認識事物的。接著,笛卡爾提出了自己的兩條條標準:“凡是我認為十分清楚、及其分明地理解的,都是真的”,“認識外界事物不能靠感官,必須靠精神”。這兩條也充分體現出了他的理性主義。接著他認為自己在懷疑這一點是不完美的,那么既然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必然就有完美的存在,而且被創(chuàng)造物的性質不可能比創(chuàng)造者更完美,于是,他的第二條結論“神的存在”就被證明了。但是有時候,卻會覺得笛卡爾是不是懦弱了?笛卡爾是懦弱還是謹慎?要知道,給一個歷史人物的人格下結論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事情,不像贊成或反對其觀點那么簡單明確,總會或多或少有些顧慮和主觀,但卻不希望因為自己的主觀和武斷而誤判一個人。首先,我必須要懷著一種歷史的同情心,假定笛卡爾及描述他的人是擁有健全理智并且是誠實的,那么我便可以從他的文字里和別人對他的描述里找到線索,否則這一切都無法進行。
談古是為了論今,我們閱讀前人的著述如果僅僅是為了知道和了解,那么這樣的閱讀便少了一份反思和提煉。所以,在這一段里我想和大家談談這本書對今天的啟示是什么?我想就兩點來說說。
第一,是方法上的啟示。《談談方法》談的是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里尋求真理的方法,應該說,這四條規(guī)則是確實能夠帶給我們正確指引的。無論是大膽懷疑、小心求證的精神,還是由易到難、各個擊破的方法,或者是分門別類、嚴謹考察的態(tài)度,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今天的自然科學得以迅猛發(fā)展,其背后所依靠的就是這正確方法論的指引。
第二,是主體意識的覺醒。中世紀的哲學里人的地位是很低的,我們作為地球上主人翁的意識更是薄弱,我們把一切都依賴于神,期望依靠自己的誠忱,換取上帝的贊許,帶來死后的榮耀。而笛卡爾率先帶給我們這種依賴自己的思路,憑借自己的理性去發(fā)掘真理,而不是依賴教會。笛卡爾很讓人敬佩的一點在于,即使他知道自己可能無法一個人去改變這個世界,去讓所有人的主體性意識在短時間內提高,但是他可以跳出這個世界,以一種觀眾的姿態(tài)去觀察這個世界。這當然也符合他的二元論,形體雖然活在這里,但是靈魂可以獨善。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用自己的行動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墩務劮椒ā肥撬呐蓬^兵,雖然寫得很謹慎,但我們已經能夠從中嗅出他心中的那團熱情,那種希望擺脫經院哲學的強烈愿望。是笛卡爾帶我們走出了中世紀,來到了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的現代社會,讓我們得以氤氳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
風月無千古,情懷自淺深,亙古不變的是已經塵封的歷史,懸而未決的是今人的評判與論述。我想笛卡爾是不會忌諱別人評價他的,因為真理只有一個,而最清楚他的人就是他自己,別人的評論對于他都是別人理性思考的結果。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笛卡爾,不管是贊美他,或是批評他,請都保持著一份對歷史,對古人的尊重和敬畏,靜下心來,微笑著閱讀這位哲人,這位才華橫溢的哲人。清風起處,他衣袂飄飄,卷過歲月的滄桑。
《談談方法》讀后感 篇8
世界上有許多哲學家在數學上頗有成就,如微積分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的萊布尼茲。而歐洲近代哲學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的笛卡爾也是這樣一位即在數學有在哲學上成為佼佼者的人物。
笛卡爾在他的《談談方法》一書中說到,要認識真理必須運用正確的方法。笛卡爾認為,人們的意見之所以不同,只是由于我們通過不同的途徑來運用我們的思想。將其觀點歸納起來,便是“單有良好的心智是不夠的,主要在于正確的應用它!钡芽枏男【蛯χ車氖挛锍錆M好奇,尤其是產生了對數學的濃厚興趣。笛卡爾在《方法論》中談到:“我覺得我有很大的幸運,從青年時代以來,就發(fā)現了某些途徑,引導我做了一些思考,獲得了一些公理!痹谝淮纬了紩r,笛卡爾看到一只蒼蠅在天花板上爬,他便想如果知道了蒼蠅與相鄰兩個墻壁的距離間的關系,就能描述它在天花板上的路線了。這,就是解析幾何的萌芽。而這種萌芽的誕生,正是由于笛卡爾從小養(yǎng)成了善于思考的習慣。善于思考是一個重要的能力體現,培根說:“勤于思考是一種美德!苯佑|一樣事物,我們就要對其進行有益的考察,才能抓住其精髓。
笛卡爾的方法論告訴我們做事的原則與行為守則,笛卡爾長期致力于尋找一種類似于數學的、具有普遍意義適用性的獲得真正知識的方法。我將其歸納為以下四點:
1、不把任何沒有明確認知的東西當作真的;
2、將難題劃分為細小的'部分解決;
3、從最容易的對象上升到最難的部分;
4、將一切情形都列舉出來。我認為,以上四點關于方法的論斷對我們有重大的意義和啟示。首先,第一點告訴了我們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闡明了思考在解決問題中的極端重要性;其次,第二點和第三點告訴我們解決問題中的重要的,但卻是非常簡單易行的方法;最后,第四點強調了對待問題的嚴謹性,只有分條列出之后,我們才能充分認識問題、把握問題。1619年,笛卡爾在他自己的方法論的指導下,他發(fā)現了“一種全新的科學,它可能用一種一般的方法解決所有與量有關的領域中的問題,不論這種量是數值還是連續(xù)的!边@正是他發(fā)明解析幾何的方法。另外,在笛卡爾的著作《方法論》中還總結了三點內容,作為自己的行為守則:
1、服從法律和習慣;
2、在行動上要盡可能做到最堅強、最果斷;
3、始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運。即相信除了我們的思想以外,沒有一件東西完全在我的能力范圍之內。雖然其中的第三點有其作為“二元論”者的消極一面,但就一二點來說,它是積極的,尤其是第二點。如過我們行事優(yōu)柔寡斷、猶豫不決的話,我們就會喪失很多東西。相反,如果我們果斷的處理事情,果斷的反應,則我們就能夠把握住許多東西。
笛卡爾還提到,為了給科學打下牢固基礎,必須破除固有的意見。我們需要善于合理正確的破舊立新、推陳出新,敢于創(chuàng)造、敢于創(chuàng)新!吧鐣䦟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敝灰涍^實踐的檢驗,舊的思想終究會被新思想所取代。而我們,就必須對就思想保有一定的批判繼承性,科學發(fā)展其新思想、新方法,開拓視野。
恩格斯對笛卡爾作出了如下的評價:“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爾的變數,有了變數,運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積分與積分也就立即變成了必須!蔽蚁,這是對笛卡爾最公正的評價了。雖然,笛卡爾是一個企圖在唯心論和唯物論中起平衡作用的“二元論”者,盡管他努力的論證上帝是存在的。但,他的歷史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不僅僅是我們在數學中大量運用的解析幾何方法,而且還有他所提供的“方法論”——我們學習的“法寶”。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這一句話在笛卡爾身上是在明白不過的驗證了一遍。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就應該學習笛卡爾的這種方法。
【《談談方法》讀后感】相關文章:
談談科學方法教育12-10
談談學習語文的方法04-26
談談記憶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12-09
《談談方法》-讀后感12-16
談談高校收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12-10
談談科學史研究中的方法問題12-13
笛卡爾 《談談方法》讀后感12-16
談談BoyandGirl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