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
生活的藝術(shù)》探討生命、心靈的價值,并抒發(fā)林語堂個人對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觀感,提出自己的看法,進而論及周遭,乃至整個社會。全書雖被分為十四章,但在重要觀點上前后呼應(yīng),各章雖有一既定的討論主題,但往往將內(nèi)容向外擴展,并無絕對的限制,這正合作者所提倡的悠閑隨興的生活態(tài)度。作者在本書《自序》中說:“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jīng)驗。我不想發(fā)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chuàng)立不朽真理。我實在瞧不起自許的客觀哲學,我只想表現(xiàn)我個人的觀點!庇终f:“一切取舍都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見解。”是的,無論是思想觀點,還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生活的藝術(shù)》也好,《吾國與吾民》也好,都有非常鮮明的“林語堂風格”。因而,喜歡這種風格的讀者——準確地說,是具有林語堂式思想、情趣的讀者,自然對林語堂的著作評價極高。例如,有人認為《吾國與吾民》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guān)于中國的著作”。但是,不喜歡這種風格的讀者——準確地說,是不具有林語堂式思想、情趣或者說人生境界還沒有達到林語堂那種高度的讀者(如某些大學生),肯定會對林語堂的著作不以為然。林語堂在《自序》還說:“我也想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立場說話,而不僅僅以中國人的立場說話為滿足,我不想僅僅替古人做一個虔誠的移譯者,而要把我自己所吸收到我現(xiàn)代腦筋里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
實際上,林語堂寫《吾國與吾民》與《生活的藝術(shù)》的時候,不僅是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立場說話”,更多的是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說話。這從前面的《編創(chuàng)花絮》部分介紹的成書背景就可推測到這一點。林語堂創(chuàng)作的讀者意識很強,他在《自序》中說:“我頗想用柏拉圖的對話方式寫這本書。把偶然想到的話說出來,把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瑣事安插進去,這將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可是不知什么緣故,我并不如此做。或者是因我恐怕這種文體現(xiàn)在不很流行,沒有人喜歡讀,而一個作家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閱讀!蔽覀兺耆梢哉f,《吾國與吾民》與《生活的藝術(shù)》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介紹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然而,我們很難有充足的理由說,它們也是寫給中國人看的、介紹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蛟S,我們真應(yīng)該細味一下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重新,好好的,邂逅一下生活。
發(fā)現(xiàn)二三十年代好作家的一個方法是,找中學課本上魯迅的文章,在正文里被魯迅罵過的文人,如果注釋里還加了他生平簡介,這個人很有可能是一個好作家,比如林語堂。他以魯迅的反面,不知民生疾苦的“幫閑文人”的面目出現(xiàn)。梁實秋的命運同上。徐志摩也被魯迅罵過,但他的水平也就是寫了篇深入高中生和高中語文老師心靈的《暫別康橋》,啊柔波啊,衣袖啊什么的。
語堂教授和魯迅斗士一生分合數(shù)次,魯迅死后,林語堂揮毫寫下著名的《魯迅之死》,文中稱:魯迅與其說是個文人,更像是戰(zhàn)士,拿的不是筆,是劍。那么語堂教授與其說是個文人,更像紳士,拿的不是筆,是煙斗,穿著長衫時不時坐飛機去各國旅旅游,演演講,“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中國式生活藝術(shù)
語堂教授三十年代闖上海灘靠編英文教材賺了大錢,所以才有閑情和閑錢搞搞打印機,改良改良農(nóng)作物品種,等到了美國,大概缺錢花了,于是寫起英文作品來,寫了《吾國與吾民》,又寫了《生活的藝術(shù)》,據(jù)說此書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首達52周,接連再版四十余次,并翻譯成十余種文字。語堂同學很有志向,小時侯說過要寫一本讓全世界都知道的書,這本《生活的藝術(shù)》差不多可以算是了吧。
此書不遺余力地向美國人民兜售隱忍閑適的中國式生活藝術(shù),林教授認為美國人有三大惡習:講究效率,講究準時,希望事業(yè)成功。如果這真的是惡習的話,那么我們現(xiàn)在幾乎大多數(shù)人都有,并在極力推崇,希望每個人都染上。林教授認為:“一個人以為不要緊了,就什么都不要緊了”,這是中國人特有的美妙概念。美國人“求全的欲望近乎淫”,中國人則認為差不多就可以了。林教授地下有知,就會驚厥:現(xiàn)在的中國人幾乎已經(jīng)變成了以前的美國人,現(xiàn)在的美國人越來越像以前的中國人。
林教授看不慣美國人的地方還有:見面握手,穿不合人性的西裝,男子進電梯有女子在需脫帽……看不慣美國女人的地方是,她們致力于身體的性吸引力。在一個中國女子已經(jīng)拋棄脂粉的年齡,她們依舊化妝,花很多的時間和錢去做頭發(fā),買稀奇古怪的化妝品、性感的衣服。林語堂先生自稱不是先知,但他預(yù)言,過些年等條件允許了,中國女人也會這么做的,因為他看到她們剛從三寸金蓮解放出來,就趕緊穿起了高跟鞋。他的預(yù)言好像說中了。
林教授想告訴沒見過什么世面的美國佬們大洋彼岸中國人的好。他在書中娓娓地道閑適的好處,諄諄地誘美國人去享受生活。書中的章節(jié)都是這樣的題目:誰最會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閑的重要、家庭之樂、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文化的享受。句句不離悠閑享受,這樣的人不是活該被魯迅罵嗎。
為先圣繼絕學
林教授在自序稱:自己并非在創(chuàng)作,很多東西前人已經(jīng)講過,他傳達的東方的真理在本土習以為常,還要著述的原因是,他感到和這些已故的天才們心靈相通,靈魂同在。
他和8世紀的白居易、11世紀的蘇東坡、16、17世紀的屠赤水、袁中郎、李卓吾、李笠翁、袁子才,金圣嘆交上了朋友,和偉大人物的無名祖宗成為了同志,拜莊子和陶淵明當了老師。
他甘心當他們的喉舌,做一個忠實的移譯者,把他們的想法用現(xiàn)代的方式說出來,假如說的好,全托他們的福,假如說的不好,全怪自己的錯。
古今中外的作家不過是一群又一群血型類似星座相同氣血相通的人,個性獨立,氣質(zhì)共同
(我猜林語堂的血型和魯迅相對)。不過只是很少有一個創(chuàng)作者愿意這么老實地把自己的思想資源說出來,
林語堂繼承的是自由曠達、陶情閑適的一脈。他在書中大肆引用同人們的著作,也不管洋鬼子看不看得懂。書的銷量這么好,看來大家很吃他這一套。東方在西方人的眼里就是神秘,如果盡說些讓人看得懂的大白話,簡直掃興。
給外國人看的關(guān)于中國的書,由喝足了洋墨水古今中外通吃又帶點傳統(tǒng)士大夫清高氣的林語堂來寫,簡直最合適不過,語堂先生非常認真地要為美國人的機械生活上點潤滑油。我們都看到了他誠懇的眼神和嘴角的微笑。
【生活的藝術(shù)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生活的藝術(shù)04-30
生活的藝術(shù)作文10-20
藝術(shù)與生活作文03-07
生活的藝術(shù)作文10-20
藝術(shù)生活的體會04-25
藝術(shù)的生活作文04-28
生活中的藝術(shù)作文09-05
藝術(shù)和生活作文04-29
生活中溝通藝術(shù)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