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父輩》讀后感(精選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與父輩》讀后感(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與父輩》讀后感1
看到書名時,我有些猶豫,擔心這本書也會如回憶錄般寫了無數(shù)生離死別的故事而成為一本懺悔錄。翻過目錄,書中的兩行字吸引了我:“終于就在某一瞬間里,明白了父輩們在他們的一生里,所有的辛勞和努力,所有的不幸和溫暖,原來都是為了活著和活著中的柴米與油鹽,生老與病死”,正是這文字后透出質樸與真誠使我決定讀讀這些有關柴米油鹽故事里生老病死。
和一個朋友談起我的困惑:讀書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么?讀或者不讀、多讀抑或少讀,似乎沒什么差別,忙碌時我也曾這么功利的想過。然而朋友平淡的敘述里卻道出讀書最貼切的感受:“讀書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讀它會有什么用,可到你遇見問題、愁腸百結時,那些讀過的書、看過的故事、甚至書中的人物便如海水般潮你用來,為你答疑解惑、使你心明澄澈”。我相信讀過的書便也如經過的事那般,雖已過去,卻仍會在某個起風的日子,在你的心頭縈繞徘徊。便是這樣一些原因,作者有關生死、有關長輩對晚輩生命的庇護的描述,一次次浮現(xiàn)在腦海,再拿起這本書……
1.清欠——自我反省“惡”之所在
雖有能力讓父親看那十元一場的電影卻在那時退步縮手;違背父親意愿,執(zhí)拗地服役開始逃離土地;甚至某個瞬間里的一絲惡念。作者開始剖析自己,也開始剖析人性:“人總是這樣,在來不及的時候才明白,在不需要的時候才會大方和無私,在一片推讓中才會無私和慷慨”。他毫無保留地坦誠內心自私想法,袒露自己捶胸頓足的悔恨,這些內心獨白椎心泣血,終于使人明白要把我們十個指頭中的二十八節(jié)指骨分出一節(jié)來,讓他們使用和撫摸,好讓他們清楚地感覺到,他們這一生是生養(yǎng)過兒女的、是有著兒女的。
2.有關死亡
在《后事》《面向死亡》中,大伯的死讓作者對大伯產生了敬重。大伯并非知識分子,他既沒對死亡升華到學理的境界又不知曉生死轉換的輪回,可就是他那死是去了另一個地方、另一個開始的簡單而又模糊的想法,使得他可以平靜的面對死亡。
3.故事和語言
對這本書語言的喜歡程度超過對書中故事的關注,特別是作者在《墻里墻外》中深入淺出得把祖輩對后輩生死的庇佑寫的那樣真切:父親的離世在家族完整的圍墻打了缺口,從那口中吹來的風不斷帶走剩下的生命,家族的墻便倒下了一面,從那兒望去,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死亡了。
沒有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只有日復一日的苦難;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有淺吟低唱的述說;沒有感天動地的故事,只有純潔質樸的情感。借助巧妙的比喻,用平實的語言和真誠的記敘,作者講述著父輩那代人活著的人生道理。
《我與父輩》讀后感2
一個人的`成長,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質的吃穿和花費,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愛和慈悲,而是物質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種細雨無聲的溫情與滋潤,正如需要成長的草和樹一樣,缺光少雨當然不可以,可暴雨暴日的輪流與交替,似乎不缺水,不缺光,但最終迎來的卻是不成材的瘋生和瘋長。而只有那種細雨無聲的滋潤和給養(yǎng),只有那種光線充足卻非暴曬暴燙的陽光和灼目的明亮,才可以讓草成草,樹成樹,讓人的心靈成為未來充滿善與溫情的一顆心。
《我與父輩》是一本真誠的書。
閻連科寫《我的父輩》,據說寫作過程對他而言不僅痛苦,也是一次深刻懺悔。他幾乎每寫一章都會落淚。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可以放心地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對話,才能讓我們跟著他的筆觸去感動和感恩!岸阏f:‘連科,念高中,姐不去了。還是你去吧!,讀到這里,是一種既酸又暖的感動。“父親和大伯商量事,多半不在屋子里,而是弟兄兩個坐在院子的屋檐下。至親無語,摯情少言!边@樣的細節(jié)描寫,讓我讀了感同身受。而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在書中數(shù)不勝數(shù)。
《我與父輩》是一本真心的書。
不得不承認,眼下是一個比較物質的年代,一方面,經濟的發(fā)展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人們的幸福指數(shù)并沒有隨著GDP平行上升,文學的價值在于暗示和提醒,白巖松說,不幸和災難都在提醒我們幸福的所在。與過去相比,與父輩們年輕的時代相比,我們已經足夠的幸運了,我們沒有經歷過吃不飽飯、上不起學,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沒有經歷過家里的自留地里種起來的菜連自己都不夠吃,沒有經歷過辛苦勞作一年年終結算下來還會“超支”的窘境,可我們的父輩們都經歷了。在過去的年代里,我們的父輩們,“他留戀人生,是因為他受盡了苦難;因為他受盡了苦難,他才加倍地體味到了生的意義和生中的細微的歡樂”,“而那一年的春節(jié),父親吸掉的煙葉,卻比任何一個春節(jié)都多,似乎他想把他一生要吸的煙都在春節(jié)吸掉一樣”。在父輩們的生命里,曾經,生存如此艱難,盡管這樣,他們的內心卻沒有迷惘,就像四叔說的,“要好好過日子”。
驀然回首時,作者感嘆道:“終于就在某一瞬間里,明白了父輩們在他們的一生里,所有的辛苦和努力,所有的不幸和溫暖,原來都是為了活著和活著中的柴米與油鹽、生老與病死;是為了柴米油鹽中的甘甘苦苦與生老病死中的掙扎與苦痛。”而與父輩們相比,我們又有多少理由去埋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和背負的壓力呢?生活總是一步步地走向寬裕,一口氣總吃不成一個胖子的。而這時候,偶爾的怠慢和空虛,只能是我自己的事,責任全在自己。
關于人生和命運的詮釋和比較:
人生是基礎,命運是多與基礎無關或相關的升華或跌落;人生是積累,命運是多與積累有關、無關的延展或突變;人生是可測的深刻,而命運是不可估量的深邃;人生有許多悲劇,可也常常有喜劇,而命運則常常是悲劇,似乎永遠是悲;人生是喜悅,而命運則是眼淚;若人生是眼淚,那么,命運則一定是悲而無聲的哭泣;若人生是哭泣,那么,命運一定是沒有眼淚的仰天長嘯;若人生是仰天長嘯,那么,命運一定是長嘯前突然來到的死亡。一句話,命運就是人生不可預測的悲喜劇的前奏或是尾聲,是人生中頓足的懺悔和無奈.
日子VS生活 (寫四叔的那一段)
城里人把“日子”叫“生活”,農村人把“生活”叫“日子”
對日子而言,生活是一種向往和未來。日子是一種被踱在寬廣山野而又冥頑不化的荒石。
生活要小心翼翼的精心呵護,而日子卻是大手大腳,隨心所欲。若干年以前,對姑姑那種城里人的生活很向往,確并沒有想到這種叫做生活的日子是需要精心呵護,因為生活很脆弱。日子一切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天一天經歷著,而生活的幸福和神秘,卻像一本我已經知道它在哪兒卻無法拿在手里打開來的書。就像富士康的十三跳們,他們都來自于農村,都在一天一天過著屬于自己的日子眼爭爭地看著生活在向他們炫耀。知道生活在哪兒卻怎么也抓不著,荒石受到了挑戰(zhàn),于是,日子也就不知深淺地向著生活挺進,可改變竟然是這么難,一個角色的轉換如一個企業(yè)轉型般復雜、多難!就這樣,這些日子們倦在生活的圈子里過著屬于自己的日子。苦悶、焦慮、壓抑長期糾結著脆弱的心靈,最終造就了富士康前仆后繼的十三跳,也是他們短暫的人生中最完美的最后一跳,這就叫做命運!
所以,是日子的就好好過日子,該生活的就精心生活。
文中有這樣一段:
父親生前想要看一場《少林寺》的電影,而他,當時身邊有十七快錢,但卻沒有舍得花十塊錢讓父親看那場電影。對于現(xiàn)在來說,十塊錢,根本不算什么,花十塊錢對誰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可是在那個時代,十塊錢就和現(xiàn)在的一百元差不多,甚至更多.
那時,只要十塊錢,就能讓他父親親眼目睹一下他一生都有些津津樂道,飛檐走壁的那種神話和傳說,他沒有那么做,不是他小氣,也或者是他從小就沒養(yǎng)成那種對父親的體貼與孝愛?但是,就只因為十塊錢,主人公留下了他一生的遺憾……
“安葬父親的時候,我的大伯在墳上規(guī)劃墳地位置時,把他們叔伯弟兄四個的安息之地劃出了四個方框以后,最后指著我父親墳下的一片地說,將來,發(fā)科(閻連科哥哥)和連科就埋在這兒吧。”作家平淡地寫出來的句子,讓人讀起來卻有驚心動魄之感,幾個生命的歸宿就這么被宣布了。但是作家當真地思考這句話的時候,他似乎不能不想到這樣的問題:“我將來以怎樣的方式去見父親?將來在地下,我與父親將繼續(xù)如何地相處?”這些問題是作家決意寫這本書的出發(fā)點,因為,必須先清理生前“我與父輩”的關系,才能討論死后的“我與父輩”。
《我與父輩》讀后感3
閻連科,最具爭議的作家;《我與父輩》,最不具爭議的作品。它讓我們想起了父親們的那一輩,想起了曾經的艱苦歲月,讓我們流下了心酸的淚。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有兩個片段。
當家中的經濟只能是供給一人讀書時,他的二姐毅然選擇放棄了學業(yè)。明明二姐的成績明顯比他好的多。原因是什么?他是弟弟。但是二姐只說了一句話:“好好讀書,連二姐的那份也讀上。這多么令人心酸,在兩個人都渴望讀書的時候,二姐果斷的選擇將機會從手中讓出,給了他的弟弟,只因為,對弟弟的愛。
還記得另一個故事。閻連科的大伯家里孩子多,生活有貧困,在發(fā)成哥哥結婚之時,對方因看不上他們的條件而拒絕。因為這樣,大波開始蓋房。那時正值冬季,正是家家圍著火爐烤火之時,大伯一家,老少出動,淌過冰凍的河水,到河對岸去扛、抬那沉重的石頭。石頭小則百余斤,大則上千斤。他們能抬則抬,能扛則扛,有時河里的流水是酷寒的冰凌,他們想要把石頭抬向另一岸,只能硬撐。為了孩子能成家,作為父親的大伯是多么拼命,他們寒暑照常仿佛要把生命強加的磨難踩于腳下一般。這樣的情形,多么令人想落淚。
“一曲長歌當哭,道盡世情冷暖”。聽說這小說是閻連科跪著寫成的書。我想,若不是跪著寫成的書,那他的內心也是充滿著極大的哀傷吧!所有的父輩都是我們用時光殺死的,所以,我們才會有了永恒悲傷的宿命。
《我與父輩》讀后感4
“我與父輩”,這本書是我在許多應閱讀的圖書中選出的一本,接著,按照每天的閱讀時間我翻開了這本書,起初我覺得很平淡,沒有吸引力,但是我還是繼續(xù)往下看,在看到清欠這一節(jié)上,我放慢了速度,像是一塊有磁性的吸鐵石,讓我反復的停留在這段文章上。
主人公在文章中說到清理一下他所欠的債務,而這債僅是十塊錢的數(shù)字,對于現(xiàn)在來說,十塊錢并不值錢,花十塊錢對于誰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事,可在那個年代十元錢好比現(xiàn)在的一百元,甚至更多。
在他父親病重的時候只想看一場少林寺的電影,那時候十元錢就能夠包一場,他曾經想實現(xiàn)他父親臨終前唯一的愿望,讓他父親親眼目睹一下他一生都有些津津樂道,飛檐走壁的那種神話和傳說,可是他沒有這么做,是小氣嗎?當時的確日子過的很艱難,可是更重要的,不止是客觀上的條件,是否能承受。而是從小沒有養(yǎng)成那種體貼孝敬,因為那時候他身上有十七元錢,他是可以做到的。但他沒有做到成為了他一身的遺憾。
他想到小時候,父親勞動回來省一點吃的回來給他,可當時他獨自“享用”不知道讓父親來嘗一嘗,父輩們常會說,燕子養(yǎng)兒一場,我曾聽過這個故事,說的是燕子媽媽辛辛苦苦地把小燕子養(yǎng)大,燕子老了,飛不動了,小燕子扔下燕子媽媽自己飛走了。
看到這里,我突然覺得我的臉一陣熱,好像是在說我似的?蓱z天下父母,小時候,大人們有什么好吃的,總是往我嘴里塞,就是為了給我們吃好,穿好,生活的好。過去他們的生活苦,所以現(xiàn)在想讓我們生活的好一點。大人們一回到家,拿這個拿那個總是先給我吃,而我,自己拿進房間,狼吞虎咽的吃起來,也沒有想到大人有沒有嘗過,心安理得的自己吃起來,沒有想到給他們吃一點,嘗一嘗。說到這里,我想起了小時候奶奶給我講的故事,和我爸爸同輩的一個小孩,他經常到爸爸家來玩,那時候吃的東西可沒有現(xiàn)在多,僅僅是幾顆棗子,奶奶分給了他兩個?伤麤]有吃,看了半天,后來把一顆藏在口袋里了,我奶奶一直注視著他。原來他一直在比較著,哪個大,哪個小。最后他居然把大藏進口袋,奶奶跟他說,快點吃了吧。可他說,不,我要留一個大的給媽媽嘗嘗。這么一件小事讓我奶奶感動了好久。
不但當時沒有想到大人,就連現(xiàn)在,在大人面前有的時候也要耍耍脾氣,讓他們生氣,真是太不應該了?戳诉@篇文章讓我明白了從小就要有愛心,愛長輩勝過愛自己。把父輩們的愛心延伸下去。
老師教育我們,要培養(yǎng)三自的能力,自辯,自理,自主,讓良好的行為習慣發(fā)揚下去。不能像他一樣讓自己留下終身的遺憾。
我將再次翻開《我與父輩》這本書,更加深刻的去體會書中主人公的心境。
《我與父輩》讀后感5
《我與父輩》是閻連科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閻先生的小說大家都知道,也有很多人都讀過,被很多人所喜愛。但先生散文的知名度卻似乎沒有小說那么高。但是我覺得,這本散文集,比許多小說寫的還要好。
這本書里主要介紹了閻連科先生的幾個男性長輩,包括他的父親、大爺、四叔等。他們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什么偉大的事跡,甚至還有一些非常大的缺點,比如好賭。但是他們身上都有一種,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中國男性形象身上的那種吃苦耐勞,可以為了家庭跟子女付出無限努力、汗水、辛勞甚至生命的精神。
他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兒女能在嶄新的瓦房里成家,在隆冬時節(jié)里,趟過冰涼的河水,去山上采石。最終積勞成疾,在五十多歲的年紀上就離開了他們。這也成為了作者一生的痛。他的四叔,在外地的工廠辛勤工作了一生,農忙時節(jié)還要回來收割糧食。作者本人也有著非常艱辛的成長經歷,輟學、務農、打工,一步一步走出了山村,走出了那種艱難的生活境地。他們都不是偉大的人,沒有波瀾壯闊,沒有驚心動魄,更沒有我們今天所謂詩和遠方。
他們生活在河南一個普通的山村里,靠自己的雙手度過了自己普通的一生。如果沒有閻連科先生這位作家后人,我們甚至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們人生的任何一個細節(jié)。而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里,還有著無數(shù)這樣平凡的身影,在日復一日地循著這些永久的足跡前進著。這才是生活,艱難,痛苦,沒有運轉時來一夜暴富,也沒有厚積薄發(fā)大器晚成。
前進的每一步都需要咬緊牙關拼盡全力,步步血淚,也不過是乏善可陳的一生。但他們端端正正,腰背筆直地走完了這一生,不向誰低頭也不靠誰照看,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為自己與家人爭取最好的條件,使自己的后輩,能踩在自己的肩膀上,看的更遠,走的更遠。向每一位這樣認真生活的人致敬。
【《我與父輩》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與父輩》讀后感范文01-03
方文---我與父輩之高考--讀后感03-05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0-09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09-30
2021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0-10
《我和我的父輩》學生觀后感10-10
2021《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0-10
關于《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0-09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范文11-10