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育制度讀后感
七夕小木屋
少年的我們,是熱烈而堅持的,那是一種光芒,引人入勝 最近有幸拜讀了費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深感受益匪淺。最初開始的時候,因為社會學基礎薄弱,所以一些比較專業(yè)的術語讀起來就比較費勁。經(jīng)過后來的深入學習,逐漸開始知道一些平時生活中看似平常但卻沒有真正了解的事物合理的解釋。
《生育制度》一共分十六章, 費老從為什么要有生育制度開始引出人為什么出生,到人成長以后面對的各種社會關系,再到繁衍后代。如此反復循環(huán)深入淺出的解釋了生育制度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一系列社會關系。因為老師之前講過前面幾章的內(nèi)容的緣故,我對前面幾章的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是我對于這幾章內(nèi)容的感受。
第一章,種族綿續(xù)的保障
作者從生育制度的作用入手,說明種族需要綿續(xù)是發(fā)生生育制度的基礎,但是種族的綿續(xù)不是種族有這個要求,而是人類需要種族綿續(xù)。
每個物種都會長大然后成熟,人類也一樣,人類成長到一定階段,就會產(chǎn)生性愛的沖動,但是如果我們以為是性的需要產(chǎn)生了綿續(xù)后代的需要也是不對的,因為避孕的知識人類很早就知道,那么究竟是為什么是人類產(chǎn)生了綿續(xù)后代的需求,費老從社會結構功能論出發(fā)告訴我們結果:種族綿續(xù)本質(zhì)上不是人類的本能,因為生殖本來就是損人利己的,不可能用人得本能去解釋種族綿續(xù),就像書里說的,徹底為自己的利益打算,就得設法避免生殖。這樣看起來,人的性欲根本沒有產(chǎn)生綿續(xù)后代的愿望,但是造物主還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人類社會需要一個完整的社會結構和社會分工才能生存,這個社會結構是要有人去填充的,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就必須有另外的人去繼續(xù)他們的工作,這樣就必須有種族綿續(xù)。當然社會成員個人生活并不是依靠任何別的個人,而是社會成員的相互合作分工體系。
第二章,雙系撫育
本章接續(xù)上一章個人生活的健全必須維持社會結構的完整,但是人的死亡又威脅著社會結構的完整,所以人類必須為后面的工作做準備,即生育中的“育”。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撫育都是由父母雙方進行的,于是,我們自然而然的認為,撫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如果沒有法律道德做限制,那也是本能。
費老在這里,為我們糾正了這個看法,撫育存在單系性,因為子體從開始被孕育就是在母親的體內(nèi),所以說,雙性撫育是不能用兩性關系來解釋。費老從不同的視角下為我們解釋了這個問題,整個社會因為性別不同而分工,在男女分工體系中,一個完整的撫育團體必須包括兩性的合作,兩性分工和撫育作用加起來才發(fā)生長期性的男女結合、配成夫婦、組成家庭。一個孩子之所以需要男女分工合作才能被撫育長大,是因為孩子所依賴父母的,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全部。所以雙系撫育必須要有一男一女分工合作完成。
第三章婚姻的確立
男女相約共同撫育他們所生的孩子的責任就是婚姻。費老簡單明了的說明了婚姻的定義,并且費老還說婚姻里結成的夫婦關系是從親子關系發(fā)生的。這也就說明了婚姻關系中出生的孩子才會被承認應該受到社會最小團體即夫婦的共同撫育。
婚姻與生育的關系重于與兩性的關系,費老提到了生物性的父母和社會性的父母,也說明了婚姻與生育的關系重于與兩性的關系。不同于一般的社會觀點的是費老認為婚姻的目的是在確定社會性的父親,對于生物性父親的確定倒還屬于次要。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人類的雙系撫育并不是直接從兩性生殖上直接演化的結果。在這樣的關系中,婚姻似乎也并不是一件私事了;橐鍪怯蒙鐣α吭斐傻。單靠性的沖動和兒女的私情是并不足以建立長久合作撫育子女的關系來的。由此而建立的一種所謂的婚姻買賣性質(zhì):把個人的婚姻關系,擴大成由很多人負責的事,同時使婚姻關系從個人間的感情的愛好擴大為各種復雜的社會聯(lián)系。在描述婚姻的意義的時候,費老提到了婚姻具有宗教的意義。這點在家庭的功能中出現(xiàn)類似的表述。婚姻獲得宗教的意義主要是指:“社會立下法律來防止越出規(guī)范的行為,同時將其他經(jīng)濟關系扥滲入婚姻關系中,并且擴大向婚姻關系負責的團體,這樣使夫妻的聯(lián)系加強!
第四章內(nèi)婚和外婚
撫育孩子不是一件可以隨意取舍的事情,而是有關社會生存和安全的事情,因此夫妻關系成為一個重要內(nèi)容,即是:全面親密的共同合作的生活。但在事實上,這種關系并不容易達到,因為家庭不像社會團體,只需要片面的、多元化的合作就可以,家庭需要全面的合作,全面地了解,這種高度契合不易憑空來的,只有在相近的教育和生活經(jīng)驗中獲得,由此引出了近親結婚,但同時說明,近親是被禁止的,外婚由此提出,它的意思不是生物上的無關,而是像原來沒有社會關系,或者本來不屬于密切合作關系的生活團體的人中去建立兩性和夫婦關系,這樣既可以滿足新的需要,又不用破壞原有的結構,并且還因為不同的小社會團體的文化交流而有利于整個大的社會團體的發(fā)展。研究婚姻和家庭問題,一般人往往容易從生物、生理、性本能和心理因素去立論,費則一反以上方法,從社會出發(fā)去探討婚姻形式和家庭的作用,一再強調(diào)研究工作要從現(xiàn)實社會出發(fā)去具體研究具體問題
第五章是“夫婦的配合”
為撫育作用的效率著想,近親的婚姻是一個理想的方式,可是這種方式卻威脅著社會結構的條理和完整。夫婦關系的片面化的方式各地各時可以不同,最主要的是兩種,一是把事務上的合作減少,使夫婦間偏重感情調(diào)協(xié)、趣味和興會的相投,一是把感情方面的要求撇開一下,偏重于經(jīng)濟上的、事業(yè)上的合作。這就是在“相敬如賓”一節(jié)中的描述,但是當前的社會條件下生活程度不高,各種設施不足以減輕他們撫育的責任和經(jīng)濟上的勞作時,他們的情感之間的協(xié)調(diào)成為了一個重要話題。在“變相的內(nèi)婚”一節(jié)中,從偏重社會安排的婚姻入手,為了使婚姻比較美滿,人為地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在婚姻前嘗試的機會,有如前段時間一直在熱烈討論的試婚制。在費老的書中,列舉了廣西花籃瑤的打工男丁以及漢族地區(qū)的童養(yǎng)媳,都是這樣的一種形式。
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追求自主選擇,對于擇偶也不例外。社會事業(yè)的興起是很多本來需要家庭來負擔的經(jīng)濟活動搬出了家庭。所以在對家庭的要求上相對于以前社會是簡單化了。費老在這一節(jié)中還指出“理想的夫婦關系是要具有雙重職能,一方面是能勝任社會所交給他們撫育孩子的事務,一方面是兩人能享受友誼愛好的感情生活。”傳統(tǒng)文化中為了讓婚姻理想化而通過中表婚姻,童養(yǎng)媳等安排,一方面是為了保證相配的人文化程度相當,另一方面是父輩根據(jù)可靠的經(jīng)驗。此外理想的夫婦關系還要關注身體的健康,調(diào)適婚姻雙方個人原來的很多社會關系,還包括兩個人的性格,夫婦之間能否相處,是決定于兩個方面:他們以往的歷史是否具有相互能了解的底子,和他們既有共同生活是否有相互融合的意愿,而前者要考社會的安排,后者則要兩人的愛好。
費老不從一般社會認知出發(fā),邏輯嚴密的為我們解釋了整個生育制度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這不僅讓我在知識方面受益匪淺,更讓我學到了費老的嚴謹學術精神。
【生育制度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生育政策12-18
計劃生育證明07-18
計劃生育的作文01-16
計劃生育作文12-03
計劃生育口號10-28
初婚未生育證明03-09
計劃生育證明03-22
生育介紹信03-17
生育保證書01-08
計劃生育證明模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